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四十二年(我和右派老刘的故事)

巧姐儿

<h3>&nbsp; 在农场三年,有些人,有些事我选择了逃避和忘记,但是与右派老刘发生的故事怎么也忘记不了,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清晰了。</h3> <h3>1975年3月24日我和洪哥仔,高佬岗三个人因为同是外贸系统,在亲人的陪同下,同乘一辆车到大旺农场沙沥六队,到达沙沥六队后,我和我姐,阿姨陪同下,到处走走,熟悉周边的环境,走上独河大堤往下看,是一片大平原,甘蔗与芦苇野草都分不清,几间低矮的小平房,只有那幢二层知青宿舍显鹤立鸡群,显得那么荒凉。我们三人含泪送走了陪来的亲人。从此就告别学生时代,走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知青生活。</h3> <h3>随后就分到孙智筠那个组,当时那个组的人都是牛高马大,相比之下我显的弱小很多,况且又是新知青,第一日开工,我挑着一对竹铲,去挑秧,下了几天的雨,黄泥路很滑又沾鞋,走几步,摔一跤,那些汕头的老知青都笑疯了,背后在指点着我的大白腿,那时年轻的我真的很白,是细皮肉嫩的白。在老知青的笑声中,慢慢学会走路,摔跤摔少了,整整三年每逢下雨天,我还会摔,摔少而已。真笨😀&nbsp;&nbsp;&nbsp;&nbsp;&nbsp;一</h3> <h3>在农场夏天种甘蔗种水稻,冬天砍甘蔗搞水利会战,艰苦的劳动磨砺着双手与双肩,虽不能成为铁姑娘,但也不是那么弱小了。</h3> <h3>刚去农场因为批斗会而认识了右派老刘,心中有一股好奇心,想探究一下他为什么会成为右派,但是因为阶级斗争,革命的警惕性而不敢与他交谈。虽同在一个班,交流虽少。老刘他中等身材,一头花白的头发,年龄约四十多岁,他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与其他老职工不同的、有文化、勤劳而谨小慎微的、有内容的长辈,虽同在一个班,交流甚少。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变的成熟了,思想没有那么单纯了。慢慢阶级斗争这根弦没绷的那么紧了,况且 夏天在甘蔗地锄草,望不到边的蔗垅野草丛生,草长的比蔗苗还高,我和老刘相邻的蔗垅边锄草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那时我爱读书爱文学,但无书可读,知识贫乏。</h3> <h3>那些世界名著和中国的名著还是老刘告诉我,边劳动边粗略讲名著的一些内容。等有书可看时,我把这些书活剥生吞一遍,不求甚解,水过鸭背。😃那时我死脑筋不会偷鸡蛇王,锄草总是最后一个,别人在田边休息半天了,我还在锄草,还是老刘做完自己那份过来帮我。甘蔗长高了要培土,闷热的蔗林一望无际,一进去热浪滚滚,我挥汗如雨挥动锄头或洋铲给每一棵甘蔗培土,防止它长高了倒下。大家在田边休息了,我还在培土,也是老刘来帮忙。培完土出来,浑身上下都是湿漉漉的,汗水顺着裤子流入了解放鞋,衣服可以拧出水来。身上奇痒无比,因为皮肤沾上甘蔗的小绒毛。皮肤被甘蔗叶子刮的一条条红痕,渗着小血珠,让汗水腌的火辣辣的疼。冬天大会战,搞水利挖沟,每人1~3米,我也是落到最后。要人帮忙才能完成。后来老刘帮我把洋铲,锄头,蔗刀都磨锋利了,情况才有所好转。</h3> <h3>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不是我力气太小,而是干活死板,不会找窍门。🐷人家锄草是把两边的草锄到中间压住那些茂盛的草,而我按规定锄干净中间再锄两边,工作量大了一倍。如何不包尾呢🐷培士也是按规定培,不敢违反规定半步。挖水沟也是按照规定一丝不苟地执行,😃😃这些农活日复一日地干,春夏秋冬四季轮转……。</h3> <h3>终于等到了愎复高考,复习的时间是农忙插秧,早上六点多起床,出工。晚上回到宿舍已经是八点了,又不敢请假,也不敢声张要高考,害怕挨批评。吃完饭洗完澡就开始复习,同宿舍的睡的猪那样,呼噜声此起彼伏,我还在复习,可怜的我虽是初中三毕业,在那年代根本没学到多少知识,数理化特别差。我连因式分解都不会,还是罗泳芬教我的。她也是我的恩人和小老师。政治与历史的一点知识是老刘边劳动边教我的。</h3> <h3>到最后,还写了厚厚的一叠政治与历史的复习提纲让我背,这些东西我是在临高考三天突击背熟。幸好那时年轻,记性好,也可能老刘的提纲猜对了,我这一科考了最高分,弥补了数理化的不足。勉强考入了医药中专,成了沙沥六队高考过线的三个人中的一个,过后就把提纲还给了老刘。</h3> <h3>在漫长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因为心里不存任何希望,还在复习准备明年再考,所以接到通知书感觉非常意外,不敢相信一切是真的。如果不是小人作怪,就不会让我产生内疚一辈子的事。在等待的日子里,团支书召开团员会议,批评了我,说我没和右派划清界线,让他拉拢腐蚀了,让我在全队会议上揭发他拉拢腐蚀知青的罪行,我当即生气说,没有!我不会揭发的,我气浑身发抖,也不知说了些什么。</h3> <h3>第二天开工时,老刘问我你脸色不好,生气了?我就把要我批斗他的事说了出来,他听后,笑着说,批吧,我已习惯了被人批斗,别影响你,你的前途要紧。我说,都没有的事叫我怎样胡说?没事,随便乱说都可以,保护好自己。他说,无言是最高的蔑视。(这一句话也影响了我以后的人生)后来的日子他再也不和我说话,叫他也不答理。</h3> <h3>过了几天放了我半天假,让我写批斗文章,饼干吃了一斤,还写不出一句,那时候的我文笔还可以,批斗文章对于我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居然写不出一句。😂晚上在食堂召开全队批斗大会,批斗右派分子拉拢腐蚀知青,在临开会在走廊碰到老刘,他特意叮嘱我一定要批斗他,有多厉害说多厉害,他没事的。在饭堂老刘挂着牌,上面写着右派分子刘XX,(因为刻意忘记,我也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低头垂手,眼睛余光朝着我看,鼓励我批斗他,好让自己过关。</h3> <h3>随着队长与团支书的说话完毕,轮到被拉拢腐蚀知青的我批斗,我记得当时只说一句,右派分子,你拉拢腐蚀知青认吾认罪,随后就走回座位上,一场闹剧也不知什么时候散场了。我像游魂一样回到了宿舍睡了。第二天在走廊碰到老刘,他说,你为什么不多说几句罪行,我说,没有的事我不会胡说的,再后来在团员会议作了深刻检查才过关。</h3> <h3>随着老刘的刻意躲避,自己的内疚心理,也随着入学通知书的寄来,我离开了沙沥六队。也没和老刘道别,也没说一句感谢的话。让我在知青生涯最后一刻都没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我也不知我的知青历史档案有没有这一笔。回到广州读书,因为选择了忘记和逃避这一段历史,或许负疚的心理,我不想打听他的事情,如果他还健在的话,应该有八十多岁了吧。谢谢你老刘,原谅我年轻幼稚,感谢你对我无私的帮助。谢谢!🙏🙏</h3> <h3>回到广州后,我对那团支书刻骨仇恨着,多年以后,我也释然了。在那特别的历史环境,每个人为了能早日返城,都会竭尽所能表现自己。</h3><h3><br></h3> <h3>陈年旧事写出来,并不存在个人的恩怨,毕竟在那个年代和环境,每个人的生存手段不同,当年的满腔热情和幼稚,会令我们做出一些当时是认为对的事情,符合大环境的要求,老刘对我的关心在当时确实会容易产生误解,我只是比较幸运而已。😂</h3> <h3>那个年代被划成右派的知识分子,一般都是才华出众,一身傲骨,我曾问过老刘为什么被人划成右派,他说了一句,响应党的号召,提意见啰。他告诉我他知道她小女儿要去农村,他躲到独河大堤后痛哭一场,四人帮倒台了,他也躲到那痛哭。当时的右派,有冤无处诉,郁闷时也是藏在心里。每一次搞运动,他都要去各作业区,队轮流挨批斗,低头认罪。老刘,平时和我们一起出工,回来还要洗男女厕所和打扫公共卫生,每次厕所髒了,亚兰总是叫,巧儿叫老刘洗厕所啦,我总是回答,自己叫,送给亚兰一白眼👀。</h3> <h3>那时候,我们一星期才吃一次猪肉,平时都是青菜与咸菜。老职工老卓负责捉老鼠的,有时候他给我们几只肥硕的甘蔗老鼠,亚兰会用姜和蒜把它煮的香喷喷,看到她们吃的津津有味,我馋的直吞口水,但我不敢吃老鼠肉,馋的忍不住的时候吃点蒜苗,这个时候亚兰就递个杯来,问老刘拿点酒,我就屁颠屁颠跑到走廊大叫,老刘,给我一杯酒,老刘就把那瓶药材漫泡酒给我倒上一杯。每次下大雨淋了雨,或者阴冷雨天老刘都会给我一小杯酒,我只喝一口,其余的都让谁瓜分了,都忘了。我那时多纯情啊,好似山泉水,现在能喝一点就是那个时候学的。</h3> <h3>朝红是一位文静爱文学的女孩,当时也和老刘比较谈得来,恢复高考后,也考上大学。她也写了关于老刘的故事。(农场的牧马人)我把她写的一段故事节选一段在这里。供大家阅读。</h3> <h3><br></h3><div>到农场的第二天晚上,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了。全队新老知青在嘶嘶作响的汽灯下围成半圆,队长站在圆心宣布开会后一声大喝,把新知青们吓了一跳:“右派分子荣文钊站上来!”一个四十来岁男子应声走到圆心不远处,低头垂手,腰却是挺直的,满脸毕恭毕敬,一动不动一直站到散会。老荣就是这样走进我的视线。老荣的年龄不详,他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是什么时候被戴上右派帽子的、他是什么时候发配到农场的,大家都不知道,他也从不说自己的事。这样一个属于“黑五类”的人物,知青们不可能主动去接近,更不用说亲近,但是交流还是会有。单身的老荣住知青楼、吃伙房、和知青们一起出工收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完全的三同,只有在开大会时偶尔被点名站出去示众,才反映出他这个右派跟知青三同之外的一大不同。。老荣从不主动跟人闲聊,但如果有人找他聊,他会很健谈,而且,他还是个很有趣的谈伴。</div> <h3>这张泛黄的纸片,上面是老荣的字迹。大约是1977年的事,有天开工时跟老荣聊到古诗词,聊到岳飞那首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聊到《满江红》古曲。我说知道但没听过这首古曲,也找不到曲谱。</h3><div>第二天早上正要去上工,听到有人在楼梯口叫我,出去一看,是老荣,递给我一张纸片,就是这张《满江红》古曲简谱,工整的字迹,真是一手好字。他说是凭记忆写出来的。太有才了。纸片的背面是老荣写的毛笔字,猜测这张纸本是老荣用来练书法的,随手裁下一块来在另一面写了古曲给我。抄写马克思著作练毛笔字,一个右派,这太有意思了。老荣学识丰富,文化修养很深,从不多的几次聊天中看得出他读书很多,跟他交谈受益良多。但老荣始终是个右派,不可以多接触,出工时也不会刻意要跟他一起。他也很自觉跟人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这是朝红写的故事中的一小段)</div> <h3>春夏秋冬交替,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在农场整整三年,繁重的体力劳动,艰苦的生活,磨砺我的意志,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都会积极面对,笑谈人生。</h3> <h3>四季轮回,太阳周而复始东升西落,人们从少年走到青年,壮年进入中年、老年。在回忆中找到自己年轻时的精彩,其实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h3> <h3>喜欢回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站在岁月的门槛之外,回首过去,在酸甜苦辣的人生中总能品咂出记忆的甜蜜。</h3> <h3>那些青葱岁月的小伙伴,在共同生活和艰苦劳动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常相聚一起回忆青春,一起疯颠。</h3> <h3>这张相片是1993年回农场探望老职工,知青后代的合影。现在他们都长大成人了。有些已成家立室,我们都升级成爷爷奶奶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