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冷静地叙述,留住渐薄的历史

空谷幽兰

<h3>  电影名字《二十二》,初看,并不明白这数字代表什么?后来才知道,这代表一种人,这种人是中国灾难史最后的影像了,全国只剩22人了。 这种人,日本人称为“慰安妇”,这是一种带着耻辱的称呼。导演郭柯说,他不愿称她们“慰安妇”,他称她们为奶奶。</h3><h3> 不是因为票房,不是因为口碑,不是因为刷遍朋友圈,仅仅就是想了解那一段历史,还因为导演郭柯说电影盈余全部捐赠,用于幸存老人的生活费和“慰安妇”问题研究所,便自愿走近影院,贡献票房。</h3><h3> </h3> <h3>  这是部纪录片,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恢宏的画面,没有令人目炫的场景,没有激动人心的背景音乐,没有环环相扣的情节,只有幸存者们和他们的子女日常生活琐事,简单、平静,缓慢地叙述,慢慢激荡你的心灵。</h3><h3> 这是部纪实片,没有历史文献资料,没有专家的研究成果,没有相关人士的点评,只有奶奶们和儿女们的带着方言的口述,却依然可以打动人心,让你安静地观影,安静地流泪。</h3><h3> 这是部有温度的纪录片,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没有血光淋漓的战争,有的,只是适度的靠近,真诚的交流,静静的聆听和深情的凝视。不需要你的怜悯与同情,只需要你的尊重和理解。</h3> <h3>  这些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老人们,在谈及往事时,沟壑纵横的脸上依然掩饰不住痛苦,说着说着就流泪,甚至掩面而泣。</h3><h3> 朝鲜籍老人毛银梅,原名朴车顺,生于1922年,年轻时被骗到中国成为日军“慰安妇”, 她会说几句日语,还能唱韩文歌《阿里郎》,平日里笑眯眯的,可回忆起当年被日军抓到汉口“慰安所”时,老人忽然落泪:“我不想说了,不想说了。”</h3><h3> 海南老人林爱兰,性格刚烈。年轻时她杀过日军,得过两枚抗日奖章,后因被俘进了“慰安所”。如今她住在敬老院,房间里还藏着刀,总担心有人要偷走自己的奖章,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回忆那段往事时泪流满面,说:“不说了,说了心里难受。”</h3><h3> 新婚之夜被抓到“慰安所”的山西老人李爱莲,如今是一名爱猫老人,自己不吃饭都要先喂院里的猫猫。她是边哭边回忆日军对她的凌辱。</h3><h3> 历史离我们很远,我们并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但是老人的话语、眼神会告诉你很多东西,会让你去想象她们曾经遭受的屈辱与不堪。你无法想象她们到底经历过了怎样的苦难,即使时间过去了70年,依然无法消除内心的恐惧与痛苦?</h3> <h3>  低矮的房屋,简陋的居室,这就是幸存老人们的生存状况,即使遭遇了苦难,但她们依然乐观而坚强的活着。 </h3><h3> 影片有一个镜头,志愿者退休教师张双兵为山西盂县“慰安妇”向日本政府起诉索赔奔走了30多年,影片尾声,张双兵说,这么多年过去,老人们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甚至没有一句道歉,反而让全村人都知道了原来的身份,如果时间重来,他会选择不再介入…这里,导演没有说得更多,但会引起你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苦难的亲历者,历史的见证者们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因为偏见,因为那段屈辱的日子,她们本应受到人们的关爱却遭到周围人的非议。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选择沉默,不愿站出来指证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h3><h3> 这是国人最不愿触及的话题,是我们这个民族刻意遗忘的记忆,沉重、心酸,还有些不堪,但这些奶奶们同样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她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却被人忽视,在抗日剧里,我们看到日军的残暴,看到英雄的奋战,看到国共的合作,我们很少看到“慰安妇”的影子,即使有,也被一笔带过。如若再无人记录,这即将被深深埋入历史的尘埃里。</h3> <h3>  历史的残忍在于你不想揭开伤疤,可为了还原真相,又不得不狠下心来揭开这块创伤。</h3><h3> 这些奶奶们,是活着的历史。但随着她们年岁已高,数字变得越来越少,终有一天变成0,那么这段历史也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导演郭柯选择了用影像记录并为后人留下了这段历史,让这幸存的老人们直面镜头,讲述过往,让她们封藏的记忆再次激活。而老人们,为了留给子孙后代们一个真实的历史,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勇敢地站出来,再次直面不堪的往事,“口述历史”是最为真实的历史。</h3><h3> 我们是该向这些奶奶们致敬的,她们是中国那段灾难史最后的影像了。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而不是历史的污点,在过往的岁月里,她们背负太多的心酸,承受太多的不公。</h3><h3> 许多人说,她们在等待日本的一个道歉,日本却在等待她们的死去。对于经历了不堪回首的痛苦的她们来说,道歉是最廉价的赎罪方式,日本政府却依然不愿买单。</h3> <h3>  影片的最后,是老人们说过的话,以黑底白字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看着她们说的话,你会感到她们虽然经历了痛苦却没有仇恨这个世界,她们心中依然保留着善良与美好,她们笑唱山歌、感恩社会的一幕会再次浮现在你面前,这也使得整部影片哀而不伤。 </h3><h3> 整部影片没有煽情,只有冷静和客观,奶奶们说到往事而落泪时,她们不想说时,镜头马上切换,导演不愿意把她们的伤痛过多的放入镜头中。很显然,导演不想用她们的痛苦换取观众的眼泪,只希望用冷静的视角提醒人们记住这被忽视的历史。<br></h3><h3> 这里顺带说一下,在毛银梅和林爱兰两位老人口中都提到同一个名字:毛主席,她们感谢毛主席带给了她们新生活。毛银梅老人就是因为感恩毛主席才把自己的姓从“朴”改成了“毛”,她想她要跟毛主席姓。可见毛主席这个名字对从那个灾难岁月中走过来的人来说到底有多重要,“毛主席”这个名字也应被国人铭记于心,记住他的伟大,记住他拯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光辉业绩。</h3><h3> 记住战争与苦难,不是为了拉仇恨,而是为珍惜和平,让悲剧不再重演。</h3><h3> </h3> <h3>  不得不说,在这个影视剧商业化的时代,《二十二》的横空出世很另类,所以它的诞生也充满了艰辛。影片最后那三万多普通人的名字很令人震撼,正是这三万多人的无私付出,才有了电影的公映。《二十二》是部良心片,才会引来众多良心人士的投入。</h3><h3> 希望更多人能走进影院,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这些经历了屈辱与苦难依然勇敢而善良的奶奶们,不要让这部影片与你擦肩而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