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广东是传统水稻种植区。在这片土地可以种植早稻和晚稻两造水稻。位于珠江口的珠江三角洲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广州的简称“穗”就是稻穗。</span></p> <p class="ql-block"> 水稻养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如土壤和水污染,水稻种植逐渐萎缩。</p> <p class="ql-block"> 学校原无水稻种植的区域,后来学校调整规划时在废弃的建筑用地开挖出来一块用于种植水稻。刚开始水稻长势非常差,经过长期的土质改良,现在土质慢慢适合水稻的生长。这证明了国家对水稻耕种区域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因为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层大多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人们几十年上百年辛苦的耕作才能形成适合水稻生长的薄薄的黝黑黏糊土层。</p> <h3>中华蜜蜂</h3> <h3>白腰文鸟</h3> <h3> 由于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水稻田常年保持湿润,可以说它是一种人工的湿地。在农耕时代,水稻田维持着庞大的生态系统。它也是所有有农村经历的人儿时的游乐园和自然课堂。老一辈的人在这里学会了节气、植物知识、认识庞大的生物种群。但随着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水稻田的人工湿地的作用慢慢退化。机械化的耕作也让我们没有了和水稻田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们逐渐远离水稻田。</h3> <h3>24节气和农耕密不可分</h3> <h3> 稻田混养鸭子,鸭子吃虫,鸭粪便肥田。</h3> <h3>黄蜻</h3> <p class="ql-block">稻田水面游猎的蜘蛛</p> <h3> 这一片水稻田以生态友好型的耕作方式运行着。经过近十年的耕作,和长期的记录我发现它正展现和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这里物种更丰富了,还有比这一片区域更广的,更多的物种和这里产生了关联。</h3> <h3>直翅目的稻蝗</h3> <h3>螽斯</h3> <h3>半翅目的蝽</h3> <h3>蝽孵化</h3> <h3>孵化后留下的卵壳</h3> <h3>棕马蜂</h3> <h3>紫斑蝶</h3> <p>波纹眼蛱蝶</p> <h3>美眼蛱蝶</h3> <h3>直纹稻弄蝶</h3> <p class="ql-block">虎斑蝶</p> <h3>迁粉蝶</h3> <h3>红蜻</h3> <h3>黄蜻</h3> <h3>锥腹蜻</h3> <h3>碧伟蜓</h3> <h3> 通过长期的定点自然观察我们记录:如鼩鼱这种可爱的小型哺乳动物,记录到大量的蛙类在此活动,水稻田是蛙类的天然庇护所,和繁殖场地;田埂上记录到黄带熠萤幼虫,大量蜻蜓,原生鱼,鸟类,蜂,蝴蝶,蛇等等。</h3> <h3> 水稻田记录到我校绝大多数的蛙类。也是蛙类种群密度最高的区域。</h3> <h3> 发育中的姬蛙卵</h3> <h3>泽蛙的幼蛙</h3> <h3>饰纹姬蛙</h3> <h3> 鼩鼱,一种食虫的哺乳动物。由于长得像老鼠所以常遭到误杀。</h3> <h3>褐家鼠</h3> <h3>灰鼠蛇</h3> <h3>丝光椋鸟</h3> <h3>白腰文鸟</h3> <h3>龟壳攀鲈</h3> <h3>黄鳝</h3> <h3> 人类是唯一能大规模够改变地球面貌的物种,其实这些改变会触及其它的物种,我们所有的工程包括我们的农田也是如此。其实应该保留一定的生态功能,它们并不应该只为我们服务。例如水稻田,如果我们一味追求产量,和效益。那么必然会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这样其它的物种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空间。水稻田就变成单一的只为种植水稻。失去了它的人工湿地的作用。</h3> <h3>蟌猎杀水黾</h3> <h3>流浪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