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和捷克:风光无限 风情万种

两匹马之一

<h3>  离开德国后,我们继续向东行驶,前往奥地利和捷克。这后半段行程我是第二次来了,六年前我们本来是一家三口报团游捷奥的,结果后来郑老师临时有事没有去成,还浪费了好多银子。后来我就养成了习惯:一不跟团;二宁可买不到便宜机票,不到最后关头不订机票,三只订可以取消的酒店。</h3><h3> 当然,比较下来,跟团游还是有好处的,比如遇到个好导游的话,旅游就不会只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还是可以长很多见识的。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接下来的行程我既是领队,还可以兼导游了,特别是我还记得以前导游带我们去的免费厕所在哪里。😅</h3> <h3>  从慕尼黑开往奥地利的一路,越接近奥地利,风景越美。白云、蓝天,阿尔卑斯山脉一路相随;尖顶的农舍散落在柔软的草坡上,牛羊甩尾,夏风轻柔。</h3><h3> 六年前的大巴上,为这样的美景心神荡漾,当时就有了一个自驾游欧洲的梦想,可是那时候觉得这个梦好遥远。——所以说梦想还是要有啊,万一实现了呢!✌️🎭</h3> <h3>  这一路其实并不好开,盘山路特别多,因为弯弯绕的盘山路限速80,大家的车速都特别快,陡弯时,迎面驶来的车突然飞速出现,总是吓我一跳。所以老司机郑老师一路精神高度紧张,都无心欣赏美景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奥地利的明信片小镇哈尔施塔特</font></h1><h3> 进入奥地利境内已是中午,在一个小镇停车觅食。因为是周日,小镇的商店都关门了,连个人影都不见。</h3> <h3>  好不容易找到个吃饭的地方。</h3> <h3>  奥地利此行唯一的景点:哈尔施塔特(Hallstatt)到了。</h3><h3> &nbsp;没想到,游人实在太多,我们在通往小镇的隧道里来回开了两遍才好不容易找到停车位。</h3><h3> 哈尔施塔特是个明信片小镇,相比六年前,游人多了好多。从哈尔施塔特开始到克鲁姆洛夫到布拉格都是这样人满为患,看上去欧洲为提升经济,在使劲发展旅游业呢!</h3><h3> &nbsp;</h3><h3> 哈尔施塔特的"Hall"可能源自于古克尔特语的"盐",得名于附近的盐矿,历史上这一地区就因盐而致富,这里的浴盐很出名。</h3><h3> 我们先坐缆车上了盐矿山,不巧的是因为是周日,工人休息,无法进到盐矿去参观。</h3><h3> 从山上俯瞰整个小镇,风景很美。</h3><h3> </h3> <h3>  宁静的哈尔施塔特湖:</h3> <h3>  小镇仅有一千多居民。</h3> <h3>  </h3> <h3>  没有订到哈尔施塔特的湖景房,订了四五公里之外的另一个湖边的酒店,风景也很好。推开阳台门,眼前一汪湖水,周围群山环绕,比哈尔施塔特湖边少了熙熙攘攘的游人,多了远离尘嚣的宁静。</h3> <h3>  推开阳台门,眼前一汪湖水,周围群山环绕。</h3> <h3>  但是到了晚上,推开阳台门,阿尔卑斯山黑魆魆地矗立在面前,"森然欲搏人",四周一片死寂,竟然觉得很恐怖!🤦🏻‍♀️</h3> <h3>  清晨,阿尔卑斯山又展现出风姿绰约的一面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南波西米亚风情</font></h1><h3> 克鲁姆洛夫小镇(Cesky Krumlov)位于捷克南部伏尔塔瓦河的上游,又是一座"世界遗产"小镇。</h3><h3> 从旅游地图看,小镇依河而建,伏尔塔瓦河蜿蜒曲折,蛇形的妖娆,给小镇带来无限风情。</h3> <h3>   太阳暴晒,歪果仁们却很欢乐,都不怕晒。</h3> <h3>  橙红色的尖顶房子散布在伏尔塔瓦河的两岸。</h3><h3> 这些巴洛克式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距今都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所以我们此行从罗滕堡到慕尼黑,再到CK小镇,不断地在中世纪和现代文明中切换。</h3> <h3>  这里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不管是不是"最","之一"是肯定的。 </h3> <h3>   有水的地方,总是充满柔情。</h3> <h3>  捷克是好兵帅克的故乡,所以这里有各种以好兵帅克命名的店。</h3> <h3>  风格俗丽的城堡,是13世纪的时候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建造的。</h3> <h3>  城堡里,穿着民族服装的女子乐团,像从油画中走出来的人儿,唱的歌非常动听。给了2个欧元表示感谢。</h3> <h3>  这次旅程订的酒店都很有特色,基本不购物,所以酒店一定要住得舒适、位置上佳。此行最好玩的酒店就是CK小镇这家Krumlov Tower了,它其实是一个防御塔,15世纪末建造的,坐落在小镇城堡的外围,从地理位置和外形看,是便于瞭望的。</h3><h3> 酒店只有5个房间,夏季旅游旺季时很难订到,我是提前3个月订的,而且整个行程就是以这家酒店的入住日期来确定的。</h3><h3> 酒店是没有服务人员的,完全自助,所以入住前先得在网上发邮件告知自己到达的时间。事先我虽然看到了网上的提醒,却不知道是这种情况。还好我们到的时候,酒店的管理人员,一个带着孩子的美女正要离开。美女很有意思,跟我说她的英语很"horrible",我说我的英语也很"horrible",结果我们两个英语"horrible"的人还聊得很开心。</h3> <h3>  进门就是一个假卫兵。</h3> <h3>  塔楼虽然有500多年历史了,但是内部经过改造、装修,还是很高档的,有些家具是几个合伙人淘来的老物,满满的怀旧感。</h3> <h3>  自从我们中午进了塔楼,直到晚上回去,好像一直没有碰到人,塔楼里阴森森的。正好移居荷兰的朋友要去布拉格谈生意,顺路也来CK小镇度假。共进晚餐后,我们就邀请他们来塔楼参观,结果朋友一进来就说:一股阴气嘛……然后郑老师又把塔楼外面挂的牌子"pension"误读成了"prison",他就认为这个是监狱改造的了,把里面空着的一小间理解成关犯人的密室。我说明明booking上介绍是个防御塔楼啊!</h3><h3> 朋友走后,塔楼里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我就一直不停地嘀咕:为什么这个塔楼只住了我们两个人啊,网上明明显示满房的啊……然后我就开始各种胡思乱想,演绎各种恐怖片的情节。然后朋友发微信过来说,"pension"在捷克语里是"宾馆"的意思;后来到了快半夜的时候,终于有住客开大门进来的声音了,终于可以安然入睡了。</h3><h3> 第二天早晨,打开房门,看到了几个也正要出门的日本、韩国游客。<br /></h3><h3> 要退房了,想起这里是没有服务人员的,我们就把钥匙挂在房门上离开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库特纳霍拉——人骨教堂</font></h1><h3> 早上在小镇上转了一圈后,离开CK小镇,前往布拉格。中途决定先去布拉格东面70公里的库特纳霍拉(Kutna Hora),去看一看欧洲著名的人骨教堂。</h3><h3> 一路又不是平坦路,在高速公路上没开多久就转入了乡间小路和盘山路,有时又像是在森林里穿行。当然,好风景都在路上,成片的玉米地、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地,很有气势地铺展开来,可惜都无法用镜头记录。</h3><h3> 这里的圣芭芭拉教堂也是值得一看的,教堂前前后后也是造了200多年。教堂建筑是独特的波希米亚哥特式设计,造型很特别,有巨大的网状肋梁及装饰细致的玫瑰窗,教堂两侧有装饰性的27座尖塔高耸入云。</h3><h3> 关于这里的人骨教堂,已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风情总在布拉格</font></h3><h3> 这次来到布拉格还是有点小失望的,游人相较6年前真的是太多了。再美的地方,人一多,味道就变了。再加上天气炎热(我们到的这天气温达到了36度,一路走来,不仅在不同的时代穿越,还得在不同的季节里切换),布拉格三天实在说不上完美。</h3><h3> 让人觉得亲切的是,捷克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热爱发展经济,现在的黄金巷口居然设了个关卡,开始收门票了。曾经还算安静的小巷,现在人潮汹涌。一看这阵势,郑老师就不想进去了,我们就准备下午5点以后再去,结果后来晚上去听了音乐会。第二天,我百般动员,郑老师死活不肯去,游客不听导游的,就这么错过了黄金巷。</h3><h3> 但是不管怎样,我发现自己还是深爱着布拉格,甚至想有机会的话在冬天去看一看白雪覆盖着的布拉格。</h3> <h3>  左图:查理大桥上最著名的雕像——内博姆科的圣约翰 (St. John of Nepomuk),在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曾被运抵上海展出,捷克人民真的很有诚意啊!每天从早到晚,这座雕像前总是围满了想摸它的人。圣约翰在1393年从桥上被扔进了河里淹死,雕像是为了纪念圣约翰殉难三百周年纪念而作,传说来摸一摸他的雕塑,就可以给游人带来好运。</h3><h3> 右上图:总统府前的卫兵换岗仪式,还是围满了人。</h3><h3> </h3> <h3>  布拉格的风情在一条河——伏尔塔瓦河,最早认识她是在斯美塔那的音乐里。</h3> <h3>  &nbsp;布拉格的风情也在一座桥——查理大桥。</h3><h3> 百走不厌的查理大桥,永远挤满了世界各地的游客。</h3><h3> 布拉格的伏尔塔瓦河上共建有18座桥,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距今已有650 年历史。<br /></h3><h3> </h3> <h3>  晚上9点多,夜幕刚刚降临,华灯初上,月色、灯影、水波、轻舟,对美再没有感觉的人,也会迷失在这样的波光艳影、撩人月色中的吧!</h3> <h3>  据说伏尔塔瓦河上还会举行水上音乐会,可以自驾小舟参加。可惜我们没有遇到。</h3> <h3>  布拉格的风情还在人,这里满街都是美女帅哥。手挽手的背影是那么动人。</h3> <h3>  曾经被苏军坦克碾压过的老城广场(胡斯广场),现在一片欢乐祥和。</h3> <h3>  </h3> <h3>  老城广场的天文钟,整点时,12个使徒会从小门里依次出来转一圈。可是这段时间钟在维修,痴痴的游客们不甘心,还是聚在钟下翘首盼望,最后只能失望而归。</h3> <h3>  布拉格的风情当然还在于它的历史,虽然它的历史不免有些沉重感。</h3><h3> 布拉格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它至今保留了最完整的18世纪建筑和街道。</h3><h3> 圣维特大教堂是历代皇帝举行加冕典礼和辞世后长眠的场所,有“建筑之宝”的美誉。</h3> <h3>  教堂里的彩窗是二十世纪著名艺术大师穆夏设计的。</h3> <p class="ql-block">  位于布拉格修道院大广场的列侬墙,是布拉格的独特名片,它承载着捷克历史的不能承受之重。1980年约翰·列侬被歌迷枪杀后,人们开始在这面墙上涂写列侬的画像和披头士的歌曲。1988年时,青年们在列侬墙上书写反胡萨克共产主义的标语,这堵墙成为宣泄情绪、反对威权的窗口,因为约翰·列侬是追求自由的象征。如今,涂鸦和刷新仍在不断继续,墙上的涂鸦会经常更换,人们用这堵墙表达对自由、和平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列侬头像下,一名歌手在深情演绎《Let it be》。</p> <h3>  &nbsp;列侬墙有点沉重。&nbsp;</h3><h3> 现在的布拉格已重新融入欧洲的怀抱。这里的人们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自由和民主。</h3><h3> &nbsp;生活富足而惬意。</h3><h3><br></h3><h3> 布拉格有各种各样的城市风情观光车:</h3> <p class="ql-block">两匹马坐着两匹马拉的大车游览布拉格。跟一对南非的老夫妇拼了车。</p> <h3>  布拉格的风情还在于她大街小巷流淌着的音乐,我甚至觉得布拉格比维也纳更能称得上是“音乐之都”。在布拉格,穿行在街头巷尾,随时都能听到免费的音乐会。</h3><h3> 查理大桥上永远有一群群的街头音乐家驻守。</h3> <h3>  不知名的乐器。</h3> <h3>  走下城堡山的路上,身穿民族服装的音乐家在自弹自唱。</h3><h3> 我称他们为艺术家,是因为这些街头艺人几乎每个人的演唱水平、演奏水平都非常高,足见这里的人们音乐素养普遍很高。</h3> <h3>  有人居然把钢琴抬到了城中心的胡斯广场演奏。</h3> <h3>  城里几乎所有的教堂,到了夜晚都有各种音乐会,随处都可以看到音乐会的海报。再加上大大小小的音乐厅、歌剧厅,这个城市的夜晚是热爱音乐的人的天堂。</h3><h3> 我们买了Colloredo-Mansfeld Palace的票,因为看曲目还不错,都是熟悉的;还有这里是拍《莫扎特》的地方(电影《莫扎特》1984年由捷克人米洛斯·福尔曼导演,电影获得了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项大奖);还有个卖点是莫扎特曾经在这里演出过。</h3> <h3>  这个科罗拉多-曼斯菲尔德宫还有官网的:</h3> <h3>  提前半小时来到查理大桥旁边的剧场想坐个好位子,结果发现已经有一群人在排队了,只坐到了第二排。</h3><h3> &nbsp;走进剧场时,不禁有些小小的失望,剧场很小,内部装潢已经显得陈旧,甚至连舞台都没有,跟国内那些富丽堂皇的剧场简直没法比。再加上门口雇了几个中东人在卖票,就有点担心不会是个草台班子吧。</h3><h3> 但是随着演出的进行,我们发现之前的顾虑都是多余的。首先剧场的音响效果堪称完美,在小小的空间里能够聆听到饱满、醇厚的、原汁原味的乐声,这是在国内光鲜亮丽的音乐厅里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其次,三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五位音乐家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演绎,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再一次被布拉格的音乐魅力所征服。</h3><h3> 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晚。</h3><h3> &nbsp;</h3><h3> 布拉格之于莫扎特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其独特的个性和过人的才华,招致了维也纳音乐界的妒忌和压迫,而开放、真诚的布拉格人接纳了他,并首先发现了他的天才。莫扎特生前曾经说过:"布拉格人能够读懂我"。</h3><h3> &nbsp;</h3><h3> 那扇打开的门,莫扎特仿佛将要盛装从里面走出来,向观众鞠躬致意,然后,美妙的音乐就在琴弦上缓缓流淌……</h3><h3> </h3> <h3>  卡夫卡阴郁的脸是布拉格另一张重要的名片。黄金巷22号的故居没有去成,临走那天,找到了位于布拉格犹太区的卡夫卡的出生地。</h3><h3>  现在,卡夫卡的出生地是卡夫卡咖啡馆,生意很好。一位意大利导游正大声地向他的游客介绍这里。</h3><h3> 雨下得很大,我们就在屋檐下躲雨。</h3><h3> 捷克还有一位著名的作家米兰·昆德拉,但是在布拉格并没有看到关于他的标签,大概因为他的故乡在布尔诺(捷克第二大城市)的缘故。</h3> <h3>  布拉格除了有古老的城堡、教堂、桥梁等见证历史的建筑外,还有一些现代建筑和艺术。</h3><h3> 比如这座“Dancing House”,意思是一男一女在跳舞。当年这个建筑还获得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年度设计大奖。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曾居住于这房子隔壁十年之久。</h3> <h3>  奇特的街头雕塑《吊着的人》:</h3> <h3>  第一次到捷克时,觉得它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完全感受不到她作为曾经的共产主义国家的氛围。这次来终于找到一点痕迹了,这样的雕塑,典型的苏联风格:</h3> <h3>  离开布拉格前夕,登上老城广场的火药塔,俯瞰布拉格。</h3> <h3>  布拉格的Unitas酒店是此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个酒店,也是个有着独特历史意义的酒店。这里曾经是捷克秘密警察的总部,再早以前这里曾经是一个修道院。现在这里成了一家精致、舒适的酒店,地理位置非常好,走到查理大桥只要几分钟。房间非常大,所有的细节都让人感到舒适、愉悦,下午四点还有免费的下午茶点。街对面就是警察局,很有安全感。</h3><h3> 从酒店里的照片了解到,1992年,当时的查尔斯王储到访过这家酒店,估计查尔斯是来看这座历史建筑的,因为查尔斯为保护布拉格的历史古迹捐过不少钱。1992年,戴安娜王妃还活着,还和查尔斯一起访问了布拉格,但是,照片里并没有戴妃的身影,因为那时候,他俩已经神离、貌也不合了……</h3> <p class="ql-block">本次欧洲之行从西到东,一路自在随性,对欧洲大地有了新的了解。深深感到现在国内的基础设施真的是世界领先,德国、奥地利、捷克的高速公路完全比不上国内,德国的尤其差,有些路段简直是搓板路,所以德国现在开始大修大补了。德国高铁的设施、速度也已经比不上中国。还有互联网的运用、无现金支付、生活的便利程度,国内也是领先很多。但是,划重点,最大的差距是环境和人的素质,不知道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赶上。</p><p class="ql-block">出去之前还担心欧洲的安全,去了之后才发现人家也是生活得很幸福、很安全的,除了大城市闲杂人等比较多以外,其安逸、舒适不比我们的中国梦差多少吧。核心价值观里好像还有民主、自由吧,在欧洲我们好像也是体验了一回无处不在的自由,从入关到进机场安检,都没有咄咄逼人的眼光和贴身的检查。当然有人说这样就给恐怖分子以机会了。但是我就觉得这样很舒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彼此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不用像每次进首都机场安检都要被安检人员呼来喝去、粗鲁对待,每次都会搞得我很生气。</p><p class="ql-block">自己在外行走,就会与当地人有更多的接触,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次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有两家酒店都是退房时自己留下钥匙就走的。这种信任和被信任的感觉真的很好。朋友说欧洲人就是这么很傻很天真地活着,有时真替他们捏一把汗。</p><p class="ql-block">回国时,是在戴高乐机场转机。本来转机间隔时间就只有1小时5分钟,结果从布拉格起飞已经晚了半个小时,我们落地巴黎时,离下一班飞机起飞只有半个小时了,这时候觉得快要没希望了。没想到一下飞机,就有法航的帅哥工作人员举着iPad,上面打着我们的名字,等在了通道口,然后第一时间就领着我们一路疾奔。戴高乐机场那么大,感觉走了好久好久还没到,帅哥还回过头来关心地问:"Are you ok?"这时我们还担心行李能不能跟上,帅哥说没问题的。帅哥陪我们快速办了出关手续,最后我们竟然在最后一刻赶上了飞机。上了飞机还是担心行李,结果到了浦东机场,我们的行李居然在第一时间就转出来了。这一趟,让我们改变了原来觉得法国人傲慢、懒散的看法。</p> <h3>  本次旅程历时15天,好像是出门旅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了,做攻略我真是呕心沥血啊!每天郑老师都眼巴巴地很白痴地问我:明天去哪里?😓真是个好游客啊,满足我做领队和导游的虚荣心。</h3><h3><br /></h3><h3> 总的行程:</h3> <h3>  开车走过的路,大约1700公里:</h3> <h3>  德国的高速公路是免费的,奥地利和捷克是要买高速票的,叫vignette。在靠近边境的加油站有卖,要在入境前买好,贴在前窗玻璃上。</h3><h3><br /></h3><h3> 关于驾照公证:我先在租租车办了个驾照翻译件,租租车的工作人员说凭这个就可以在欧洲自驾了。查了网上的信息,众说纷纭。觉得不放心,到德国这样传说中很严谨的国家,我们还是严谨一点比较好,所以又去办了公证加双认证(中国外交部和德国领馆双认证,好像只有德国有这样的要求)。奥地利和捷克貌似只要翻译件就可以了,反正我们还有公证件的。这样,两张驾照共花费1320元。出行前,认证学习了德国交规,其它两个国家的交规都差不多。</h3><h3><br /></h3> <h3>  关于吃的问题。基本每天找中餐馆吃一顿中餐,还是喜欢用大众点评,TripAdvisor上都是老外的口味。现在欧洲的中餐水平有很大提高,因为定居欧洲的中国人比以前多了吧。回想起在罗滕堡吃到榨菜肉丝面的激动,现在还能回味好久。那碗榨菜肉丝面导致我们一回家就去菜场买了块榨菜。</h3><h3> 在欧洲自游行,舒适程度肯定比不上日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吃,我们对日本的食物接受度更高。另外一点,日本的服务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所有人都在谦卑、诚心地为你提供服务,让你的每一个毛孔都感到舒适。</h3><h3><br /></h3><h3> 这次做行程时用了一个很好的App:穷游行程助手,把各种信息输进去,会自动形成送签的行程单。还有景点指南、各景点之间的距离等各种信息会一目了然。反正用了就知道各种好。</h3><h3> 还有探图离线地图,也是做攻略必备。因为国内谷歌地图没法用,有了探图就方便多了,特别适合自驾行程的制订。(现在谷歌地图可以用了呢,浏览器搜索&quot;谷歌地图&quot;就可以——补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