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曾几何时,四十年前那写有“中山园”三个大字的名牌被摘了下来;曾经响当当的“中山园”大名,也渐渐地要被人们遗忘了。</h3><h3> 尽管,有人说还有一个社区“中山园”,但是无论规模,内涵,或是韵味,它已无法与昔日的大队“中山园”相提并论了。</h3><h3> 每当想起这些,在我的心底里,就升腾出了一种莫名的惆怅、愁绪和牵绊,对当年大队“中山园”的思念与日俱增。</h3><h3> 这样,思来想去,久久挥之不去,到底是怎么啦!</h3> <h3> 静心想想,思绪芊芊。</h3><h3> 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对昔日赫赫有名的大队“中山园”的留念,因为我们见证过它曾经的不凡与荣光,引以为傲。</h3><h3> 或许是对大队“中山园”家乡父老乡亲和兄弟姊妹的那份亲情与眷念,因为他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希望,不离不弃。</h3><h3> 或许是对当年给于我们启蒙与启迪的尊敬的恩师们的挂牵与惦念,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这样丰富多样的今天。</h3><h3> 或许是对那与我从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同乡、同窗、同桌、同学的思念,历经了五十多年的发小,四十多年同学的分分合合,大家的老感情依然还在,浓香四溢。</h3><h3> 我常常在心里问一问,老同学、老弟兄、老朋友你们都还好吗!</h3> <h3> 光阴似箭,岁月蹉跎。</h3><h3> 尽管毕业之后,离开“中山园”学校已经四十年,我已淡忘了许多的陈年往事,但却始终忘不了大队“中山园”这份剪不断、理更浓的情节。</h3><h3> 我时常想起,我们同学们风华年少的青葱时光,“中山园”的历历往事,那是我一生值得回味的美好珍藏。</h3> <h3> 因为“中山园”,我们生来就有缘。</h3><h3> 从呱呱坠地那时起,我们就是“中山园”大队的一员,就烙上了“中山园”的深深印记,有人说这是“中山园胎记”。</h3><h3> 年少时,我们背起书包,一起走进“中山园”学校,聆听老师教诲,背负起理想、志向和担当。</h3><h3> 年轻时,我们为了理想、事业和家庭,辛勤耕耘,四处打拼,奔波在人生旅途。</h3><h3> 而今,我们已步入不惑之年,再回头看看,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对得起当年大队“中山园”父老兄弟姊妹的殷切期盼。</h3> <h3> 不可否认,我们的人生是从大队“中山园”开启的,带着“中山园”的色彩和味道,弘扬着“中山园”的精气神。</h3><h3> 现在,不管你富有了,还是清贫着;不管你从政为官,还是创业经商;不管是你留守家乡,建设家乡,还是外出打拼贡献力量,归根结底,你我都是大队“中山园”的子孙。</h3><h3> 你我的存在就是价值的体现,是大队“中山园”的血脉相传。</h3><h3> 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浮一现,都牵动着大队“中山园”家乡父老乡亲的心弦;我们的成长、成功与光环,是他们的自豪、骄傲和依靠!</h3> <h3> 这一路走来,我们带着“中山园”的烙印,背负着父母的嘱托,为心中的理想而执着奋斗,可能已收获了些许名声、地位与财富。</h3><h3> 但是,这些是在为大队“中山园”添彩,给家乡父老增光,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孤傲,就可以言弃、冷漠,甚至弃之而不予。</h3><h3> 要知道,在苍天后土之间,茫茫人海之中,只有一个大队“中山园”。</h3><h3> 那是我们儿时成长的家园,精气神养成的地方,是其他什么都无法替代的。</h3><h3> 因为“中山园”,我们生有缘;没有“中山园”,大家难相见;有了“中山园”,你我心相连;想念“中山园”,情谊更缠绵。</h3> <h3> 这次大聚会,是四十年等一回,老同学们期盼已久,投入了满腔热情。</h3><h3> 玉琴会长、友朵群主等同学的慷慨捐助,春花、早红等同学酷暑操练,达元等同学精心准备,都彰显了浓浓的“中山园”同学情。</h3><h3> 为了穿上“中山园”标字的统一衣服,我却对老同学说了重话,但没有后悔,好在老同学豁达、懂我、支持我。</h3><h3> 我说,没有“中山园”,平安更显眼;有了“中山园”,你我不一般。</h3><h3> 退一步讲,如果要怪罪的话,那你就去怪我这种该歪的大队“中山园”情节吧。</h3> <h3> 温故而知新,喜新不厌旧,这只是我的生活体味与感悟,或许不一定对的。</h3><h3> 我想念“中山园”,是那土地,是那山水,是那老房子,是那美丽的景象,是那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是那些至今记忆犹新的陈年往事,是那些快乐与幸福的美好回忆。</h3><h3> 古人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千言万语说不尽,唯有相思解离愁。</h3> <h3> 世事变迁,新旧交替,唯有骨肉亲情、同乡同学情亘古不变。</h3><h3> 如今,楼前乡间的大队“中山园”名牌虽然没有了,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大队“中山园”的牌子仍旧高大威猛,光鲜亮丽。</h3><h3> 我想说,名字不重要,有情才可贵。没了大队“中山园”并不是错,是服从大局的需要,是无私奉献的体现。</h3><h3> 俗话说,人到老来倍思亲,想来念去家乡人。亲不亲,家乡人,打断骨头连着筋。</h3><h3> 有爱,并不在乎距离的远近,也无所谓常常相见;有情,高山大海不是问题,一声问候可溶坚冰。</h3><h3> 他乡遇故人,寻根“中山园”,叫你一声老同学,是那么的倍感亲切。</h3> <h3> 现在,我倒是觉得,没有了名面上的“中山园”,却使我印象更深刻。</h3><h3> 所以,更要铭记和呵护好在我们心中永远不忘的“中山园”。</h3><h3> 要让这份“中山园”的难忘情谊更浓郁,更缠绵,陪伴我们到地久天长。</h3><h3> 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始终充满着对大队“中山园”的眷爱,历久弥深。</h3><h3> 期待着,名义“中山园”的消逝,会换来我们老同学们更加璀璨的明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