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蜀底蕴 永恒九寨

ZY

<h3><b> 2015年</b>的暑假异常的宁静,悄悄而来的两个月给了我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无限遐想,大胆萌发了全家自驾旅游的无限冲动,行程的准备是匆忙的,简约而不简单,憧憬而不盲目</h3> <h3></h3> <h1><u>第一站 陕西西安</u></h1><h3>早上的6点出发,顺着导航员小艾的最佳规划路线,行程600多公里,过晋洛和陕西潼关服务站,于下午3点左右到达临潼的兵马俑,与2007年第一次的旅游相比,现在开发为3个展厅,不同肤色国家的人交汇在这里,加上汹涌的学生流,使展厅异常的黑暗而拥挤,陕西西杨村村民杨志发挖出了“兵马俑”,兵是武器,马是马匹,俑是士兵,阵容相当强大!1982年真车真马的金银车出土,更是给“兵马俑”享誉全球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h3><h1><b>上看坟头,下看坟坑&nbsp;</b></h1><h1><b>白天看庙,晚上睡觉<br></b><b>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秦始皇 感谢老杨 </b></h1><h3><br></h3> <h3></h3> <h3></h3> <h3><b>晚上夜宿汉庭酒店</b>,第二天到达<b>大雁塔和小雁塔</b>,而我此行的目的是记下当年描述唐僧西天取经的对联,生动描述这位僧人留给后世不朽的佛教教义和经书,从《西游记》中获得的唐僧的憨态正君的形象瞬间得到升华!这副对联的深意意韵深远:</h3><h3><b>孤征十七年,独行五万里,洞晓三藏教理,首创唯识论,功德似宝树生花,佛学界中无双哲士;</b></h3><h3><b>走访超百国,译经逾千卷,高居九域讲坛,誉称大乘天,业绩如彩云烘日,释迦身后第一圣僧</b></h3><h3><br></h3> <h3></h3> <h1><u>第二站 神秘而旷世之作—都江堰</u></h1><h3>2015年7月11号,从西安出发沿途行进在陕西境内,由于陕西分为三个大的地理单元:北部陕北高原,中部渭河平原,南部汉中谷地,从西安实际上是从陕西的中部向南部行进,但在这个过程中,秦岭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突兀在我的面前,那是高耸在南北方人心中,从饮食、住房、季节、风俗习惯、四季变换的一道分水岭!</h3><h3><br></h3><h3><b>93公里内跨过了169个隧道</b>,丈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在险象环生的秦岭中穿梭行程<b>11</b>个小时后,我来得到了多少年来困惑已久的都江堰,讲解员的实地讲解,我的敬畏崇拜之心愈发强烈,都江堰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水利工程,若说长城伟大是她的御敌卫国,那都江堰的伟大就是她的福佑万代,发挥着灌溉和防洪的双重的作用,古代的科学是无法与现代相比的,但李冰父子,面对滔滔的岷江洪水,却千百年来滋润着富饶的“天府之国”,从不求神拜佛的我认为李冰父子就是我心中的神和佛,只因为他太伟大了!</h3><h3><br></h3><h3>当地流传一句话:<b>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b></h3><h3><br></h3> <h3></h3> <h3>从教以来,都江堰纳入教材很多年了,古往今来,当今世界上,水利工程不知困惑了多少专家,但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与其同期修建的郑国渠早已湮没无存,灵渠也失去了它以航运为主的功能,就连今天河南省境内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因为泥沙淤积的问题,渐渐失去了他应有的作用,埃及的阿斯旺水坝等等,都成为水利史上“<b>永远的伤痛</b>”,只有都江堰水利工程还在不断发展,除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管理维护以外,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的特性也是维持工程长期生命力的重要条件。</h3><h3><br></h3><h3>站在鱼嘴分水堤上,上看岷江滔滔来水,首先被百丈堤分成“<b>S</b>”形水流,再被<b>鱼嘴分水堤一分为二——分成外江(也叫金马河)和内江</b>。如此这般,挟带泥沙凶猛的洪水已被“二八排沙、四六分水”——<b>80%</b>的泥沙排入外江,<b>20%</b>的泥沙排入内江;<b>60%</b>的洪水分流入外江,<b>40%</b>的洪水分流入内江,当然这是指洪水季节。</h3> <h3></h3> <h3></h3> <h3>古百丈堤、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人字堤等工程均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工具竹笼卵石、杩槎、卧铁等,都江堰工程按水势和地形特征,以杩槎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筑堤、卧铁展示淘滩标准,以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和“深淘滩,低作堰”等遗迹构成一道道神奇的工程</h3><h3>惊叹李冰父子造福千秋万代的不朽功绩。 </h3><h3><br></h3> <h3></h3> <h3></h3> <h1><u>第三站 走进神秘的羌藏族文化</u></h1><h3><b>藏族</b>,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的民族。自称“博”、“博巴”或“康巴”、“嘉戎哇”。青海藏族自称“安多哇”。古代汉文史籍称为“吐蕃”。</h3><h3>全国解放后统一称为藏族,藏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民族,自唐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以后,从中原带来了大批工匠、艺人、文化典籍、医方药材等。以后金城公主又带来了许多丝绸、谷物及乐队等。这些为藏族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h3><h3> </h3><h3>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走在羌族的古碉楼中,迷失了自我,因为有迷一样的建筑!</h3><h3><br></h3> <h3></h3> <h3>几点体会:</h3><h3><b>1 风寒烈烈的藏族经幡 </b> </h3><h3>经幡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创新。其次每块颜色的排列顺序是严格规定的,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经幡的意义很明确,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 </h3><h3>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b>托随</b>”,意为祭神祈福仪式。</h3> <h3></h3> <h3><b>2、一妻多夫的羌藏婚姻 &nbsp;</b></h3><h3>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我们都很熟悉,但一妻多夫制不能理解,长的比较好看的女子叫“<b>金花</b>”,所有的子女只管第一任丈夫叫阿爸,其余的叫阿叔,解放后政府正在逐渐接管,实行一夫一妻制。</h3> <h3></h3> <h3><b>3、茶马古道,不能忘却的辉煌</b></h3><h3> 茶马古道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均是商品)。</h3><h3><br></h3><h3>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h3><h3><b>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b>,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h3><h3><b>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b>,近年来又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h3><h3><b>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b></h3><h3><b><br></b></h3><h3>弯曲的小路和站点,依稀可见,昨日的马托肩挑背扛,已渐渐地远去,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b>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b>。</h3><h3><br></h3> <h3></h3> <h1><u>第四站 走进汶川灾区 体会大爱无疆</u></h1><h3>其实这次旅游导游并没有告知会路过<b>汶川</b>,<b>茂县</b>和<b>映秀</b>,只是在两岸夹峙高耸望到的云端上,看到了“特大地震的纪念塔”,作为地理教育者,一种本能萦绕觉得为什么这次地震在中国的历史上的灾难是带有毁灭性的!</h3><h3>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了汶川的地理条件,就全明白了,唐山大地震虽然也造成大量房屋建筑倒塌,而且也发生了多次余震,但唐山地处平原地区,灾后救援相对容易操作。但汶川地坐落在几千米高的两山之间,一条东西走向的双向贯通的车道只有“一车道”那么宽,高山峡谷,地形崎岖,试想,地震后救援通道和救援物质的运输是很难打通的,,通往汶川的道路还都没有被打通,余震还在陆续发生,同时还要一路防止滑坡落石,堰塞湖,加之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给救援人员带来很大的困难。</h3><h3>当地幸存的村民形容:吓死人了,整座山都在移动,两座山原来那么远一下子怎们就靠近了,而且整个村庄和村民都不见了!</h3><h3><br></h3> <h3></h3> <h1><u>第五站 拨动情怀的九寨沟</u></h1><h3>有人说旅行是最好的方式和人生的态度,可以边走边爱,可以增进夫妻、父女、母女之间情感,因为美是我们一家人共同的方向。</h3><h3><br></h3><h3>第一次走进这梦幻一般的水世界,114个海子拨动着九寨几多的情怀,一帘瀑布掀动了诺日朗童话的世界,那流动的颜色,变换的色彩,<b>画一般的风景,梦一般的海面</b>,交相辉映着耸立的高山,流动的瀑布,溪流,湖泊,层次分明的高山变换的树种,时间上的分分秒秒,空间上的一步一趋都萌动着九寨沟圣洁的真爱,水在林中流、林在水中生!空旷寂寥、神秘莫测!</h3><h3><br></h3> <h3></h3> <h3></h3> <h3>九寨沟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荫围湖,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h3><h3><b>春日来临</b>,九寨沟冰雪消融、春水泛涨,山花烂漫,远山的白雪映衬着童话世界,温柔而慵懒的春阳吻接湖面,吻接春芽,吻接你感动自然的心境,这是多么美丽的季节,这是多么美丽的风景!</h3><h3><br></h3><h3>其他景色没有赶上,7月12日到达,只是真真切切感受了九寨的夏日,九寨沟掩映在苍翠欲滴的浓阴之中,五色的海子,流水梳理着翠绿的树枝与水草,银帘般的瀑布抒发四季中最为恣意的激情,温柔的风吹拂经幡,吹拂树梢,吹拂你流水一样自由的心绪。</h3><h3><br></h3> <h3></h3> <h3><b>秋天是九寨沟最为灿烂的季节</b>,五彩斑谰的红叶,彩林倒映在明丽的湖水中。缤纷的落英在湖光流韵间漂浮。悠远的晴空湛蓝而碧净,自然自造化中最美丽的景致充盈眼底。</h3> <h3></h3> <h3></h3> <h3><b>冬日,九寨沟变得尤为宁静</b>,尤为充满诗情画意。山峦与树林银装素裹,瀑布与湖泊冰清玉洁、蓝色湖面的冰层在日出日落的温差中,变幻着奇妙的冰纹,冰凝的瀑布间、细细的水流发出沁人心脾的乐音。</h3> <h3></h3> <h3>在这条通往九寨的路上,整个行程都伴随着岷江滔滔的水流声,时而婉转,时而澎湃,集中了四川几乎所有的自然景点,岷江上游的“九寨沟”(川藏交界地带)塑造九寨沟<b>114个“海子”的灵魂</b>,中游就是黄龙汶川一带,下游就是都江堰对岷江的治理,岷江就是四川人民的“母亲河”了,塑造四川省成都平原作为“天府之国”之外又一种“<b>无限风光在险峰</b>”的绝世美景,那是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傲的美,远离了喧嚣尘世,世俗和金钱,青城山的幽怨宁静,道教在这里自然的滋长,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h3><h3>我们走在成都的大街上品茶的,下棋的,打麻将的,太极拳的都散发着浓浓的道教气息,当地人的一句话:<b>少不入川、老不出川</b>,也印证了他们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幸福指数高啊!!</h3> <h3></h3> <h3><b>黄龙</b>3800米以上绝色的喀斯特地貌,“五彩池”的波光潋滟,高原上信步的牦牛和马群,缭绕的云雾变幻着婀娜高原特有的妩媚,放眼一望,全是满眼的绿色,一直想着,可能我们只有在“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下”才能体会到的那种旷野的“<b>绿</b>”正洋洋洒洒、漫无目的展现在我的眼前,(应该就是地理课本上的若尔盖和松潘草原湿地)那穿梭在云端的大巴车,都使我的晕车和“高原反应”荡存无几!</h3> <h3></h3> <h3>今年的<b>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b>,7.0级地震突袭震碎了那个风景如画,山水奇幻的地方,曾经这里被人们称为人间瑶池瑰丽若宝石的海子,水澄澈透明、颜色多变,如今却泥沙浑浊,物非人走,曾经这里被看作打翻的调色盘有枫红叶金的斑斓山色,有彩曾经</h3><h3>比喻这里也是上帝的<b>后花园</b>,树在水中生,水在树中流,人间天堂,童话世界,有彩色林、叠瀑、翠海、盛放着世间最美的颜色,</h3><h3><br></h3> <h3></h3> <h1><b>瑶池本是在人间,堪笑凡师安学仙。<br></b><b>狭路天堂通九寨,此中仙境忘人间。</b></h1><h3><br></h3> <h3></h3> <h3><b>而如今一夜之间这些美丽的景色,都离我们远去如今的九寨沟,放眼望去,满目疮痍,扼腕痛心!撰写此文,仅仅以此纪念我到过的永恒九寨。</b></h3><h3></h3><h3> 2015年12月初稿 </h3><h3> 2017年8月15日星期二截稿</h3><h3><br></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