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那是公元一九七0年五月至一九七一年九月,我们这些年龄只有十七八岁,有的年龄还要更小一点的同学来到晋北地区的繁峙县沙河镇岱堡村,成为山西铁路建设兵团的建设者。沙河镇岱堡村就是我们二团二连的驻地。</h3><h3> 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提出备战备荒搞三线建设的重要指示,太原市政府组建了由大批学生参加的铁路建设兵团(主要是老三届学生),浩浩荡荡的开赴京原线修建战备铁路北京--原平线。我们是由学校(太原十八中学)统一安排在铁路建设兵团二团二连和三连两个连队的,当时组建了三个团由太原市警备区负责管理工地建设和人员管理工作。那时法制机构已被砸烂瘫痪,因此就由原公、检、法的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以部队形式连、排、班管理带队,来到繁峙县境内修建京原线。</h3><h3> 那个年代我们在铁建所受的苦与痛、苦与累以及人格与尊严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h3><h3> 在京原线高高的路基上每天是我们抬着大柳条筐装着满满一筐土或是石子的瘦小人影,600斤重的水泥枕由四个女孩台上三四米高的路基上,开始很兴奋,巾帼不让须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越来越疲惫毕竟那是六百斤重的水泥啊,同学们很快都累趴 下了,但是还的继续坚持下去。隔一段时间还要搞大会战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累得走路都能睡着。工作是辛苦劳累,生活就更艰苦了,住在村里老乡家腾出的房子,原本一条炕能睡三人而我们得睡五人,每晚要翻身时得说:"我要翻身"大家就一起翻身,因为太挤了。水从没有用过热水,就连天寒地冻的冬天不仅没使用过热水就是住的家里也没有取暖的设施。最难的是去厕所,像房子一样深一样大,上面没有任何搭建,整个就是一个大大的深坑,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现在的孩子们都没见过,就连我们的孩子也没见过这样的生活。每天吃的饭基本是玉米面窝头菜是土豆为主,天天高强度劳动就连女同学一顿也得吃三四个窝窝头,要不饿呀!繁峙那里是高寒地区再说那个年代哪里有那么多细粮蔬菜,我们连队的伙食已是调剂的很不错的了,这要感谢我们连长指导员的精心安排。就在这么艰苦条件下每天晚上收工回来后还要看书,记笔记。当时每人有一个墨水瓶做的煤油灯,天天守着它看书写字,不一会儿两个鼻孔就变成黑乎乎的,尽管如此还是乐此不疲使用它。现在回想那时一切一切五个字"太艰难困苦"。根本不想回忆!</h3><h3> 在繁峙铁建八个月,吃尽了这一辈子的的苦与累,尝尽人生的伤与痛,虽然经历了同龄孩子们从未经历过的苦、累、伤、痛,好在我们都熬过来了。(那些苦与累是现代人承受不了的,生活的艰苦现代人更加承受不了的。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的。所以是不能回忆那些年那些事的)我们这些与共和国同龄人,坚强的走过来了。</h3><h3> 一九七一年九月以后我们都陆续回城分配工作了,那以后各自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学习,拼命考取各种职称、上夜校、考大学、上大学同学们都小有成就,事业有成,大都成为单位的精英骨干。现在都退休在家了,开始了另一番风景,带孙子外孙子,旅游、聚会。每年我们几个要见面叙旧,相互鼓励今后的生活更精彩、美好!</h3><h3> 祝愿姐妹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天天开心!身体健康!青春永驻!阖家欢乐!万事如意!</h3><h3> 此片谨献给在同一个战壕里同甘共苦过的同学们!</h3><h3> </h3> <h3>铁建二团二连全体合影留念</h3> <h3>铁建二团二连四排全体合影留念</h3> <h3> 二团二连四排三班合影</h3><h3> 为了照这些照片我们把平时不舍得穿的衣服拿出来穿了尽管是带补丁的,高兴啊! </h3> <h3>二团二连四排二班全体合影</h3> <h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h3> <h3>苦与乐</h3><h3>挡不住的青春年华</h3> <h3> 虽然每天被风吹日晒、极强体力劳动让爱美的姑娘们都变得皮肤又黑又粗糙,但还是挡不住青春美丽光彩照人的样子。这模样还是很美吧!</h3><h3> 那长长的大辫子现在你能见到吗?</h3> <h3>守卫在京原线上</h3><h3>我们连的铁姑娘、学毛选积极分子。</h3> <h3>我的班长郭光芳(左)</h3> <h3>转战古交。再艰苦也要学习</h3><h3>从繁峙到古交每个人都有一个小煤油灯,一有时间或是看书或是抄抄写写,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然怎么都能成为单位的精英呢。</h3> <h3>青山绿水环绕的小村庄永远不忘那些年青靓丽的姑娘们留下的倩影。</h3> <h3>炊事班的伙头军们在一起</h3> <h3>规划着未来</h3> <h3>不知这是谁家的孩子?性啥叫啥?</h3> <h3>感谢刘秋军、张海武、马桂芳、李秀民、刘湘琴提供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