<h1> 🇪🇸走进西班牙托莱多</h1><div><br></div><h1> 托莱多,曾经是西班牙的首都,这里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文化,发生过惊天动地的战争,有过三教合谐的太平盛世。然而,时过境迁,现在这里只是一座平静的古城。</h1><h1> 托莱多古城位于西班牙卡斯蒂亚·拉·曼查自治区的托莱多省,地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南70公里处的一个陡峭岩石上,海拔450米,塔霍河环绕古城的东、南、西方。河水湍急,形成天然屏障。这里地理位置险要,能攻易守,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h1><h1> 在其2000多年的历史上,托莱多曾先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城市、西哥特王国的首都。卡洛斯五世统治时期,它一度是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因此被命名为王城。711年,托莱多被阿拉伯人攻陷。1085年,阿方索六世收复托莱多,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首府和全国主教中心。 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的大都市身影开始逐渐淡出。但宗教地位依然如固,至今仍是西班牙红衣大主教驻地。</h1> <h1> 托莱多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几种文明荟萃之地,因此被誉为“三文化”名城。1986年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 </h1> <h1> 隔着塔霍河眺望,托莱多古城尽收眼底,古城建筑林立,城墙环绕 , 高耸的教堂、城堡、寺院、王宫、民居,还有那环绕大半个古城的塔霍河……</h1><h1> 在托莱多的天际线上,轮廓最突出的就是大教堂和古城堡,古城堡十六世纪中叶时是查理五世国王的王宫。它们一个代表神权,一个代表王权,一左一右,俯视着全市。</h1> <h1> 说实话,来到西班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托莱多的古城曾经是西班牙的首都。原来从八世纪阿拉伯统治吋期开始直到现在,阿拉伯人、基督教人和犹太人都曾在这里共同居住。由此托莱多也就成为“三种文化之都"。</h1> <h1> 圣马丁桥。这座建于十三世纪,十四世纪初完工的古桥是从西面进入托莱多古城的要道,桥头矗立着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圣马丁桥有五个桥拱,桥面最宽处达40米,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规模。</h1> <h1> 托莱多古城保存着一系列十五六世纪西班牙黄金时期的重要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托莱多大教堂。</h1><h1></h1><h1> 托莱多大教堂是一座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建筑,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会的第一大教堂。它于1247年动工,1493年完工,内部装饰完成于18世纪。 它采用了当时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形式,西班牙式哥特艺术风格在教堂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世界最大天主教堂之一的托莱多大教堂,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最佳的历史见证。</h1> <h1> 这座教堂是在一座穆斯林清真寺的原址上建造,主体为哥特式风格,同时又是一座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庞大建筑群。这是教堂后门精美的雕塑。</h1> <h1> 教堂正门左侧钟楼高90米,楼内有一座1753年铸造的大钟,取名为“胖钟”,重约17.5吨。 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大石柱支撑着。 </h1><h1> 哥特式钟楼可供游人登高观赏全城景色。</h1> <h1> 教堂侧门精美的雕塑</h1> <h1> 托莱多大教堂 ,公元 6世纪,它是哥德人的宗教圣殿。公元9世纪,摩尔人又改为伊斯兰寺庙。1224年起,改为天主教堂。各种流派的建筑师,在一座教堂内,留下了不同时代、不同宗教的烙印,是一座各种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h1> <h1> 如果说一栋建筑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历史发展,那么托莱多大教堂便是这样的建筑,它不仅是西班牙的第二大教堂,也是西班牙天主教领导机构的最高驻地和宗教中心。</h1> <h1> 托莱多大教堂主体建筑为哥特式风格,内部装潢吸收了穆德哈尔等艺术特点。</h1> <h1> 教堂局部精美的雕塑</h1> <h1> 托莱多大教堂是西班牙三大教堂之一,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使这座教堂享有崇高的声誉。这是教堂顶部窗户精美图案。</h1> <h1> 托莱多为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文明提供了见证。古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近400年来保存完好的哥特式、摩尔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各类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宫、城墙等大型古建筑就有70多处。</h1> <h1> 托莱多主教府</h1> <h1> 市政厅,属于文艺复兴风格,市政厅的两座塔楼附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塔尖。</h1> <h1> 市政厅,是西班牙城市托莱多的市议会所在地,坐落在托莱多古城中心的市政厅广场,对面是托莱多大教堂。</h1> <h1> 游客们不断地从这门廊中来来回回,仿佛是透过一扇阿拉伯大门从犹太人地盘进入基督徒世界,时空上交替变换,恍若隔世。</h1> <h1> 这是塞万提斯的雕像,它的后面是一个伊斯兰建筑风格的门廊,穿过去就是苏克德贝尔广场。</h1> <h1> 与西班牙伟大作家、文学巨著《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合影。</h1> <h1> 古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十六世纪面貌特有的小路。城区道窄坡斜,街道纵横交织,密如蛛网,象个迷宫。整个城市地面几乎都是用鹅卵石铺成,显得古朴坚固。</h1> <h1> 随处可见的、充满微笑的古城艺人。</h1> <h1> 穿梭在古城的巷道,仿佛间,能从石壁及脚下的卵石中触碰到历史的痕迹。 </h1><h1> 古城用石头营造出的芬围、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艺术文化令人流连忘返。</h1> <h1> 古城一偶</h1> <h1> 古城地势险峻,由三座古桥通入城区。老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漫步于蜿蜒寂静的古城街道中,似乎自己回到了远古时期,与古人隔空对话,激起了无限的遐想。同时有感于岁月的沧桑,人生的短暂。</h1> <h1> 古城处处洋溢着历经风霜的盎然古意。至今保持着原来的模样,石板路像是经历时间洗礼一般磨的发亮,漫步在老城,就像穿越回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h1> <h1> 沿街的商店、旅店、酒家、咖啡馆鳞次栉比。走在古城的巷道,你会发现这里无一栋现代化建筑,全是古香古色的民居。脚下的青砖、斑驳的城墙、沧桑的城门……依然还在,使古城依就保留了中世纪的风貌,整个城市显得典雅和古朴。</h1> <h1> 穿行在那些蜿蜒的小巷,流连于街角屋前,最吸引人的是各种别致的小店、售卖手工艺品的古老店铺。这是黄金制作手工店。</h1> <h1> 火腿店在西班牙无处不在。西班牙火腿世界闻名,是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班牙火腿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分为塞拉诺火腿和伊比利亚火腿两类,而且根据等级的不同,价格从几十欧到上千欧不等。</h1> <h1> 伊比利亚火腿可是到西班牙必吃的美食哦。</h1> <h1> 圣克鲁斯博物馆,这座十六世纪的建筑最早是家医院,依照1495年去世的红衣主教门多萨的遗愿,以其全部遗产创建,主要用于收养孤儿和弃婴。</h1> <h1> 精雕细琢的大门极具特色,门楣上方的雕塑表现了圣海伦纳发现真十字架的场景。圣海伦纳是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传说她找到了耶稣殉难那个十字架。再上方则是圣玛利亚的婚礼,旁边开了两扇窗。在门框和窗框上方都能看到红衣主教门多萨的盾薇。</h1> <h1> 博物馆1524年完工,内藏有托莱多文物、艺术品等。</h1> <h1> 从繁荣的古罗马街道,犹太人的教堂到阿拉伯人的城门、到天主教堂,也许这就是托莱多古城的魅力所在。这是古时方便骑战马的士兵所用的门铃。</h1> <h1> 这山恋之巅的古城就是一部史书,是西班牙历史的见证。据说,古城鼎盛时期这里曾经有30万居民,如今古城旁建起了新城,但古城中仍有5万常住居民。</h1> <h1> 托莱多阿尔卡萨城堡,位于托莱多最高处,建于十三世纪,是查理五世的行宫。阿尔卡萨王宫重建于十六世纪,宫殿刚建好,国王腓力二世就决定迁都马德里。原计划作为西班牙王宫的这座城堡,在其后四百多年的历史中,曾作为皇室监狱、军队营房等。二十世纪初,西班牙发生内战,城堡遭到严重损毁,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堡是1936年西班牙内战后重修的。如今为省图书馆和军事博物馆。</h1> <h1> 托莱多阿尔卡萨城堡一偶 </h1> <h1> 托莱多古城剧院</h1> <h1> 古城原始风貌保存完整,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文化在这里共生,为这座城市烙上了各自的印记。</h1> <h1> 古城遗迹</h1> <h1> 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被风雨洗刷过2千多年,其斑驳记录着历史。</h1> <h1> 古城遗迹</h1> <h1> 古城安全防范意识很强,这是在进行安全预防宣传工作。</h1> <h1> 漫步古城,匆匆而过,却已恋恋不舍。</h1> <h1> 梅里达附近小镇</h1> <h1> 梅里达幽静的小镇中漫步</h1> <h1> 梅里达附近小镇随拍</h1> <h1> 🇪🇸走进葡萄牙里斯本</h1><h1><br></h1><h1> 葡萄牙,东邻同处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西部和南部是大西洋的海岸。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h1><h1> 16世纪到18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影响世界的最强大的全球性帝国,全盛时期的葡萄牙甚至和西班牙共同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意图瓜分世界为两半。现存欧洲国家当中,葡萄牙是为殖民历史最长久的一国,昔日庞大的殖民帝国,曾包括世界53个国家的部分领土。但19世纪开始,随着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独立,葡萄牙的国势快速地衰落。<br> 澳门在1999年交还中国前(1553年至1999年),曾由葡萄牙统治。葡萄牙面积92212平方公里,人口1084.86万,葡萄牙与西班牙有国界而无边境。</h1><h1><br></h1><h1>里斯本附近小镇</h1> <h1> 葡萄牙是欧洲古国之一,1143年成为独立王国。15、16世纪在非、亚、美洲建立大量殖民地,成为海上强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帝国,全盛时期面积达1040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建立最早、持续最长久的殖民帝国(1415年一一1999年)。</h1><h1><br></h1><h1>里斯本附近小镇</h1> <h1> 车拍葡萄牙民居。五颜六色的民居依山而建,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h1> <h1> 里斯本是葡萄牙首都,也是葡萄牙最大都市。位于该国西部,距离大西洋不到12公里,是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际化都市。是葡萄牙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里斯本港是葡萄牙最大的海港。里斯本区是葡萄牙乃至欧洲最富庶的地区。</h1><h3><br></h3><h1>小镇人家</h1> <h1> 1755年11月1日早晨,里斯本发生9级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啸和火灾将整个里斯本夷为平地。这场灾难是当时葡萄牙经济无法承受的冲击。 但此时的葡萄牙帝国仍然强大,19世纪,拿破仑入侵里斯本,当时的皇室集体逃亡至巴西,城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的崛起,葡萄牙帝国逐渐没落。到1999年葡萄牙将澳门交还给中国后,其帝国500多年的历史结束。</h1><h1><br></h1><h1>里斯本附近小镇</h1> <h1> 里斯本街拍。</h1> <h1> 1256年,里斯本才正式成为葡萄牙的首都,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一带重要的贸易城市。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很多航海家都是从这里出发的。十六世纪是里斯本最辉煌的时期,大量黄金从巴西运过来,使里斯本成为欧洲富甲一方的商业中心。</h1><h3><br></h3><h1>小镇人家</h1> <h1> 来葡国之前,说到葡萄牙,大概我只能想到葡式蛋挞和大航海时代,以及被葡萄牙殖民了上百年的澳门。</h1><h1><br></h1><h1>小镇咖啡屋</h1> <h1> 大发现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修建的标志性建筑,是感受葡萄牙昔日辉煌的著名景点。这座纪念碑建于1960年,外形好像一艘即将出海的帆船,气势不凡。</h1><h1> 这里也是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到印度和东方去的帆船起航的地方。</h1> <h1> 1983年它与附近的贝伦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葡萄牙七大建筑奇迹之一。</h1> <h1> 船头站立者即为恩里克王子,他的雕像英姿勃勃,手托一具三桅船模型,凝神注视着前方的大海。其后为其助手一一发现欧洲至印度航线的加玛,他是把亨利王子的航海思想付诸实践的人物,他成功实现了西方千年的东方之梦,而且为葡萄牙赢得了无穷的财富。以后葡萄牙对非洲和亚洲等地的占领,都是始于这一发现,没有他,葡萄牙人无法到达东方。两旁是一些随同出发的航海家,以及葡国历史上有名的将军、传教士和科学家。葡萄牙人既是世界上第一批航海发现者,也成了世界上第一批殖民者。是他们用坚船利炮叩开了古老的印度和中国的大门。 </h1> <h1> 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从罗卡角出发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h1> <h1> 扬起风帆,准备出海。</h1> <h1> 大发现纪念碑正面仿佛一个狭长巨大的十字架,包含着象征王室的皇家宝剑,宝剑下方是纪念碑入口处 。 </h1> <h1> 里斯本游艇港口</h1> <h1> 从港口的游艇来看,可以想像里斯本不愧为富甲一方的城市。</h1> <h1><b> </b> 4月25日大桥它于1966年建成,横跨特茹河,连接里斯本和对岸的阿尔马德。最初以当时的独裁统治者萨拉查的名字命名,被称作萨拉查桥。后来,葡萄牙于1974年4月25日推翻了萨拉查的独裁政权,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就将Salazar大桥改名为“4月25日大桥”。 </h1><h1> 河对岸有个巨大的十字架大耶稣像,像高110米,坐落在“四二五”大桥旁边的青山上,它类似曾经是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h1> <h1> 站在特茹河边,即可看到四二五大桥。大桥全长2277.64米,在欧洲属笫一长桥,也是世界第三长斜拉桥,上层六线行车,下层有双轨铁路。此桥外形和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极其相似,因为两座桥的承建商是同一家公司。 </h1> <h1> 里斯本贝伦塔象征葡萄牙在海上的霸主地位。贝伦塔是一座五层防御工事,它建于曼努埃尔一世时期的1514年到1520年间,这是一座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古城堡,是葡萄牙有名的地标,也是里斯本的象征。</h1><h1> 此塔是在一座遗址上改建的,原为木制,在火灾中烧毁,所以贝伦塔重建采用了石料。在设计风格上,它融入了许多摩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元素。</h1> <h1> 贝伦塔屹立在里斯本特茹河口,是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里奥二世为了加强帝国的防御系统而修建的一座大理石堡垒。这里曾是野心勃勃航海家们的起始点,见证了一代王朝的迅速扩张。</h1> <h1> 贝伦塔是用来防御位于贝伦区的港口,是葡萄牙海权统治的标志。它曾被用作海关、电报收发塔,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地下室还被用来关押重要的政治犯。</h1> <h1> 贝伦塔全景模型</h1> <h1> 这里是航海精英扬帆探访海洋的起点。是马努埃尔建筑风格典型代表。这里曾是葡萄牙鼎盛时期的繁华港口。</h1> <h1> 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一一罗卡角,曾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h1><h1> 到了里斯本不来罗卡角,千万别说你来过里斯本。</h1> <h1> "罗卡"的意思就是岩石,原本的罗卡角只是一片海拔140米的荒凉的狭窄悬崖,后来人们在罗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洋的十字架。</h1><h1> 灯塔是大航海时代水手归家时的指路明灯。</h1> <h1> 罗卡角十字碑,石碑上刻着诗魂,卡蒙斯的题词,一行气势非凡的葡语: 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h1> <h1> 罗卡角是世界三大知名海角之一:非洲的好望角,智利的合恩角,葡萄牙的罗卡角。</h1> <h1> 罗卡角就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据说英国特工弗莱明的小说詹姆斯邦德OO7就是在此地创作的。</h1> <h1> 这里海风很大,空气很凉。这里是远航水手们对陆地的最后记忆。</h1> <h1> 站在海边峭壁,前面没有陆地,只有海天相接的海平线。</h1> <h1> 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翻滚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听,海浪拍打悬崖的声音。</h1> <h1> 罗卡角距离里斯本约40公里,位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h1> <h1> 碧海蓝天,一望无际的大西洋,海水撞击着罗卡角崖下的岩石,翻起层层浪花。</h1> <h1> 大航海时代前欧洲人走到这里,都以为到了天边。</h1> <h1> 攀爬于直布罗陀巨岩,凭栏远眺,透过蓝色的大西洋,遥望14公里外的非洲大陆,来一个欧非对视。</h1> <h1> 花、海、天,这就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h1> <h1> 海岸线波涛汹涌,怪石林立,狂风大作,却绿意盎然。</h1> <h1>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是刻在罗卡角地标十字架上的一句诗,我不懂葡文,但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仅仅八个字,意境如此之美,使人仿佛感受到海角沧桑的过往,感受到葡萄牙人引以为荣耀的曾经……千百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海角依旧屹立在欧亚大陆的最西端,见证和守护着这里的人和事,以及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h1> <h1> 罗卡角的美艳难以用语言形容,一望无际的大西洋,陡峭的悬崖如同孤独的臂膀向前伸去。</h1> <h1> 在那个距离灯塔不远处的小村子里,发明了"三角帆"的葡萄牙恩里克王子,建立了培养棎险家们的航海学院。</h1> <h1> 从欧洲的"天崖海角”放眼望去,感觉自己仿佛融入了大西洋那苍茫、海天无际的世界尽头。</h1> <h1> 正是这个不起眼的罗卡角,弹丸之国葡萄牙,曾引领了席卷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和世界"地理大发现"。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谢谢分享!</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