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项见闻

见闻

<h3>  收到此书,心情久久地不能平静。十年前,立志给亡母著书,以彰亡母懿德。今书已成矣,书稿却迟迟不能付梓,皆因囊中羞涩之故。 <br>  虽不能成册,然单篇却倍受读者推崇和喜欢,遍载全国各地网络及书刊。亡母在天有灵,当感欣慰。 <br></h3> <h3>  母亲一生是清贫的,但她一生并未因贫困而妄自菲薄,放弃做人的尊严。<br> 在一次又一次的“意外财“面前,她一次又一次淡然地选择放弃。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她的放弃,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念来支撑。 <br>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一生清贫的母亲放弃那些垂手可得的财富,又是什么样的勇气,让母亲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日以继夜,为改变儿女们生活状况而至始至终奋斗不息? <br> 母亲她一生勤劳朴实,心地善良,待人宽厚。凡是和她打个交道的人,无不对她人品心生敬意。对她教育孩子,鼓励儿女多读书而心怀敬佩。<br>  在那个靠挣工分的年代里,母亲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省吃捡用,让自己五个儿子一个个上学读书。她说,“人从书里乖”,“书中自有黄金屋”…  <br>  而今母亲逝已矣!但她的精神将永存,将感召着她的儿女们继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h3> <h3> 母亲在生时,我有意把她的精神,以笔墨传承下来,可惜穷于生计而搁浅。《清贫的母亲》这篇拙作,是她去世后写成的回忆录之一。 <br> 我无意刻意地描绘我的母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宁静自然。我水平有限,但我致力还原母亲生前的真实。  <br> 拙作出来后,感动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素昧平生的读者,他们纷纷留言或来信鼓励我,特别是河南郑州韩新民老师,在博客上给我留言:“老弟,我整整找了你三年!…”  <br>  其实,我清楚,并不是我写的有多么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们共有的勤劳,善良,母爱的无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而已。<br>  我为中华民族所有的母亲们共有的伟大品德而骄傲,自豪!<br></h3> <h3>  对于亡母,除了缅怀,我能做到的,现在唯有每个清明节给她坟上添几杯土,烧几张纸钱。<br>  还有什么能表达我对母亲无限的追怀和孝思呢?昔人逝已矣,痛悔追惜,均已于事无补。我能做的,或许只有做好自己,让母亲在天之灵得以安慰。我能做的,或许只有把母亲一生平凡又伟大的精神予以传承,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br></h3> <h3>  感谢韩新民兄长对拙作加以评点,他是一个致力于传承中华孝道文化的学者,前辈。我与他素昧平生,从未谋面,却能因网络,因怀念故母之文而彼此心心相印,惺惺相惜,这或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一脉相通的缘故吧。  <br> 我非作家,顶多算个半吊子文人,能忝列本书编委之列,深感惭愧。<br>  且默受殊荣,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机会像韩新民老师一样,为传承中华民族孝德文化,而尽自己绵薄之力。 <br>  是为记。 <br> <br><br><br> 项见闻 <br> 2015年10月9日夜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