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平静平和中谢幕……</h3> <p>毛燕华夫人白虹</p> <h3>毛燕华与白虹老师</h3> <h3>话剧团的同事们来送毛燕华老师。</h3> <h3>杂技团小关与毛燕华儿子圣英。</h3> <h3><br></h3><div> 2017年8月19日</div><div> 今天在八宝山送别恩师毛燕华,我劝慰他的孩子们节哀,我说老师仙逝是喜丧。</div><div> “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清稗类钞》中诠释。</div><div> 老北京人称“喜丧”为圆满”即全福。全寿、全终。</div><div> 老师生前被尊为祖者即为全福之人,从艺七十年可堪称戏剧舞台上的活字典或活化石了,97岁高龄即将突破百岁大关者,为全寿,圆满地结束了一生,亦称“善终”,故其全称为“老喜丧”。</div><div> 亲友们送他去了天堂,我知道他的爱妻白虹老师已经苦苦等待了20多年,如今他们终于团聚了。</div><div> 毛燕华老师的三个儿女胜英,小梅,小红深情地回忆父亲的生前的教诲,在他们眼里毛燕华是个严厉的好父亲,对子女的教育一贯很严格,以身作则,做人做事本本分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div><div> 毛燕华老师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热爱艺术,积极锻炼,始终用一颗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div><div> 生前他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并导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目,将艺术精华传承给年青一代,培养了文工团几代年轻演员</div><div> 趁他老人家还没有走远,将更多缅怀的话儿再次述说......</div><div><br></div><div> 毛燕华在四十年代曾以舞台剧《梁上君子》闻名与京津地区,<br></div><div> 五六十年代在中国铁路文工团塑造了《红樱歌》,《曙光照亮莫斯科》等剧目诸多主要角色。并导演了多部观众喜爱的舞台剧如《柜中缘》《血,总是热的》</div><div> 八十年代,毛燕华老师塑造了许多影视形象,《爱情与遗产》《李冰》 </div><div> 八十年代初,虽然不再年轻的毛老师与时俱进,在艺术创作上紧跟时代的脚步,在电视剧创作上积极尝.他曾试顶着炎热太阳,强烈的海风,在艰苦的的海上,在工人们中间挥汗如雨地导戏…</div><div><br></div><div> 从为数不多的合作中,他曾多次耐心无私地指导我的工作,从他身上我看到一位老艺术家高贵的品德</div><div> 记得我曾邀请他拍一部电视剧,当我走进苏州胡同,迈进文工团分配给他的那狭窄小他的蜗居时,见到他简朴的生活慈祥的笑容......我心里酸酸的,我也知道他是住在再普通不过的病床上离开人世的......</div><div> </div><div> 我有幸在毛燕华老师导演的《柜中缘》《血,总是热的》剧中饰演玉莲和方瑛,毛老师始终坚持走民族化的道路.他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他提倡将中国的国粹戏曲运用到舶来品的戏剧中去,用梅兰芳与斯坦尼相结合的艺术理念进行舞台戏剧创作,他重注民族传统艺术并与现代戏剧表现相结合,才使得一个独幕戏喜剧《柜中绿》三轮演出及三组演员成功演出百场以上,受到广大铁路员工热烈欢迎.</div><div> 在排练正剧《血,总是热的》时,他准确的诠释剧本,要求演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准确与细腻。让我收获颇深。</div><div> 这部戏获得极大成功,还走进中南海演出,受到习仲勋等中央首长一致肯定。 </div><div> </div><div> 毛燕华老师是年轻演员们的楷模,更是他们的朋友,他以身作则,将艺术与人格传承给下一代。也影响着我的人生与艺术创作道路,无怨无悔地坚守舞台 ,做个真正的戏剧人。</div><div> 毛燕华老师一路走好!</div><div> 我们永远怀念您!</div><div><br></div><div>学生陈励</div><div>2017年8月19日</div><div> </div> <h3>我与毛燕华的儿子胜英</h3> <h3>我和淑媛老师与毛胜英</h3> <h3>爱情与遗产</h3> <h3>*</h3> <h3>年过八旬饰演《生死同行》老教授</h3> <h3>毛老师导演的《柜中缘》该剧在话剧团演出场次上,记录下超过百场的美名。</h3> <h3>敬爱的毛燕华老师一路走好,</h3><h3>我们永远怀念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