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德胜桥</span></b></h1><h1><b> 如果积水潭是京杭运河的北起点的话,德胜桥就是运河上的第一座桥。</b></h1><h1><b> 2017年6月17日,我随绿家园乐水行走后三海即西海、后海、前海。德胜桥是我此行的新收获,它位于德胜门内西海和后海的连接处,始建于明代,是闸桥合一单孔石拱桥,桥长18米,宽11米,因对着德胜门而得名,原桥面呈拱形,1919年改为平缓的桥面,原来的石拦板也改为砖砌的宇墙式拦板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0px;"> 德胜桥将积水潭分成两部分,现在大家习惯将桥西叫积水潭,桥东为什刹海。</b></h1><h1><b> 为了更仔细看看德胜桥,我7月10日再次来到德胜桥,看到的桥是这样子的。(西向东)</b></h1><p><br></p> <h1><b> 而之前有人拍的照片写着说明文字的牌子是在桥孔中间拦板上的(此图来自网络)。</b></h1> <h1><b> 我看到时说明牌被丢弃在地上。</b></h1> <h1><b> 古桥没有修过的拦板和柱头(此图来自网络)。</b></h1> <h1><b> 现在的德胜桥很宽,是因为在桥东侧又加宽了马路建了一座新桥。</b></h1> <h1><b> 左边是古桥,右边是新桥。</b></h1> <h1><b> 从东往西看到的是新桥。</b></h1> <h1><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银锭桥</span></b></h1><h1><b> 银锭桥架在后海和前海之间,名气很大,因为这里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银锭观山"。银锭桥是个单孔小石拱桥,只有10米长,6米宽,但每天桥上人来人往,桥下游船穿梭,可能是过往行人最多的桥,因为走的人多,所以反复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桥很新,但它确实是座古桥,因为什刹海古已有之,不过在明正统之前它是座小木桥,明正统时期改为石拱桥,民国初1918年曾大修,共和国之初曾重建,1992年再次拆除重建,桥拱中间拦板上银锭桥三个字是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士元先生题写的。</b></h1> <h1><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金锭桥</span></b></h1><h1><b> 银锭桥无人不知,但你知道什刹海还有座金锭桥吗?在前海东沿出水口万宁桥西边有一座南北走向的三孔汉白玉石拱桥,是2001年新建的,取名金锭桥,金锭桥三个字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题写的。金锭桥虽然不是座古桥,但它起到了连接前海东岸出水口南北两岸的作用,人们还把金锭桥作为什刹海和玉河的分界桥。不同的季节我多次来过这里。</b></h1> <h1><b> 金锭桥雪景。</b></h1> <h1><b> "金锭桥"三个字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题写的(照片来自网络)。</b></h1> <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万宁桥</b></h1><h1><b> 万宁桥在地安门北钟鼓楼南,又叫后门桥,它是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古桥。万宁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桥,长10余米,宽近10米,始建于元世祖至元22年,公元1285年,原为木桥,后为石拱桥,石桥跨在什刹海向东流的玉河河道上,是通惠河的起点,桥西侧装有水闸,通过提放水闸以过舟止水,保证南来粮船直驶大都城内。当时人们称之为海子闸,后改名为澄清闸,万宁桥澄清闸京杭运河通惠河段最北边的一道闸口。身为北京人我无数次经过万宁桥,也多次特意来看万宁桥,这些照片拍摄时间是2013年9月,2016年11月和2017年6月17日。</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2013年9月万宁桥。</b></h1> <h1><b> 2016年11月24日万宁桥。</b></h1> <h1><b> 万宁桥桥面。</b></h1> <h1><b> 万宁桥西侧的息水兽。</b></h1> <h1><b> 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看到的万宁桥息水兽。</b></h1> <h1><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不压桥</span></b></h1><h1><b> 走过万宁桥往东就是元代称玉河的通惠河了,顺着河道向东再向南到地安门东大街可见一座单孔白桥栏石桥,这就是东不压桥。东不压桥建于明永乐18年,公元1420年,20世纪50年代,从万宁桥到东皇城根的通惠河道被填埋成暗河,河道辟成东不压桥胡同,东不压桥被拆除,拱券和桥基础被埋入地下,2009年玉河北段水道严格沿着古河道走向被重新修复,东不压桥随之被修复。去后海去雨儿胡同去玉河遗址公园,我多次在东不压桥附近流连。</b></h1> <h1><b> 这是2013年9月我看到的重新修复的东不压桥。</b></h1> <h1><b> 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徐苹芳先生题写的通惠河玉河遗址公园卧石碑立在桥北侧。</b></h1> <h1><b> 这是元代的通惠河河堤遗址。</b></h1> <h1><b> 2016年11月24日。这里建了一个关于通惠河的纪念馆,外墙上有郭守敬的浮雕,通惠河是他主持开挖建成的,我一直等待着纪念馆能开放参观。</b></h1> <h1><b> 桥南面的桥栏,2016年底我来时,桥南面到东皇城根一段河道也回复并建成为运河遗址公园。</b></h1> <h1><b>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西压桥</span></b></h1><h1><b> 说完东不压桥就不能不说一说同在地安门大街上的另一座桥西压桥。西压桥是明代将什刹海的水引入北海河道上的一座小桥,是一座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彻底消失了的古桥,我们只能从这两张图看到它原来的位置。</b></h1> <h1><b> 西压桥的位置图来自网络。</b></h1> <h1><b> 地安门西大街上什刹海与北海连接处便是西压桥所在位置。</b></h1> <h1><b> 西压桥在北海北门偏东处平安大街马路中间,东西向跨在什刹海和北海之间,明代这个桥曾是一座木桥,叫西步粮桥,后改建为缓坡石拱桥,明永乐15年(公元1417年)修筑皇城墙时,一段皇城墙正砌在西步粮桥的南侧,南侧桥栏与皇城墙成为一体,所以百姓通俗地把这座桥称为西压桥。据记载,西压桥全长67米,是单孔石拱桥,桥券宽4.4米,桥南北券顶各有一石刻息水兽,1972年明河改为暗沟,西压桥被彻底拆除,息水兽刻石被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前几天我还特意去看过。</b></h1><h1> <b> 我家夫子对这座桥记忆犹新,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乘坐13路汽车时会经过这座有缓坡的小桥。</b></h1> <h1><b> 在网上找到的两张西压桥局部图片。</b></h1> <h1><b> 息水兽在桥上的位置。</b></h1> <h1><b> 我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看到的西压桥息水兽是关于西压桥的全部遗迹了。</b></h1> <h1><b> 9月6号为了去看一看西压桥所在的位置,我特意到了北海后门。如今西压桥早已没了踪迹,但是在西压桥位置北面什刹海前海最南端有一座新的桥栏,桥栏下面是什刹海的出水口。</b></h1> <h1><b> 什刹海的水从这里流出,从宽阔的马路底下流进北海。桥栏上方红标语处可以看到马路对面的北海幼儿园大门,即先蚕坛。</b></h1> <h1><b> 走进北海北门后,门东侧有一座闸,是北海的入水口,什刹海的水流入后一支向南流入先蚕坛(先蚕坛一直被北海幼儿园占据不能参观),一支向西进入北海。</b></h1> <h1><b> 什刹海的水从这个小桥下流入北海。</b></h1> <h1><b> 猜想:在地安门西大街南侧北海北门和北海幼儿园之间,我看到一段矮墙,约有六七十米长,正对着什刹海出水口,这是不是就是古西压桥所在位置呢?西压桥长度正是67米。</b></h1> <h1><b> 此图选自《北京的古桥》,图右上角可见什刹海水流入北海后分了两支,一支向南流入先蚕坛,一支向西流入北海。</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