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哈尔滨南岗区的“黄房子”,东起交通街,西至海城街、公司街,南起木介街、繁荣街,北至联发街、西大直街、花园街,这一街区中的黄色砖石结构房子的通称。这里曾是中东铁路职工住宅区,保存着哈尔滨开埠之初的俄罗斯庭院式民居数十栋。2011年曾被冠以“哈尔1898”项目名头。如今,这些老房子已经衣衫褴褛面容模糊。但你若想了解一百年前的哈尔滨是个什么样子,除了老道外,保存最完整的就是这里了。</h3> <h3> 这些百年前的建筑群如今千疮百孔,满目苍凉。虽加以保护,迁出所有住户,但大多都只是被围墙阻挡在封闭的场地里,院内的杂草丛生,一片狼藉;门窗多半用铁皮钉死,毫无生气,任凭岁月侵蚀……</h3> <h3> 这里的老房子始建于1898年。是为当时修建中东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所建的集体宿舍。中东铁路工程结束后变为苏联专家的私人住宅。苏联专家回国后,移交给哈尔滨铁路局管理(产权单位),后变为哈铁职工宿舍</h3><div> </div> <h3> 据考证,中东铁路始建于1898年,最初的选址在如今的香坊火车站。在香坊区一带修建铁路的同时,俄国人选择了秦家岗(即南岗区)作为管理机构的落脚点,从1898年开始,由首任工程师列夫捷耶夫主持设计并修建,在花园街附近,由大直街、木介街、海关街、红军街、耀景街等街路围合形成四个街区,当时称为“新城子”,也就是后来人们俗称的“黄房子”铁路员工住宅区,在当时,这里是哈尔滨最繁华的俄罗斯社区。</h3> <h3> 自这种俄式的“黄房子”便落户哈尔滨之后,这个色调便成为了冰城建筑的主色调之一。那时候,这些“黄房子”门前屋后栽满了美丽的丁香树。每到花开之际,未见丁香花,已先闻到幽馨的花香。时至今日,好多“黄房子”周边还依然挺立着丁香树,虽然有些孤单,但它们执拗地在证明,这里曾有过冰城花季盛景……</h3> <h3> 走近这些老房子,尽管它们大多已经“衣衫褴褛”,但仍然依稀可辨当年的风采。这些正宗的俄式房屋,外墙一律涂成黄色。独立式房屋,每户门前自带门斗、大门和小栅栏,普遍采用砖木结构,墙体足有两砖半之厚,双坡式屋顶,冬暖夏凉。房子里有壁炉、厨房、阳台、花窖和菜窖等,还有踩上去发出“笃笃笃”发出闷响的红色木地板。在当时几乎所有哈尔滨人看来,“黄房子”是绝对是奢侈的高档住宅。只不过,夜半时分,会清晰感觉到地板下“吱吱”的怪叫,以及来回奔跑的鼠影……</h3> <h3> 在冰城,原本这样的黄房子随处可见,并不稀罕。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尤其是老城区的拆迁改造的不断推进,随着隆隆的挖掘机声,这些“人老珠黄”的老房子,首当其冲的就成了高楼大厦的牺牲品。眼下。开阜老宅区,还能有点规模的,也就剩下花园街北京街这一小片了。</h3> <h3> 以往也曾多次路过这里,每次路过都会关注地瞧几眼,看到的是老建筑就一天天地在消失。除了沿街还有几栋在为里面已经拆成遍地瓦砾的废墟的惨象遮羞之外,,里面已经成为一片瓦砾了。即便是有个别暂时幸存,也仅仅是苟延残喘,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这个见证了哈尔滨城市史的开篇,演绎了哈尔滨城市史最辉煌篇章的老街区,不久将来就可能彻底消失了。<br></h3><div> </div> <h3> 走在废墟旁,看着这残垣断壁,看着这曾经的风光不再场景,心情是很沉重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就这么流逝了,是我们亲手把历史消灭掉的,那些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即便再新潮,也只能留下些没有历史与文化的积淀的浮躁与虚华。<br></h3> <h3> 曾经同样命运的三十六棚等一大批民居,相继消失了。这也许是它的宿命,但这拥有百年历史建筑,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否留存下来几栋老房子,更在于它保留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外来文化。因为它清晰印刻着哈尔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历史,将哈尔滨的城市历史文化特质与灵魂,深深藏在了这里。</h3><div> </div> <h3> 况且,它本身也印证的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沿革——上世纪50年代,“黄房子”的所有权交由哈尔滨的铁路部门。这也许是“黄房子”得以留存至今的一个关键,那时候,是住在这里的铁路职工,有着一段最为美好的生活。不但住的舒心,还包括那时只花一毛钱的公费医疗,以及一年一次的免火车票探亲等“高级待遇”。怎奈好景不长,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住进这片民宅区的人已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铁路职工及家属,很显然,房子肯定不够住了,后来就在院子里见缝插针地盖起许多平房,甚至一夜间就搭靠在“黄房子”身边“变”出一个棚子来……从此彻底打破了这里原本平和、幽雅、充满贵族感的生活气质。</h3> <h3> 到上世纪80年代,很多老铁路职工走了不少了,‘黄房子’租住给了附近的打工者。这些人不爱惜房子,那些老式的门窗坏掉后被仍掉,换上了铁门窗。大量的花果树也在这里从此绝迹。<br></h3> <h3> 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建筑尚在使用,其中联升街1号原来是曾是张景惠的行政公馆,也曾是四野指挥部,现在是南岗展览馆…<br></h3> <h3> 相信过不了多久,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和来这座城市旅游的人也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展现那段特有历史的图片资料了……</h3> <h3> 原中东铁路局长办公处被商家当做快歺厅,虽得到保护修缮,但总觉得怪怪的……</h3> <h3> 这处建筑虽被商家占用,但因为地理位置原因还是得到完好保护,看上去也还庄重 ……</h3> <h3> 我们这座城市开埠至今虽然历史不够悠久,但却独具魅力。历史是不容复制的,但如何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h3><h3> </h3> <h3><br></h3><h3> 此情可待成追忆,鹅黄小屋立残阳。</h3><h3> 萧瑟秋风话过往,昨日小屋永难忘。</h3><h3> ___张策</h3> <h3>摄 影: 古 风 </h3><h3><br></h3><h3>文字摘自: 顾此失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