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也是诗,一直写到老【上篇】 (李又然诞辰111周年纪念版)

李兰颂

<h3><br /></h3><h3>散文也是诗,一直写到老【上篇】</h3><h3>(李又然诞辰111周年纪念版)</h3><h3><br /></h3><h3>李又然(1906~1984),生于上海,卒于北京。著名诗人、散文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李又然本名李家齐,字品振。由文献可确认的笔名有:李又燃、姜又燃、又燃、燃、顾野,李又然、又然、然、马义,李则蓝、则蓝、蓝;曾用名有:李罗曼、李谢可、任西;法文名有:LiChiaTsi(李家齐)、Y.-R.Li(李又然)。</h3><h3>李又然1928年入法国共产党,属中国支部成员;1941年入中国共产党,属中共中央直接接收党员。抗日战争在延安八年,从事著译、教研和党团工作;解放战争在东北三年,担任文艺和教育方面的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北京执教中央文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h3><h3>李又然初涉文坛即发表诗作,散文也是诗,一直写到老;著有散文集《国际家书》《伟大的安慰者》《李又然散文集》;译有纪实文学《马克思与燕妮》《艺术与行动:论列宁》,诗《普希金诗选》《马雅可夫斯基诗选》《希腊诗选》《聂鲁达诗选》《波特夫诗集》,小说《在死的阴影里》《黑人是那样的大撒谎家》《基督第四次跌落在他的十字架下》《一个高尚的灵魂》,童话《河水怎样帮助游击队》,剧本《任性的玛丽亚纳》等。</h3><h3><br /></h3><h3> 从1906年到1984年,在78年多不足79年时间里,李又然生平可分为九个时期:</h3><h3><br /></h3><h3><br /></h3><h3>以下,左上图为李又然木刻像(1986)-冯羽作</h3><h3>右上图为李又然青年照(1928)于越南西贡</h3><h3>右中图为李又然中年照(1951)于北京</h3><h3>右下图为李又然老年照(1981)于北京-冯羽摄</h3><h3><br /></h3><h3><br /></h3> <h3>以下,李又然散文集《国际家书》初版本(吉林书店1948),《国际家书》增订本初版、再版(上海文化工作社1950、1951),《伟大的安慰者》初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牌作家出版社1955),《李又然散文集》初版本(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签名为李又然书法(1982)</h3><h3><br /></h3> <h3>第一时期:1906~1928(从出生到出国)</h3><h3>李又然祖籍浙江宁波,为慈溪市观海卫镇人(先后叫城隍庙街26号、民主街7号)。父亲李雅年(1871年生,农历辛未年,清同治十年)和母亲姜氏,在上海里马路963号开&quot;新长顺鸭行&quot;,做禽蛋批发生意(商业资本家兼地主;上海&quot;一·二八&quot;事变遭日军轰炸破产,为小土地出租者),即日军侵占后无奈与人合伙开&quot;新长顺鸡鸭行&quot;。李雅年和姜氏生有二女三子,李又然为长子,上有二姊、下有二弟。1906年4月16日(农历丙午年三月廿三)李又然生于上海。1908年,李又然两岁时,因弄堂着大火,随母亲回老家慈溪观海卫镇,四五岁起即读私塾,先后就读圣约翰教会小学、锦堂学校(1921年4月在家乡慈溪锦堂学校毕业)。</h3><h3>1921年,李又然从老家慈溪回到出生地上海,就读上海承天英华学校。1921年至1922年(农历正月),在上海裕丰钱庄学徒,两年;1922年至1924年,在上海交通银行当练习生;1924年,加入上海通讯图书馆为会员,面授时受共产党人应修人、杨贤江的影响;因二人被公开张榜通缉,竟激发起李又然投身革命和旅欧留学的意愿。其间,李又然进光华大学学生办的暑假补习学校学习。1925年,在上海南洋高商英文专修学校学英文;1926年,在上海群治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国民党,只二三个月,因属未经本人申请并许可,全班同学被硬性捆绑加入,此后与该党再无任何关系)。</h3><h3>他坚决退学后,1927年上至1928年下,回老家慈溪观海卫镇自修,后又准备旅欧留学。</h3><h3><br /></h3> <h3>以上,为2000年9月李兰颂访问慈溪老家李又然故居照</h3><h3><br /></h3><h3>以下,李兰颂访问慈溪受到堂姊接待,李又然曾常来玩</h3><h3><br /></h3> <h3>以下,《溪上人物》《溪上轶事》为慈溪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童银舫主编</h3><h3><br /></h3> <h3>第二时期:1928~1932(欧洲四足年)</h3><h3>1928年夏,李又然以李家齐(法文:LiChiaTsi)本名,由秦润卿担保,持中华民国护照,踏上赴欧洲留学旅程:从上海乘法兰西邮轮出发,历时一个月零四天,抵达法兰西马赛港。当年夏秋之交,李又然先在里昂培力兹语言补习学校学法语,后经徐仲年介绍在里昂附近某中学就读,再回里昂读大学后,加入法国共产党,属中国支部成员;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机关刊《赤光》用药水秘密撰稿,该刊大多现存法兰西共和国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经查,此间与李又然留法时间基本相吻合的《赤光》刊期有:1929:45,48,50,53,54,55+赤光社丛书 第五种 1929)。</h3><h3>旅欧前期(1928年至1930年),即在法兰西里昂、巴黎,比利时鲁汶,李又然与阎宗临保持通信联络,对双语写作获益良多。1929年6月26日,李又然从法兰西里昂圣茹斯特区格兰德特雷路42号暂住地,致函(明信片)在瑞士维尔奈夫的罗曼·罗兰,又于7月1日,写第二封信向先生求教并求见,收到先生亲笔复信,被记于罗曼·罗兰的日记(1929年10月16日)。当年暑期,李又然与四个同人一起第一次到巴黎,在集贤院语言学院学习两、三个月语言,并于9月18日后,前往比利时(在鲁汶前后11个月,因执行支部交办的任务,被警察局监视不得离境)。</h3><h3>旅欧后期(1931年至1932年),约在1930年8月间,李又然由比利时鲁汶第二次到法兰西巴黎(巴黎大学文科哲学系学生)。这一次回巴黎,李又然与艾青两次擦肩而过,先在卢森堡火车站,还一同参加亨利·巴比塞主编的《世界》周刊集会(为该刊在巴黎召集的普罗作家联合会会员),却在巴黎位于蒙日大街的蒙日饭馆不期而遇,窘迫中得到艾青当场资助解困。1932年4月1日,李又然从法兰西巴纽(塞纳省)巴特里米·杜柏拉街17号暂住地,致瑞士维尔奈夫挂号信,向罗曼·罗兰求助,得到先生寄款和介绍的一位美学教授就近帮助。该信透露:1月11日,接父亲李雅年信,应2月寄钱来,又接姐夫叶文秉信,吿知&quot;一·二八&quot;日军轰炸上海,父亲家业几乎完全被毁。</h3><h3>离开欧洲前,李又然于1932年6月15日,由法兰西巴黎赴瑞士朱拉省,在弗里堡圣朱斯丁宿舍阎宗临处暂住时,于6月30日致信在瑞士琉森治病的罗曼·罗兰说:5月1日,接父亲寄的13500法郎,偿还了一年来的全部债务。该信承诺,借您的钱回国后还。信中说道:7月9日将由意大利威尼斯乘船离开回国,&quot;很想能前来拜见。&quot;接到罗曼·罗兰7月3日寄的信:正住在医院里治疗眼疾,医生不允许会客。但不忍心让你这样走了,因之立即复信;回国后经常写信来,告知血泊中的那边(指中国)的情形,做我和中国之间的桥梁。</h3><h3><br /></h3><h3>以下,左上图为李又然照,左下图为阎宗临照</h3><h3>右上图为罗曼·罗兰木刻像-颜仲作,</h3><h3>右中图为亨利·巴比塞像,右下图为艾青照</h3><h3><br /></h3> <h3>以上,《赤光》封面,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机关刊</h3><h3><br /></h3><h3>以下,《赤光》由《少年》来,周恩来、成仿吾、邓小平、李富春等都主编过</h3><h3><br /></h3> <h3>第三时期:1932~1937(反战与抗战)</h3><h3>1932年8月13日,离开欧洲的李又然乘邮轮按出国时航线抵上海港,其父李雅年率家人包括外孙叶琪冠去虹口汇山外轮码头接儿子。李又然回国后,自此脱离与法国共产党中国支部的联系,但仍单独为党工作;他刚在上海霞飞路家中住下,最先做的几件事之一,是写信给艾青,才得知艾青等人因春地画会事被捕;随即前往看守所探望艾青,并以犀利的笔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10月30日,李又然从老家慈溪致信在瑞士维尔奈夫的罗曼·罗兰,信中表示:已回国三个月了;称自己生病、离婚(1925年父母包办成婚)、尚未工作。且母亲姜氏也生病了。最后一句说&quot;先生,现在奉还200法郎,并致谢忱&quot;。</h3><h3>同一时段,李又然受在狱中的江丰之托,写信向鲁迅借书,先生多次亲笔复信,并被写入鲁迅日记;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文化活动,从事世界语者运动即为上海世界语者协会工作(发展会员、募集捐款、纠正发音),至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再联系。帮助失学青年补习功课,学生之一的慈溪籍青年柴沫(原名厉全起),后在延安毛泽东处任内收发(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稿整理者)。李又然为狱中的艾青提供帮助,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等诗由李又然推荐发表。李又然为出狱的江丰提供隐蔽条件,携江丰住慈溪老家,从事文化传播活动。</h3><h3>1933年初,李又然为迎接罗曼·罗兰、亨利·巴比塞拟来华参加反战运动,发表诗文积极呼吁并营造舆论,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为工人集会作示范说明,写出1930年参加在法国巴比塞召集的普罗作家会议与工人高唱《国际歌》的激昂声浪;即以标题《&quot;打倒巴比塞&quot;》正话反说,《出版消息》半月刊第14期(1933年6月16日)发表时加编者按:&quot;本篇作者李又燃君,系留法文学作家,在法时与罗曼·罗兰、巴比塞时相过从。最近中国大众极盼巴等膺世界反帝大同盟使命来华。故特请李君撰此文以先飨读者。&quot;八、九月间,经江丰介绍,受邀为世界反战大同盟来华代表团暨远东泛太平洋反战会议秘密工作,主要为副团长、法国共产党领导人保尔·瓦扬-古久里当翻译。该工作由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指示筹办,名誉主席在国外,法兰西有罗曼·罗兰、亨利·巴比塞,苏维埃有马克西姆·高尔基;在国内,江西有毛泽东、朱德,上海有蔡元培、鲁迅。宋庆龄为执行主席。</h3><h3>在此前后,李又然在被叛徒以致鲁迅公开信方式追问挑明身份时,得到先生同样以公开信的方式予以保护(鲁迅:《答杨邨人先生的公开信的公开信》)。其时,李又然被反动报刊公开告密,引起当局的监控并通缉。但他,不畏强暴,大胆为《涛声》《出版消息》《申报·自由谈》《现代》《读者月刊》《论语》《中华月报》《新语林》《上海民众》等撰稿。他在得到中央苏区关注的同时,还得到曹聚仁的首肯和力荐,先生化名陈思写出《李又燃先生的文体》评点称道(1933年8月5日《涛声》周刊第2卷第30期):&quot;脱开中国古代散文的羁绊,纯然用欧洲大陆作风来写作,以我所知,李又燃先生可算是最成功的一个。&quot;</h3><h3>1936年至1937年,李又然化名李谢可,找到留法同学任校长的邵鹤亭,任苏州中学草桥初中部教员和图书管理员。李又然每月把自己教书薪水的三分之二寄给艾青,以便使艾青不为家庭所累而能够专心致志写诗。在此前后,艾青至少两次作诗赠给李又然,并都以副题标明。一首《ADlEU一一送我的R远行》(&quot;ADlEU&quot;法语:&quot;别了&quot;或&quot;永别&quot;),一首《煤的对话一一A-Y.R.》。艾青对李又然的诗作也有精到评价,艾青在《论抗战以来的中国新诗&lt;朴素的歌&gt;序》载《文艺阵地》第6卷第4期(1942年4月10日)中指出:&quot;李又然是以信念为教训,他的诗闪着智慧的光。他是企图以诗启示自己和温暖自己的。&quot;</h3><h3>1937年5月26日,李又然借上海福州路436号文化生活出版社俞福祚地址,致信瑞士维尔奈夫,向罗曼·罗兰汇报近况并有所请求:㈠在这四年里,我写了数篇散文和评论,并非毫无意义;热心参加世界语和中国文字拉丁化的工作。㈡几位朋友光荣地被囚禁,我对他们始终忠诚不渝,我担任过世界反战委员会代表团翻译之一。㈢这里最勇敢的&quot;灵魂工程师&quot;差不多全是鲁迅的学生。鲁迅在1936年10月19日去世,广大群众参加了他的葬礼。㈣谢冰莹通过我把她的《女兵自传》寄赠给您,恳请先生复信给她以鼓励。㈤望不时给我寄点书刊,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quot;艺术科学&quot;类。我将与所有懂得法文和世界语的朋友分享,一起阅读。至此,李又然以法语本名LiChiaTsi(李家齐)写给罗曼·罗兰的七封信(二帧明信片,五封挂号信,两封写自回国后的慈溪、上海),这七封信的真迹现存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图书馆黎希留分馆手稿部。</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以下,左上图为李又然,左下图为曹聚仁</h3><h3>右上图为鲁迅,右中图为古久里,右下图为江丰</h3><h3><br /></h3> <h3>第四时期:1937~1945(在延安八年)</h3><h3>1937年七、八月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全民族抗战开始。至10月,李又然应艾青之约从慈溪观海卫镇赴金华畈田蒋村(艾青留下字条,说已先赴武汉),从此一别再未回过家乡。12月28日,在武汉,艾青作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二天,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艾青对李又然说:&quot;今天这场雪是为我下的。&quot;李又然回答他:&quot;你这个人自我中心太厉害了,连天都听你指挥。&quot;跨过年,李又然先是遇到从瑞士回国的阎宗临,后经艾青、江丰介绍,1938年1月8日至10日,帮助胡风办抗敌木刻画展览会;1月27日,与萧红、萧军、聂绀弩、艾青、田间、端木蕻良长途跋涉至山西临汾,应聘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大学(即在临汾和运城)任讲师兼教官,仅一个月时间,晋南失守离开。</h3><h3>1938年2月下旬,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开具介绍信,从3月6日到10日,李又然、徐懋庸、钟敬之等人一道,由西安经洛川抵延安。先后任中国世界语者协会延安分会执委兼宣传部主任,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执委,中共中央军委编译处编译(1940年下至1941年上一年时间,译校马列著作,如李又然多次提到过《哥达纲领批判》或与此阶段工作有关),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兼会刊《谷雨》轮值主编,兼任星期文艺学园、中国女子大学、延安大学国文并世界语教员(整风之前在文抗)。</h3><h3> 李又然多次单独受到中共中央军委书记(通称主席)毛泽东的接见,二人多有长谈和书信往来。在毛泽东、陈云的关怀下,由丁玲、江丰介绍,于1941年1月11日无候补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中央直接接收的党员。同年8月2日,萧军在日记(《萧军延安日记·1940-1945》)中记载,他在致毛泽东的信中说:&quot;了解一个战士要在战场上;了解一个作家要从作品里。这话是李又然说的,我觉得很对。&quot;六天以后的8月8日,李又然当面向毛泽东反映文艺界情况,积极促成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并在开幕式上发言。</h3><h3> 1943年4月25日,李又然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搬至延安大学,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参加整风审干运动。在整风之后的抢救运动中,因萧军日本特务嫌疑事而李又然被设计诱供;当得知真情后不畏强势、不配合作伪证,自己却第一次在党内被诬陷由鲁迅艺术文学院送中共中央社会部暨边区政府保安处窑洞按特务审讯关押,备受凌辱,吃尽苦头。数月后被释放,恢复组织生活,在审查后作结论前,首次于1945年1月31日《解放日报》公开发表《伟大的安慰者》一文,悼念罗曼·罗兰先生。</h3><h3>其间,李又然最早翻译为诺尔曼·白求恩一行阅读的陕甘宁边区的世界语和法语介绍资料。首倡在延安的中国女子大学开世界语课并亲自授课;与冼星海二人以男性教员身份被评为模范妇孺工作者,中央开大会表彰,毛泽东出席讲话。李又然有多篇译作被编入合集出版,也将散文集手稿托何其芳由延安带至重庆给胡风出版未果;还向胡风推荐发表鲁藜的成名组诗《延河散歌》。马加在回忆体自传《漂泊生涯》(《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1期)中说:&quot;李又然是一位有着书生气的散文家,他曾与法国的罗曼·罗兰有着通信联系。他的《国际家书》,是简练精缩的典范,我很喜欢。&quot;</h3><h3>李又然在延安为《中国妇女》《中国青年》《新中华报》《中国文化》《大众文艺》《大众文艺丛刊》《文艺月报》《解放日报》《谷雨》,《广西日报》《救亡日报》《诗创作》《十日文萃》,《新华日报》《七月》《青年文艺》,《晋察冀日报》等撰稿并译文。时任《解放日报》编辑的黎辛在《党报副刊的奠基人》(《娄底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文中回忆:&quot;特别是李又然的散文与散文诗,文字精炼优美,散文也是诗,有时他为改动稿中的一两个字,常常从文抗(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地蓝家坪跑到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来回十五里路,他就是那么认真。&quot;</h3><h3><br /></h3><h3><br /></h3> <h3>以上,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在最后一排的五个人中左一为李又然,右一为萧军-郑景康摄</h3><h3><br /></h3><h3>以下,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局部,最后一排左一长发者为李又然-吴印咸摄</h3><h3><br /></h3> <h3>以上,延安青年集会,中国女子大学校旗。李又然向校长王明写信建议开设世界语课获准后亲自授课</h3><h3><br /></h3><h3>以下,中国女子大学部分学员,学员们推选最受欢迎的两位男教员冼星海、李又然为模范妇孺工作者</h3><h3><br /></h3> <h3>以上,萧军书法为李兰颂题故诗一首:</h3><h3>塞北梅花何处寻,余将松柏立森森,</h3><h3>时人漫道江南好,雪满关山胜似春</h3><h3><br /></h3><h3>以下,鲁藜书法为李兰颂题故诗一首:</h3><h3>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h3><h3>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h3><h3><br /></h3> <h3>第五时期:1945~1949(在东北三年)</h3><h3> 1945年3月初,李又然为脱离鲁迅艺术文学院的环境,写信向毛泽东申请死也要死在前线,要求去南方;7月23日,康生代表中共中央和李又然谈话说:&quot;处顺境,无限忠诚容易;处逆境,无限忠诚难。在敌人那里处逆境,无限忠诚容易,在自己家里处逆境,也无限忠诚,这就最难了!&quot;8月1日,中共中央社会部暨边区政府保安处作出对李又然审查的结论,排除特务嫌疑。后在8月底,经组织派遣,与何士德、麦新等六人,准备跟随陈毅行军赶赴华中;又因时局变化,行军中途转赴东北,建立并巩固根据地,从事教育和文艺的领导工作,是东北根据地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工作的开拓者之一。</h3><h3> 1946年三八至七七,李又然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赴合江省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老地师级)、合江省立联合中学副校长(校长合江省民主政府主席李延禄兼);1946年10月至1947年1月,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东北总分会常委、受聘哈尔滨大学文艺学院院长。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李又然放弃省军级大学校长任职,请缨离开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到国共两军对垒的最前线参战,任地师级吉林省立吉北地区联合中学校长(兼中共榆树县委委员)等职(动员学生参军达80%,只留下不到参军年龄的小同学,也动员农民参军,也配合土改运动)。1948年3月至1949年1月,主持筹建吉林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和鲁迅文艺研究会,兼东北大学教员。</h3><h3> 李又然在东北的三年时间,担任教育和文艺方面领导的同时,还兼任哈尔滨《文艺》周刊、吉林《文艺月报》主编,《长流文库》丛书编委,为《东北日报》(佳木斯、哈尔滨、沈阳版),《文艺》周刊,《群众》周刊,《文化报》《文艺月报》《东北文艺》《哈尔滨日报》《吉林日报》等撰稿。1948年11月,以化名李则蓝,由吉林书店出版散文集《国际家书》(1949年、1951年,恢复李又然署名,由上海文化工作社增订再版)。他的散文和讲义,风靡各解放区,如《国际家书》《吉普车》《再见》《雨》等,箴言警句,脍炙人口,列为教材,传诵至今。侯唯动、李克异都写出诗一般、火一样的评论。侯唯动在《介绍&lt;国际家书&gt;》中力荐说(《文学战线》第一卷第五六期合刊1948年12月):&quot;《国际家书》,这是一本闪耀着智慧的散文集。&quot;李克异在《介绍&lt;国际家书&gt;》中评论说(《哈尔滨日报·书报评介》1948年12月31日):&quot;我读到一本好的散文集,这是李则蓝的《国际家书》。不只是散文,还是散文诗。&quot;</h3><h3><br /></h3><h3><br /></h3><h3>以下,李又然与萧军于1946年在哈尔滨火车站邂逅,同时结识东北作家群梁山丁、关沫南、陈隄、支援等新同事。新时期、新阶段,他们纷纷赠书给李兰颂</h3><h3><br /></h3><h3><br /></h3> <h3>以上,为吉北联中文工团合影</h3><h3><br /></h3><h3>以下,李又然亲笔签名一一他在东北时的化名李则蓝,并他与蒋锡金任主编的《文艺月报》共三期封面,刊名书法也是他题写的,横幅和竖幅共两条</h3><h3><br /></h3> <h3>以下,李又然作词、何士德作曲的《民主青年歌》即吉北联中校歌。何士德为陈毅作词的《新四军军歌》的作曲,也是第一套和第二套广播体操的作曲,曾获斯大林文艺奖</h3><h3><br /></h3> <h3>以下二图:1949年9月,李又然作为指导员参加中共广西省委文艺工作团成立大会,地点在汉口盐业大厦门前</h3><h3><br /></h3>

李又然

艾青

年月日

罗曼罗兰

文艺

慈溪

世界语

鲁迅

延安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