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韩寒说,我有一天看了四部电影《终结者2 》、《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侏罗纪公园》,就不想做电影导演了。此后经过十几年,我看了很多的烂片,又找回了信心。</h3><div><br></div><div>吴京在投拍《战狼1》前对谢楠说,万一失败,我就变得一无所有。谢楠说,没事老公,你没钱了我养你。结果,《战狼》大卖,吴京成五亿哥。看来,老婆大气,老公就争气。</div><div><br></div><div>网传伊能静在《我是女王》上映前为票房担心落泪,票房果然惨淡。这就是莫非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div><div><br></div><div>看王小帅的《闯入者》,那一场连我在内共四个观众。从表演看,吕中,秦海璐,冯远征,秦昊都是戏骨,从剧情看,王小帅还真任性,只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只是观众更任性,他们只看自己喜欢的电影。</div> <h3>一</h3><h3><br></h3><h3>《亲爱的》主演:赵薇 </h3> <h3>接受和自己不同的东西叫理解,在和自己不同的东西上找到共鸣叫认同。一个好演员,能把不同角色的质感演出来,仅靠演技是不够的,演技这东西,只能保证高模仿度,只有从内心真正理解并认同角色才能成功塑造人物。</h3><div><br></div><div>一部影视作品完成后,让观众感觉他(她)是本色出演,那就成功了,N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叫《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主演冯远征就做到了。还有,陈道明在《围城》里扮演的方鸿渐,陈小艺在《唐山大地震》中扮演的母亲,侯勇在《大染坊》中扮演的陈六子,陆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扮演的胡同王子也都做到了。</div><div><br></div><div>现在的年轻演员,尤其是一些当红偶像,只能说表演有范。而对于赵薇另当别论,虽然观众和她都听腻了小燕子这三个字,《致青春》在票房上取得的成绩也让她华丽变身赵导,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多年她的成长和蜕变一直让影迷惊喜。这次在新片《亲爱的2014》中定妆村姑,挑战全新角色,以颠覆性表演完成新的突破,“让电影像一只手,伸到了你胸膛里面,触碰心灵”(黄勃话)。</div><div><br></div><div>9月26日,《亲爱的》正式首映。</div><div><br></div><div>一个付出真爱,却被命运一刀刀伤害,鲜血淋漓,善良执着,孤独艰辛,让人心生恻隐,又无从帮助,这就是赵薇在电影《亲爱的》中扮演的农村寡妇李红琴。</div><div><br></div><div>电影是晚八点半开始,我进场的时候已经九点二十,我以为瞟一眼就会离开,但我没想到一坐下就走不了了,剩下的这半小时剧情,竟然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div><div><br></div><div>这部分戏赵薇和佟大为是主角,而其它一些出场的小角色,比如审判长,农民工、福利院院长等,戏短份量重,陈可辛导演真是用心良苦。黄渤说的好,这部电影就是把手伸进你胸膛,触碰心脏。你能不动心,不痛?</div><div><br></div><div>收场时,我看到好多观众流泪了,一直舍不得走,直到静静听完那首《亲爱的小孩》。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种无法释怀的东西。</div><div><br></div><div>不便更多剧透,但我想说说那个农民工,在全剧人物饱满情节紧凑的情形下,也许大家不会太在意他。李红琴为了获得弃婴的收养权让他作证,他却因害怕受到伤害不敢对律师讲真话。我想说,这不是自私,这是弱势群体都有的无力感,因为生存的压力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李红琴用钱甚至下跪求他,他都没答应,可李红琴狠下心来用身体跟他交换,他瞬间就动摇了,不顾一切去伤害一个比他更可怜的人。</div><div><br></div><div>此刻,我们不由自主生出对人性的种种拷问,但现实让你无法去过多指责一个在不幸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的母亲,也无法对那个本该被同情却趁火打劫的农民工大肆声讨,只能无奈地说,人到禽兽的距离,仅仅一步之遥。</div><div><br></div><div>这一步的距离,却让佟大为扮演的一个认钱不认人的冷漠律师有机会灵魂升华,也让不同的人性面目在剧情继续中直接呈视。</div><div><br></div><div>丢失的孩子终于找到了,故事却不能圆满结束,电影让观众流尽了伤心泪,几位男女主演的哭戏也是看点。坦诚地讲,从演技看(只指哭戏),我们从赵薇的哭戏中能读到人物内心变化和情感的酝酿发酵,毫不怀疑她的眼泪是从心里流出来的,而黄渤和张译(扮演另一个丢掉孩子的父亲)后半场的两场(前半部我没看,不知道他们哭没哭)男人哭,如果不是最终挤出两滴眼泪,大大的特写镜头都让我看到汗毛直树,都不相信他俩怎么让导演喊的停,太难为他们了。</div> <h3>二</h3><h3><br></h3><h3>导演:韩寒</h3> <h3>这个时代,谁还喜欢听你讲故事,都是有沉甸甸故事的人。现在发生什么都不新奇,多媒体和我们一样更关注事后社会的反应。所以,关于韩寒的电影,情节啊主线啊这些东西你别太纠结,他的情怀态度,他的思考总结才是他想表达的东西。镜头语言和演员表演注定是韩寒内心世界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最初的理解。《后会无期》的看点不在结局,而在它无时不刻考验你和他的默契度,如果你看得快乐而满足,你就和他是相通的,如果你看得肤浅而生硬,那你还得等待时日让他成长。一个人讲阅历,也许只能让同龄人感受更深,这点恰恰也能替郭敬明的《小时代》和张艺谋的《归来》所拥有的不同观众开脱,不是每个看小时代的观众都脑残,也不是每个看归来的观众都老练。而韩寒,无论你怎么褒贬他的电影,他都是个勤于思考和有主见的人,这点勿庸置疑。很喜欢一句台词:告别要用力点。因为人生总是相聚有时,后会无期。</h3><div><br></div><div><br></div><div>幽默和伤感在,就一切都在,这就是“寒”式幽默。当年的意见领袖,如今的国民岳父,既是人气作家又是享受速度与激情的顶级赛车手,多重身份,饱练世故,现在化身新锐导演为观众奉上电影处女作,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影片从头到尾都没让人失望,韩寒“成了”!</div> <h3>三</h3><h3><br></h3><h3>《追凶者也》主演:刘烨 张译</h3> <h3>好长一段时间没在影院看到一部好看的国产片了,豆瓣评分7.2,对于挑剔的豆瓣粉来说,这种类型片给分不算低了。虽说其中喜剧梗有人讲是模仿宁浩,可马上有网友指出宁浩还是模仿国外某大师,所以,骨头里挑刺的事,没必要做得这么彻底。作为一部犯罪片,揉入黑色幽默,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设计种种既合理又凑巧的搞笑桥段,让观众在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刷大屏幕,至少不会扫兴。</h3><div><br></div><div>电影跟凶杀有关,跟导演上一部作品《烈日灼心》相比,除了观感不那么压抑,也没有那些逻辑上的明显缺憾,观众可不受干扰地一气看完。有影迷拿《心迷宫》压它,我觉得《心迷宫》虽然悬疑但制作简陋影响了它的品质,《追凶者也》将恐怖和滑稽结合更有看点。</div><div><br></div><div>张译、段博文的反派戏是本剧亮点,接地气的台词和惟妙惟肖的神态仿佛本色出演,他们出场后不但将剧情逐浪推高,也使后半场观众的注意力从男一号刘烨身上转移,把本来惊心动魄的追凶戏一点点转换为充满荒谬感的喜剧。</div><div><br></div><div>电影章回式题目总感觉有点多余,本身正叙加插叙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每掲开一个迷底,便埋下新的伏笔,观众看得既清楚,又好奇不断,直到最后真相大白。</div><div><br></div><div>电影结尾,那个因过度紧张而开枪击毙张译的小警察,他的面部特写和上司看他的神色让电影意犹未尽。</div><div><br></div><div>导演如此设计肯定有他的意图,只是不知道你的猜测是否和他不谋而合?</div><div><br></div><div>总而言之,电影还不错,值得一看。</div> <h3>四</h3><h3><br></h3><h3>《超验骇客》2D转3D版</h3> <h3>电影市场看似越来越繁荣,不过是热钱效应。为钱定制拍摄,把观众恶俗地定位到某年龄段,成了投资方的固疾。大众电影丧失大众性,疯癫、奢靡、浮躁、堕落不合逻辑的剧情大肆弥漫,作品缺乏创作的激情和诚意,一味迎合没有独立思考和社会担当。尤其是好莱坞为赚取中国票房也沦为浮夸的帮凶,炫技炫酷炫特效,对人物刻画敷衍了事,甚至在单薄的故事情节里赤裸裸植入广告,让一众人物打酱油。票房纪录被刷新,却诞生不了新经典。</h3> <h3>《超验骇客》首映场,一位电影达人告诉我,这是一部属于中国特供的伪3D电影,他说这部片子的导演诺兰(盗梦空间导演)的是个坚定的“反3D分子”。</h3><h3><br></h3><h3>而《超验骇客》并非“中国3D特供”的第一片,今年2月还有一部《机械战警》也走了同样的路子---国外2D,国内3D,并且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h3><h3><br></h3><h3>《好莱坞报道》曾就此撰文:“《机械战警》进行3D转制再在中国上映的决定,使影片在这个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丰厚回报。</h3><h3><br></h3><h3>中国观众对3D版本的电影热情高涨,这总是可以提高一部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那么,国外的3D转制技术电影如此取悦中国观众,难道是中国观众眼球有问题吗?</h3><h3><br></h3><h3>几年前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以后期转制3D的形式在全国的大银幕上重映大获成功,说明3D转制技术相当彪悍。</h3><h3><br></h3><h3>所以,真正的伪3D电影,我觉得应该是那些连镜头眩晕都处理不干净依然挤进院线的垃圾片。 比如,那什么什么。。。。。。。</h3><div><br></div> <h3>五</h3><h3><br></h3><div>《山河故人》导演:贾樟柯</div> <h3>作为《天注定》的资深粉,真的不想说《山河故人》的不是,可是,重刷几遍,都觉得这部终于进入院线的电影,不是贾导的最佳水平……</h3><h3><br></h3><h3>第一段戏,太刻意表现方言口音,影响了情绪的表达。那种拗口的感觉,让观众,尤其是山西观众频频出戏。</h3><div><br></div><div>第二段戏,终于像一部电影而非微电影或栏目剧。</div><div><br></div><div>第三段戏,有表演,有剧情,却有太多的不解让观众烧脑:</div><div><br></div><div>1,七岁离开中国的儿子十一年后在国外与父亲相处时对话靠翻译,难道这十一年,父子不常见面?</div><div><br></div><div>2,那个被儿子亲昵地喊妈咪的后妈哪去了?</div><div><br></div><div>3,儿子与父亲的分歧,观众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div><div><br></div><div>4,儿子与老师的不伦之恋,如果硬要说是恋母情结所致太牵强,儿子小时候都不曾强烈恋母,长大为所谓的“自由独立”不惜与父亲反目,家都不恋,何来恋母?</div><div><br></div><div>5,电影开始不是说一只狗养好了才活十五年吗,女主的狗狗解竟然活了二十六年,真的可以这样吗?如果片尾女主换成牵一条小狗出来,是不是更有时光易逝和岁月轮回感,故人意味更浓?贾导难道是想说人的陪伴还不及动物长情?</div><div><br></div><div>6,十一年后汾阳小城的静谧安逸依旧,貌似城镇化的建设脚步停在了2014年,女主雪中独舞的小城背景,那座高耸的古塔背后,除了苍天还是苍天。</div><div><br></div><div>7,十一年后五十来岁的女主男主又老又土,无论穿老人衫的澳洲父亲,还是穿老太太外套的母亲,都是不差钱的主,如此造型,贾导,你也太刻意了,纯属对时间解读过度。</div><div><br></div><div>8,贾导第三段戏应该对梁子的生死给观众一个交待,哪怕是一句话,因为电影的前两段戏已经让观众心里有了这个人物,他的命运被观众下意识地牵挂着。</div><div><br></div><div>总之,这部电影看完后觉得没有几年前那部《天注定》的张力,《山河故人》里贾樟柯内心闪现但与剧情无关的画面总会出奇不意粘贴在主线里,使人意外却不能触动,整个电影隐喻意图明显,可松散的表现力让电影回味不足。不得不说,叙事的平淡让观众入戏不深,无法产生强烈共鸣。</div><div><br></div><div>我想,观众对《山河故人》的预期,也许是希望电影既能保持贾樟柯该有的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又能超越《天注定》只抑不扬的框限,在电影语言的运用和演员表演上还能让人耳目一新和惊喜吧。</div> <h3>六</h3><h3><br></h3><h3>《封神传奇》</h3> <h3>最后,想简单说说耗费巨大的《封神传奇》,豆瓣评分低至2.9!!!票房自然不忍直视。</h3><div><br></div><div>所以,对原著的改编,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原著,通过影像化语言对原有的故事主线和情节用更丰富的想象力来解读,使读者和观众意料之中有惊喜。</div><div><br></div><div>纵观那些经典影视作品,如86版《西游记》,85版《四世同堂》,87版《红楼梦》等,之所以能同时打动读者和观众,就是它们的改编是锦上添花,而非移花接木。</div><div><br></div><div>同是港制3D特效IP大片,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市场口碑远胜《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用座山雕的话就是一个字:它们太不靠谱。</div><div><br></div><div>孙悟空和小狐狸谈恋爱,唐僧为度化白骨精而死,吴承恩老先生看到还不给气活了。</div><div><br></div><div>《智取威虎山》不但靠谱,精彩段落还去靠样榜戏的谱,能不受老中青三代观众喜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