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字之书,厚心灵之书

亚楠

<h3>篇首——山脉纵横</h3><h3>巍巍青山,峨峨峰崖,横亘于天地之间,磅礴之势,浩然之气,曾经附在书上的一个个字词,在看到这本壮丽的书时,都从大脑中蹦出来,车速疾驶而过,青山从未中断,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亦或是“不识青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h3><h3><br></h3> <h3>鸡鸣山,在我惊叹这座山的奇形时,老公说出它的名字,这时我已在向它挥别,但它的无声之力,已向我诉说着寂静而博大,无言乃大愚。</h3> <h3>第一篇——天安门</h3><h3>原计划是国家博物馆,出了地铁,随着人流,就自然而然地来到了这里,所谓古代的磨肩擦踵,在如今虽交通发达,打通地域,拥堵却愈演愈烈,不过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城门,高高的城楼,棕红的城墙,金黄的瓦片,青灰的地面,一砖一瓦,一寸一缕,都在见证着古今,演变着历史,静观着未来。</h3> <h3>席地而坐等候,排队将近一个小时,天空阴晴交替,热时撑伞冰糕,阴时撑伞加衣,冷暖变换无常。</h3> <h3>城楼犹如老人阅尽人生百态,稚儿看尽行人大腿厌烦不休,匆匆登楼,还没来得及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更没有领略伟人挥斥方遒的壮志豪情,更别提激扬文字了!</h3> <h3>路遇仪仗队休息演练处,士兵们正作解散,</h3><h3>有去用餐的,有去卫生间的,举手投足,尽是风范,其实他们和常人一样可爱,和我们一样,和我们不一样。</h3> <h3>第二篇——太庙</h3><div>一上高城万里愁 杂草杨柳缀满园</div><div>乌云压顶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div><div>鸟下绿芜明清苑 蝉鸣黄叶敬天祖</div><div>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div> <h3>第三篇——细雨漫步</h3><h3>这个暑假,被孩子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太阳公公要回家?为什么要下雨?”我出于本能总是用文学的语言去编织答案,却总是像大多数妈妈一样给孩子规避着风雨,实际上我在剥夺着他的自由体验。</h3><h3>一场秋雨,时急时慢,还记得出发前一天晚上梦到自己徒手接了一块积雨云,冥冥之中,上苍总是在适时启悟着我的心灵,雨中的人和情才是最可贵的。</h3> <h3>不知外国友人在攀谈着什么,我只忙得偷拍喽,广场最熟悉的身影,却是最挺拔和伟岸的!</h3> <h3>不知儿子有没有被震撼到,望他能心生更多善良和美好。</h3> <h3>总理工作的地方,您在日理万机,我们岂能懈怠?</h3> <h3>北京饭店小憩,庄严是咖啡厅的主调,放松是小调了,儿子时不时无声说“嘘,要小声说话”,时不时忘我高唱,却无一人投以异样的关注,所以说内修外敛,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风采!</h3> <h3>小孩儿,小小孩儿,男孩儿,女孩儿,大人,小人儿,撑伞,不撑伞,外国友人,南北国人……吃,早已不是物质需求,精神享受也不为过!</h3> <h3>除了欣赏各路人马,其实内心牵绊着的永远是家人,因为年龄小,关爱如此多,儿子,感恩是我们永远要修行的一课。</h3> <h3>茫茫人海,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请让我们的心灵启航!</h3> <h3>第四篇——南锣鼓巷</h3><h3>坐落在北京鼓楼与地安门之间,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绝无仅有的北京胡同原貌,趣味盎然的各色时尚小店,构成了南锣鼓巷独特的魅力与风情。这里已经逐渐取代三里屯和后海,成为北京新的时尚地标。</h3> <h3>这里有最地道的北京味儿,从明朝将军到满清末代皇后、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个宅院都有数不尽的人物风流;蓝眼睛白皮肤的老外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有他们一贯的雅致情调和浪漫情怀。<br></h3> <h3>吹糖人</h3> <h3>铸银饰</h3> <h3>职来职往最点评最独特的职场达人</h3> <h3>无处不有</h3> <h3>迷失北京</h3> <h3>自己选礼物,其实人家也是在欣赏,根本没有购买的意思</h3> <h3>在小胡同里奔跑</h3> <h3>吃货</h3> <h3>茅盾故居,太匆忙了,未得见</h3> <h3>现在的黄包车还是生计的家什吗</h3> <h3>门外是古老中国胡同的往日尘烟,门里是时尚的蓝山咖啡和杜松子酒。似有似无间,你仿佛在古今交错的时间里徜徉,在中西合壁的空间里感受传统与时尚的激情碰撞。就是这般矛盾,却又难以置信地和谐。<br></h3> <h3>第五篇——颐和园</h3><h3>三月堂前玉兰,四月西堤赏柳,五月湖上泛舟,六月里接天莲叶,腊月间皑皑白雪。</h3> <h3>雉扇开时娲簧喜奏齐天乐</h3><div>凤韶谱处舜琯偕陈益地图</div> <h3>与对联呼应</h3> <h3>苏州街——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四年级课文)<br></h3><div><br></div> <h3>登上小船,如在画中游,看沿途风景,却不知谁是谁的眼中景。</h3><div>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div> <h3>坐船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h3><h3>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h3> <h3>文昌院博物馆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 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珐琅、钟表、杂项等类。</h3> <h3>结束篇——有容乃大</h3><h3>千山一隅,城门一角,庙宇一方,古巷一条,万水一色,虽没有古人“发愤识遍天下书,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决心,但“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h3> <h3>临屈而不悲,赏识而不狂,大智若愚,平平静静,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万里长城,苦难中终于成熟,大美便在了世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