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印象中,皮薄馅大汁多的叫烧麦,是一种回民小吃。我们东北这里好像都这么称呼和认为的。</h3><h3>最近来呼市连续吃了几次,才发现烧麦原来叫稍麦或稍美,并做了一些了解才知道,稍麦是一种在内蒙古西部各城市流传很久、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一种面制包馅的笼蒸点心。其外形束折如花,皮薄馅嫩。虽然南方传统小吃也有叫“烧卖”的,但只是形似,内蒙古的稍麦只用牛羊肉和大葱。后来又写作“烧麦”、“烧卖”、“稍美”“稍梅”、“烧梅”、“稍卖”等,也有了其它馅料的了。</h3> <h3>传说,明末清初之时,在归化城中,大南街大召寺,有哥俩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收入,为了今后娶媳妇成家,弟弟在包子上锅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带卖的钱积攒起来。久而久之,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捎带着卖之意。</h3> <h3>也有传说,早年这种蒸笼小点都是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奶茶,配以各色糕点,吃着热腾腾刚出笼的蒸笼点心,因其边稍皱折如花,称为“稍美”,意即“边稍美丽”。又因在茶馆“捎带着卖”,故又称其为“捎卖”。</h3> <h3>再后来通过晋商传到京津等地,称为“稍麦”,名扬北京城。当时,在北京城前门一带,贩卖稍麦的饭馆门前悬挂的招牌上,往往标有“归化城稍麦”字样。后来经过改良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卖”了。十四世纪朝鲜《朴通事》记载过“素酸馅稍麦”,其注:“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作为花蕊。”</h3> <h3>美食,一旦收获了传统的头衔,就会留存,就会传播。呼市的稍麦店铺很多,“老绥远烧麦”名气最大。</h3><h3>爱吃稍麦的记忆,好像是很小的时候。稍麦好不好吃,主要看馅料的调制,要鲜美可口,正宗的稍麦应该是牛或羊肉配以大葱。当然,面皮的薄厚,包捏的技巧也都是好吃的原因。</h3><h3>吃烧麦一般是用醋佐餐,热而不烫的温度,香香的牛或羊肉馅,浓浓的汤汁,薄软的面皮,蘸着适口的醋,酸味解腻又提鲜,咬一口,尤其是第一口,往往是最美滋味……</h3><h3>短短的几天时间,就专门吃了三次稍麦,还有几次宴席中也有稍麦上桌,吃得过瘾,记忆深刻,我想有机会还要去呼市,看变化,看发展,也要大口朵颐吃美食品蒙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