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回来吧,昔日的兵团战士们!回来参加8月1日在乌拉特前旗举行的“守望相助 亮丽北疆”活动,参加在苏独仑农场举办的“二师十四团兵团战士纪念馆”开馆庆典活动。第二故乡的一声召唤,一千多名年逾花甲的兵团老战士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集结!</b></p><p><b> 8月1日清晨的乌拉特前旗政府广场,800多名原十四团的兵团战士以各自连队为方阵进入会场。以连队为单位统一着装,各种颜色的体恤衫竞相比美,战友们统一佩带旗里发下来的系有白毛巾的军挎包,精神抖擞。旗政府广场上红旗招展,气球高悬,烟花怒放,无人机盘旋,呈现隆重的节日气氛。</b></p><p><b> 在集合号声中开始了“守望相助 亮丽北疆——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兵团战士重返故乡”隆重的欢迎仪式。</b></p> <h3><b>▽ 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我们回来了!</b></h3> <h3><b>▽ 向第二故乡的人民致以崇高的敬礼!</b></h3> <h3><b>▽ “守望相助 亮丽北疆——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兵团战士重返故乡”欢迎仪式热烈隆重地开始,乌拉特前旗旗委书记陈功明致欢迎词,代表全旗34万各族群众热烈欢迎兵团战士的到来!</b></h3> <h3><b>▽ 乌拉特前旗政府向兵团战士赠送牌匾。</b></h3> <h3><b>▽ 兵团战士向乌拉特前旗政府回赠牌匾。</b></h3> <h3><b>▽ 回到曾经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第二故乡,战友们激动万分。</b></h3> <h3><b>▽ 精神抖擞的各连战友。</b></h3> <h3><b>▽ 苏独仑农场场长李培军与战友们亲切交谈合影。</b></h3> <h3><b>▽ 各连战友喜相会。</b></h3> <h3><b>▽ 带着孙辈参加这隆重的纪念活动。</b></h3> <h3><b>▽ 激动万分的战友们。</b></h3> <p><b>▽ 在旗政府广场,各大宾馆饭店酒楼等餐饮企业准备了太多的丰盛美食和奶制品、华莱士瓜黑柳子西瓜、乌梁素海熏土鸡熏鱼熏油葫芦等等地方特产、地方小吃供兵团亲人们品尝。</b></p><p><br></p><p><br></p> <h3><b>▽ 欢迎仪式结束后, 警车开道,19辆大巴车载着激动、兴奋、充满期待的战友们向苏独仑进发!为了保障交通通畅和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一天前旗戒严。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路过的每一个路口都有警察在烈日下把守,年逾花甲的老战士们享受到了贵宾级待遇,在激动的同时也于心不忍,我们的到来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你们辛苦了!兵团战士向你们致敬!</b></h3> <h3><b>▽ 一路行驶一路张望。昔日白花花的盐碱荒滩被满眼的向日葵花海所覆盖,旧貌换新颜。</b></h3><div><b><br></b></div><div><br></div> <h3><b>▽ 归心似箭,汽车先是驶过前旗附近的十一团,又驶过新安镇的十二团,最后直驶苏独仑的十四团。“二师十四团兵团战士纪念馆”所在地——苏独仑农场二分场到了。</b></h3> <h3><b>▽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故乡的亲人们给予兵团战士们最热烈最隆重最亲切最真诚最高规格最高礼仪的欢迎!兵团战士们可能憧憬着无数个欢迎场面,但还是被眼前如此壮观沸腾的欢迎场面所震撼。</b></h3><h3><b> 苏独仑,我们回来了!</b><br></h3> <h3><b>▽ 夹道欢迎</b></h3> <h3><b>▽ 载歌载舞</b></h3> <h3><b>▽ 热情的人群</b></h3> <h3><b>▽ 苏独仑农场李场长发表庆典仪式讲话。</b></h3><h3><b> 讲话最后李场长发出了诚挚邀请,在兵团成立50周年大庆时,大家再相会!再相会!再相会!</b></h3> <h3><b>▽ 兵团战士代表发言。</b></h3> <h3><b>▽ 苏独仑农场李场长向各连队赠授连旗。</b></h3><h3><b> 各连队连旗在苏独仑上空高高飘扬。</b></h3> <h3><b>▽ 六连排头兵。</b></h3> <h3><b>▽ 准备好了,呼市战友李平和梁满库将代表六连向苏独仑农场赠送牌匾。</b></h3><div><b> 值得一提的是这赠送的牌匾,因为六连从1995年第一次重返第二故乡开始,每次回去都要向场部和六分场赠送锦旗,这次要换个方式——送匾。但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在北京一打听上不了火车,需要托运,但托运只管运,不保损坏。只有找呼市战友了,经过梁满库多方努力,赠送场部和六分场的牌匾终于制成,并用绳子捆绑结实。问题又来了,因为超高超宽上不了火车,李平找到呼市火车站的人顺利放行。两位战友背着行囊,挟扛着两个几十公斤重的玻璃大牌匾硬是到了前旗,又送到了农场。一波三折,不辞辛苦就是为了表达我们全体六连战友对苏独仑的一片真情。</b></div><div><b> </b></div><div><br></div> <h3>▽ 各连代表向苏独仑农场赠送锦旗,六连代表李平、梁满库向苏独仑农场赠送牌匾。</h3> <h3><b>▽ 风尘仆仆而来的各连战友。</b></h3> <h3><b>▽ 在纪念馆广场,原二连战友刘祥伍和他领导的团队山东潍坊盛瑞集团捐赠制作的大型兵团战士雕塑,高高耸立。</b></h3> <h3><b>▽ 兵团战士纪念馆剪彩仪式。</b></h3> <h3><b>▽ 兵团战友的骄傲。</b></h3> <h3><b>▽ 兵团战友的骄傲。</b></h3> <h3><b>▽ 六连展区一角。六连为“兵团战士纪念馆”捐赠物品86件,捐赠老照片283张。</b></h3> <h3><b>▽ 六连战友捐赠的部分物品。</b></h3> <h3><b>▽ 战友们认真观看本连队自己制作的展区背景墙。</b></h3> <h3><b>▽ 身临其境</b></h3> <h3><b>▽ 喜看我连展览</b></h3> <h3><b>▽ 捐赠人赵焕文、张力在本连展区前。</b></h3><h3><b> 在六连捐赠物品中有三个庞然大物,即赵焕文、张力、陈立波分别捐赠的手提箱。他们三人也参加了这次庆典活动。</b></h3><h3><b> 兵团时期,这手提箱装载了他们的全部家当,从家乡带到内蒙古,又从苏独仑带回家里,近半个世纪几经乔迁,他们始终将它留在身边不离不弃。当听说十四团纪念馆向兵团战友征集老物件时,他们当即捐赠。</b></h3> <h3><b>▽ 捐赠人马亚月、严珍兰在纪念馆前。</b></h3><div><b> 马亚月(照片左)捐赠的是精心保存下来的“入伍通知书”——喜报。是啊,这张纸令改变了多少宁波儿女的命运,一个个十几岁的姑娘小伙从南国城市到北疆荒原,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开始了难忘的兵团岁月。</b></div><h3><b><br></b></h3><h3><b> 严珍兰(照片右)和马铁元夫妇捐赠的是三五牌座钟。藏身在座钟肚子里的发票证实,购买时间是1977年8月7日,价格是41.22元,购买地点是五原县百货公司第二门市部。那时全国物资贫乏,买什么都要用劵、用票限购,在上海、宁波要购买这唯一的品牌座钟,就要用掉好几张劵而且还不好购买。在宁波,这座钟还是结婚的必备品,是几大件之一。当听说五原县有在宁波买不到的三五座钟,热恋中的马铁元和两三位宁波好友立即骑自行车飞奔70里外的五原县,最终满意而归。</b></h3><div><b> 这台三五牌座钟,跟随马铁元和严珍兰从苏独仑回到宁波,见证了相恋相依的年轻人,如何携手并肩相濡以沫地走过四十载。</b><br></div> <h3><b>▽ 捐赠人刘宝琳、顾融在本连展区前。</b></h3><h3><b> 在六连捐赠的283张照片中,有一张刘宝琳(照片上)手握镰刀抱麦捆的照片,是那样喜悦阳光,那样青春靓丽,是那时兵团女战士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b></h3><h3><b><br></b></h3><h3><b> 辗转搬家六次但始终保留在身边的兵团日记,这次顾融(照片下)无私地捐赠了。在兵团艰苦的环境和枯燥的生活中,写日记成为她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日记里的学习心得和生活纪实,伴随着她度过了艰苦的兵团岁月,留下了永远不能忘怀的兵团记忆。</b></h3> <h3><b>▽ 捐赠人恒正予、张新兵在本连展区前。</b></h3> <h3><b>▽ 捐赠人李金生、李树钢在活动现场。</b></h3> <h3><b>▽ 捐赠人叶慧琳、白淑华在活动现场。</b></h3><h3><b><br></b></h3><h3><b> </b></h3> <h3><b>▽ 捐赠人董淑敏、王世芳在活动现场。</b></h3> <h3><b>▽ 捐赠人杨军、彭志伟在活动现场。</b></h3> <h3><b>▽ 纪念馆收录有张家元的诗。</b></h3><h3><b><br></b></h3><h3><b>长相思……第二故乡情</b></h3><div><b> 六连张家元</b></div><div><b><br></b></div><div><b> 一</b></div><div><b>大青山,</b></div><div><b>乌拉山,</b></div><div><b>重回故乡路蜿蜓,</b></div><div><b>欢心笑开颜。</b></div><div><b><br></b></div><div><b> 二</b></div><div><b>前旗行,</b></div><div><b>农场行,</b></div><div><b>芦花处处香味浓,</b></div><div><b>如愿故乡情。</b></div><div><b><br></b></div><div><b> 三</b></div><div><b>博物馆,</b></div><div><b>纪念馆,</b></div><div><b>兵团故事馆中展,</b></div><div><b>情似三冬暖。</b></div><div><b><br></b></div><div><b> 四</b></div><div><b>思故乡,</b></div><div><b>梦故乡,</b></div><div><b>遗留青春好时光,</b></div><div><b>知青一代疡。</b></div><div><br></div> <h3><b>▽ 宁波战友叶慧琳在接受记者采访。</b></h3> <h3><b>▽ 此次活动六连领队恒正予在接受记者采访。</b></h3> <h3><b>▽ 付家骅、宋秀云夫妇与贾家姐弟合影。</b></h3><h3><b> 兵团时期付家骅与现在六分场场长贾朋章的父亲贾金平同在砖窑上干活儿,教他劳动技能,生活上关心他,家里过年杀猪炖肉有什么好吃的都忘不了他。2014年8月,付家骅夫妇回来看望过,这次他们先与贾桂芝、贾桂花和贾朋章姐弟三人合影,又两次去家里看望90高龄的老贾师傅。这是兵团战士与当地农工结下的40多年的深情厚谊,终生铭记。</b></h3> <h3><b>▽ 当年小学校的教师乔兰英、郭振义夫妇特意从定居的乌拉特中旗赶来,见到阔别多年的战友们分外高兴,和原来的兵团战士教师合影留念。</b></h3> <h3><b>▽ 乌加河畔结情缘的兵团伉俪。</b></h3><h3><b> 在这次六连战友中有一对兵团伉俪引人注目——陈立波和朱菊娣,他们带领两个孙子回来了。这里有他们刻骨铭心的难忘记忆,有英雄救美的动人故事。</b></h3><div><b> 1975年底的寒冷冬季,为加宽乌加河河道和清理河床,全连战士会战在乌加河,用炸药炸开冻土作业。一次干完活儿已经很晚了,大家疲惫不堪地坐上马车回连队。突然又响起震耳欲聋的炮声,马受惊飞快地跑起来,战友们惊慌地纷纷跳下马车,一位战友正要跳车,猛然间看到还有一位战友死死抓住马车不知所措,这位战友先是试图让马停下来但阻挡不住,就连拉带拽地一起跳下马车重重地摔在地上,他用身体护住这位战友自己却被飞落的冻土砸伤。惊魂未定的战友们拦住了行驶路过的基建连的卡车,将他们送到团部医院,结果被救者无大碍只是受到惊吓回到连队,救人者有外伤和脑震荡住院治疗。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是宁波小伙陈立波,被救者是宁波姑娘朱菊娣。他们牵手四十载恩爱有加,这是他们第七次回故乡,感慨兵团时的艰苦岁月,感叹战友间的真挚感情,珍惜乌加河带来的美好姻缘。</b></div> <p><b>▽ 47年后我们相聚了!</b></p><p><b> 这5位是原六连炊事班的战友,黑白照片是40多年前她们在炊事班门前的合影,今天5位战友还是以原来的站队顺序留下这张值得纪念的合影。</b></p><p><br></p> <h3><b>▽ 十位来自北京、保定、青岛、宁波的十五班战友相聚在苏独仑,这是多年来这么多战友的第一次重逢。</b></h3> <h3><b>▽ 午餐在原西沙梁公社现苏独仑镇的凯丰宴会城进行。在享用丰盛午餐的同时,乌兰牧骑进行了精彩的慰问演出,背景大屏幕不断闪现出珍贵的历史老照片,闪现出战友们熟悉的面孔。</b></h3> <h3><b>▽ 午餐后,大巴车载着战友们驶向我们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各个连队。</b></h3><h3><b> 六连,我们110名兵团战士回来了!</b></h3> <h3><b>▽ 六分场主任贾朋章向兵团战士们介绍分场概况。</b></h3><h3><b> 这里原来是连队1978年所盖的最后一栋兵团战士宿舍,现在是分场的场部。</b></h3> <h3><b>▽ 贾主任指着前面的一排房子说,那里是连部!</b></h3> <h3><b>▽ 领队恒正予介绍情况。</b></h3> <h3><b>▽ 总管李树钢介绍情况。</b></h3> <h3><b>▽ 喜相逢</b></h3> <p><b>▽ 和兵团战士们同在畜牧排共事的80多岁的老猪倌和丈夫也来到现场,他们现在生活不错,老两口有退休金和医保,还有承包的土地,感谢兵团给他们带来的好处。</b></p> <h3><b>▽ 为了表达对第二故乡的一片心意,为了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这次战友们特意在北京购买了音响带来捐赠,每个人都随身携带了不少书籍来捐赠,建立了图书角。</b></h3> <h3><b>▽ 热情捐赠</b></h3> <h3><b>▽ 认真签名</b></h3> <h3><b>▽ 在六分场场部前为父老乡亲们表演舞蹈。</b></h3><h3><br></h3> <h3><b>▽ 这就是原来的连部,右边是原来的卫生室,现在这些房子由战友们熟悉的张俊的闺女张存英一家居住。</b></h3> <h3><b>▽ 在连部前合影留念。</b></h3><h3><b> 这里曾经是六连的首脑机构,连里的重大决策都从这里发出。前面的大空场是全连集合的地方,司号员一声号声,全连几百号人几分钟瞬间集合在此,早请示、晚汇报、晚点名等等都在这里进行。大会开始前先唱歌,唱那个时代的歌曲也唱样板戏,有时全连合唱,有时各排合唱,有时各排拉歌,此起彼伏,雄壮的歌声传遍四方……</b></h3><h3><b> 轰轰烈烈的兵团岁月,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转眼即逝,物是人非。</b></h3> <h3><b>▽ 当年连队卫生员李树钢特意在原来卫生室的房间里留影,重回他原来工作的地方令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b></h3> <h3><b>▽ 到连部房间里面看看,确切地说应是到人家家里看看。只见家里干净整洁,家具成套,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样样齐全,还使用上了煤气罐来做饭,告别了烧煤冬天用土暖气取暖,生活现代化,比城里生活一点不逊色!有的家里买了汽车,有的在前旗买了房子,生活真是不错呢!特别是全面落实“十个覆盖”“十个恢复”工程,生活水平节节高。 </b></h3><h3><b> 40多年了,我们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发生了沧桑巨变,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b></h3> <h3><b>▽ 在原来的宿舍前合影。</b></h3><h3><b> 这是水井旁边的女生宿舍,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虽然只是在外面穿了件“衣服”,但如果不是当地人指点,你也难以认出。</b></h3> <h3><b>▽ 在原来水井的位置合影。</b></h3><h3><b> 原来的水井没有了,有的只是那根长长的木杆子,一辆报废的旧车静静地卧在那里。如果不是兵团战士来见证,谁能知道在40多年前这里有口水井,是维系全连几百号人的生命之水!</b></h3> <h3><b>▽ 在连部前的十二分渠合影。</b></h3><h3><b> 这里曾经是战士们洗衣服的地方,河水清澈见底,而如今土地干涸,水已无影无踪,唯有旧河道无言地诉说着那段历史。</b></h3><h3><br></h3> <h3><b>▽ 在乌家河桥合影。</b></h3><h3><b> 乌家河,乌家河,我们心中的河!难以忘怀的河!</b></h3> <h3><b>▽ 在乌家河桥合影。</b></h3><h3><b><br></b></h3><h3><b> 涓涓流淌的乌加河水</b></h3><h3><b> 静静地静静地</b></h3><h3><b> 诉说着那段特殊历史的厚重与沧桑</b></h3><h3><b> 吟唱着我们用生命谱写的青春乐章</b></h3> <h3><b>▽ 在向日葵花海合影。</b></h3><h3><b> 向日葵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葵花籽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撑和经济来源。过去的盐碱地寸草不生,今日向日葵生长茂盛。</b></h3> <h3><b>▽ 乌兰牧骑演出精彩的舞蹈。</b></h3><h3><b> 在各分场的活动结束后,17点大巴车又把战友们送回到二分场,在露天搭起的大舞台上,由乌兰牧骑演出队、农场职工和兵团战友进行文艺演出。</b></h3><h3><b> 乌兰牧骑的演出舞蹈优美,歌声动听,马头琴悠扬,使兵团战士们受到一次专业的艺术熏陶。</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r></h3> <h3><b>▽ 农场职工在表演精彩的广场舞。</b></h3><h3><b>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舞姿,把我们带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b></h3> <h3><b>▽ 兵团战士在演唱。</b></h3><h3><b> 花甲战士激情豪迈,歌声嘹亮。</b></h3> <h3><b>▽ 六连演出节目之一</b></h3><h3><b> 男生独唱:付家骅,《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b></h3><h3><b> 付家骅是原六连宣传队男高音歌唱家,现是北京景山合唱团团长兼指挥。他指挥及演唱的歌曲多次获得奖项并被电视台转播。</b></h3><div><b> 当年六连宣传队自编自演自导演绎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曾在全团文艺汇演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为全连官兵带来了欢声笑语和精神食粮,为我们留下深深的记忆。<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 六连演出节目之二</b></p><p class="ql-block"><b> 赵锦秀、钟天云、马维娜等,二人台:《挂红灯》</b></p><p class="ql-block"><b> 四胡伴奏的赵锦秀是原六连兵团战士,是兵团成立后第一批招收的职工子弟。他的父亲赵店库是十里八乡唱酸曲的高手,民间艺人。绵秀耳听目染子承父业,乡亲们的红白喜事,赶集㧂会都会友情演出。“二人台”是内蒙古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土词土语,反应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乡音乡调,彰显特色地域文化,妙言妙句,凸显小戏感人魅力。今天他与婆姨钟天云及搭挡马维娜演出,还请来了旗盟民间高手来助兴,笛子石六,扬琴刘仙,打板苗福英。</b></p> <h3><b>▽ 六连演出节目之三: 六连小串烧</b></h3><h3><b> 小串烧之一: 凌阿莉,独舞藏族舞蹈《遇上你是我的缘》。</b></h3><div><b> 凌阿莉是保定知青,曾是六连和十四团宣传队队员。现居住在葫芦岛市,创建了渤船家园舞蹈队并任编导。指导排练的舞蹈等节目分别获得各项比赛一、二等奖。</b></div><div><b> 兵团生活磨炼了她的意志,现在她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身体,愉悦心情,老有所乐。看看吧,这就是今日的兵团人,不减当年!</b></div> <h3>▽ 六连演出节目之三: 六连小串烧</h3><h3> 小串烧之二: 广场舞《天天好时光》。 广场舞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凌阿莉带领由北京、保定、天津、宁波、青岛战友临时组成的舞蹈队来为大会助兴。</h3> <h3><b>▽ 六连演出节目之三: 六连小串烧</b></h3><h3><b> 小串烧之三: 恒正予,河套小调《鸡叫三遍》。</b></h3><h3><b> 虽然离开兵团近半个世纪,我们还曾记得乡音乡调,想当年这是六连宣传队的保留节目,曾经在十四团汇演中获得好评。恒正予是原六连宣传队队长,在现场他用当地方言的演唱惟妙惟肖,风趣幽默的现场发挥更是带来不少“笑”果。</b><br></h3> <h3><b>▽ 六连演出节目之三: 六连小串烧</b></h3><h3><b> 小串烧之四: 时尚旗袍秀表演:《烟花三月下扬州》</b></h3><div><b> 这是我连宁波战友的表演,她们将婉约柔美的音乐与时尚旗袍很好地结合,展示了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和楚楚动人的美女风韵!</b></div><div><b> </b></div> <h3>▽ 六连演出节目之三: 六连小串烧</h3><h3> 小串烧之五: 合唱《我们这一辈》,指挥:付家骅。</h3><h3><br></h3><h3>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h3><h3>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h3><h3>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h3><h3>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h3><h3>……</h3> <h3><b>▽ 歌曲《我们这一辈》,唱出了我们50后的心声,战士们用心在演唱这首歌。</b></h3> <h3><b>▽ 六连战友演出成功背后的辛苦和付出。</b></h3><h3><b> 这次六连战友的演出受到了热烈掌声和欢迎,在驻地亚威国际大酒店,偶遇一位住在401房间其他连队的战友,她伸出大拇指说,你们演出真棒,也代表了我们!是啊,我们不仅仅代表六连,更代表各连战友! </b></h3><h3><b> 演出成功来之不易,一说女生集体舞。在确定演出节目后,将舞蹈视频发给北京、保定、天津、青岛、宁波的战友让大家练习,北京战友冒三伏酷暑合练了几次。凌阿莉带来了扇子、绸子等道具,在来蒙的火车上给大家说细节。7月31日来到前旗的第一天,晚饭后各地战友不顾十几个小时的舟车劳累进行第一次全连合练,还有更多的男战友女战友为她们观战加油,晚上十点多了大家还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获得第二天的演出成功!</b></h3><h3><b> 二说宁波女战友的时尚旗袍秀表演。这个节目曾在2016年9月宁波六连200多人的联谊会上表演,获得高度称赞和好评。即将来蒙的女战友重新拿起阳伞,冒三伏酷暑练习,也感谢一连两位女战友的友情加盟。她们的表演为粗狂的北疆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柔美风韵,婀娜多姿,迎来阵阵喝彩!</b></h3><h3><b>▽ 7月31日晚在住宿酒店前的紧张排练</b></h3> <h3><b> 演出结束,大巴车将兴奋不已的战友们送到前旗紫东国际大酒店自助晚餐。共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共祝兵团战士纪念馆隆重开馆!</b></h3><h3><b> “守望相助 亮丽北疆”活动圆满结束!</b></h3><h3><b> 兵团战士纪念馆庆典活动圆满成功!</b></h3> <h3><b> 第二故乡的一声招呼,兵团战士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回来了!</b></h3><h3><b> 你们用最热情最隆重最高规格的礼遇款待,你们的真诚和厚爱,兵团战士永远铭记!<br></b></h3><h3><b> 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发展建设的速度,令兵团战士们十分高兴和欣慰!</b></h3><h3><b><br></b></h3><h3><b> 再见了,亲爱的第二故乡苏独仑!</b></h3><h3><b> 再见了,亲爱的父老乡亲们!</b></h3><h3><b><br></b></h3><div><b> 祝乌拉特前旗,祝苏独仑蒸蒸日上!人民幸福安康!</b></div> <p><b> 从8月2日开始,六连战友们开始了重返第二故乡的第二个阶段——快乐内蒙行,观湖泊,走沙漠,看草原,欣赏马群表演,住宿蒙古包,篝火晚会,玩儿的不亦乐乎,其内容将在兵团战士重返第二故乡纪实(三)中呈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