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王泓力,女,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九台区营城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兼班主任。</h3><h3></h3> <h3> “教师”的工作平凡,但事业崇高。我不是作家,无法用艺术的语言来颂扬我的职业;我不是哲人,无法用深邃的思想来衡量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无法用悠扬的声音来歌咏我的岗位。但我想用最勤奋的探索,最真挚的感情,书写我的青春,践行我的教育梦。 </h3><h3> 以学识教人,以本心育人,方为真正的“教育”。育人德为先,修业先修德,因而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责任与使命。</h3><h3> 教师是一种身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谁希望我们传道?是社会。谁在意我们授业?是家长。谁渴望我们解惑?是学生。而我为这份职业的定位是摆渡人。</h3><h3> </h3> <h3></h3> <h3> 面对学生,我们传递的是知识。面对社会,我们传承的是文化与道德。当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鹜,我们仍选择坚持,坚持捍卫教育这片净土,坚守“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功利从教五载,这份坚守也使我获得了家长更多的认可、支持与信赖。</h3><h3> 身为班主任,免不了有家长前来“感谢”,面对各式各样的“感谢”,我坚守“教师的名誉高于一切”,“教育的圣土不容玷污”。从教五年,这份坚守使我获得了家长更多的认可、支持与信赖,五十几人的班级,家长会来了六十多位家长支持我的工作。</h3> <h3></h3> <h3> 我想教育的清风不仅需要教师的坚守,更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师一校的职责,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中华民族五千年靠着“仁”“义”“礼”“智”“信”未被历史湮灭,而“利”并不在其中。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去信奉“能用钱解决问题,就别动用感情”的时候,社会不就变得冷漠了么?那谁来温暖教育!</h3> <h3> </h3> <h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多时候“身教”是胜于"言传"的,和耳朵相比,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双眼。因此在学生面前我总是从自身做起,执教五载,除了“公出”,不曾离开岗位;即便生病,也未曾走下讲台。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会努力做的更好,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h3> <h3></h3> <h3> “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知识如海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缩短与彼岸的距离。</h3><h3>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为人师者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在迷茫中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中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躁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的时候精神丰富一点。</h3> <h3></h3> <h3> 有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神圣。”教育本身就意味着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不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就不称其为真正的教育。</h3><h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多年来我把“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成为教师之后,我更是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妙处。为家长离异被“弃管”的学生带早餐,为照顾他的自尊,资助饭费的时候,告诉他是学校给学生发的“福利”。当学生问我:“老师,我该怎么报答你”我告诉他四个字“学好,活好。”当我努力的把爱献出去,我发现自己得到的,是用金钱都无法衡量的“至宝”,是学生的“尊敬”,是家长的“信任”,是同事的“支持”,是单位的“认可”。</h3><h3> </h3> <h3></h3> <h3> 教师的尊严不在于“地位”,而在于为教育“奉献”,教师的意义不在于“指路”,而在于为学子“垂范”。用双肩扛起责任,用微笑美化人生,用爱心净化世界,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风清气正,斯文在兹”的新时代教师。</h3><h3> 以爱为根,以德为本,相信用我们年轻的热血,定能谱写出教育界的不朽篇章!</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