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青葱岁月的我们

黎洪

<h5><b style="color:rgb(1, 1, 1);"><i>   </i></b></h5><h5><b style="color:rgb(1, 1, 1);"><i> 四十年前我们相遇,没早一步也没晚一步,同学,刚好遇见你!</i></b></h5><h5><b style="color:rgb(1, 1, 1);"><i> 1977年10月21日,中央恢复高考的决定公布,我们在不同的角落欢呼雀跃,因为等了十年,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终于到来。深冬的同一天,我们匆匆走入不同的考场,书写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份答卷,记忆如此刻骨铭心,因为我们写下同一个标题——《难忘的日子》。</i></b></h5><h5><b style="color:rgb(1, 1, 1);"><i> 1978年早春,从农田山林、从工厂车间、从学校教室,我们走进同一个校门,相遇在钟楼前,手里还掂着一把铁铲。从此我们就同了“学”,有了共同的名称——“77级”。</i></b></h5><h5><b style="color:rgb(1, 1, 1);"><i> 1977年参加高考人数达570万,从老三届到应届高中毕业生,横跨13个年级,年龄相差10余岁,原录取率是1%。1978年我们入学一个月后,又实行扩招,加上扩招者,77级的全国录取率也只有4.9%,这是中国高考史上最低的录取率。常言道:五世修得同窗读。何况我们是第一批入学者,茫茫人海中怎么就遇见了你?</i></b></h5><h5><b style="color:rgb(1, 1, 1);"><i> </i></b></h5> <h5><b>1977年高考</b></h5> <p class="ql-block">我们在1978年2月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p> <h5><b>师专入学通知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要求带劳动工具上大学。</b></h5> <h5><b>  同学,只是同学,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名利倾轧。因此,以下青涩旧照皆按姓氏拼音排列。时间定格在四十年前,那时候我们都那么年轻,很纯朴、很勤奋……呃,也会赶时髦,傻傻的却那么可爱,每个人都那么漂亮,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b></h5> <h3><b><i>四十年前的你和我——</i></b></h3> <h5><b>77级史地班干部名单(三年综合):<br></b><b>班长:赵善武、尤永祥<br></b><b>副班长:麦健寿<br></b><b>团支部书记:顾伟<br></b><b>学习委:张武忠;<br></b><b>文娱委:莫锦英、黄声坤;<br></b><b>体育委:莫佛惠;<br></b><b>宣传委:黄有坚、杨权;<br></b><b>劳动委:黄有坚;<br></b><b>生活委:蔡书沾。</b></h5> <h3><i><b>青春印记留校园——</b></i></h3> <h5><b>钟楼——玉林师专的标志性建筑,在玉师,和上海的海关大钟楼一般著名。</b></h5> <h5><b>全体女生在钟楼前合影。尽管从未走入,尽管不知校长是谁,我们却一直带着敬仰的目光打量着它,因为里面坐着校长和那些凶巴巴的各科职员。嗨!莫锦英同学,你躲在黎同学身后做啥子嘛,校长并未出来。</b></h5> <h5><b>师专教师宿舍</b></h5> <h5><b>新教学楼侧面。师专三年,常在破旧的三层小楼读书,在工棚里上公开课,好不容易,才造好这座楼,所以我们称之为新大楼。</b></h5> <h5><b>新教学大楼正面,小丫头们排排站,好为新大楼自豪哦。</b></h5> <h5><b>树都这么小,大楼是新呀。三年级才搬到新大楼,没上几天课,咱同桌也得留个影,也不枉三年老坐第一排,从不敢打瞌睡。</b></h5> <h5><b>与师专李志仁书记合影。领袖气质的确要从小培养。</b></h5> <h5><b>与专业负责人梁小克合影,杨学长一直是老师们的宠儿。</b></h5> <h5><b>这姐俩商量好了:“人要拍得比树高,手上戴个大手表,我是富人不得了,一定得挽起袖管哦。”“喂,老二你太不义气了,你的手表呢?”</b></h5> <h5><br><h5><b>甘雄毅《师专读书篇》<br></b><b> 三年读书我和老大是混过来的。当时教材质量很差,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上课真是个苦差事,上午四节课,真真难熬!一般老师也都偷懒,上完三节课就走人了,我和老大只待老师前脚出教室,我俩后腿立马开溜回宿舍。没事时我们就给老师起外号,上世界古代史的吴文儒老先生讲普通话大半夹诶话,把摩羯陀这个国名读得根本听不懂,于是给他命名“摩羯陀”。岑振开老师上课口若悬河,语速板书都快,可惜他的北流普通话也难听懂,一次他反复说玫瑰花玫瑰花,他的芳名便是“玫瑰花”了。但每次作业也好考试也罢,我俩成绩都不差。因为我们聪明啊,最重要是我们会学习。考试前借男同学的笔记本抄抄,突击一下,提练出复习题的精准答案,考起试来就如鱼得水了。想当初,借笔记本最多的老白,其次是副班长麦健寿,一因为他们坐在我们后面,借起来方便;二则他们的笔记认真完整,符合我们的需要。谢谢两位同学!对老师多有不敬,在此也道个歉吧!</b></h5></h5><h5><i><b><br></b></i></h5> <h5><b>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b></h5> <h5><b>三年的苦读,成就了日后的飞跃。</b></h5> <h5><b>做学问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杨学长早得孔门深意。</b></h5> <h5><b>图书馆前留个影。白露低眉偷笑啥?三年中数你借书最多,难怪偷着乐。</b></h5> <h5><b>学校大礼堂。我们在这里开大会、听报告,学唱新国歌……号称老夫子的史地班却在这里创造了“万人空凳”的奇迹!当人们还在为校园该不该恋爱争论时,史地班的老夫子挽起花团锦簇的姑娘跳起了《青春圆舞曲》,重点要说三遍:是男女同学手牵手,手牵手,手牵手哦,于是,所有的观众站起,张大了嘴……</b></h5> <h5><br><h5><b>徐德清《师专交谊舞篇》<br></b><b> 在只知表忠舞的年代,77史地班居然会男女手拉手跳舞,一时间,《青年圆舞曲》的歌声激荡起青春的激情:“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其他班级的同学已经够羡慕了,而本班男生还觉得不够潮。有同学探知,玉林地区党校正在集中公社团委书记学跳男女双人交谊舞,于是,好几位同学晚自习不上跑到党校偷师。当然,就凭本班同学的聪明才智,没什么学不会的,两天之后的晚上,我们就在宿舍跳开了。但无异性舞伴觉得不够瘾,有人把口盅盖塞进内衣扮成女孩,一时群魔乱舞,饭盆叮当,铅桶嘭嘭,热闹非凡。体育、数学等专业的同学闻声,也过来观摩学习。青春就是如此放纵。</b></h5></h5><h3><br></h3> <h5><b>雄毅:“大大的操场,青青的小草,快乐的我们,是否能让你我回想起年代久远的故事?”雄毅当然得意了,这是她奏响凯歌的舞台。当甘雄毅冲向一百米终点时,当她率领本班女生力战群雌时,尽显英雄本色,于是,赢得一众脑残粉丝。某小鲜肉作诗曰:“雄毅,像黑色的闪电……”黑你个头啊,人家明明穿的是红衣,公然抄高尔基的《海燕》也不怕丢人!</b></h5> <h5><br></h5><h5><b>徐德清《师专运动篇》<br></b><b> 77级史地班曾夺取学校运动会男子篮、排、足三大球冠军,一时举校哗然,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此,学校领导大力表扬77史地具有团结向上精神,给本专业领导大为长脸。<br></b><b> 军功章的一半得归功于总指挥与教练白家严。白家严,人称老白,此“老”不仅指年龄,更饱含同学的敬意,因为老白多才多艺,风趣诙谐,为人热情大方,处世老到得体,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怪才,更是帅才,每逢班集体活动,他皆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出力多,贡献更大。<br></b><b> 总决赛前,老白殚精竭虑,运筹帷幄,用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原则,又深入研究敌我双方,制订如下战术:排球,场内外大声喊,乱敌心智;篮球,死缠烂打,内外同心;足球:门前造乱,乱中取胜。结果,老白的战术成功了。在战斗中,莫佛惠、梁信诚等充当先锋,功不可没。女同学也有功劳,甘雄毅不但带来本班女同学,还凭其声望叫来不少其他班女生,我方齐刷刷坐着一大片助威团,呼声震天,敌方相形见绌,在气势上我班就已经赢了。</b></h5><h5><i><b><br></b></i></h5> <h5><b>在大操场上重温圆舞曲的辉煌。大操场也是某些人的滑铁庐。程郁,跳远不及格,跑步不及格;还是杨权笃定,每次都在400米跑道上慢悠悠地晃荡,引来女生们围观。那位体育老师长得可真美,但严厉起来一点都不漂亮了。这时,甘同学利用和美女老师的旧谊,为我们拉绳作弊,按钟作弊,然后尽显优越感,免不了口头占便宜。哎呀,那时候怎么没想到给您老人家献一束花咧?</b></h5> <h5><b>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乃人生布局之一。杨权二十编学生小报,三十编学术杂志,四十即为大社主编。</b></h5> <h5><b>与广西艺术学院好友合影。会天下英彦,成四方美誉,亦为人生大布局之一。</b></h5> <h5><b>看看看,李树筠和吴显德也曾是小鲜肉呢,徐德清为拍照还向陈小勇借件时装。兄弟呀,当年就这个样!</b></h5> <h5><b>还有更时髦的呢——巴拿马草帽、蛤蟆镜、牛仔裤,全套的潮男行头。老师大吼:“庞昌华,你就这么招摇过市?”</b></h5> <h5><b><br></b><h5><b>徐德清《师专食堂篇》 <br></b><h5><b> 读师专时,肚子真是饿。那时吃饭定量供应,不设饭票。菜用脸盆装,用铝托蒸饭,一托四份,饭菜以班计数,班上再分组,由先到同学分。中餐饭堂一开门,最早进入的必定是77史地的同学,而晚餐最迟离开的也多是我们。班上有一帮同学打球,球场不足打球人多,77史地往往占到球场。占到就要对得住球场,故而晚上用餐神速,有人观察,最短用时4一6分钟,4分钟已基本结束,后2钟捡完饭粒慢慢享受。本班男女同学互助、互爱,女同学总会多留些饭莱给男同学,团结精神师专传颂。坦白地说,我就得到不少好处。当时我与佛惠体育委员打球最多,回来也晚,饭菜却足额有余。有时,锦英同学也迟,还问我们要不要菜,莫体委会装,说菜够多了,我则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最多道声谢了事。知道吗?锦英妹妹,你的细声软语电着我了……</b></h5></h5></h5> <h5><b>陈:“毕业时大家都离开宿舍了,我俩在各个床位桌子到处找牙膏壳,还生怕别的同学发现,总共卖得5元多。5元呀,对我们可是一笔巨款!多高兴啊!我们买了两碗玉林牛腩粉,吃完各奔东西,一去40年未见。”庞:“那阵子,是人生中最饥饿的日子。”陈:“你陪我走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人,你知道吗?”庞:“我们如为异性,就凭这一句话,便海誓山盟……”</b></h5> <h5><b>身前放个大皮包,装个老板手叉腰。阅尽春色兄弟在,感喟当年拣牙膏。</b></h5> <h5><b>忘不了你的错,<br></b><h5><b>忘不了你的好;<br>忘不了你的泪,<br>忘不了你的笑;<br>忘不了落叶的惆怅,<br>也忘不了那花开的烦恼;<br>忘不了离别的滋味,<br>也忘不了那相思的苦恼。<br> ——《不了情》</b></h5></h5> <h5><b>庞昌华致徐德清:“想当年你我和绍林可谓同气相投,同窗几年影形不离。如今天各一方,随年岁猛增思念之情油然生起。今生有缘柤遇仍前世因果,十分珍惜。” </b></h5> <h5><b>你说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每当你又听到晚钟,从前的点点滴滴会涌起,在你来不及难过的心里。——歌词</b></h5> <h5><b>这哥俩是同桌吗?</b></h5> <h5><b><br></b><h5><b>程郁《师专宿舍篇》<br> 刚入学时,记得仅有中文、英语和史地各一个班,扩招后暴涨为十几个班,教学条件跟不上,我们时而在临时的棚子里上课,学生的食宿条件也更为恶劣了,许多地方甚至不如深山中的林场。宿舍更拥挤不堪,当时一间住八人,因为黎洪等三人走读,我们才有地方放放箱子。洗澡排队,洗衣等龙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个女生小便所,每天晚上都要排着长队等厕位,而且那些厕位就像幼儿园的设施,只是三四个浅坑,没有任何遮蔽,你必须在众人的注视下完成人最隐私的生存必须动作。师专的大锅菜实在不可恭维,空心菜洗也不洗,猪大肠还有“心”,所以打饭回来就一路倒掉,女生们把饭菜给男生不过是顺手人情罢了。宿舍的卫生更乏善可陈,一些缺德的女生往往将吃不完的饭菜往窗外一倒了事,引来苍蝇老鼠无数。住底楼的政治系男生忍无可忍,终于写出大字报讨伐:“楼上只管天女散花,哪管楼下臭不可闻!”义正辞严,言之有理,女生自知有亏,也稍有收敛。当时晾衣服只能高高挂在廊下,一到下雨天,便头顶下小雨,脚下水汪汪。时光流逝四十年,这种恶劣的宿舍仍会出现在噩梦中。<br> 现在才知道,77级的扩招是在邓小平的建议下实施的,一特别匆忙,二主要在大专班扩招,全国共扩招6.3万人,其中4万便置于大专班,因此各地匆忙复办师专,有的甚至借用小学教室上课。 &nbsp; </b></h5></h5><h5><i><b><br></b></i></h5> <h5><b><br></b></h5><h3><b><i>教学考察——</i></b></h3><h5><b><br></b></h5><h5><b> 1978年冬,在梁小克、俞德华、彭丽坤和谭庭芬等老师率领下,赴桂平、容县等地考察,这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旅游。旅行,最了解人,同学,从此我们更相互理解。</b></h5><h5><b><i><br></i></b></h5> <h5><b>李承光忆桂平考察<br></b><b> 记得我们那天自带行李,坐上两辆班车,从玉林出发,途经麻垌,前往桂平。坐车5个多小时,山路崎岖,许多同学晕车了。李树筠兄却特别精神,一路介绍沿途风景,还帮我按压虎口等穴位,终使我免除晕车的痛苦。同学加兄弟之深情,使我至今难忘!<br></b><b> 到达桂平后吃住在镇中心校。男生住在一个黑黑的小阁楼上,大家都在楼板上打地铺。尽管一路疲劳,大家仍十分开心,放下行李便直奔西山。那时西山不收门票,有力气者任你爬。<br></b><b> 第二天,先坐车前往金田,途中参观三界庙,然后到风门坳下车,我们一边观察风门坳的奇险地势,一边听老师讲述那场战役的经过。最后在金田水库坐船到达紫荆乡,我们都吃住在紫荆中学。<br></b><b> 第三天,先听老师讲述洪秀全、冯云山传教故事,然后步行十几公里,到桂平、金秀、象州交界的山村。陈绍林说:“从没见过如此壮丽的崇山峻岭,在这里当野人也不错啊!”下午又坐船从金田水库驶出。候船时,面对如此壮丽河山,我心中一动,暗想:“此一去将来是否还有机会重游?”随后到达金田村,考察金田起义的旧营盘,又察看山脚下的犀牛潭,并参观太平天国起义陈列馆等。<br></b><b> 第四天,大家在桂平博物馆聆听太平天国起义的讲座,随后参观博物馆。<br></b><b> 第五天是自由活动。一些人游览桂平市区和体育场等,而男生又再次冲上西山,到底年轻气盛,西山再高,也上下如飞,流连忘返!次日便乘火车返回玉林师专。<br></b><b> 时光流逝四十年,果然再无缘重游,更重要的是,青春作伴的日子一去不返了。</b></h5><h5><i><b><br></b></i></h5> <h5><b>于桂平紫荆乡金田水库渡口。陈绍林在此欲做野人隐居,李承光感叹能否携来朋侣重游,杨权却似在瞩目八千里路云和月。</b></h5><p class="ql-block"><br></p> <h5><b>“黎洪,你干嘛低着头?”其实她在憋着坏笑。刚才去考察冯云山传教时住的地方,在一个晒谷场上,不知从哪儿请来一位大叔介绍当地情况,他开口就说:“我也不知道很多啦,在这里我就对牛弹琴了……”一些人当场就笑翻了,女生们为了礼貌还拼命憋住,我捂紧嘴巴不敢笑出声,覃振梅一边捶我后背一边偷笑。踏上山路,大家终于可以放声大笑了,一路上坡路很难走,荒草很高,一不小心就会割到脸,笑我们成了一群牛。直到晚上回到住地,女生倒在地铺上还笑,有的人喊肚皮好痛!那时怎么就那么爱笑!</b></h5> <h5><b>于桂平招待所大榕树下。这是那个时代典型的造型,“常青指路”,群氓一致跟随。现在看来傻傻的,但当时能扮演匪兵乙,我还是蛮开心的呢。</b></h5> <h5><b>看她们笑得合不拢嘴了,乐什么呢?</b></h5> <h5><b>最默契的姐俩。当年你们俩老有说不完的体己话,让众小丫羡慕嫉妒呢。</b></h5> <h5><b>仰拍了,你们说脸拍短了,不好看,特别是伶牙俐齿的甘雄毅,说什么拍成了“北京猿人”,一群小丫那个笑。</b></h5> <h5><b>好好好,听你们的,俯拍试试,你们又不看镜头,叫摄影师杨权情何以堪。只有甘雄毅善摆POS,众演员向她学习哦,别浪费人家表情了。</b></h5> <h5><b>我们学历史的,对古老的东西都感兴趣。看,我们身后的是西山洗石庵前的一株古树。</b></h5> <h5><b>登西山一路走着一路乐呵,就像一群放飞的鸽子。</b></h5> <h5><b>指点江山!</b></h5> <h5><b>桂平西山龙华寺</b></h5> <h5><b>我们就想出去玩,小丫们依依不舍上了火车,“再见,下次一定再来!”</b></h5> <h5><b>于容县真武阁。没了“常青指路”,大家都有点儿故作严肃。</b></h5> <h5><b>还是男生们潇洒。阁不在高,有我方灵。</b></h5> <h5><b>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多年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高晓松《睡在我上铺的兄弟》</b></h5> <h5><b>你问我几时能一起回去,看看我们的宿舍我们的过去。你刻在墙上的字依然清晰</b><b>从那时候起就没有人能擦去。——高晓松《睡在我上铺的兄弟》</b></h5> <h5><b>那些日子里你总说起的女孩,你是否送给她的发带?你来的信写得越来越客气,关于爱情却只字不提。你说你现在有很多的朋友,却再也不为那些事忧愁。——高晓松《睡在我上铺的兄弟》</b></h5> <h5><b>陈绍林:“你带我去你家博白玩, 50公里半天就到了,那时干劲真足。你带我见了你妈,还见到你的好友。”</b></h5> <h3><i><b><br></b></i><i><b>北流实习——</b></i></h3><h5><i><b><br></b></i></h5> <h5><b>怎么没邀请吴老师一起合影?太得意了吧,诸位前排的准老师!二郎腿都翘那么高,还都朝一个方向,那种土气多么可爱,青春的骄傲扑面而来。</b></h5> <h5><b>实习时吴老师一直表扬程郁的表现,最终却给了她不好的成绩。程郁:“顾支书,知道吗?就因为你说要上公开课,我才坚决不答应吴老师的安排,就这样得罪了吴老先生。你可欠我一个情,说吧,怎么回报?”</b></h5> <h5><b>李承光同学实习教案和奖品。</b></h5> <h3><b><i><br></i></b><b><i>郊游——</i></b></h3><h5><b><i><br></i></b></h5> <h5><b>团支部组织的郊游,地点:183医院。</b></h5> <h5><b>前排左起:陈炳生、钟福超、黄有坚<br></b><b>后排左起:蔡书沾、李承光、庞昌华、陈平、刘献飞</b></h5> <h5><b>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慢慢地燃烧她不承认的情怀。清风的手呀试探她的等待,我在暗暗犹豫该不该将她轻轻地摘。</b></h5> <h5><b>看我们男生是那么豪情万丈!</b></h5> <h5><b>我们笑得也很灿烂呀!</b></h5> <h5><b>我们同一个小组。</b></h5> <h5><b>我们也是一个小组的吗?</b></h5> <h5><b>五朵金花真靓丽!</b></h5> <h5><b>四位男生也很帅气!</b></h5> <h5><b>打伞的男生不为遮阳,就是展示一下最流行的折叠伞,臭美什么嘛。</b></h5> <h5><b>摄影师为了那个倒影让你们蹲那旮瘩。</b></h5> <h3><i><b><br></b><b>我们毕业啦——</b></i></h3><h5><i><b><br></b></i></h5> <p class="ql-block">我们毕业于1981年春。毕业分配表是我们奔赴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全体从教!</p> <h5>毕业照名单:</h5><h5><b>第一排左起:彭丽坤&nbsp; 陈家经&nbsp; 岑进开&nbsp; 吴振定&nbsp; 梁小克&nbsp; 陈凤军&nbsp; 黄兆平&nbsp; 周复昌&nbsp; 冯学源&nbsp; 陈邦贞&nbsp; 吴文儒&nbsp; 卢艺华&nbsp; 宋伟泽&nbsp; 俞德华&nbsp; 黄志文</b></h5><h5><b>第二排左起:覃振梅&nbsp; 程郁&nbsp; 陈维文&nbsp; 钟丹宁&nbsp; 黎洪&nbsp; 莫锦英&nbsp; 莫白露&nbsp; 覃桂英&nbsp; 甘雄毅&nbsp; 白家严&nbsp; 刘献飞&nbsp; 梁盛忠&nbsp; 钟福超&nbsp; 黄有坚&nbsp; 李新红&nbsp; 顾伟</b></h5><h5><b>第三排左起:余洪先&nbsp; 王耀文&nbsp; 卢伞&nbsp; 赵善武&nbsp; 莫佛惠&nbsp; 蔡书沾&nbsp; 陈平&nbsp; 尤永祥&nbsp; 赵子广&nbsp; 陈绍林&nbsp; 岑启新&nbsp; 张武忠&nbsp; 邓照山&nbsp; 黄以明&nbsp; 张世海&nbsp; 陈炳生</b></h5><h5><b>第四排左起:吴显德&nbsp; 徐德清&nbsp; 陈小勇 &nbsp;杨第全&nbsp; 李光&nbsp; 黎江汉&nbsp; 龚振庚&nbsp; 庞昌华&nbsp; 梁信诚&nbsp; 黄声坤&nbsp; 黄祖江&nbsp; 李树筠&nbsp; 龙伟业&nbsp; 李文&nbsp; 李承光&nbsp; 麦健寿&nbsp; 杨权&nbsp; 陆耀全</b></h5><p class="ql-block"><br></p> <h5>小编后记</h5><h5> 从最初试探性的建议,到这个图文集雏形的出现,不仅是一个技术活,也是和同学们心与心交流的过程。其中有不少好笑的错误,问陈小勇入学前的职业,他的回答是地主;顾伟支书下巴那颗领袖痣,却被某人当霉点修掉了……。各位同学青春的美丽,点燃了微信群的激情,陈绍林和庞昌华的肉麻表白、徐德清的幽默短文,……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灵感。因此,尽管执行小编有三位,而这个图文集实是我们全体的杰作。而且,这本是一个互动的图文集,有待于不断的补充,欢迎同学们继续上传图文,我们期待发现更多的珍贵“文物”。</h5><h5> 四十年后,“同学”这个抽象的名词对于我们来说,就更为重要、更显温馨、更有魅力。因为,同学之间没有名利交换,所以没有物欲浊流,我们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至纯至真的岁月,像玉壶冰心,似银色月光,让人心生透明,肺腑敞开。</h5><h5> 小编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祈各位学长包涵,并不吝指教,容待日后补救。图像修饰或有瑕伤,遣词用字或可榷商,惟少年之风采与同窗之深情,与日月同光!图文集不会只此一编,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h5><h5><br></h5><p class="ql-block"> 程郁 黎洪 白露 编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