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虾米

<h3>  人世间,那些最美的风景,总是藏在深山中;那些最淳朴的乡情,也总是存在于人迹罕至处。</h3><div> 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就是这样一块深藏在赣、徽、浙三省交界处的璞玉。 </div><div> 在这个8月,我们来到了婺源。</div> <h3>  在清新湿润的空气中,我们开始了婺源的李坑之旅。 <br></h3><div>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依偎在青山之下,蜿蜒逶迤,穿越整个李坑村落。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远远望去,依山傍水,绿树掩映,古木参天,一种诗的意境油然而生。</div> <h3> 沿着青石板路,顺着溪水的方向,进入了村落。</h3><div> 溪水不深,清澈见底,缓缓而流,水草在澄清的水底柔柔的招摇,时而见小鱼在水中嬉戏。</div><div> 木制、竹制或石板小桥横卧水上,家家出门皆是桥,门前有老人面朝溪水而坐,桥下有妇女在洗刷,恬静闲适的民居,倒影水中,影影绰绰,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div> <h3>两岸的古民居,明清遗留,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古香古色,回味悠长。</h3> <h3> 简单明了的黑白对比,简洁婉约的建筑造型,却生出了庄重典雅之感和谐韵律之美,那些斑驳陆离的墙壁,几经沧桑,几番风雨,无不诉说着前尘往事,演绎着悲欢离合。<br></h3> <h3>  看一个村落,也就是看史、看屋、看山、看水、看桥、看人,李坑恰恰样样都齐备。 </h3><div> 李坑村,则出了18名进士,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达32人,并有1名饱读诗书,能文善诗的文士留下传世佳著29部。还有不少取仕不成外出经商的,其木材、茶叶生意做到了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南宋年间这里还出了一位叫李知诚的武状元。</div><div><br></div><div> 我们沿着刻满了岁月沧桑痕迹的青石板迤逦前行,来到了李知诚故居。 </div><div> 首先看到的是中堂上高挂的红匾,扁上“尚武堂”三个大字熠熠闪光,旁边黄色的灯笼写有“状元府”。细细看去,一切家什布置极其简朴,与其武状元身份相去甚远。 <br></div><div> 如今,李知诚的故居开辟成了展馆,两层的楼阁,后院风景秀美,一进门,右手是一方水潭,潭水清澈,游鱼可见。水潭前有一棵据说已八百年的紫薇,紫薇树干几近枯萎,只靠树皮传输养分,开着几粒碎碎的小花,微风里,摇曳着岁月的沧桑。<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村里这样的老房子还有很多,随便走进一个院子,都能从那些老房子里嗅到旧时光的气息,品出江南文化的味道。<br></h3> <h3>  触摸着历史的沧桑,穿梭在一个又一个老巷深宅,不禁感慨前人的创业艰辛。<br></h3><div> 这一幢幢见证历史的辉煌背后,不知道有着多少辛酸过往。</div><div> 青砖灰瓦的马头墙高高在上,耸立着的何止是肃穆、气派、庄严,更是期盼和惦念。惦念曾经的辉煌,期盼已经远走他乡的后人有朝一日可以相逢。它们和这一方青山秀水一样,默默地守候着这片美丽的家园,邂逅那天涯海角来此的有缘人。 </div><div> <br></div> <h3>  走在光滑的青石路板上,我在心中默默的告诉自己,轻些,更轻些,不要惊扰了这里的安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