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溪黑箐

古月湖

<h1><font color="#010101"> 会理县黎溪,县辖镇,1954年置新黎乡,1958年改黎溪公社,1983年置黎溪乡,1990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69公里,面积98.9平方公里,人口1.4万。108国道过境。黑箐位于黎溪新桥村(原黎溪公社新桥大队)东北部一山坳深处。2017年8月12日再向黑箐出发。`</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经108国道力屯道班处进入县道直通黎溪。车子驶过大风门垭口,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阔的湖泊,湖里依稀生长的菏叶、棱角等水生植物与湖水一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就是——大海子。大海子传说是N多年前的一次大地震时地陷形成的一天然湖泊,黎溪平坝得利于大海子的蓄水灌溉,年年五谷丰收,但近年来大海子的水逐渐减少,己不能满足平坝灌溉需求,据说黎溪平坝几年都没种植水稻,过去的水田变旱地种包谷。</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为解决黎溪平坝的灌溉,会理县政府规划了大海子水利工程:筑海子大坝,引力马河水源蓄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当年的采购站,站前平坝现在全种的包谷,过去这一片全是水稻。</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新建的海子大坝上远眺白云山</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沿这条路进去即是黑箐。1970年随父辈所在的403地质队,在开发矿业大旗的指引下,进住了这个让人一生难以忘却的小山坳——黑箐。在这个小山坳里,与一群同病相怜、情同手足的小伙伴一起,渡过了与大都市同龄人截然不同的童年。</span></h1><p><br></p> <h1><font color="#010101">  403地质队进住黑箐后,在山坳的出口处,用钻杆搭建了一座简单而又富有特色的队标性牌坊,牌坊上的对联口号,紧贴时代政治,逢年过节还要加以喜庆渲染。403地质队迁移走后,牌坊已无踪影。</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集蓝球场、露天电影放映场、车队停车场的大坝子,当年这里就是山坳里最热闹的地方,称得上是黑箐的文化中心。现在仅剩下蓝球场了,包括后勤仓库、车队修车停车场、电影放映场全部被当地村民蚕食。开发矿业的地质大军离去,带走了繁荣与喧嚣,留下的是蚕食与瓜分。再也看不到:举大庆红旗,绘四化新图,抓纲治队的喧嚣场景了。</span></h1><p><br></p> <h1><font color="#010101">  这是一口水井,位于四合院转角处一深凹沟边,井口原本很低,要下十几步石梯,才能到井口打水,水井旁还有一棵桃树,其果味道还不错,因修建房子井口边的深沟被填平,井口也随之垒高与路齐平。住进黑箐的前几年,做饭、洗衣等全用这口井的水,井口至水面有3米来深,打水时用绳子套上水桶,放下到3米多深的水面,操作手中的绳索来回摆动放到水面的水桶,使水桶翻筋斗淘满水再提上来,操作不好提上来就只有半桶,还时常出现绳断桶落井底的状况,记得当年还制作了专门打捞掉入井底水桶的打捞工具。</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当年的四合院,如今院内杂草丛生。幼儿园与马大嫂家住的这两排房子,相对还保持完好,我们住的那排房子拆了一半,顶上横起的三排房子,被竹林处的王氏村民买去全拆了,在其位置修一很大的农家庭院。</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山哥家住过的那排房子保持还完整,医务室、大礼堂、食堂、车间、化验室、子弟校等全都拆了,有的在原位新修了房子,有的则平整为菜地,种上了包谷等农作物。</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就是王家老大拆了三排房子,新修的农家庭院。</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化验室对面、老办公室背后这片山坡,当年上山捡菌子就从这里出发,记得这山坡上的见水青特别多。</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电杆处是原队上车间发电房的位置。</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是原大队车间的位置,已面目全非。</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王家大院的屋顶上看一分队。</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农家院的柿子树,今秋又是硕果累累。黑箐脆柿子的味道,一个字“爽”。</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石榴也只能在农家院里才能看到,原队上那么多的石榴树,现在只有山哥家住过的那栋房前还有几棵在,其余的已无踪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农家的黑山羊,还是沿习原生态的放养模式,只是牧羊人的服饰与时代接轨,由过去的羊皮挂改为新潮时尚服饰,让人感受到黑箐在改革大潮中的进步。</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一分队后面开矿的小作坊。</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蓝球场后面通往广播山新办公室的小路,石梯上青苔满满,杂草丛生。看来山半坡的农家户,都搬迁到坡下平坦地去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广播山上看黑箐全景。广播山因在山的半腰间安装了一高音喇叭而得名。</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广播山上仅保留新招待所的房子没拆,新办公室那些房子已全拆除,但那片土地用围墙圈起了,留守人员讲圈起是因为拿到了土地产权证。</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与留守人员在山上新招待所门前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广播山上看大海子</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当年从黑箐徒步前往黎中上学的必经之路,黎溪道班与黎溪中学之间弯道处,41年后对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黎溪与当年黎中读书时的同学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回黎溪区中心公社(现中厂乡),当年下乡时的新海一队,看望当年的民兵连长。</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