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有时候,</b><b>一件小事</b><b>也能令你感动,</b><b> 还会让你明白一些道理。</b></h3><h3><b> </b></h3> <h3> 星期五下午,要去省图书馆听摄影讲座。为了赶时间,一点半乘上10路公交,靠近前门落座。</h3><h3> 过了两站,上来三个人,一个男青年领着一个大约五岁女孩,看面相就知道是一对父女。紧随其后的是一位老先生,跟我差不多,过六奔七。</h3><h3> 孩子上车坐定后,一边叫着爸爸,一边用手拍打空着的邻座。爸爸丝毫没有要坐的意思,示意身边的老先生去坐,同时告诉女儿,让爷爷坐。老先生回头一笑,说声谢谢!孩子看着爸爸,收回拍打的手,没有再说话。</h3> <h3> 过了三站,上来一位快八十岁的老太太。爸爸叫女儿下来,让奶奶坐。孩子看了爸爸一眼,乖乖地让出了座位,什么话也没说。我猜想,让座应当不是第一次。 </h3><h3> 又过了两站,父女俩有说有笑,女儿勾着爸爸的臂弯作秋千状下车了。<br /></h3><h3>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忽然想起,为什么不拍下他们让座的瞬间,可能是刚才过于专注,忘了拿相机。还是印在脑海,记在心里为好。一种莫名的冲动,让我站起身来,真想追过去,问问爸爸姓什么,问问孩子多大了。后又想,还是算了吧,不去打扰他们的快乐。</h3> <h3> 公交车让座不是新鲜事,可这对父女所作所为,让我想起很多。</h3><h3> 我们一直都在谈论的话题,如何教育好孩子。可教育不全凭苦口婆心,有的时候,成人,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比读书,比听课,所起的作用更大,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爸爸让座,当着孩子的面,起到示范作用。进而又叫孩子让座,体验站立的滋味。这样,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自幼懂得如何尊重老人。两次让座,正是可喜之处,也能看出,爸爸用心良苦,</h3><h3> 扪心自问,如果那个爸爸换作我,自己让座可以,那么小的孩子让座,恐怕不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h3> <h3> 上了年纪的人,包括我在内,总是喜欢扮演"九斤老太"的角色,担心道德滑坡,担心一代不如一代。眼前的例子,证明担心是多余的,下一代不仅有责任而且有担当。每个人都象那位爸爸,从我做起,乐于助人,这个社会一定会变得更美好。</h3><h3> 一件小事,使我感动,远远不只是感动,⋯⋯。</h3> <h3><b> 文字、插图:笑翁</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