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8月22日.我们(76.77)届知青来到了我们终身难忘的地方.苏家屯区—王刚公社—拉他泡大队</h3> <h3>在当年的县道口.我们老知青先来个留影 </h3><h3>多么熟悉的地方.这是当年我们进村和回家的必经之路</h3> <h3>这两张这么完美的合影.我们真要谢谢幕后的功臣—小付的外孙子.七个姥姥为你点赞👍</h3> <h3>向青年点的方向走起</h3> <h3>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的心情一样格外滴好.</h3> <h3>走在这即熟悉又陌生的乡村小道上.这里是我们永生难忘的第二故乡</h3> <h3>看到眼前的一片稻田真是感慨万分.当年下乡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h3> <h3>吴利军75届知青.他手指的方向就是原青年点的菜地.</h3> <h3>这里是五队的安顺家.也是我们青年点原来的房子和菜地</h3> <h3>这里是我们第六小队的原址.我们每天早晨上工集合报到的地方.</h3> <h3>吴利军.梁恒志.候国森.吴延华及秦延才等(75)届知青8月24日也回到了青年点.他们也是来回忆和感受四十年前那忘不了的知青岁月</h3> <h3>这里就是浑河大坝.站在上边就能眺望远方的浑河.</h3> <h3>来到了当年的二姐家.我们自己下起了厨房</h3> <h3>开饭了</h3> <h3>这丰盛的午餐有二姐家菜地里自产的绿色蔬菜.也有青年自己在家做的熟食.味道好极了.谢谢你们啦😄</h3> <h3>我们知青四十多年后能聚在拉他泡一起吃顿农家饭.真是回味无穷啊😊</h3> <h3>这二位在回忆什么呢?</h3> <h3>这小姐俩还是那么朝气蓬勃</h3> <h3>我们知青和二姐合个影</h3> <h3>我们高兴</h3> <h3>我们开心😁</h3> <h3>我们快乐</h3> <h3>我们三位六队的(76)届知青来个合影留念</h3> <h3>在这里有我们的青春回忆</h3> <h3>这里是当年六队的妇女队长家</h3> <h3>这是当年的大队部.每天的广播都是从这里发出的</h3> <h3>这座老房子就是我们生活了三年多的青年点.</h3><div>在这里不仅有我们的酸.甜.苦.辣更有我们的独立和坚强. </div><div>在这里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知青的经历让我们刻骨铭心.是我们一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div><div>知青这一代人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里</div> <h3>我还要感谢在农村曾经帮助过我的知青朋友们.是你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最困难的时候经常帮助我们弱势的知青干农活.感恩的心永存</h3> <h3>四十多年了.回青年点寻梦的知青络绎不绝</h3> <h3>谈笑风生</h3> <h3>看看我有多潇洒</h3> <h3>我们全体知青在新大队部合影</h3> <h3>我也照一张</h3> <h3>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里</h3><h3>拉他泡——青年点——我们还会再来的……</h3> <h3>这是一份永恒而美好的回忆</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最后我们要衷心感谢吴利军给我们提供这么难能可贵的素材.谢谢你了</h3><h3> </h3><div><br></div><div><br></div><div> 2017年8月22日</div><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