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旅行 (一)布拉格
夏天是适合出游的季节,可以义无反顾地逃离上海的酷热、潮湿。 2011年7月27日踏上了捷克、奥地利之旅。
两个多月前就在携程上报名,然后开始繁琐的资料准备阶段,开各式证明——自由出行对拿中国护照的人来说是一种遥遥无期的等待。
然后精心准备的三人行突然变成了两人行。
团里基本都是家庭出游,开头的几天真的是兴致没法高涨。
每次旅行都必须有个记录,因为再长久的记忆都会有消褪的那一天。曾经用一个黄黄的笔记本,第一次去欧洲,新鲜而激动,别人在车上睡觉,我勤奋地写字。现在翻出来看看,记忆顿时鲜活了。那时到底年轻啊!这次出去,仍然带了这本本子,呵呵,只是把它当做记事本了,看看汇率、**139*什么的,我也“上车睡觉”了!现在只好回来补课。 坐飞机和转机的时间花了21个小时,下了飞机直接开始游玩啊,居然一点没觉得累!下午三四点钟的光景到了旧城广场,就像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全世界的人都集中到这里了,还碰到了另外一个上海团。在查理大桥上迅速地走了个来回,因为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可是这惊鸿一瞥就可以把伏尔塔瓦河的美收集在记忆的万花筒里了。
每个美丽的城市都有一条河相伴。伏尔塔瓦河,流淌在斯美塔那《我的祖国》里;伏尔塔瓦河,就那样柔软地荡漾在蓝天下。 旧城广场上有名的天文钟,整点报时的时候会有12个圣徒从上面的小窗里出来转一圈,游客们都会聚集到这里伸长脖子等待。 精美绝伦❤️ 这座查理大桥上的雕塑曾出现在上海世博会的捷克馆,建于1357年,这个原本为纪念历史上为宗教牺牲的扬·内波姆斯基教士的雕塑后来演变成“幸运”的象征,游客要排队摸的。 到处都可以听到免费的音乐会。查理大桥上的艺术家,在售卖自己的CD。 街头又走来一群盛装的音乐家,像是要赶去某个地方演出。 还有行为艺术。 繁华的购物街上,这些积木是可以任意涂鸦的。 悠闲的游客。 旧城广场上的胡斯雕像(捷克宗教改革的领袖,对捷克语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后来被罗马天主教廷烧死,100年后,他的同道马丁·路德出现了。自然要在这里留个影,后面还有一大片薰衣草环绕)。 所谓拍照就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合影:。 可以想见有多少中国人来刷过银联(旧城广场上卖波西米亚水晶的商店)。 夕阳映照着塔桥,让这座仿哥特式建筑变得亲民了许多。(其时已是布拉格时间晚上8点多。夏天到欧洲很难看到夜景,漫长的白天让我毫无耐心等待夜晚的来临,总是回了宾馆就不愿出门。) 旅游书上的地图过于写意,我和儿子只好在布拉格城里乱窜。走过喧闹的旧城广场,没走多远就到了另一片天地,布拉格本该是这样的吧,寂静而安详,斑驳的墙壁穿过六百年的时光来到你面前。 第二天去了布拉格城堡区,这里是捷克总统府的所在地。这一片的著名景点有城堡、圣维特大教堂和黄金巷,还有总统府。
圣维特大教堂外观气势恢宏,没有广角镜头很难拍出全貌。这种哥特式教堂都有几分相似,米兰的多莫大教堂也是这种风格。 通天之路 圣维特大教堂的穆夏彩窗(不是基督徒,进去只能看看热闹)。 捷克总统府内院 总统府卫兵的换岗仪式吸引了大批游人。 离总统府不远有一条短短窄窄的巷子,叫黄金巷,这里曾居住过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由此而得名。但后来这里成了贫民窟。
黄金巷的石板路。
最喜欢这样质朴的感觉,小时候也是一路踩着这样的石板路走过来的呢。这样的石板路遍布捷克的大街小巷,捷克人却也有抱怨,说这样粗糙不平的路太容易磨坏汽车轮子。怨言归怨言,石板路却一直完好无损地保留到今天。 喜欢黄金巷还因为卡夫卡曾住在小巷的22号,我们一到这里就直奔卡夫卡家了。这个家实在有点寒酸,门楣很矮,里面非常狭小。现在这里是一家书店,出售与卡夫卡有关的书籍、纪念品等。 卡夫卡家的后窗。 捷克的旅游指南上写着:每个角落都是卡夫卡。在布拉格,应该还有卡夫卡广场、卡夫卡博物馆、卡夫卡咖啡馆……卡夫卡那张冷峻、阴郁的脸是这个城市的名片。可是我们因为是跟团出游,无法一一去追寻卡夫卡的踪迹。
卡夫卡是奥地利人,出生在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当时的捷克属于奥匈帝国)。而现在,他的影响力已远远超越了捷克。在中国,上过高中的人都会知道卡夫卡和他的《变形记》。当然《变形记》的时代已与欧洲大陆渐行渐远,在捷克的日子里,当你看到布拉格整天无所事事对着一杯啤酒聊天的人们、克鲁姆洛夫成群结队举家欢度周末的人们,你会疑心格里高尔是否出产于这里。倒是回到上海,在地铁里、在大街上,你能轻易地辨认出格里高尔的身影。
从城堡区往山下走是一大片葡萄园,晴朗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这片富庶的土地,恍惚间感觉自己置身于法国南部了(其实法国南部怎样也只是自己的想象罢了)。 匆匆告别布拉格,没有来得及钻进她的大街小巷,没有来得及去看看米兰昆德拉的布拉格,没有来得及在伏尔塔瓦河泛舟漂流,怎能算去过了布拉格?这也许是本次旅行最大的遗憾了,这也是跟团旅游最让人失望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