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 第56集 科右前旗:满族屯、乌兰毛都

阿沃亚斯

<h3>  第二天,从葛根庙小包家出发,沿着归流河向西走,往上游的大兴安岭方向,前往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两个下属乡(苏木),深入牧区体验生活。</h3><h3><br></h3> <h3>  科尔沁右翼前旗位于兴安盟中部,北是扎赉特旗,南是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处核心地带。从大清国开始,这里就是哲里木盟十旗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旗,王爷被封为扎萨克图郡王。</h3> <h3> 科右前旗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0多万。上图的葛根庙镇现在已经划归了乌兰浩特市。</h3><h3> 科右前旗西部靠大兴安岭的一个乡和两个苏木是牧区为主,其他地方都是农业、半农半牧的地区。</h3> <h3>  沿河而上,逐步出现大兴安岭东部山地和山地草原。</h3><h3> 科右前旗的第三代郡王在康熙年间修了一座喇嘛庙,当地人俗称王爷庙。1947年乌兰夫领导内蒙各界人士在王爷庙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王爷庙改名为乌兰浩特(红色的城),为内蒙古第一个首府(后迁张家口,随后与绥远省合并,首府变为呼和浩特市)</h3><h3> 乌兰浩特市是兴安盟的盟行政公署所在地,市区和下辖的乡镇过去都是属于科右前旗的地盘。</h3> <h3>  我们边聊历史边往满族屯满族自治乡进发,这里已经是满族屯乡的山地草原了。</h3><h3> 1912年,科右前旗的郡王乌泰,因为长期负债累累(主要债主是俄国在东北的银行),又从清政府得不到太多的赏赐和饷银,铤而走险纠结科右后旗王公搞东蒙古独立,要求加入外蒙古。</h3><h3> 乌泰后来被北洋军队击败逃亡库伦(乌兰巴托),北洋军队烧毁了王府,大肆杀戮劫掠,造成了恶略的影响(东蒙各旗最终支持满洲国,北洋军的多次杀戮是一个要因,怕了国民政府了)。</h3> <h3>  1915年中俄蒙协议之后,外蒙古放弃独立改为自治,乌泰回北京,被袁世凯既往不咎、恢复王位,在北京居住几年后死去。这是民国时期东蒙王公的一个小故事,结合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特别是北洋时期的蒙古各地对于独立和共和的立场与想法。</h3><h3> 这里面,经济利益还是占主导性的。蒙古王公贵族待遇优厚则拥护共和,破产或者负债太重的就想独立,谁都想过好日子。</h3> <h3>  远处就是大兴安岭,这里孕育出最著名的游牧民族就是鲜卑人,他们叱咤风云几百年,建立了北魏,燕,吐谷浑等多个国家。</h3> <h3>  满族屯的自然环境特别好,由于大兴安岭的滋润,这里完全不受东北地区干旱天气的影响,草场植被特别好,犹如绿色的地毯一般。</h3> <h3>  这里不算大兴安岭核心林区,只是外围山地草原,所以山上树木不是很多,大片草地在山坡上。</h3> <h3>  受东北影响,这里也是农牧业结合,平地种庄家,山坡放牧。</h3> <h3>  虽然没有辽阔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但也是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区域。</h3> <h3>  通往满族屯的乡间小路非常平整,沿途景色秀丽,堪称兴安盟数一数二的好地方。</h3> <h3>  远处的小河和羊群,满眼的绿色。</h3> <h3>  有河流,有草原,有树林,这是最理想的自然环境啊。</h3> <h3>  东北地区的蒙古人把大兴安岭东部的谷地叫做沟子,说起谁的老家,都是说哪里哪里的那条沟子。</h3><h3> 沟子有大有小,开阔的地区养育的牧人就多。</h3> <h3>  海拔还是很低,空气没有高原上那么通透,但是含氧量很高,这里完全没有工业和污染。</h3> <h3>  半山上,一个牧羊人看护着他的羊群。这是夏季游牧,放羊的应该是当地牧民雇的外地来打工的羊倌,他只是自带了一个帐篷临时居住,而不是像蒙古牧民一样举家迁移,一家人搭蒙古包住在一起。</h3><h3> 这里的山地草原没有网围栏,是属于村集体的公共资源,没有划分到户。</h3> <h3>  大概有一千多只羊,应该是一家人的。这里的草场草多,羊不用走太远的路就能吃饱。满族屯有4500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每人平均一平方公里,草场一共有340万亩。</h3> <h3>  雨水冲刷的小沟子。</h3> <h3>  放大看看,远处的河流水量不大,今年的雨水也不好。</h3> <h3>  满族屯是国内唯一一个从事畜牧业的满族自治乡,其他地区的满族人都是从事农业的。这个乡里有四千多人,四成满族,其他是蒙族,通用蒙语,汉语基本也会。</h3> <h3>  试图深入草原,但这里到处是山,汽车无路可走。</h3> <h3>  马群很多,水草不错,能养活的了。</h3> <h3>  细看草很低,这是牛羊吃过的,如果稍微控制一下,禁牧一段,草就长得很高了。</h3><h3> 所以我们通常说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都是没有牲畜或者很少牲畜的地方。现在的草原,如果草很高,都是禁牧养护的,留到秋天打草,储存成冬季牧草。开放牲畜吃草的草原,因为牛羊太多,草都被啃的贴地皮了。</h3> <h3>  公路偶尔遇到低缓的山丘,总体比较平坦,不存在山路艰险。</h3> <h3>  著名的科尔沁牛,风干牛肉干的原料。</h3> <h3>  进入满族屯。</h3> <h3>  全屯(乡镇上)街上千人左右,典型的干净整洁的小镇。</h3> <h3>  我们从博物馆(不是经常开门,需要找熟人联系)看起,聊聊满族屯的历史。</h3> <h3>  这是满蒙联姻的早期范例,驸马是科尔沁扎萨克图郡王的五子,公主是皇太极的侄女。结婚时是1634年,当时还是后金国呢,还没改名大清,离入关尚早,大明崇祯皇帝也还在忙碌工作呢。</h3> <h3>  科尔沁部蒙古人是最早和满洲人联姻的蒙古人,也是最早归顺大清的 ,在大清国早期征战中出力甚多,这位驸马就是著名的将领。</h3> <h3>  公主嫁过来没几年就病逝了,驸马因为在大清入关战役中多次立功,皇帝后来又嫁了一个公主给他,这实属罕见。</h3><h3> 说起科尔沁与大清的结合,其实也是形势所逼。明末,科尔沁夹在察哈尔蒙古大汗,喀尔喀外蒙古各部和大清之间,谁都想吞并他们。他们最终只能选择最有诚意条件最好的后金国结合了。</h3> <h3>  大清国的后来确定的基本国策是:南不封王,北不断亲。通过联姻的方式融合蒙古,再也不用守长城了。</h3> <h3>  满族屯的满族人都是第一位公主其其格从老家带过来的工匠和一些从属,他们慢慢在这里生根发展,现在已经达到一千多人生活在这里,而全国属于他们这一个王姓的有4000多人。</h3> <h3>  至于这位著名的驸马爷,因为属于科尔沁蒙古人中的杰出人物,所以他的后代繁衍生息的人口也是非常多,现在在整个科尔沁地区有几万人。</h3> <h3>  满族屯乡的面积非常大,4500平方公里。西北和著名的阿尔山接壤。西边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接壤。东西横跨大兴安岭。</h3> <h3>  文物:蒙汉文的圣旨和御赐宝剑(不具备先斩后奏的功能)</h3> <h3>  科右前旗札萨克图王府的复制图,这是典型的清式建筑。</h3> <h3>  靠山吃山,这里的满族人除了畜牧业外还进行狩猎。</h3> <h3>  满族的文字是从蒙古文字演变而来的,非常相像,也是拼音组成,竖着写。以前世界上有两种文字是竖着写的:满文和蒙古文,现在,满文已经失传了,还在使用的,竖着写的文字就只有蒙古文了。</h3> <h3>  传统的满族服饰,准确的说是女真人的服饰,完全还是森林深处的萨满风格。</h3><h3> 走马观花看了博物馆,感谢蒙族美女讲解员的讲解,下面我们去街上看看。</h3> <h3>  满族屯就只有一条主要的街道,两侧有一些政府机构和居民住宅,没看到工厂,整体非常整洁。</h3> <h3>  镇子后面有一个敖包山,可以俯瞰全镇。</h3> <h3> 这么看也是挺大的乡镇啊,比起西部牧区的乡镇大多了。</h3> <h3>  中午在镇上的双泉餐厅,随便点了几个炒菜吃。</h3> <h3>  口味还行,就是有点味道偏咸。</h3> <h3>  乡村没有特别著名的美食,都是家常菜。菜量很大,不愧是东北大盘。</h3> <h3>  从满族屯出来,我们往西南方向,去另外一个苏木(乡)叫乌兰毛都苏木。</h3> <h3>  在东北地区的农田里面,普遍都能看到这样的小红房子,我也不用卖关子叫大家猜了,告诉大家,这里面是水井。</h3> <h3>  满族屯,因为不在主要的跨省通道,或者是国道、省道、县道边上,而是在乡道里面,地理位置稍微偏僻一些,所以这里完全没有旅游开发。</h3> <h3>  整个满族屯甚至也没有的农家乐,牧家乐。如果大家希望到真正的,山地草原牧区来体验生活,一定要选择联系到满族屯来住一段时间,这里的自然条件实在是太好了,景色也非常美。</h3> <h3>  回到归流河,这条河流从大兴安岭发源向东流,最后注入嫩江,是兴安盟地区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当地有一款名酒就叫做归流河酒,度数比较低,也挺好喝的。</h3> <h3>  这是最新的省际大通道,北达阿尔山和呼伦贝尔,西达乌兰察布市,东至东北黑龙江。这条路的建成极大的解决了东北地区的交通问题。</h3><h3> 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属于乌兰毛都苏木的一个村庄——好力保嘎查(好力保是蒙古的一种曲艺形式,说唱乐、说书,射雕英雄传描写成吉思汗的传令兵都是不会写字,只会把信息编成歌来唱着传达,就是好力保)。</h3> <h3>  乌兰毛都苏木,地处大兴安岭和东北平原的交界处,有面积更广阔的草原。因为有省际大通道经过,所以旅游更加繁荣。</h3> <h3>  乌兰毛都是蒙语,就是红色的树的意思。为什么叫做红色的树呢?因为当地盛产一种树,叫做五角枫,这种树到了秋天,树叶的颜色是红的,非常漂亮(类似加拿大的枫叶)。</h3> <h3>  我们本次来到这里也是通过他乡游的平台选择了一个牧户,本来是想要体验牧民的生活的。但是不巧这户牧民临时有事去城里了,他们为我们推荐了另外一家人,但是,经过现场实地考察,我们决定还是回到乌兰浩特市区里面住。因为这家的住宿条件实在是有点差强人意。</h3> <h3>  不过既然来了,这里的朋友又很热情,我们还是决定在这里好好的玩一下。好力保嘎查里面有一个古老的神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h3> <h3>  在草原上能够有这么粗的大树,非常难得。</h3> <h3>  这里的草原其实也挺好的,植被算是不错了。</h3> <h3>  超过一千只的大羊群。</h3> <h3>  一个牧羊人,一匹马,一个套马竿,搞定。</h3> <h3>  当地的两个小伙子在公路边上的一个旅游点,建了三个蒙古包,在夏天的时候,向沿途的路人,提供骑马服务,卡丁车服务,还有餐饮服务。</h3> <h3>  这就是他们的蒙古包,饭菜都在对面的村子里面做好,送过来,收拾的挺干净的。但是这种旅游点目前属于无序状态,也就是说村民自发在这里建旅游点,招揽客人,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组织。</h3> <h3>  说骑马其实也就是骑在马上让当地的牧民牵着,溜达一圈或者爬到山上眺望一下。这些蒙古马都是牧民平常骑的马,很难驾驭,危险系数很大。</h3> <h3>  卡丁车反而更受小朋友们的欢迎。</h3> <h3>  中年女性朋友们也来过一过瘾。</h3> <h3>  这里草原和山地的景色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服务能够跟上的话,就更好了,但是这也是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普遍矛盾。夏季经营短短的两三个月,其他时间都不开业,除非是靠近呼和浩特这样的大城市,有足够的游客,否则很难有大的投入,不划算。</h3> <h3>  登到后面的山上远眺整个好力保嘎查。远处红色的砖瓦房就是村子,马路边上的蒙古包就是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的地方。</h3> <h3>  由于主要的用途就是餐饮,所以蒙古包里并没有传统牧民生活的那些东西,而是只有餐桌而已。</h3> <h3>  满满一桌子传统的蒙古晚餐,烤羊肉,奶茶,各种炒菜。</h3> <h3>  两个小伙子为我们请来了蒙族美女歌手,唱了好几首好听的蒙古歌曲。</h3> <h3>  大概是因为我们选择回乌兰浩特住,他们觉得有一些歉意,所以非常努力地招待我们,我们也感到非常的荣幸。其实这只是旅途中的一些选择而已,并没有什么。衷心的希望他们的旅游点越办越好。</h3> <h3>  告别乌兰毛都苏木和好力保嘎查,我们连夜返回了乌兰浩特,明天又将是一段新的旅程。</h3><h3> 本集结束,谢谢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