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贵州自驾游~(四)世界最大苗寨西江千户苗寨

阿玮

<h3>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h3><h3><br></h3><h3>景区门票100元/人,我们半票优惠是50元,景区观光车票4次20元/人。</h3> <h3>早上9点,我们从镇远古城出发,朋友的车哈弗H6出了问题,在高速行驶有时正常,有时只能跑7、80公里/小时,有时只能跑3、40公里,因而镇远至西江110多公里跑了将近2小时,11点多导航把我们带到了西江千户苗寨西门。</h3> <h3>西江千户苗寨西大门门楼</h3> <h3>游客中心广场上身着苗族盛装的女子在芦苼伴奏下踩着缓缓的舞步欢迎游客的到来。</h3> <h3>芦苼,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芦笙在苗族民间,大多出现于群体活动,总是作为重要角色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作为凝聚力和号召力将苗族的心连在一起。</h3> <h3>漂亮的苗族姑娘</h3> <h3>在游客中心购好票,进入门楼并不是真正的景区,而是一条5、600米长的步行街,两侧是饭店和卖旅游纪念品、食品、水果的店铺。此时已至中午,这家“鹅公馆”门前的美味吸引了我们。</h3> <h3>类似于火锅的汤底里有鹅肉,据老板说足三斤,估计也差不多,量挺多的,味道也很鲜美。大锅大盆是贵州一大饮食特色,餐桌上菜品看似简单,桌上基本就一大盆,或者外加二、三个小菜。</h3> <h3>步行街的另一头又是个门楼,游客在这检票。下门楼坐景区车进入景区。</h3> <h3>这边也有个小小的游客中心,也可在这买票。</h3> <h3>坐上景区车大概10分钟就到了第一站,指示牌标示向下走300米到观景台,实际有1000米左右。观景台路口立了块“天下西江”的大石头。很多游客排队等车去下一景点。</h3> <h3>在观景台上能将整个苗寨尽收眼底。10几个村寨、千百栋吊脚楼倚山而建,自然连成一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尤为壮观。</h3> <h3>西江千户苗寨很好地利用山的地理优势,随着山势筑造居所,顺应自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致。</h3> <h3>树环寨,寨环树。</h3> <h3>白水河穿寨而过,自然的将村寨一分为二。</h3> <h3>这个应该是寨中的演艺场。</h3> <h3>女人永远对服装感兴趣!我们在欣赏美景时,突然发现几个女人集体失踪。当穿上苗服出现在我们身边时一下没认出来。</h3> <h3>既然来到苗乡,就得穿上苗装,戴上苗银做的头饰,做一回地地道道的苗家人。</h3> <h3>苗装从头到脚都有苗银点缀,头饰、项圈、银衣片、银铃、腰围等,喜庆的日子苗人都盛装打扮,走起路来身上铃儿叮铛响,独特的苗族风情!</h3> <h3>可爱的苗寨小姑娘。</h3> <h3>在观景台欣赏完苗寨全景,排队坐上景区电瓶车进入寨子前停车场。景区车只能坐4次,这算是第二次了,也就1公里左右路程。寨门是跨在白水河上的一座风雨桥,上面有牌匾写着“哿嗡僦”(既然在手机上打出了这三字😀,谁能告诉我这三字音、意😳?)(【哿嗡僦】读音“ge weng jiu”;因苗语中“嗡”为“龙”,故有“头桥”,即第一座桥的含义,当地人习惯直称其为一号风雨桥,汉译名为“龙潭桥”, 据称与该桥上游50米处水潭里的神龙传说有关,2008年9月建成。)</h3> <h3>与“哿嗡僦”平行不到百米的另一座风雨桥。</h3> <h3>走过“哿嗡僦”就到了主街。</h3> <h3>主街两侧房屋大多木制结构,保持着苗族建筑风格。</h3> <h3>街道两侧和其他景区一样都是店铺,但比起丽江、大理、凤凰等古城商业化氛围又要淡许多,偶尔还能感受到那么一些古韵、淡雅、闲适。</h3> <h3>街道两旁糍粑、毛豆腐、炒粉、油炸粑、炸土豆、竹筒饭等特色小吃不少,看到最多的竹签穿着的大块腊肉,但看上去很油腻、很咸,不敢尝试。</h3> <h3>毛豆腐,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过毛豆腐,让西江千户苗寨的毛豆腐名扬天下。毛豆腐是以豆腐为主要食材,通过人工发酵,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将毛豆腐切成块,放入锅中炸成金黄色捞起,再配以烹调辅料加工而成,芳香馥郁,鲜味独特。</h3> <h3>打糍粑是很多古城里的一道风景,西江苗寨也不例外。做法是把糯米蒸熟后放进木盆里,趁热用木锤一直打,直到融为一体,边打就可以边闻到糯米的香味,用手一抓糯米糍一整条不断裂,韧性十足,闻到糯米香,然后拿一小团,包些芝麻白糖,趁热吃,口感超赞。</h3> <h3>这也在哪档美食节目中看到过,忘记叫什么,暂且叫它为“翻饼”吧,把糍粑做成饼状和芝麻、糖之类的配料放簸蓬里,类似于厨师的顛勺,翻动簸蓬,让配料均匀粘附在糍粑上,糍粑饼随着翻动动作排列出不同组合,很有观赏性。</h3> <h3>蓑衣、棕鞋很有怀旧感。大棕鞋、小蓑衣,形成不对称美。</h3> <h3>苗寨是不是牛多?很多牛角制品店。</h3> <h3>西部牛仔🐮来了。</h3> <h3>嘎歌古巷</h3> <h3>西江苗族博物馆。馆内展出的是苗族普通的生活、生产、文化物品,从苗族历史、生产、生活、节日、音乐、歌舞、服饰、银饰、苗族医药、建筑、巫文化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展示出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h3> <h3>千户苗寨的一个活动场所。</h3> <h3>本想上山到苗寨村里看看苗家人的真实生活,也许天气太热,中午又没休息,同伴们都有些疲劳,都没了兴趣,我也只好作罢,原路返回。按原计划是在西江千户苗寨住一晚,欣赏下午5点的苗寨演出、品尝拦门酒和长桌宴、欣赏苗寨的万家灯火和晨曦,朋友车有问题,只好改变计划,赶到贵阳4S店把车修好。旅行嘛,总得留点遗憾,不然以后有机会来都没借口。</h3> <h3>下午4点从西江千户苗寨出发,行程190公里,7点到达贵阳城,耗时三小时。发现小白腾在80至90公里时速行驶最省油,全程油耗竟然达到4.62,在高速上仪表盘最低显示数据为4.5,算上走了一段贵阳城区路油耗高些,OBD“黑盒子”读取的油耗数据还是比较准的。</h3> <h3>进入贵阳东高速出口。</h3> <h3>入住宾馆在是在行车途中预订的,在甲秀楼附近,三星级,环境优雅舒适,干净卫生,性价比高。办好入住手续,收拾好行礼,便出来觅食。出宾馆就看到甲秀楼。</h3> <h3>所住宾馆河对岸有个美食步行街,人头颤动、热闹非凡,各种美食看得眼花缭乱。当时已是8点多,大家都饿了,第一家美食店的大盆鱼就吸引了我们,食客也很多,这家店只卖一个菜~大盆鱼。我们点了个红烧江团,按斤论价,现称现做,江团是贵州的一种鱼,有点像我们这边的鲶鱼。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上菜了,仍是贵州特色,就一大盆,里面还放了年糕、黄牙白、土豆、豆角等,非常美味。在外觅食有个经验,哪家人多就选哪家,并不是从众心理,因为味道好大家才会去😄。</h3> <h3>吃罢美食,来到甲秀楼看贵阳夜景。现代建筑与古韵建筑的完美结合,在湖中倒影衬托下形成一幅美丽的都市夜景。</h3> <h3>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它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桥衔接两岸。</h3> <h3>甲秀楼附近还有个龙门书院。龙门书院,中国古代书院名,寓“鱼跃龙门”之意。</h3> <h3>今天行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