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ay 4 可可托海——五彩滩。</h3> <h3>上午九点从五彩湾出发,到达布尔津已经是下午了。布尔津不愧是童话边城,一进城区就已经是如诗如画了。</h3> <h3>布尔津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接壤,其建筑普遍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五颜六色的建筑极具童话色彩,因而享有"童话边城"的美誉。</h3> <h3>五彩滩风景区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额尔齐斯河北岸,距布尔津县城24公里,开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h3> <h3>五彩滩,素有"新疆第一滩"之称,2008年11月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h3> <h3>景区面积不大,占地约1400亩,其中雅丹地貌300亩。</h3> <h3>我们进园的时候将近晚上8点,离日落时间只剩下一个多小时,于是选择先从五彩大道东行,再折回往西,最后回到中间的观光台看日落。</h3> <h3>五彩滩横跨鄂尔齐斯河两岸,南岸绿树成荫,沙漠与蓝天相映,北岸山体在河水的冲刷切割与狂风侵蚀下,形成了颜色多变的雅丹地貌,山势起伏、色彩艳丽,因此,被形象地概括为"一河隔两岸,胜似两重天"。</h3> <h3>西望美景台。</h3> <h3>天外来客——"陨石"。根据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陨石可分为三种:铁陨石、石铁陨石和石陨石。五彩滩看到的是比较少见的石铁陨石,因而也叫"走运石",围着它走一圈预意着一年都会走好运。</h3> <h3>风力发电——大风车。</h3> <h3>美景台东望。</h3> <h3>掉头向西。</h3> <h3>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是仅次于伊犁河的新疆第二大河,河水平缓开阔。</h3> <h3>额尔齐斯河还有一个奇特之处是,它的水是向西流的,颠覆了传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说法。</h3> <h3>景区内有一座吊桥,即著名的阿克吐别克钢索桥,将对岸的绿色河滩谷地和雅丹地貌连接起来。</h3> <h3>景区小,参观的人多,各个观景点都人头攒动。</h3> <h3>越来越艳丽。</h3> <h3>太阳下山时的惊艳呈现。</h3> <h3>Day 5 布尔津——禾木</h3> <h3>路遇葵花园。</h3> <h3>去禾木的路上有很多观景台,一路美景相随。</h3> <h3>景区大门。</h3> <h3>禾木风景区位于北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喀纳斯湖东侧约30公里处,是一个由哈萨克人和图瓦人共同聚居的小村庄。</h3> <h3>验票入园后先要乘坐景区的区间车,隔着车窗玻璃拍的沿途风景。</h3> <h3>遍地的草垛,应该是收割贮存到冬天下雪时用的。</h3> <h3>到禾木山庄要换乘公交大巴进村。</h3> <h3>今晚就住在小木屋了。</h3> <h3>禾木是喀纳斯的"神的自留地",禾木——登峪国际标准步道的起点。禾木村不大,村中的主干道长两三公里左右,在村中步行游览即可。观景台位于禾木河对岸的山坡上,从村里出发约1个小时就能到达,在观景台上可以拍摄村庄的全景。</h3> <h3>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将草原分割为两半,山地阴坡森林茂密,阳坡绿草满坡。</h3> <h3>繁花簇拥的禾木桥,是通往山上观景台的必由之路。</h3> <h3>河边的白桦林。</h3> <h3>禾木是著名的图瓦人村庄之一,也是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h3> <h3>8月的禾木村是最安静的样子,没有6月的繁花似锦,也没有深秋的五颜六色,从景观的角度来说稍许有些遗憾。</h3> <h3>禾木吊桥,坐落于禾木河上,是黑龙江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援建的,采用双塔单跨柔性悬索桥形式,全长50米,于2016年7月30日建成。</h3> <h3>漂流的人们给禾木河增添了不少色彩。</h3> <h3>风格多样的烤羊肉架。</h3> <h3>美丽的格桑花,把四周的景色映衬得犹如人间仙境。</h3> <h3>团队的李大哥买了一瓶当地的白酒,口感不错哦。</h3> <h3>当天天气不是很好,阴天,但是到了晚上9点多,突然天空彩霞满天。</h3> <h3>图中依稀可见的凌乱,是最近景区在大力拆除违建,领队说房子少了,将来禾木村的住宿又要涨价了。</h3> <h3>晚霞映照下的禾木河,显得更加壮阔。</h3> <h3>夜色中的小木屋。</h3> <h3>第二天一早起来去观景台看日出,但是天气原因没有看到。</h3> <h3>游玩禾木村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六月初到十月初,其中九月底十月初时景色最美,到时村庄两侧山坡上白桦林树叶金黄灿烂,而山顶处则开始积雪成为了一座座小雪山,好像一个童话世界。</h3> <h3>徒步路线。近几年徒步进入禾木村非常流行,进入禾木的山路也是公认的国内最美的徒步路线之一。可以徒步的山路有两条,一条是从贾登峪出发,一条从喀纳斯湖旁出发。徒步路线在每年的5-10月可以通行,其他季节可能会有较大积雪,不适合前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