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真的值得我们推崇吗

叶枫

<h3>  8.22晚上,刚从深圳进修完回来的孙荣辉老师(国际nlp执行师导师 大成教练 )刚回到家乡,就给偃师的家长们了带来了一堂大成教练技术分享课。</h3><h3> 在一个半小时的课堂上,孙老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真实典型的案例把大家的思绪深深的吸引住了,大家逐渐明白,应该做一名教练型的家长,只有这样,面对教育孩子的困惑性问题时,才能从既有<font color="#ff8a00">信息</font>中采取有效的<font color="#ff8a00">模式</font>以达到想要的<font color="#ff8a00">目标。</font><font color="#010101">家长们听的都特别认真,不时有家长拿手机拍照,还有的家长直接把现场录了下来,看到家长们这么爱学习、想提高,真心地感动!为他们的这份觉醒点赞!</font></h3><h3> 他讲的其中一个案例让我感触很深,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就是孙老师在讲到控制情绪方面,说到萨提亚冰山理论,一切问题都是有深层次原因,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很多时候仅限于处理行为层次,而忽视了冰山下面的感受、观点、期待等等方面。譬如孙老师讲的个人案例,他小时候爱打游戏,父亲为了杜绝他玩游戏,就把他送到偏远的邙岭三中上学,由于学校比较偏远,似乎也杜绝了他玩游戏,成绩也上来了,可到了高中,他又开始疯玩起游戏来,似乎要把前几年没有玩过的遗憾通通补回来,成绩自然下降了!</h3><h3> 这个事例中,他父亲把他送到邙岭三中上学,是为了让他戒掉游戏,当时因为那样的地域条件,没有网吧,所以他似乎没了那样的玩游戏的行为,但并不代表他从根本上解决了,等场域条件有了,他还会继续玩游戏的!这个问题还存在,并没有解决!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教育典故《孟母三迁》</h3> <h3>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h3><div><br></div> <h3>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一直被人传颂,孟母更是被人奉为教育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到了当代,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更觉得孟母三迁的做法颇有诟病。认为孟母三迁是他律,正是因为孟母的管教,孟子才有了良的生活环境。他要是自律的话,就应该出淤泥而不染,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成才。又举了毛泽东的例子,说毛泽东从小就爱在喧闹的环境中学习,即使没有像孟母三迁一样离开喧闹嘈杂的地方,毛泽东一样成为了一代伟人。所以说学习环境只是一方面,学习态度才是最重要的。</h3><div> 再从哲学角度分析,环境是外因条件.而外因条件的好坏,并不是决定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或者说变化的根据,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与勤奋钻研,也就是内因,才能有效地、充分地利用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剌激使自己成才。就像贫寒子弟,身处逆境,外部环境恶劣,通过自己努力同样成才。</div><div><br></div><div>所以,个人认为,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仅仅解决的是行为层次,而并没有从行为层次以下方面解决,所以并不是非常好的教育典故。若一味模仿的话,就像前面孙总的事例一样,仅仅解决了表,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大可不必效仿。就像我们不想让孩子老玩手机,就把网断了,手机没收了,学孟母,不断给他换学校,这样孩子就不玩手机了吗?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若让孩子杜绝玩手机杜绝上网,可能吗?这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时代在发展,信息技术在进步。孩子们接受的信息量超出我们想象,如果我们再用以前的方法教现在的孩子期望他成为未来的样子,结果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家长要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h3> <h3>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幅图,这就是著名的萨提亚冰山理论,如果把这幅图领悟透并活学活用的话,你将会有质的飞跃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