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八个字,他就无愧于大师的称谓

科菲

<h3>从上世纪80年代,他声名鹊起以后,渐渐的,消失于人们的视野。<br>后来他开始钻研译诗,尤其是将北欧一位名叫索德格朗的女人牵手引进客厅,光鲜靓丽,她说:<br>当夜色降临<br>我站在台阶上倾听;<br>星星蜂拥在花园里<br>而我站在黑暗中。<br>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br>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br>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br>作为引荐人,他弹奏着钢琴,用中文转述着。</h3> <h3>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最经典的电影之一《绿卡》:大鼻子杰拉尔·德帕迪约坐在钢琴边上沉默着,整个客厅的气氛寂静,甚至大家在怀疑他是否真的是一位来自法国的艺术家,突然,他狂乱地砸出一堆音符,接着是寂静,一段舒缓的旋律响起,德帕迪约用法语开始了朗诵,一位慈祥的夫人为他做英文代言<br>“时间是他们的玩伴,<br>绝望是他们的游戏”<br>很多年了,情节已经模糊,字句也都不再清晰,但是,这句描述难民营孩子生活的文字却焊在了我的内心。<br>这个情景,是不是特别的相似?</h3> <h3>又过了多年,不再青春,也不再文艺,从信息化到物流,看到的都是产业经济供应链,却在最近,不经意间读到了他于2011年写成的句子</h3><h3><br>“玻璃晴朗,橘子辉煌”<br>——《节日》<br>仅仅凭这八个字,他就无愧于大师的称谓。何以如此言说?我做一个类比大家就明白了,埃兹拉·庞德是公认的意象派大师,他的名篇《在地铁站》可谓大学诗歌必学之作,其翻译版本无以计数,现以赵毅衡译的版本为准:<br>“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br>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br>两者相比较,个人更喜爱前者文字的精炼,意象的深邃。<br>就这八个字的理解,科菲简述下自己以为的要点<br>1、玻璃——天空 ,橘子——太阳,这样是不是更好理解了?这是典型象征主义的表达;<br>2、没有文字的承接,完全靠意象之间的联系作为诗歌逻辑的展现,这是不是意象派的最高境界?<br>3、虽然玻璃还是天空,橘子还是太阳,何为主体,何为客体,读者理解不尽一致,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最为关键的是玻璃所隐喻的苍白,太阳所潜藏的热血,让人不禁唏嘘,何况之前还有一句:<br>“一位本地英雄<br>  在废弃的停车场上<br>  唱歌”<br>这是何等的悲壮和孤独?</h3> <h3>很多年不读诗歌了,今天兴起,随手写就如此理解。最后说三句<br>他是北岛,他是北岛,他是北岛<br>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