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海,那滩,那岛 ——大美北部湾

凤舞

<h1>&nbsp;&nbsp; “大海啊,大海!生我养我的故乡。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孩提时听歌唱歌,想着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长大后诵诗品诗,想着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壮阔?磅礴?无边无垠?<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想象不出,从小我们就生活在这云贵高原上,出门就见山。“两山排闼送青来”,“悠然见南山”。从小就生长在洱海之源茈碧湖畔,虽有青山绿水,但就没见过真正的大海。看海去,我们一直憧憬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部电视剧叫《漂洋过海来看你》,为了爱,主人公漂洋过海。为了看海,我们也要穿山越岭来看你。心动不如行动,在这火热的夏秋之交,我们亲友团九人冒着酷暑,穿山越岭来看你,大海。北海,我们来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一下动车,脚刚踏上北海的土地,那一阵阵热浪就铺天盖地,裹挟而来。如一张巨大的热热的大棉被,又如一张热气腾腾的电热毯,或如一个冒着热气的大蒸锅,亦如一个炽热的火苗乱窜的大烤炉,热气腾腾,热浪滚滚,给了我们一个热情无比的拥抱。“热,真热啊!”大伙感叹道。三十二三度,能不热吗?特别对于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大理生活惯了的我们,能不热呢?<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穿过高铁站的热海,坐进了面包车直奔北海银滩住处,车里开了空调,似乎比外面少热几许,但挤出高铁站的短短几分钟我们已是汗如雨下,浑身湿漉漉的黏黏的。“你们要去银滩,最好现在就去。”的哥热心地说。“五点过了,不迟吗?”“不迟,下午下海还凉快点,白天下海太热。”“好!我们一到就去。”酷热也挡不住我们看海的热情。</h1> <h1>  终于见到你,大海!此时,北海银滩已一片欢腾。许多游客都涌在了海边,游泳,踏浪,冲浪,渡水,玩水,嬉戏,追逐,打闹,拍照……海浪声,赞叹声,尖叫声,欢呼声……已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就是大海吗?我终于体会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境。这里没有山,不像家乡的青山环抱如碧玉的茈碧湖,也不像家乡的苍山远缀的洱海 ,这就是海,茫茫一片的大海,蓝的天,蓝的海,海天相连,海天一色,浑然天成。壮阔,壮阔!<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看海啰!”我们欢呼着,踏过了那一片银色细腻的美丽的海滩,向大海奔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梦想一旦实现,真有点不敢相信,伫立海边,如此近距离的看大海 ,这就是大海吗?走进大海,任温热的海水拍打着双腿,白色的浪花似欢乐的小精灵,在自由地舞着,舞着。我们激动,我们欢呼,伸出手想要捧住浪花朵朵,但你不要认为大海风平浪静,看!一排排白浪从远处涌了上来,“哗,哗,哗,”一排又一排,潮起潮落。这里一排追上来了,退了;那边又一排更大的如千军万马奔涌而来,又慢慢地退去。“哇!浪来了!”“哇,我的背包打湿了!”“啊,我的眼镜!”“啊!我的拖鞋!”这就是海,真真切切的海,每一次浪的涌来,都让你真切地感觉得到海的力量,海的生命!这就是大自然,让人敬畏的大自然!看着那些在浅滩游泳嬉戏的游客,我羡慕不已。在家乡的游泳池里,我是可以游的,但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海里,我不敢尝试,这也许是对大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吧!看着他们在海水中随波逐流,忽显忽没,忽上忽下,真是佩服啊。我更佩服的是那些冲浪者,那些弄潮儿。看,他们迎着巨大的浪头冲了过去,随着波浪掀高到浪尖,又随着落潮从高处落下&nbsp;,淹没在海水中,在你的惊呼声中,他们又朝另一个巨浪冲去,冲去。这不仅仅是刺激,更是一种挑战,一种极限的挑战。勇者,真正的勇者!除了佩服,还有赞叹!这海亦如生活吧,有时波平浪静,有时也惊涛骇浪,我们是退缩,还是迎上?我想吟唱太白的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想高呼普希金的《致大海》:“自由奔放的大海!你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我想……<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海水中欢闹过后,我们慢慢地退回海滩,慢慢地来欣赏这银滩之美。银滩,名副其实。没来之前,我就在脑海中想象着这片银色的世界。想象着拖着沙滩鞋,或光着脚丫,漫步在这银色的沙滩上的情景,任细细的银沙钻进脚丫,痒痒的。如今,蔚蓝的大海,银色的海滩,夕阳撒在那银色的细沙上,泛着银色醉人的光。一路可见,那浅滩之处,那一个个小萌娃们,赤着身子,光着屁股,如泥鳅一般,在尽情地玩耍着,有的提着小桶,舞着小铲,在浅滩中挖着呆萌的小螃蟹;有的掘着洞儿,全神贯注地在找沙虫;有的干脆赤裸裸地躺着,用银沙把自己埋起来。孩子是最纯最真的,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成人的世界如果也如此真如此纯,那多好啊。<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也耐不住这银沙的诱惑,如小孩般玩起来了。或坐,或躺,捧起一捧捧沙往自己或亲友腿上身上埋,还相互央求着:“埋我吧!埋我吧!”也许这海水,这银沙,洗尽了尘世的喧嚣,让人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休憩与安宁吧。<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知不觉间,天空出现了绚丽的晚霞,此时的大海,天空,沙滩,人群都成了粉蓝粉蓝的,一切的一切如披上一张粉蓝的丝巾,美丽而梦幻!又如童话世界一般,让人沉醉。<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海。壮阔,迷人,激动,难忘。</h1> <h1> 大海,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变也不厌倦。 在短短的几天,我想踏遍每个角落,想一次一次地与你相遇,想掀开你神秘的面纱。想千遍万遍地读你,读你那醉人的诗篇。<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怎能忘?在那片海滩的神奇的红树林中,我又遇见你,大海。惊叹于你如母亲般孕育了那片胎生的奇树,让海上呈现森林的奇观。那片幽秘神奇倚海而生的红树林,如一袭绿裙的痴情女子,与你这碧水相生相伴,长相厮守。我穿梭在那蜿蜒的木长廊中,脚下是密密匝匝的红树林,她仿佛在绿水间沐浴,远处是碧水蓝天。我仿佛看见了,涨潮时,她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退潮时,她那“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柔情!我仿佛走进了王勃的诗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怎能忘?在那宛若金丝带的金滩上,看,那群娃儿们,手拿小扒犁和小竹篓跟随渔民一起在沙滩上赶海,摸螺、捉蟹、挖沙虫、挖泥丁,体验渔民生活,仿佛真成了“海上吉普赛人”。耳边仿佛响起来儿时所唱的那歌:“松软软的海滩,金黄黄的沙。赶海的小姑娘光着小脚丫,珊瑚礁上捡起一枚海螺,抓住了水洼里一呀一对虾。找呀找呀找呀找呀找,挖呀挖呀挖呀挖呀挖……”“赶海咯!”我们昨晚原计划今早一早去赶海,但今早出发前大伙又担心晒黑了,又担心我们这年纪的还去赶海人家会不会笑话,又担心……种种担心终于放弃。此时,看着赶海人其乐无穷,我迷惑了,成年人做事的瞻前顾后,不知是喜,还是悲?</h1> <h1>  怎能忘? 在那去涠洲岛的大轮船上,大海你又让我们领略到你的万顷波涛,尽管晕船胃已翻江倒海,我们也无怨无悔。<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那美丽的涠洲岛上,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见你美丽的容颜,真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怎能忘? 在离住处不远那石螺口的那片大海滩上,我们不像初见银滩时那样激动欢呼,此时你已烙进我们心里,仿佛融进了我们身体。我们如见故友般和你静静相处,或看丽日下你的波光粼粼,或轻轻走进你感受你的“轻吻”,或伫立水中尽可能的和你融在一起,或披上彩色的丝巾定格你美丽的瞬间,或在浅滩寻觅你的珊瑚贝类,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曾一时冲动,想爬上礁石眺望你的美丽,想掀起你的盖头来,但却被礁石热情地“一吻”,脚踝上便落下了鲜红的“吻痕”,宛若美丽的脚环。你这么多情,是想让我勿忘你吗? 其实,我早已勿相忘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惬意的就是在那偌大的珊瑚滩上,在那彩色的大太阳伞下,静静地躺在躺椅里,静静地,静静地。蓝天,碧水,阳光,沙滩,还有一个小小的我,能不醉么?大海,你如一杯烈酒,让我越饮越醉!就这样一直相厮相守,不忍离去,从日中直到日落。最难忘的是那日落的瞬间,因天空有云,那落日没有一直下落到海面,就隐去云里了。有点遗憾,但遗憾也是一种美丽,人生不也是这样常有遗憾吗?那一瞬间,海滩仿佛一下子宁静了,人们伫立,凝视着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观,天,海,人,仿佛成了天然的剪影。这次,我才知道海上落日,其实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没那么惊天动地,没那么浓墨重彩,她就这么淡淡地,从容地走了。“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我挺欣赏琼瑶的话:“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原定包车第二天四五点早起赶去看海上日出,去感受那红日由海上磅礴而出的力量与壮美,去倾听那砰砰的心跳,去领略那“海日生残夜”的美。但房东东哥好心地告诉我们:“这个季节多雨多雾,是看不到日出的。不要出那冤枉的包车钱了。”遗憾,遗憾,遗憾真的是一种美。心里不是多了一分憧憬吗?<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怎能忘?在那鳄鱼火山口,站在那褐红的火山石,我们又远眺到了大海,那一碧万顷。豪情如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h1> <h1>  怎能忘?在那滴水丹屏,我们又见到了你的壮美。此时正是正午,海浪很大,你如千军万马奔涌而来,热情地欢迎着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大海,你也懂圣人之道啊?看,那欢呼而至的排排碧浪,如一块块翡翠,似一道道屏风,又如把把玉扇,一层一层层铺排开来,一浪一浪浪涌了过来,掀起了层层白色的浪花,向我们阵阵扑来,如此热情浓烈吓得我们连忙退到滩边。那些勇敢的泳者和冲浪者,仍迎浪而上,让我们惊叹不已,而我们的“御用摄影师”李兄更陶醉,“咔嚓,咔嚓!”定格着这弄潮儿的风采。</h1> <h1>  在这涠洲岛,我不仅领略了大海的多姿多采,还第一次走进天主教堂,体会那份神圣,那份虔诚,那份博爱。它矗立在五彩滩的对面的盛塘村,是一座法式的建筑,用岛上的珊瑚、岩石、石灰石建成,有一种古朴之美。一走近,就有一种老上海的感觉。我们脱了凉帽,虔诚地走进教堂,神圣之感油然而生。静坐其中,心灵仿佛经过洗涤,无杂念,无污浊,只愿沉思沉淀。以前看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时,深记得流浪汉苏比在教堂被赞美诗所感化的情景。闭目沉思,我耳畔仿佛也响起唱诗班的赞美诗,仿佛也感受到了那广施爱心的法籍神父的爱的教诲。正如一进门,墙上所悬挂的“爱是什么”之匾:“1,对国家是守法,对社会是关心。2,对父母是孝顺,对长者是尊敬。3,对兄弟是谦让,对夫妻是舍己。4,对朋友是信实,对儿女是仁慈。5,对病者是怜恤,对邻居是和睦。6,对弱者是扶持,对强者是勇敢。7,对仇人是饶恕,对自己是圣洁。”值得深思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真是圣洁的好日子,在这教堂里,在这圣土上,我们有幸亲眼所见几对新人爱的见证。那洁白的婚纱,那幸福的笑容,那深情地对视,那紧紧相扣的双手,那幸福的相拥,年轻人,祝福你们!愿你们懂得爱,善于爱,珍惜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h1> <h1>  怎能忘?那片片大绿扇下挂满的串串香蕉,那又酸又甜的如乳汁的柚子,那甜甜的红木瓜,那去暑爽口的冰冻椰子汁,那独木成林的大榕树,那东哥一月客栈的“一帘幽梦”,那可爱而充满灵气的小黑,更忘不了那热心的房东东哥。我们亲友团的李兄是这样评价他的:“一个终生与海为伴的渔民,一个勤劳善良少善言辞的老人,一个视过客为亲人的客栈管理员一一东哥,愿您平安幸福。常联系,勿相忘!”离别时,我们依依不舍,李兄和他相拥而别。东哥,忘不了你的淳朴厚道,忘不了你的真诚相待,忘不了你亲自带我们去小岛海鲜市场买海鲜的情景,你处处为我们着想,和卖海鲜的当地人讨价还价,甚至还不惜翻下脸。东哥,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你才是真正懂得“爱”的人。忘不了,你亲自做的海鲜大餐:美丽的扇贝,生龙活虎的螃蟹,活蹦乱闯的大虾,晶莹剔透的鱿鱼,呆萌的武昌鱼,青翠欲滴的青菜。你麻利的动作,精湛的厨艺,宛若神厨再世,不多的时辰,你已为其他二家旅客和我们这九人之家做好了三桌色香味俱全的海鲜大餐,惹得我们口水欲流,围坐桌旁,尽情品尝,“太鲜!太美味了!”“东哥,你太厉害了!”我们边吃边赞不绝口。不吃海鲜的你,只坐在一旁憨厚地笑着。还硬要拿出你珍藏二十多年的茅台酒让李兄品尝,可惜李兄不喝酒。听说东哥你还有一绝——秘制窑鸡,听说那次那个女游客和你打赌,一口气一人吃了一只你秘制的窑鸡,足足三斤八两,你硬不要她的钱。听着都垂涎欲滴,下次,下次相约吧。谁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说只要真诚相待,陌生人也是亲人。返回的路上,李兄一再接到你问平安的电话,感动啊,唯有感动。还有那岛口的警察,还有那北游15号的年轻的女船员,你们的热心帮助,我们怎能忘?好人一生平安!<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别了,北海!别了,大美北部湾!别了,那海,那滩,那岛,那人!</h1> <h3>文:凤舞</h3><h3>图:亲友团亲们随手所摄,特别是摄影爱好者朽木可雕所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