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故园庐陵“欧桂里”遗址发现记

欧阳河

<h3>  根据古谱记载,欧阳修高祖託公居庐陵安德里。但一千年过去了,安德里之地究竟在什么地方?今天还有无欧阳氏居住?遍查历史资料,问了不少庐陵文化专家,真没一人能说出答案。于是这事我牢记于心,作为修公后裔我有责任有义务去考证‘安德里’这个地方的今昔。</h3> <h3>史料记载:欧阳託之孙欧阳仪,字象之,仕南唐。举进士及第,官至屯田郎中。其登进士第也,父母皆在,乡里荣之,乃改庐陵之文霸乡安德里为儒林乡欧桂里。从此安德里荣称欧桂里。儒林乡名沿用至民国,历近千年。一个乡因一个人而改名,古今皆不多见。而儒林乡也名符其实,其后各代考取举人进士三百余名。整个吉安地区更是考中进士号称三千人,举人万名,状元十七名,名冠华夏!而欧桂里的后人欧阳修更是一代文豪,名垂千古!可以说,欧桂里村是博大精深庐陵文化的一个起点。但这么重要的一个村庄,却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了!</h3> <h3>谱载欧阳仪的父亲欧阳郴,死后葬在本村燕湖。图中关健词四都、欧桂里、横溪、燕湖、游鱼形。在地图上查,欧桂里这村不存在,定是因无欧阳氏居住而村名变更了。于是转而求其次,搜燕湖二字,地图上有但附近多个燕湖。古儒林乡的版图极不规则,纵横达四十公里,在几十公里内找出一个消失的旧址,实属不易!</h3> <h3>《吉安府志》记载欧桂里村在林四十三都。府志里记载一个村的名字,凸显该村的价值。</h3> <h3>《庐陵县志》却记录欧桂里村在四都。这就让人晕头转向,到底欧桂里在哪个“都"呢?经本人考证,林四十三都与四都交叉重叠,不同历史时期边界有所变迁,故可双向称呼。县志在介绍欧桂里村时文字有:今墟二字,说明欧阳族人搬离了欧桂里,此处已一片废墟。找一个村易找一片废墟难。</h3> <h3>查古《庐陵县志》查到燕湖明朝年间曾氏来了。这么好的地方,自然有人来居住。笔者是钓源村人,离燕湖只有八公里之遥,有同学是该村人。但当地称燕湖之名与普通话相去甚远,燕字完全走音成一音,湖字走音成无字,故在排查中放过了“一无”村错过了早些考证的机会。</h3> <h3>欧桂里欧阳氏在南唐和宋代多人做官,为何到明初落得被曾姓占据呢?根据欧阳氏通谱,欧阳修曾祖郴公生八子,欧阳修爷爷偃公排行第三。由于兄弟众多又逢南唐战乱,兼且八兄弟都有些能耐,大部分都迁居外地了。根据目前资料,老三欧阳偃老六欧阳仪留守在庐陵县儒林乡欧桂里。</h3><h3> 先说欧阳仪,族谱记载他葬于本乡桐木官山。他的二儿子欧阳谷官至检校水部员外郎,葬欧桂里两华里处傅家坑。欧阳谷的儿子欧阳焕,《欧阳修与十四弟煥书》信中多次嘱托他照看欧桂里(回陂)祖屋祖坟。由此可知欧阳仪这一支留在庐陵欧桂里。</h3> <h3>林四十三都属古代安平乡,钓源即属安平乡。安平乡之名是为纪念唐以前吉安有个安平县。</h3> <h3>横溪是欧桂里村下(安德里村)的一条溪水名,溪水流入泸水河,庐陵之名是自沪水的称谓演变而来。横溪两岸很多小村,现在还是原名未变。</h3> <h3>再查县志,横溪二字反复出现,都在燕湖附近。但乡人对横溪二字陌生,那是一条小小溪流根本不知名。凭横溪二字在现实中无法衘接。横溪陂边村我有一个女同学叫刘某心,很漂亮。现在当奶奶了,真老了。世事无常沧海桑田,可惜欧桂里这么一个饱含历史人文的古村落怎么就消失了呢?是吉安的一个损失更是欧阳氏的无限遗憾。</h3> <h3>(下篇)综合所有资料,欧桂里村因无欧氏居住而弃用其名了。好在燕湖村还在。为核实古籍所载,笔者在一个炎炎夏日,深入到吉安吉州区兴桥镇丁圹村委会燕湖村进行考古探幽。</h3> <h3>燕湖村交通不便,独处山野之中离乡道县道都远,也因此不为外人所知。</h3> <h3>树木参天,环境幽雅。我站在村口沉思良久:当年欧阳仪高中进士,从一介布衣官列郎中。正所谓朝是种田郎,暮入天子堂。而当今书生不入党不送礼几人能当上大官?几条狗见生人进村狂吠不止,把我从历史拉到现实。过来几个留守妇女,我问她们知不知道欧桂里知不知道欧阳修的高租是这里人?村人一头雾水,以为骗子进村,警觉起来。</h3> <h3>我说出村中两个同学的名字,才得以进村。如县志所载,果有曾姓十余户。</h3> <h3>七十五岁的曾大叔拿出家谱,证明此处自古姓曾。</h3> <h3>曾大叔回记,七十年代为修村中一口水圹,的确对一座欧阳姓祖墓开挖了,墓碑填了涵洞墓砖砌了墙,还有人私藏了陪葬品。</h3> <h3>老人家带我去看墓址</h3> <h3>我站的地方是墓址,约有五平方米。但我发现身后一块绿地非常像鱼的形状。我说我们族谱记载託公之子郴公葬在燕湖鱼形,一定是此处。老人忙更正,这里是我曾姓的一块宝地,叫鲤鱼形。祖传此处是不可冒犯之处,所以并无人敢去开垦种地。此真幸事也,莫非曾姓先人知道此地为前代欧阳氏祖墓,吩咐后人勿扰!曾姓来此处开基与欧阳氏有何渊源?其来时欧阳氏还在村里居住否?这些都无考了。据曾大大爷说,之所以叫燕湖村,因村的外型像飞燕,但我没看出来。至此,关健词:四都、横溪、燕湖、鱼形都印证了。只有欧桂里三字被历史淹没了。根据现场推断,被挖的墓是欧阳氏祖墓之一,郴公墓应未曾破坏。</h3> <h3>现场我捡到半块典型古代薄墓砖,这种砖钓源的古墓常见。文革时破四旧把古墓都挖了,这种只有常砖一半厚度的砖头常在野外看见。</h3> <h3>突然,在村中有惊人发现,一块青石墓碑,文字清晰:钓源渭溪欧阳仁本堂祖坟。太巧合了,我就是钓源渭溪仁派的呀!该碑右边小字显示是清道光年间重立的。这说明钓源的託祖之后裔清朝时仍来此祭祀。据古家谱记载,欧阳修六世孙欧阳腾过继钓源仁派。所以钓源仁派称其为祖坟。钓源共仁义礼智信五派,此碑标明仁派祖坟理所当然也,其他四派是託祖堂兄弟弘祖后裔。</h3> <h3>睹物思祖,近在眼前又遥不可及。我提出赎回该碑,村民含糊其词。</h3> <h3>村中散落一些古石构件,笔者感慨万千作诗一首权叫欧桂里怀古:此石不似明朝物,应是南唐欧祠魂。欧公后人遍天下,竟无一个守祖坟。半片薄砖认前代,满怀失落祭先人。欧桂里村虽无桂,翰墨芬芳天下闻。</h3> <h3>村边几百米竟有一座古寺庙因果寺。对联曰因果寺寺里因果,长乐山山中长乐。相传欧阳修回燕湖祭祖曾为该寺写过一块匾,毁于文革。该寺因有欧公赐匾一时知名,南宋丞相文天祥(欧阳氏女婿)闻讯也曾来一展风雅。</h3> <h3>我向寺庙女主持求证,她拿出一纸介绍,果有其事。</h3> <h3>寺庙历史介绍</h3> <h3>寺旁古塔,见证多少历史风物。它默默不语,叫后人费猜呀。从撑握的资料来看,託祖的儿子郴生八个儿子,其中偃是欧阳修的爷爷。仪与偃是亲兄弟,仪中进士父母俱在。因而欧阳修的爷爷应在安德里出生居住无疑。</h3><h3>我终于考证出了安德里(欧桂里)的具出方位,好在我来得还不晚。如若村中老人过世了。有谁还能为我补充叙述呢?</h3><div><br></div><h3>欧阳河 二0一七年农历七月初一于钓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