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8月15日,我驾着车领着儿子,从灵丘县城出发,到距县城四十多里的桃花山一游。</h3> <h3> 上午8时许,我们准时出发了。沿途经过门头峪大峡谷,两边是峻峭挺拔的高山,车在紧贴着悬崖绝壁的公路上曲折行驶着,真希望出现《桃花源记》中渔人的经历:“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h3> <h3> 约半个小时,到达目的地,踏着晃晃悠悠的木板桥来到河岸,先了解了有关桃花山的知识:桃花山位于灵丘县红石楞乡沙湖门村,山下泉水奔涌,山上树木葱茏,再加上桃花时节的桃花烂漫,景色美不胜收。山上经大自然千百年的造化,形成了一系列天然的溶洞群,主要有桃花溶洞,海拔1900米,洞深200米,距今有170万年的历史,并仍处在生长期;蝙蝠洞,海拔900米,洞深70米,洞内有数以万计的蝙蝠,密密麻麻倒掉在洞顶,像黑色的精灵,十分有趣。</h3> <h3> 儿子带着满腹的愿望,信心十足,誓要一饱眼福。我们头顶着从杨树缝隙射进来的烈日,看着沟里哗哗的流水,踩着原生态石阶,山崖间形态各异的飞泉瀑布溅到身上,凉凉的,好惬意。</h3> <h3> 最先到达“龙泉”--山泉的源头,上面是龙王的雕像,下面是滚滚泉水,清澈无比。儿子用喝完的矿泉水瓶灌了满满一瓶泉水,据说这泉水可以治百病,我迫不及待地喝了几口,清凉透顶。</h3> <h3> 行走在半山腰,在懒汉亭歇息时,眼前的风景就不比一般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眼望不到尽头。到蝙蝠洞口了,一股无与伦比的凉风迎面扑来,吸一口很舒服。忽然,儿子大叫一声,原来他看到了蝙蝠,洞口光线较亮,我们仔细地观察了这种“怪物”</h3> <h3> 蝙蝠洞内颇为神秘,有主洞,有分洞,共六个出口,洞顶倒挂着数以万计的蝙蝠,昼伏夜行。洞内的天然“壁画”令人赞叹不已,又新近发现一座观音洞,因天然形成的三尊观音像而得名,乃天造地设。真是洞中有洞,洞洞有景。</h3> <h3> 出了蝙蝠洞,有许多行人都望而却步了,因为距离桃花溶洞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这时儿子早已跑到前面,大声喊着:“爸爸,加油!”山谷的回音幽扬而漫长,此时,汗水从头上流入眼里,眼睛难以睁开,流入嘴里,咸咸的,但也舍不得将手里的龙泉水一饮而尽。</h3> <h3> 好汉亭是用木椽做成的“金”字形凉亭,似火的烈日从缝隙间烘烤着,但挡不住我们吟咏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h3> <h3> 在转过鞍字形路口处,标有箭头:到了!此时已将咽喉发干、生疼于不顾,想早点看溶洞。</h3> <h3> 洞口紧邻悬崖俏壁,连绵山峰,尽收眼底。洞门口有两三棵桃树,可惜已过花期。一位洞管人员告诉我们:早在几十年前,一个放羊老汉追一个狐狸,追在洞口,狐狸进去了,但人进不去,老汉扒在洞口向里张望,洞内锅、碗、瓢、盆样样俱全,此洞与众不同,纯属神仙洞……</h3> <h3> 我们站在面含微笑的桃花仙子面前,亲眼目睹了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洞内时而平缓,时而直上,时而俯冲,时而迂回……有的地方洞顶很高,有的地方只能蹲着挪过去。洞壁上布满了蘑菇般和瘤状的乳石,摸上去湿漉漉,粘乎乎的,脚下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走着走着,前面再没有灯了,眼前一片漆黑,儿子紧紧抱住我,恳求我不要再往前走。于是,我们再不敢深入了,摸索着又返出来。</h3> <h3> 此时,距我们从山脚下出发,整整过去三个小时。中午十二点,我们拽着发滑的蒿草,绕着羊肠山路下山了。当我们下到半山腰,看到许多游人都穿梭于泉水旁,耍闹、嬉水。</h3> <h3> 出了入口处,我们开始就餐,就在山泉湖边的空地上有一个个凉棚,这便是原生态饭店,吃着烧土豆,烧玉米,烤串儿,特别是从山泉里随便捞一条红鳟鱼,烤着吃,味道特美。习习凉风吹来,伴着叮咚的泉水,观赏着泉水里游动的鱼儿,格外惬意,真有点来到世外桃源的感觉!</h3> <h3> 据桃花山的工作人员介绍,登桃花山的途中,还可以观赏到睡佛、睡美人、象鼻山、熊头峰、龟拜佛、雄狮把关、罗汉看人间等各种奇特的象形石和山峰!只可惜我们没有领略到。</h3><h3> </h3> <h3> 朋友,如果你也想到此一游,提前通知我,我可免费领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