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广州

WFQ1952

<h3>一个地方,和一座城市,都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说着一个个鲜活美丽动人的故亊。</h3><h3><br /></h3><h3> 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诲,毗邻香港和澳门接壤的广州,她是一座美丽而繁华的大都市,也是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南大门。</h3><h3><br /></h3><h3> 广州又称之为"羊城"和"穂城",这个由来以久的传说。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五位仙人,骑着五色仙羊,手捧金黄色谷穂,飘然而至当时的"楚庭",把谷穂撒在南粤大地,荒芜的土地从此五谷丰登。南粤人民为了感谢这五位仙人,在他们降临的地方,建立了一座"五仙观"。从此,谷穂和五羊便成为了广州的城徽和別称,并延用至今。</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br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踏上了南去的列车,经过十个小时左右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广州。时间定格于七十年代末的一个初春。</span><br /></h3><h3><br /></h3><h3> 故乡的早春,还在风雨交加寒风凛冽之中,初春的广州己是暖意融融,号称四季如春的羊城,放眼望去一片绿绿葱葱,树荫把整个城市覆盖着,好一派南国风光。初到广州的我,感觉这里一切一切,是那么的生疏和朦胧,一阵阵新鲜感油然而生。</h3><h3><br /></h3><h3> 当时的广州,繁华的市中心还是在茘湾和越秀,居住的原住民一般来说,都是来自广东地区和梅州潮汕地区人口居多,母语为粤语,俗称白话。沿着北京路到人民路和上下九直至恩宁路,形成的繁华地段。享誉羊城的百年老字号店铺,这里随处可见。<span style="line-height:1.5;">深受老广东人喜爱的是恩宁路上传统手工艺铜制品敲打声,和古色古香的铜制工艺品⋯⋯,这里的一切一切,不外乎称得上地道且名副其实的老广州。</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1.5;"><br /></span></h3><h3> 有言道食在广州,这一点也名不虛传,茶文化相传广州,渊源流长。饮早茶也是广州人的一大特色,清晨,整个荔枝湾,乃至整个广州城的各大小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光临这里的茶客,络绎不绝。</h3><h3><br /></h3><h3> 我们这些湖南崽和外来客,都不约而同慕名前往海珠广场和长堤。七十年代末,国内物资匮乏,〈广东人称我们为外地崽〉外地游客都蜂拥而至,前往当时负有盛名的南方大厦。大厦里的商品虽然称不上琳琅满目,但比较当时落后的湖南,还是略胜一筹,足可使我们这些外地客目瞪口呆。但很多商品都标有凭券供应,更有甚者标名需外汇劵方可供应。当时对于我们这些外地崽来说,只是看得眼饱肚肠饥,望物兴叹。</h3><h3><br /></h3><h3> 从南方大厦沿着长堤直上,就到了海珠广场,广场上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人用浓重的广东口音的广式普通话,向我们招手兜售手表,示意并悄悄耳语,"要进囗手表不,50焖一支"。粤语焖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元,如果你向他们讨价还价,一经价格谈妥,你就必须无条件购买,不然的话,就会招来杀身之祸,遭到黃鱼们的团伙围攻。因受家庭影响,耳濡目染,对于手表还是略知一二。撬开后盖,瞧里面机芯就一目了然,要么是苏联机芯,要么就是台湾粗制滥造的台湾机芯。据当地人说,这些手表都是海丰,陆丰一带渔民,用银元从海上与台湾渔民手中交换来的,当时称走私表。</h3><h3> &nbsp;</h3><h3> 七十年代末,我国刚刚迎来改革开放,落后面貌还未能得到改善,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当时的三转一响〈三转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即收音机〉是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档商品。一只国产上海手表售价125元,按照一个月收入不到几十元生活水平的百姓,手表对于他们而言也祘得上是奢侈品。在这特殊的年代,就给走私犯罪分子创造了条件,有机可乘,走私团伙当然就乘虚而入。对于这一类水货,我也只好一笑了之。</h3><h3><br /></h3><h3> 我们继续沿着长堤而上,途径珠江天字码头,据有历史资料考证,饱经沧桑的码头建造于清末民初,处于繁华都市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天字码头,经久不衰,码头上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繁忙的景象。</h3><h3><br /></h3><h3> 天字码头离上下九路和十三行,坐公交也就是几个站,隔我们下榻的五羊酒店近在咫尺,当然要去领略追思这条闻名遐迩的对外贸易经菅街十三行。十三行位于人民南路上九东附近,行政区域隶属越秀区管辖。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经贸的牙行,又叫"洋行"和"洋货行",明清时期广州对外贸易隶属官营,而以牙行经纪对外经贸,经营牙行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这时我不由想起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的巜广州竹枝词》中的一首描写十三行的诗,诗中淋漓尽致描绘的十三行,诗云:"洋船争出是官啇,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足见当年的十三行的繁荣兴隆旺景。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后的广州,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窗口的领头羊,对外经贸无论从航空,乃至海运,盛况空前,如日中天。十三行昔日的辉煌,已是人去楼空,烟消云散,风光不再。</h3><h3><br /></h3><h3> 和十三行毗邻的上下九路,是一条地道的民清式建筑的老街,这里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刚刚启动的改革开放号角已经奏响神洲大地,广州作为对外经济的排头兵己初露端倪,这条百年老街率先迈入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老街商铺的招牌,煥然一新,把百年老街装饰点缀的分外靓丽,正以崭新的面貌,笑迎四面八方来客,令我们这些外来客,耳目一新。</h3><h3><br /></h3><h3> 我不经意走进一家店铺,门面招牌制作精良,黑㡳镀金,用行书刻写的"鍾意軒"分外引人注目,让人顿足,让人心动,一个繁体的"鍾"字足以使人觉得时间的凝重,不得不使你对光阴的珍惜。美丽的"軒"字让人意兴珊阑,想入非非。走进店铺,使人感到更加惊奇,一个经营钟表的商店,装饰得简直是一个神秘绚丽奇幻的世界,一座座古典雅致的机械钟坐落有序,铮亮的玻璃宝笼陈列着各种款式的手表。当你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游荡其中,只听到静静的店铺里嘀嗒嘀嗒的钟摆走时声,仿佛误入了时间老人魔幻般的仙境,那一刻,似乎一切都为静止,生怕一点点小小的响动,惊醒了沉腄的时间老人,让时间流逝,若幻,若梦,若禅般的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一刻的感动。我想几款钟表就可以营造出那样的意境,可见经营者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可见一斑。</h3><h3><br /></h3><h3> 紧挨北京路的高第街,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一条独特的啇业街,这里云集广州首批开放的个体工商户,经营各种百货、服装、鞋帽,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纷至沓来,略显狹窄的高第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夾杂着大江南北各地的方言,游客们蜂拥而至,在这条全国首创的个体经营啇业街上,如饥似渴喝般抢购外地难得一见的时装。</h3><h3><br /></h3><h3> 随着时光的流逝,六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广州这座古老的城市,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硕果累累,新建扩建的城市风貌,焕发出亮丽的风采,一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的拨地而起,城市交通,高架立交四通八达。漫歩在这座繁华的都市,我甚感欣慰,百感交集。</h3><h3><br /></h3><h3>九十年代末,我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外就读研究生,毕业后脱颕而出被学校留校任教。在这座城市里成家立业,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对天真活泼的儿女将成为羊城广州的新一代公民。我和这座城市也自然而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广州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