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童年经历的北方冬天,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h3> <h3>《检察日报》2017年12月1日7版、中国检察官文学艺术联合会《检魂》2018第一辑刊发了本人这篇文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提起北方的冬天,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雪乡那大红灯笼高挂的农家院落和霓虹闪烁的冰雕雪雕,精心雕琢后的风景固然好看。而在在我看来,纯朴自然的北方乡土风情更是迷人。</h3> <h3> 我的故乡坐落在巍巍完达山西麓、广袤三江平原的南端。西邻北宋年间被金兵掳走羁押过宋代皇帝徽宗、钦宗的五国城,东南方向就是著名小说《林海雪原》中被智取的"威虎山"。这是一个散落在北大荒中很不显眼的村庄,周围有山有水,有沼泽有丘陵,山水环报,风景怡人。</h3> <h3> 每年冬季来临,这里大雪纷飞,皑皑白雪覆盖着广阔的原野、树木、村庄,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洁白。狂风卷起飞雪任意抽打着野草和树枝发出阵阵呼啸,山中那古老的松树、桦树、柞树愈加显得秀俊挺拔。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嘎嘎"冷,仿佛要把这里的一切都凝固住。</h3> <h3> 野外冰天雪地,当地人的生活确有一番情趣。清晨,在屋内睁开双眼就能欣赏到被糊在外面的窗户纸上挂满了厚厚的冰凌花,层层叠叠,千姿百态。像动物、鸟儿、树枝,栩栩如生的羽毛、枝叶、花朵着实迷人。</h3> <h3> 早饭前,母亲先要烧上半锅热水,然后把灶里的炭火一锹一锹地铲入泥制火盆,耐心地把孩子们的棉衣烤热后再叫他们起床、穿衣、洗脸。之后才开始淘米洗菜做饭。早饭一般都吃得很晚,因为这里的冬天夜长昼短,冬天农户人家都不干重体力活,每天都习惯吃两顿饭。</h3> <h3> 漫长的冬天长达四五个月,大雪封门出不了屋。农村打完场,收完粮,外面的活无法干,大家只能呆在屋里"猫冬"。人们围着火盆唠着家常,姑娘小伙很早就学会吸烟,东北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在这里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不过,心灵手巧的姑娘坐在炕上纳鞋底、剪窗花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h3> <h3> 那时村里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生活用水都要靠"老爷儿们"到村头水井去挑。数九寒天"吱嘎吱嘎"摇着辘轳,柳罐斗(柳条编的桶)里的水碰洒在井沿上滴水成冰,冰面溜滑很难站稳脚跟,挑水的人在井台旁摔个腚堆儿,弄个仰八叉道是常有的事。</h3> <h3> 每到年关,家家都把蒸熟的豆包、馒头和做好的豆腐冻起来,下顿饭放在锅里蒸化冻吃,既省事又省时间,孩子们饿了就啃冻豆包,啃一口上面就留下一排白牙印。特别冰冻放猪肉的方法更是一绝,三九天在窗前地上铺一层冰,把鲜猪肉埋在冰块堆里泼上几盆凉水,立马冻得结结实实。既防狗啃又防贼偷,既保鲜又安全。</h3> <h3> 冬天是打猎的最佳时时机。猎人脚上穿着特制的牛皮靰鞡鞋,腿上扎着一圈又一圈绑腿,厚厚的棉袄外面套着羊皮大衣,头上戴着狐狸皮棉帽,走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响声,呼出的哈气折返到眉毛胡子上挂着团团白霜,像圣诞老人背着猎枪在茫茫林海雪原中寻找着猎物。</h3> <h3> 单调贫乏的冬天,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乐趣。他们撬开门缝顶着寒风不顾家长的劝阻和责骂,跑到外面滑冰爬犁、溜冰鞋、抽冰嘠、堆雪人、川桔杆梆子、扇树皮片叽、掏雪洞、藏猫猫、看扭大秧歌。小脸蛋冻得通红,手背裂着口子,鼻涕喇瞎满不在乎。都说小孩头上有把火,奇怪的是在那样的寒冷气候下,小伙伴们玩得非常尽兴,很少有发烧感冒的。</h3> <h3> 寒假期间,偶尔也跟随着大人到河里捕鱼。由于冰层冻得太厚,在河床上要用冰钏凿出1米多深、床铺大小的冰槽,当冰层被凿至快透水时,用冰钏底部木墩夯透冰层,巨大引力把鱼吸进冰槽,捞上的鱼眨眼功夫就被冻硬。水花溅到人的棉衣或鞋上立刻变成了冰铠甲。夕阳西下时,顶着凛冽寒风用雪撬爬犁载着丰硕的成果,当看到屯子上空飘起的袅袅炊烟,心情十分惬意。</h3> <h3> 吃晚饭,则是全家人最热闹最温馨的时刻。一家老小盘腿围坐在炕桌旁,炖上新打的河鱼,再端上热气腾腾的酸菜猪肉炖粉条饱饱地美餐一顿。老人烫上一壶老酒,捏起小酒盅"吱溜"仰脖一盅酒下肚,"吧嗒吧嗒"细细品着滋味,开始讲述着流传在北大荒上古老的传说。</h3> <h3> 看二人转,是北方冬天享受的一大娱乐方式。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从广义上论唱的,一人唱的为"单出头",二人唱的才叫"二人转",男女交替边唱边转,舞手帕,耍扇子。有人说,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看上一场二人转。可是,我小的时候,二人转没有现在这样普及,也没有专门的剧团剧场。 十里八村能有一两个能唱全的,有的人不分场合驴唇不对马嘴地哼唱几句小曲,就像《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哼唱的那样,不能太正规。冬天,记得一次有家来俩人演唱巜西厢记》《小拜年》,屋里炕上地上挤满了人观看,他们也不正式收费,演唱时凭大家一角两角赏钱,观众直接把钱扔到烟笸箩里。回想起来,比现在看场《战狼2》还过瘾。</h3> <h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那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存环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东北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性,造就了他们像白雪一样质朴纯洁、豁达直率的性格。当年这里的白山黑水间曾经涌现出无数抗联勇士名将,这里的农家小院也曾培养出国家重要岗位上的领导人,这里的地垅沟旁也曾有位走上央视《星光大道》和"春晚"的农民歌手。</h3> <h3>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昔日的北方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唯美神奇,她像一幅洁白如玉的画卷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转瞬之际我已离开家乡多年,不论在军营还是到地方,都早已适应了各种环境下生存,如今的生活条件更是比以前优越的多,可我还是怀念那冰天雪地童年的故乡。因为,那里是我儿时的启蒙摇篮,是我童年放飞梦想的地方。<br /></h3> <h3><br /></h3><h3> ( 转)生在土坯房,用的四方桌。 吃的是母乳,牛奶没见过。 席子炕上铺,兄弟同被窝。 卫生不太好,虱子特别多。 那时没有电,油灯能凑合。 盘腿坐炕上,家人围一桌。 土豆萝卜汤,青菜也不多。 玉米渣子粥,就着咸菜喝。 过年杀个猪,吃少卖的多。 谁家买鞭炮,几十就算多。 一张新炕席,能铺二年多。 正月看秧歌,冻得直哆嗦。 家里来客人,小孩不上桌。 大人干农活,小孩放猪鹅。 上山割柴火,家家一大跺。 长到八九岁,识数一百个。 直接上小学,初学阿喔鹅。 背个旧布包,没有铅笔盒。 走路上学校,从未迟到过。 渴了喝凉水,饮料没听过。 饿了分饭吃,都是玉米馍。 胖瘦无人讲,穷富没人说。 男女同板凳,课桌划界河。 心里有好感,却不送秋波。 见到俊女生,手脚直哆嗦。 没说半句话,脸就红到脖。 学习很上进,爸妈不多说。 老师不补课,作业也不多。 一共几节课,语数美体歌。 寒暑假期到,割草喂兔鹅。 同村小伙伴,上山又下河。 夏天河洗澡,冬天滑冰车。 能知父母苦,自觉干农活。 锄地又施肥,秋天忙收割。 内外一身衣,烈日皮晒破。 果树能结果,味好又止渴。 中暑得感冒,不用针和药。 伙伴在一起,情同亲姐哥。 女孩跳皮筋,男孩滚铁环。 玩具自己造,刀枪也会做。 下河摸鱼虾,上树掏鸟窝。 同伴吵了架,相互能撮合。 和好握握手,有怨跺跺脚。 外面犯了错,不能对娘说。 谁若不守信,再逢打脑壳。 田园摸黄瓜,偶尔偷水果。 电视没见过,天天听广播。 学习不太好,故事都能说。 晚上藏猫猫,白天游戏多。 虽然满身土,玩得却快活。 没有小食品,身体棒棒的。 最爱看电影,远村亦奔波。 画圈占地方,晚了背面坐。 炒把玉米粒,胜似吃干果。 看过地道战,台词背很多。 所有战争片,八路没败过。 一度参军热,军装流行多。 打倒小日本,八路是帅哥。 当年戴军帽,如今犹记得。 中学离家远,上学带饭盒。 步行几十里,羡慕自行车。 住宿更艰苦,土炕不烧火。 食堂自带粮,咸菜家里做。 如今已不惑,眼角皱纹刻! 今看儿和女,辛苦也快乐。 跟他谈从前,认为是胡说。 时代不相同,我等要少说。 父母只希望,后生莫蹉跎! </h3><h3><br /></h3><h3> 一一致亲爱的东北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等各位伙伴,让我们共同回味这青涩童年的记忆,有时间常看一看魂牵梦绕的故乡……</h3> <h3>(部分照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