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和他的两幅《蒙娜丽莎》

弱水三千

<h3>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被人们称为“神秘的微笑” 。法国政府把这幅画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关于这幅画的艺术成就、原型人物、作画背景等等,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蒙娜丽莎》在艺术价值上,只能说是达·芬奇的一幅优秀作品,但在各种离奇故事的叠加下,价值被无限放大,成为当今无可替代的名作。</h3><div> 《蒙娜丽莎》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原型人物是否存在,经过多年考证,可以断定确有其人。2006年,有学者在德国一座图书馆中发现了一本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书,书中有一位曾经阅读过这本书的人写下的一句话,大意是:“这一段写得很好,就像达芬奇给蒙娜丽莎画的画像一样好。”写下这句话的年代差不多1503年左右,读书人可能是见到了达·芬奇为蒙娜丽莎作画,基本可以确认作画的年代和人物原型。</div> <h3>  证明蒙娜丽莎确有其人的证据,还有两份来自佛罗伦萨的官方证明。一是在佛罗伦萨的档案馆中,能够查到当时的下葬记录,里面明确记载了蒙娜丽莎的葬礼。另一份证明是有学者找到了一份房屋契约书,能够证明达·芬奇的父亲把房子租给了蒙娜丽莎的丈夫。这些证据都能说明蒙娜丽莎这个人物真实存在过,而不是人们猜测的达·芬奇自画像或者其他。</h3><h3> 事实证明,达·芬奇画过两幅《蒙娜丽莎》。“文艺复兴三杰”中年纪最小的拉斐尔有一幅临摹《蒙娜丽莎》的素描,是没有颜色的速写炭笔画,从中我们能够明显发现人物形象差距巨大,而且画面旁边有两根罗马柱。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在他的著作《艺园名人传》中,把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有点儿名气的艺术家生平都写了进去,其中对《蒙娜丽莎》的描绘,除了有罗马柱,蒙娜丽莎还有眉毛,这两点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里都没有。</h3> <h3>  达·芬奇画过两幅《蒙娜丽莎》,从时间上判断也更合理。1503年创作,1519年去世时还带在身边,而且未完成,从时间上看十多年的跨度不太可能。因此,可以断定1503年左右,达·芬奇创作了第一幅《蒙娜丽莎》,有眉毛,有罗马柱;1519年之前,达·芬奇创作了第二幅《蒙娜丽莎》,现在挂在卢浮宫供世人参观。</h3> <h3>  很多学者奉献毕生精力,就为了找到第一幅《蒙娜丽莎》。在寻找的许多年中,各种传闻中最接近的有两幅画。先是传说新加坡一位富商购买了第一幅《蒙娜丽莎》,符合拉斐尔和瓦萨里的描述,而且和卢浮宫《蒙娜丽莎》很像,但无法完全确认;又传说俄罗斯发现了第一幅《蒙娜丽莎》,最终经技术判断颜料与达·芬奇的时代不符合,所以是假的。</h3> <h3>  最终,研究者发现第一幅《蒙娜丽莎》就隐藏在第二幅卢浮宫《蒙娜丽莎》下面。在一位法国物理学者的建议下,用非常精准先进的照相技术,对卢浮宫《蒙娜丽莎》进行扫描研究,结果竟然发现了第一幅《蒙娜丽莎》。</h3><div> 第一幅《蒙娜丽莎》和证据指向完全符合,眉毛、罗马柱、相似样貌等都具备,年轻的程度也符合两幅画年代的差距,而且从肖像画的眼神、姿态上来说,也更符合文艺复兴时期委托作画的常理。甚至还有一项铁证,一位专门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专家,在蒙娜丽莎衣服两种不同的布料拼接处,发现了达·芬奇的签名。</div><div> 在研究者不懈努力下,很多谜题被解开,但依然有无法解释的谜团。《蒙娜丽莎》是一幅委托画,画作完成后应该交给委托人,但达·芬奇却带在身边,还在上面画下了第二幅。他究竟为什么这样做,恐怕世人永远无法知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