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出生在陕北的农村,那个时代,我的家乡山大沟深,贫穷落后,交通不便,与外界基本隔绝,我二十岁前,最大的城市就去过一两次县城。我们的县城其实也就一条街,虽然比农村繁华,但县城的人也说陕北话,所以我说陕北话,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h3><div> </div><h3> </h3> <h3><br></h3><h3>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我来到西安,西安人基本上说普通话和西安话,陕北话鼻音重,就显得很特别,常被哄而笑之,笑称患长期感冒。起先并没在意,后来慢慢发现有些西安人对说陕北话的人投一种异样的眼光,再后来才发现这其实是歧视的眼光。说到底这不是语言歧视,而是地方歧视。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陕北仍然很落后,农村人多数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身而耕,凿井而饮”的生活,自然条件差,多数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这让我们生活在大城市的陕北人多少有点自卑。记得我恋爱时,夫人对我说,同事们听说她找了陕北人,都不可思议。好在夫人一家是四川人且知识分子家庭,并不为世俗所困。为了不被人歧视,也为了融入这个社会,我开始学习普通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摆脱了陕北土话,学会了半生不熟的普通话。</h3><h3> </h3> <h3> 可风水轮流转,曾几何时,陕北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榆林,地下能源的发现与开采,为陕西发展注入活力,神府煤田、靖边天然气,带动了陕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的家乡榆林市已经成为西北第二大经济强市,超越了兰州、乌鲁木齐,直逼西安。随着经济的大发展,陕北人也红遍天下,陕北话也随之吃香。特别是西安人,认为陕北人皆有钱,多土豪。也传说有不少陕北人常身背巨款结伴来西安买房,不问价钱,不问楼层,但求邻居。更有甚者,说陕北某人早上起来无事,路边闲逛,见朋友向南而行,问之何往,答曰“西安”买房,回曰“那你给我捎上两套”,行人问曰:“价钱几何”,答曰:“贵贱无所谓,你我同层就行”。<br></h3><h3> 这种气度,这种风范,一下折服了西安人。西安人买房,先是半年的调研,然后是论证、对比、分析,此后才进入看房阶段。首先是自己看,然后家人看,最后组团亲朋好友看,比较再三,才肯陶把。所以,西安人认为西安的房价之所以大幅上涨,皆是陕北人所为。</h3><div> </div><h3> </h3> <h3> 所以,售楼小姐特喜欢同陕北人打交道,一听陕北口音,分外热情。记得几年前一日,我在西安南山脚下参加一次会议,期间一位富豪朋友欲购别墅,我们几位没事陪同前往,到售楼处与售楼小姐商谈,我无意说了几句话,小姐闻之曰“陕北人”?同事都说正是,于是乎,售楼小姐弃真正买房者不顾,围着我兜售,我受宠若惊,快步前行,可小姐穷追猛打,紧追不舍,弄得我不知所措,哭笑不得。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种被人追捧的感觉真好。还有一次,我陪夫人商场购物,一服务员听口音得知我是陕北人,异常高兴,主动与我高谈阔论,引数名服务员前来参与,她们异口同声,陕北人有钱,我说我虽是陕北人可我没钱,没想到,此语一出,引数服务员大笑曰:“不可能,越是有钱人,越说自己没钱”,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陕北人说自己有钱没人信,现在陕北人说自己没钱也没人信。<br></h3><div> </div><h3> </h3> <h3><br></h3><h3> 感言:陕北话不流行时,我一口正宗的陕北话,于是常有自卑感;当我费九牛二虎之力,努力学习普通话,把陕北话忘的差不多时,幸庆自己已经成西安人之时,可地道的陕北话又火啦了,陕北人也受人抬举啦。我十分纳闷,自己为什么老跟不上趟呢,一番苦思,霍然醒悟,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好的应变方式,还是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陕北人吧。</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