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老物件

往事如歌

<h1>  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老物件,我们家的老物件普通平常,但意义非凡。这些被时光雕琢过的老物件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家庭的氛围和孩子的成长,每个老物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渗透着无限的亲情。</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这个褐色手袋非常简洁精致,它是上个世纪初期父母结婚时父亲送给母亲的礼物,母亲一直珍藏着直到到她去世。70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袋见证了他们一生的真爱。</h1><p class="ql-block"><br></p> <h1>  母亲身体很弱,冬天怕冷。这床狗皮褥子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购买的,每个冬天都陪伴母亲。虽然母亲走了10年,这床褥子也冷清了10年,但我看见它,摸着它,似乎感受到母亲的体温。</h1><p class="ql-block"><br></p> <h1>  母亲腰不好,不喜坐矮的沙发或椅子,喜欢坐藤椅。最后这把藤椅一直伴随她直至离去。至今我还时常坐坐,每当坐上去似乎就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h1><p class="ql-block"><br></p> <h1>  家中藏书不少,这几本封面已经磨损的书父母一直很喜欢,尤其是父亲几乎每天手不释卷。我诵读过,儿子诵读过,现在孙儿也开始诵读了。真是一本书,四代人的传承。</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这些粮食票、面粉票、肉食品供应票是上个世纪计划经济体制下困难时期的产物,母亲把它们包在一个蓝布口袋内珍藏着,那时这些票证就是一家人的命。随着经济的好转,这些票证全部下岗了。清理母亲遗物时,把这些与母亲和那个时代休戚与共的票证也保存下来留个纪念。</h1><p class="ql-block"><br></p> <h1>  刚上班时分配到会计部门,那时还没有计算机,算盘是我们的主要工具。现在一切业务都由计算机操作,相比当年的我们,想想都是幸福。自从有计算机后算盘就靠边了,选了两把秀珍的小算盘留作纪念。</h1><p class="ql-block"><br></p> <h1>  结婚时的这床床单已经陪伴了我40多年。虽已经磨损了、颜色变黄了,我仍然舎不得扔,压进柜底留着纪念。</h1><p class="ql-block"><br></p> <h1>  凭票供应的时代,这台蝴蝶牌缝纫机是在单位抽签抽到的。当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叫"三转一响",非常稀少珍贵。先生买本缝纫书,闲暇时就学着裁剪全家人的衣服,缝纫的工作就全交给了我。小小缝纫机它曾为我家立过大大的汗马功劳。随着经济发展、物质丰富,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忙,它也只好默默地呆在墙角。</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这款前苏联著名的CMEHA斯米娜胶片机对于喜欢相机的先生来说真是如获至宝,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绝对属于奢侈品。虽然后来数码相机取代了它,但对于我们家第一台相机来说,至今保存仍然完好无损。翻翻当年那些黑白照片,身边立马就弥漫着温馨的亲情。</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这个小木椅子是儿子2岁时先生给他买的,边缘已经磨损,表面油漆也脱落了,但还非常结实。儿子坐了孙子坐,大孙坐了小孙坐。几十年来,小小木椅也传承了三辈人的亲情。</h1><p class="ql-block"><br></p> <h1>  儿子的连环画,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幼儿园小班从3岁开始他就非常喜欢看小人书,这是他的精神食粮,每周星期天我们都会带他到春熙路和祠堂亍的两个少儿书店选书购书,这已经成了我们的固定节目、固定路线。现在大部分书巳送人或捐出,留下作纪念的这部分,孙子们也经常会翻看。</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这些老物件,虽已褪色了、磨损了,却散发着温馨的味道。看见它们就像看见慈爱的父母、挚爱的爱人、勾起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它让我时常会去想念曾经与我们共同生活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美好的旧时光。</h1><p class="ql-block"><br></p> <h1>  谢谢浏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