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去大理!

素素

<h3>工作日复一日,每年的心愿就是利用公休假期出去旅行,放空自己,即使回来之后还是日复一日辛苦的工作,但心是明朗的。早早就开始盘算这次该去哪里,九寨沟贵州还是河西走廊……不知从哪里飘来一句黄渤的歌,</h3><h3> 是不是对生活不太满意</h3><h3> 很久没有笑过又不知为何</h3><h3> 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h3><h3>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h3><h3>嗯,就去大理!</h3> <h3>一直没有确定行程,在网上秒到8号的特价机票,就算给我定下了出行的日子。不曾想,那日遭遇九寨沟地震,航班延误,坐在候机厅看着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地震现场,唏嘘之余,安静地坐在屏幕前为九寨沟祈福🙏🏻🙏🏻🙏🏻,愿伤者平安,愿逝者安息!</h3> <h3>由于航班延误五个多小时,到达昆明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五点,在酒店稍作休整,之前在网上订好的云滴司机九点钟准时来接我们去大理。和我一起拼车的是一个俄罗斯帅哥,汉语说的非常利索,中午还一起拼桌午餐,一路欢声笑语,四个小时的路程倒也没觉得无聊。</h3> <h3>舟车劳顿,终于到了大理,多少感到有些劳累,还好,有洱海,还好,有大理。</h3> <h3>感谢美女大露露介绍阿黑哥给我,推荐这么有禅意的客栈,在这里读书喝茶,做一个安静地行者,给自己一段柔软的时光,将自己逐渐释放……突然觉得,旅行,去哪里已经不再重要,心宽,便是远方。</h3> <h3>畔山沐云的老板老马是阿黑哥的朋友,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会弹吉他爱喝茶,有点沉默,不爱说话,坐在他的茶台边,听他默默地弹吉他,他会及时为你添茶,仿佛一切都在茶里,不用说话。</h3> <h3>安顿好行李,准备出去走走,迎面走来一群🐑,它们在细雨中不紧不慢的游走,仿佛这里是它们的天下,如果我是这牧羊人该有多好,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嘈杂,静静地,偏安一隅,放牧,喝茶,弹吉他。</h3> <h3>大理像花,盛开着七彩的颜色。在这里,你会有更多的时光去爱自己的生活,爱这样的细碎,爱这样细碎中透出的温柔。</h3> <h3>路边墙角的枯草都显得格外柔软。</h3> <h3>你会在来大理的第一个清晨便爱上这里,因为你会发觉自己很久没有这样注视生活。这绚丽和斑斓,这沉寂与淡定,处处浸透着这座城市绵长的记忆。</h3> <h3>崇圣寺三塔距离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是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中间的千寻塔也是《天龙八部》的天龙塔。本来不想来的,因为距离客栈比较近,就顺路来看看,没进寺庙,在门口拍几张皂片就离开了。</h3> <h3>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在这片柔软的水域,仿佛一伸手你就能掠到一缕柔软的花香,一片未及时化雨的春风,和一丝若隐若现的甜蜜。这温柔的风,仿佛从未吹动过烈烈战旗,这湛蓝的天,仿佛也从未传递过潇潇狼烟。</h3> <h3>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在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洱海人口密度最大,有80万人一直饮用洱海水。1996年和2003年两次爆发蓝藻,大理副市长向习近平总书记立下军令状,让洱海的水经过过滤可以直接引用。在这次旅行中,看到很多客栈酒店餐馆都贴着"保护洱海 自行停业"的蓝色封条,双廊那边整个停业整顿,错过了洱海最美的景色,给这次旅行留下些许遗憾。</h3> <h3>喜洲是白族聚居的主要城镇,这里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在古镇上还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以及民国修建的房子,白族的建筑很有特色,从布局上看是"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如今的喜洲古镇已经充斥着满满的商业气息,没有半点昔日的宁静。</h3> <h3>美食和风景,可以抵挡世界上所有的悲伤和迷茫。</h3><h3>刚出炉的喜洲破酥粑粑,简直香掉个牙。在喜洲四方街牌坊前面第一家百年传承老店买了肉沫和红糖粑粑,离开喜洲之后骨灰级吃货娅告诉我说一定要吃和尚破酥粑粑,回到古城之后又去古城小吃街买了,吃货的人生无需解释。</h3> <h3>从喜洲出来,乘马车去了海舌公园,之所以叫海舌公园是因为它像舌头伸向洱海。在公园信步前行,看到一对父女,爸爸用相机不断捕捉女儿各种表情,无限怜爱。暗自思忖,这女儿嫁人那日,爸爸心里该是多么的落寞。瞬间又觉得自己可笑,又不是我家孩子,干嘛操这份闲心😰😰</h3> <h3>沿着环海公路徐徐骑行,夏日凉爽的风肆意吹在脸上,尽情享受风的呼吸,海的吟唱。</h3> <h3>煎熬了将近一个月的高温,此刻躲到洱海边纳凉,遥想家乡的小伙伴们还在与高温恶战,不禁窃喜,我这人是不是忒不地道。😂😂😂</h3> <h3>吾家有男初长成,坐在熊熊大人车后座上有一种由衷的安全感,从此不再羡慕家里有小棉袄的姐妹儿,俺家有羽绒服😘😘😘</h3> <h3>走过了晨钟暮鼓,看透了风花雪月,洗尽了妆粉铅华,赏遍了火树银花。这多彩的世界,格外绚丽,而及至梦中,百转千回,不如找这样一个小岛住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 <h3>环游洱海结束,晚上去花海参加白族篝火晚会,白族菇凉热情大方,教我们唱祝酒歌,跳白族舞,讲大理的"风花雪月",说白族的生活习俗,虽然大雨过后的草坪湿透了鞋子,虽然大家陌不相识,还是玩的还是非常开心。</h3> <h3>夜幕降临后的大理古城分外热闹,复兴路上酒吧的DJ都站在中间石板路上喊麦,洋人街的商铺也都卖些俗气的物件,饥肠辘辘的我们想去找一家安静的餐馆竟然没有,最后还是走出古城,看到有一家白族饭庄,"舌尖上的中国"八大名菜总店,点了邓诺火腿炒情人果,云南特产"水性杨花"和洱海酸辣鱼,肚子里的馋虫和着饭菜的香味挑逗着味蕾,一阵风卷残云过后,俩人都吃了个沟满壕平。</h3> <h3>云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卖。</h3><h3>回客栈的路上看到有卖乳扇的,虽然肚子撑的像个鼓还是买了来尝尝。《邓川志》中记道:"乳扇者,以牛乳杯许煎锅内,点以酸汁,削二圆箸轮卷之,布以竹架,成张页而干之,商载诸远。为美味,香脆愈酥酪。凡家喂四牛,日作乳扇二百张,八口之家是资俯仰矣。"乳卷的层次分明,玫瑰酱烤焦以后带着木质香气。一口咬下,感觉乳扇的香味格外清醇,让人回味无穷。</h3> <h3>这种看起来像草莓🍓的水果叫莲雾,小贩用浓重的云南普通话给我讲述它的各种功效,原谅我只听懂了"解暑""化痰",尝了一下,淡淡的甜味中略带一点酸,不是我喜欢的味道,不过她的山竹便宜啊,才6块钱一斤,红心火龙果5块,各买几个,心满意足回客栈碎觉。</h3> <h3>都说"下关风吹上关花,洱海月照苍山雪。"</h3><h3>没有去乘索道上苍山看雪,却去了山腰的无为寺。"无我无人无终生寿者皆以无为法 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我不会参禅,想来应该是"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意思吧。</h3> <h3>寺门口正对面有一株巨大的杉树,据说是唐代建寺祖师赞陀崛多从天竺(印度)携种而来,与国王异牟寻一起种植于此,一株古树郁郁葱葱,历经风雨,伫立于此,看寺庙兴极而衰败重又复兴,现在是镇寺之宝了。</h3> <h3>多肉寂照庵隐居深山,藏于葱茏茂密的松柏背后,鲜有认知,甚至都算不上一个旅游景点。由感通索道入口进入,庵院宁静却不似普通寺院一般肃穆,结构搭配看似随意却处处细致,后院中搭建了两个花圃,各种漂亮的花卉和多肉植物充满生机,"寂然不动,感而隧通"。</h3> <h3>寂照庵最出名的还是它的素斋,每逢初一、十五和周末,素斋是免费提供的,其余时间到庵里来,仅需花费20元,便可以取一海碗,盛上米饭和精心烹饪的斋菜饱食一顿后再登山游玩,因为堵车我们错过了斋饭,此行又留下一点遗憾。</h3> <h3>庵院占地不大,却极为精致,建筑与内饰都很有特色,巧妙的构造使得庵院在幽静的山林里能够吸收最多的阳光,静谧雅致,阳光普照,使"寂照"的表意展现的淋漓尽致,独具匠心。</h3> <h3>周城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有30000多村民,周城的扎染花布和刺绣品,精工制作,远销海内外,有"扎染之乡"的美誉,他们用的蓝染是板蓝根腐烂发酵加水做成的染料,无毒无害无污染,白族阿妈在耐心的教我怎样缝,如何扎,怎样染。</h3> <h3>好在我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汉子☺️☺️☺️,在阿婆的指导下亲手完成了这幅巨作。我要带回家,裱起来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这应该是这次旅行最有意义的纪念品了。</h3> <h3>细雨中的桃溪生态谷像一个天然氧吧,徒步山林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路过一片茶园,到莫催茶室喝杯茶歇歇脚,让生活慢一点,再慢一点……</h3> <h3>"路程有点波折,空气有点稀薄。"</h3><h3>沙溪古镇犹如养在深闺的少女,一点点靠近她,感受她的波澜不惊优雅从容。她隐藏着一段未知的故事,只有推开大门才能发现那段激情往事。</h3> <h3>  沙溪古镇属于剑川县,古镇上的寺登街是茶马古镇道上唯一幸存下来的古集市,在古镇里面也有一条古老的四方街,尽管这里最近名声大噪,但小镇还是一副安然世外的样子。</h3> <h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h3><h3>由于这里地处大理和丽江之间,距离哪个城市都要有两个多小时路程,游客不是很多,没有过度开发,这里的居民和景色都保持着一份质朴的美。</h3> <h3>每逢周五是沙溪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这里有一个从茶马古道时期一直保留下来的市集,集市当天,会有人开车拉货物来集市上售卖,附近的居民也会在当天赶集买生活用品,集市从早晨八点开始到下午五六点钟才陆续散去,由于在大理耽搁了一天行程,错过了周五的集市,有点可惜。</h3> <h3>市集上有当地居民在兜售特产,每年七八月份的野山菌是最完美的生态美食,随便在街边找个一家餐馆,炒几个小菜,十分鲜美。</h3> <h3>老槐树下,遇到一群写生的小学生,给昔日安静的古镇凭添几分热闹。</h3> <h3>在沙溪,有幸看到了重修之前的图片。</h3> <h3>由于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兴教寺的壁画损坏严重,这是所有壁画中最清晰的一幅。哀叹!</h3> <h3>村口横跨在黑潓江上的玉津桥仿佛在诉说着坍塌与战火的历史。它是沙溪南连大理第一桥,也是南来北往的马帮必经之路,现在的玉津桥是重修的,值得一提的是玉津桥的拱圈是用糯米纸浆灰黏连而成,它的粘合性可与水泥媲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h3> <h3>沙溪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完整古集市,至今仍保留着以马代步的传统。在马棚里挑了一匹比较俊俏的马儿,它的主人告诉我,它原来叫"骏风",任贤齐来沙溪选中了它,后来就改名"齐齐",我还是喜欢叫他&quot;骏风&quot;,威风凛凛,霸气侧漏。</h3> <h3>沙溪古镇可追溯到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今仍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古戏台,兴教寺,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h3> <h3>古镇很小,20分钟的时间就能走遍。我走的慢些,花了两个小时去寻找当年茶马古道的繁华盛景。</h3> <h3>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h3><h3><br /></h3> <h3>忘了有多久,没有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闲坐片刻。生活的繁重,常让一个活泼敏感的人,失去了对时间的感慨,在渐渐厌倦的时候,旧日茶马古道向我发出邀约,于是,逃离钢筋与水泥禁锢的都市,义无反顾地踏上这趟旅程。于是,这一刻,一方古戏台,一棵老槐树,听着马帮孤寂的铃声,看书,吃茶。</h3> <h3>莫道大理消魂,只因风花雪月。未看尽,又如何,不忍离去,终将离去。且把魂魄留在这里,待来年,重整行装,再赴一场风花雪月的约会。</h3><h3> 也许爱情就在洱海边等着</h3><h3> 也许故事正在发生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