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故乡的故乡:《西林铅锌矿》

一江春水

<h3>作者:一江春水</h3><h3>图片:来自矿誌</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b>其实,西林铅锌矿他不是地域名字,而是一个矿山,一个企业的名称。但我还是愿意称他为故乡。这是我思念故乡的深切情怀,也是我们漂泊他乡、找不回故乡的游子们的一种慰藉吧?但更多的是,西林铅锌矿注入我们父母那代人太多的汗水与热血,艰辛与悲伤,这里有爱的火热,也有情的执着。更有我们这代人的青春与梦想,又有憧憬与希望,有事业的高峰,也有下岗的低谷。朝朝暮暮,缠缠绵绵难以割舍的缘。<br></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br></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说他不是故乡,因为像有人说的那样:我们这代人,大部分是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从此落下根。</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西林铅锌矿座落在小兴安岭脚下,伊春市辖区内。一条南北走向的铁路,把本来就不太大的小镇分成两半,铁路东侧是西林区政府所在地,而铁路西侧就是我的故乡:西林铅锌矿。</b></font></h1><h1><br></h1> <h1><font color="#b04fbb"><b>对故乡:西林铅锌矿而言,我并不是赞美,更多的只是思念。应该说我的故乡并不美,有野草丛生,也偶有垃圾成堆。一条和铁路平行的主街道不足千米,却汇聚了铅锌矿的政治、文化中心。<br><br></b></font></h1><h1><font color="#b04fbb"><b>主街道东侧是工人文化宫及家属房,西侧有矿办大楼、矿工会大楼,矿招待所、矿医院及学校。<br>每天人们无论工作或是上学都要走在这条主街道上,有学生、有老师,有机关干部。有医生、有护士,有选矿的工人,也有扫街的阿姨。人们相互点头微笑,或者说:吃了吗?算是打过招呼了。<br><br></b></font></h1><h1><font color="#b04fbb"><b>街道西侧的最南端是铅锌矿子弟一学校。这就是我的母校。</b></font></h1> <h1><b>铅锌矿子弟一校,对我们就读在这里的孩子们有一种自豪感。他不是因为我们的教室明亮,也不是因为我们的操场宽大。母校即没有柳树成荫,也没有青青芳草。即没有池塘河边,也没有知了声声的夏天。因为我们是铅锌矿的子弟,我们毕业后即不要回乡务农,也不用上山伐木,我们是矿山的接班人。矿山有很多的机械等待着我们去开动。也有更多的科研等我们去开发。<br><br></b></h1><h1><b>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有可能是我们的爸爸、也可能是妈妈,或是我们的哥哥,也可能是姐姐。<br>母校,他不仅是我们另一个温暖的家,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呵护下,任我们的青春年华去自由放飞梦想。<br><br></b></h1><h1><b>然而,当我再次回到母校看望亲爱的老师时。母校早己是人去楼空,教室没有了门窗,玩耍的操场成了建筑材料存放的砂石场。我亲爱的老师你们去了哪里?你们还好吗?伤感涌上心头。</b></h1> <h1><b>矿招待所与矿医院中间有一个篮球场,这是我们铅锌矿的灯光篮球场,虽说是非常简易的灯光球场,可是当年伊春市辖区内为数不多的一个。记得有一年暑假,我们几个孩童每天玩耍在这个球场上,学着大人们的篮球动作:传球,投篮,带球过人等等,学的那么认真,动作那么到位,匆匆路过的大人们无不回头留恋一下这几个玩的有模有样的少年。<br><br></b></h1><h1><b>多年后每每回想起童年时光的时候,应该是这个暑假最为值得回忆的童年往事了。</b></h1> <h1><b>一条十八公里长的窄轨小火车铁路,弯弯曲曲,路基高低不平,直通井口,铁路两边荒草丛生,他是跟随一条无名小河的走向而修建的,坐在这条铁路上的小火车时,车箱摇摇晃晃,像婴儿的摇篮,随着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的敲击声响,构成了我无法形容的摇篮曲,火车车箱简陋,不能再简陋了。就是这样简陋的小火车与铁路,那不仅是我们铅锌矿的经济动脉,也是铅锌矿一线产业工人们工作与回家的交通工具。<br><br></b></h1><h1><b>小火车很慢,也不准时,十八公里的路程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br><br></b></h1><h1><b>小火车啊,你记录了铅锌矿一线产业工人们的艰辛与执着,他们早上天不亮就坐上火车出发,晚上披着星星才能回家,风霜雨雪依旧,寒来暑往如梭,也见证了在那艰苦的年代,人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力量。</b></h1> <h1><b>八公里半,这个用窄轨铁路公里数命名、又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他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那个时代。西林铅锌矿青年农场就座落在这里,简称为:西铅农场。多年后在这些残垣断瓦的废墟上仍能找到我们曾经奋斗过的影子,还能记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b></h1><h1><b><br></b></h1><h1><b>刻骨铭心的经历,叙述了知青年代的苦乐华章。<br>西铅农场,这是个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地方。<br>那时候我们风华正茂、那时候我们激情奔放,在这里有青春的涌动,也有爱的暇想。有伤感、有无奈,更多的是等待。等待下一次招工,等待着明年征兵。<br>人们暗自规划着自己的理想与奋斗方向。<br>这里是实现理想的中转站,这里是走向梦想的最前沿。<br><br></b></h1><h1><b>在农场场部的东南方向有个三队,叫东山,当年奋战在这里的知青战友们,你们都过的怎样了?老战友向你们问好了。</b></h1> <h1><b>铅锌矿主街道的东侧,除了工人文化宫以外全部都是家属房,他三纵三横整齐排例。每当傍晚时分,整片家属房上方飄着一层袅袅炊烟,随风曼妙飞扬,远远看去似云也似雾。从每家每户房上引出的电视接收天线可以看出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多么的富裕。这就是我童年住过的地方。<br><br></b></h1><h1><b>每年的初夕夜晚,家家户户挂上了大红灯笼,高处看去就象是一串串熟透的红葡萄,很美,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当零点的钟声响起时,户户家家燃放鞕炮,整个天空都红了。空气中充满了火药的味道,这才是年的味道,春天的气息。</b></h1> <h1><b>西林铅锌矿不复存在了。我们的家属房被拆除了,家属房的原址上建立起了栋栋高楼大厦,也绿化了,美了,亮丽了。但他无论有多么美,多么亮丽,可他不是西林铅锌矿了,而变成了西林区政府的商品楼。<br><br></b></h1><h1><b>楼高情淡,望断南飞雁。我们这些漂泊在他乡的游子们,从此没有了故乡。就象′一袭烟霞’说的那样:我们是被风吹落的蒲公英……我们无根了。只要故乡在,无论我们走多远,心有所依,故乡就是避风的港湾。人在脆弱时,回到故乡有份慰藉,心在无助时,回到故乡有个依靠。</b></h1> <h1><b>这本《西林铅锌矿誌》笫一卷,永远也不会有第二卷了。<br>故乡没了,游子们再大压力,不能喊累。再多的委屈,不能流泪。无论前方是曲折,还是坎坷,只能独自面对。<br><br></b></h1><h1><b>城市的夜晚霓虹灯璀璨,照亮了黑暗,却赶不走游子们的孤单。苦酒一杯杯,滴滴都是思乡滋味。故乡:西林铅锌矿你去了哪里?轰轰烈烈的曾经相爱过,卿卿我我已经变成了传说。漂泊他乡的游子们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那份浓浓的牵挂,这就是所说的乡愁吧?</b></h1><h1><b><br></b></h1><h1><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h1> <h3>……后续,没有在西林铅锌矿生活及工作过、</h3><h3>不了解西林铅锌矿的朋友们,都通过微信向我寻问西林铅锌矿不复存在的原因。很抱歉文章没有说清楚。为了这些朋友对这篇文章关心与关爱,特后续说明。</h3><h3>——根据《西林铅锌矿誌》记载</h3><h3>……“西林铅锌矿于1966年国家正式投资建设,1969年建成投产,这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是沈阳冶炼厂,葫芦岛锌厂的主要原料供应地之一"。由于矿石资源枯竭,西林铅锌矿历经37年于2003年正式宣告破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