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存的那些九寨记忆

员外·泽

<h3>九寨沟的美是不用多说的。由于地震,各种关于九寨沟的文字,又不断的浮现于眼前。不禁让我回忆起,初识九寨的那些日子。</h3> <h3>1985年的九寨还不通客车。只能坐长途汽车先到松潘,再搭便车才能到达。7月29日晨,我们从成都西门车站乘车出发,摸到天黑才拢松潘县城。不过沿途的风景着实绚丽,那是一种从未遇见的美!夜宿县府招待所四人间,每床五角。</h3> <h3>这次旅行,我们准备了一月有余。那时没有公休假,如此长时间的旅行,只能靠平日值班积攒假条。</h3> <h3>出发前,向朋友的姐姐借来一部崭新的玛米亚单反相机,50mm的定焦镜头。托人在友谊商店用外汇券买了两卷柯达彩色胶卷,单价6.4元。一卷可拍36张,老师傅可拍出39张来,这样一共可拍78张照片。再加上四个黑白胶卷,这就是此行的全部口粮。</h3> <h3>第二天,我们没找到去九寨方向的车,只好在县城里东游西逛,晚上还跑到清真寺去听阿訇诵经。</h3> <h3>第三天,还是没等到车,我们爬上了城外的踏平山。躺在山坡的草地上拍了这只翱翔的山鹰。</h3> <h3>远处有放牛娃在嬉戏打闹,凑上去,很快就和他们混了个熟识。他们分属藏、羌、汉三个民族,据说这地方共有四个民族,但回族人只做生意不放牛羊。大家愉快地玩耍,就这么直到太阳西下……。当时的情景我记忆中深刻:浮云夕阳在天际,余晖暮色落满地,牧歌伴着欢声起,归人乘着晚风去。</h3> <h3>今天是建军节,车仍然没有着落,有人联系武警松潘中队打了一场友谊比赛,结果是我方惨败。晚上看了场电影。已经记不得电影内容了,只晓得坐的正中间,0号!</h3> <h3>票价一角五!</h3> <h3>通过松潘县公安局,联系了一辆押解犯人的囚车,就这样,我们十个人乘着"专车"前往了九寨沟。遗憾的是没有为我们的专车拍张照片。那时候,九寨沟的门票显得相当随意,售票员用刀裁下一张画报,充当门票。</h3> <h3>在画报的背面盖上印章、日期,一个章代表一个人,每人五元。</h3> <h3>有点西部片的意思</h3> <h3>第一次骑没有鞍的马,生疼!</h3> <h3>当天好像只有我们一拨人进沟,我们在沟内安营扎寨、埋锅做饭。在犀牛海我们还下水游泳,水刺骨的冷啊!</h3> <h3>甚至可以砍棵树燃堆篝火,再来段迪斯科。</h3> <h3>诺日朗瀑布,拍了两张拼接的。当年胶卷要寄到广州才能冲洗,来回需一个月。当我拿着几十张照片在朋友面前显摆,溢美之词不绝于耳。照片在朋友、同事间流传,每转一圈,就会少上几张,后来就只剩下了这些。我深知,并非我拍得好,是景色太美!如今此景不在,它日情怀尚存!</h3> <h3>90年代的门票是这样子的</h3> <h3>这是现在的门票</h3> <h3>下面这些照片是2012年去九寨沟拍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