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暑假,因为7月要参加浙大培训,没有3周的时间与小雷一同进藏登珠峰、看布达拉宫,甚为遗憾。8月,当我结束11天的川西甘南自由行回到南宁,最开心的就是收到二年级的小侄半个多月前寄的明信片了。这不仅是小雷给姑妈寄的第一张明信片,而且还是从珠峰大本营寄来的,必需给娃一个大大的赞!</h3> <h3>人说:肉体和灵魂,总有一样在路上。我给自己期许:川西甘南之行,让我的肉体和灵魂,同时都在路上。</h3><h3>8月5日,由桂经黔入川,处处蓝天白云,高速路一日千里,李白笔下的蜀道难早已成为往事。</h3> <h3>8月6日,要从成都赶往色达。</h3> <h3>车出燧道,眼前是唐家山堰塞湖(这是我第二次经过汶川,心还是一紧,20080512那伤心一幕再次浮现眼前)。</h3> <h3>正午时分,我们沿317国道经古尔沟走马尔康赶往色达。公路沿着溪流蜿蜒而行,两岸或是巉岩耸立,高不可攀;或是针叶林密布,苍翠欲滴,据说金秋十月,整条古尔沟绚丽呈五彩,故又名彩林沟,可惜我来早了两个月。这段海拔3618至2350米的二级路,坐车尚且一路颠簸,十分艰苦,真不知当年红军长征是如何从马尔康走到草原的?有点遗憾为了赶路没能进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只能回家后找历史老师给我补课了。</h3> <h3>第一站色达,海拔4000米,因为有五明佛学院,吸引了众多目光。特别是规划重建之前的今年,慕名而来的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五明佛学院于我,就是仓央嘉措的代名词,我和很多人一样,喜爱他的诗,想见他的人。</h3> <h3>细雨霏霏的上午,我们来到五明佛学院。我期待看到的夕照景象,只能等下次了。</h3> <h3>雨越下越密,但冒雨排队等公车的人很多。</h3> <h3>沿着泥泞小路往上走,满眼是令人震撼的小红房。现在在那修行的人有三万左右,木屋大都是家人出资建的。据说明年开始要逐步控制修行人数在5000人左右。剩下的是不是会分到其他寺庙或佛学院呢?这就不是我知道的了。这里修行男女的脸一律高原红,头型也是一样的。他们穿袍子分红色和褐色,帽子有黄色红色褐色,但鞋子各种类型都有。你知道如何区分身份吗?</h3><div>其实在藏区大大小小的佛学院很多,但建于1980年的五明佛学院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是十世班禅大师所创,显密双修,最长的学科需要13年才能毕业。而让五明佛学院声名远扬的的是这里的僧舍建筑群,山坡上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红色小棚屋如众星拱月般围绕着中间的寺庙,极具视觉冲击力。喇嘛(比丘)和觉姆(比丘妮)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学习修行,遵守着严格的戒律。</div><div><br></div> <h3>佛学院最高的山顶上,有座金碧辉煌的坛城,我虽不懂它为什么象征着佛教里的西方极乐世界,但看见转经和朝拜的人真的无比虔诚。我跟着虔诚的转经人走了一圈,心中祈祷所有亲朋好友健康平安!</h3> <h3>修行的僧人清瘦者居多,因为他们吃的真的很素简。</h3> <h3>不同区域的僧舍</h3> <h3>我以为,众多猎奇的世俗之人,其实是打扰了僧侣们宁静的修行了的。我决定提前离开佛学院,同时很坚定地不去围观天葬。</h3> <h3>8月8日,我们乘车经班玛进入青海。这段路人烟稀少,植被却丰富,大片的翠绿的草场与无数的花海随处可见,蜿蜒的小河流淌其间,花海中有一匹孤独的狼,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娇媚无比,引得满车的花争相拍满地的花。</h3> <h3>这天下午,我们来到年宝玉则(又称果洛山),风景十分美丽,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去过的人不算多。这里2005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主峰海拔5369米,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为川甘青三省结合部著名的神山,这里到处流传着藏族英雄史诗中格萨尔王的故事,壮观的冰体与鬼斧神工般陡峭的山岩更使它披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这里山上冰雪融水形成众多湖泊,除了众所周知的仙女湖、妖女湖外,还有日尕玛措、玛尔杂湖、玛日当湖等,星罗棋布的小海子则达300多个,为取吉祥之意号称360个,传说是由当年进藏时经过这里的文成公主流下的思乡之泪汇聚而成的。</h3><h3>入住仙女湖畔的帐篷后,我们尽情欣赏到了下午至次日上午的美丽风光。</h3> <h3>美丽的仙女湖畔,我看到单膝跪下给妈妈献花的小男生,看到尽情绽放美丽的女人们,还看到虔诚的喇嘛也来洒龙达、喂神鱼并野餐。</h3> <h3>守候落日的游客,连背影都那么酷。</h3> <h3>入夜,气温骤降。即便有棉被和毛毯,还是叫人牙齿打颤。</h3> <h3>半睡半醒到天明,被子和毛毯全是小冰渣;帐篷外云雾缭绕;所有车顶,结满1.5厘米厚的冰雪;景区栈道上同样薄雪覆盖。</h3> <h3>太阳渐渐升起,我就这样呆呆地看着蒙在仙女脸上的面纱,慢慢褪去。</h3> <h3>再见,我的仙女湖;再见,我的年宝玉则。</h3> <h3>离开年宝玉则,我们先到阿坝住一晚。途经各莫乡唐麦村的各莫寺。各莫寺又称慧园寺,为四川省阿坝州藏传佛教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是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之一。各莫寺以其宏大的寺庙建筑、大佛塔和神秘的藏秘修炼而著称。距县城13公里,占地18000平方米。里面修行的小喇嘛最惹人怜。</h3> <h3>次日,去往唐克的路上,成群成群的牛羊让我们都产生审美疲劳了。一路上,漫山遍野的牦牛,像绿饼上撒满了黑芝麻。公路上,牦牛群成羊群有时会集体堵路,不官我们的车按多久喇叭。</h3><h3>最令人兴奋的是路边时不时蹿出来的土拨鼠和灰色野兔,它们全是胖乎乎的,但动作十分灵敏,让人恨不得下车去抓它们。</h3> <h3>一路看,一路玩,我们穿越草原来到唐克,进入景区,登顶看到壮阔无比的黄河第一湾,可惜阳光不给力,出不了大片,但饱览母亲河的小伙伴们还是玩得很开心。</h3> <h3>下山时,走在我前面的是龙哥和媚娘,女人有点高反略显虚弱,但丈夫很体贴地帮她围好围巾,然后相互搀扶着走下栈道。这不就是大伙眼中的神仙眷侣吗,好生令人羡慕!</h3> <h3>8月11日正午,车过九龙峡,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小城迭部,道路旁是清澈的黄河支流白龙江,满眼青山绿水,满耳不闻喧嚣。</h3><div>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迭部,住在中心广场附近。傍晚时分,我用双脚丈量了可爱的她,两万步大致走完主城区。中午鲜见人影的小城,傍晚才渐渐热闹起来,滨江大道散步的人越来越多。经过体育中心,恰逢2017年迭部青少年夏令营·户外帐篷节,孩子们脸上满是喜悦;体育中心外,有当地的美食节,摆满了特色小吃;回到宾馆下的天健音乐喷泉广场,看见许多跳拉丁、跳芭蕾的小美女,还有专著绘画的小学生。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徜徉其中,心旷神怡。我想,如果可以,我真愿意在这样一个远离商业喧嚣的宁静小城,度过我的余生。</div><div>关于迭部,据说约瑟夫·洛克近百年前曾在迭部考察过:“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约瑟夫·洛克在中国的考察报告曾让全世界的游人都迷恋上了丽江和贡嘎雪山,并提供了“香格里拉”的蓝图。然而他如此盛赞的迭部——集迭部甚至整个甘南之精华所在的扎尕那,因交通不便至今少有人知。</div> <h3>这天在车上,听着君子妯娌交谈当年生娃的趣事。我不禁想起23年前的今天,19940811,正是我的受难日啊,于是我到团圆水饺店点了一小份水饺犒劳自己,饺子很美味,可我很尽力了也才吃得一半。</h3> <h3>8月12日,我哼着萨顶顶的“自由行走的花”,愉快地迷失在世外桃源札尕那了。这里的美景,对久居都市的俗人我而言,简直就是天堂。但愿这里几个村庄的藏民,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乱搭乱建,破坏了自然的美。</h3> <h3>这种仙境般的地方,真的很适合文艺女</h3> <h3>途中遇到两个11岁的小孩,很热心地要给我当向导,男孩还告诉我,左边这匹黑马是他家的,12岁。</h3> <h3>中午,我和米母子在藏民小丁家天台吃饭。快吃饱时,突然下雨,于是我们只好到他们房里躲雨。小丁的两个妹妹在写作业,我远远一看,说:藏文我看不懂。大妹举起一本书说这个你肯定看得懂,我一看是文言文对译,笑了,告诉她俩我就是教语文的,跟她们同一个年级。于是她们拿了一堆作业给我看,还聊了一番学校的事。雨停后,我要下山了,出门不久,大妹追出来,送我一捧温热的炒青粿粒,让我一路慢慢嚼。可爱纯朴的妞!</h3> <h3>因为九寨沟的地震,我们改变了后三天的行程。于是,我就有机会来到了古城阆中和山城重庆。</h3><h3>你们知道的,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其实也没有想像中的壮观,但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成就了它在我心中无法被替代的唯一。阆中居然也有滕王阁?我今天倒要去看个究竟才行。</h3><div>一大早,我步行前往玉台山,山并不高,并没有王勃笔下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当然,王勃也没来此地,他离开南昌走海路去看望父亲时坠海而亡了)。</div><div>拾级而上,此山有几处亭台楼阁,从亭子处观全城,倒是不错的位置。</div><div>石刻上记载,唐李元婴在玉台山建玉台观,一年后又建一亭,供人们观景、游玩,相传还在其中画蝶。后人称其为滕王亭,杜甫曾作《滕王亭二首》,历代也多有文化吟咏。我今天看到的,只不过是1985年以后修缮的建筑,当然不是真正的古迹……</div> <h3>带着些失望,我决定下山寻访古城。</h3><h3>古城是名符其实的古城,有张飞庙、川北道署、四川贡院、华光楼、中天楼、锦华山等古迹,当然也有各类古镇的那类小店。出租车司机告诉我,阆中现在正在创全国文明城,禁止乱摆乱卖;阆中至少要呆两个整天,才基本玩得透;阆中的特产,有张飞牛肉和保宁醋……可惜我在阆中呆的时间不足一天,但我发现我有点爱上这座古城了。<br></h3> <h3>本次行程,基本在人烟稀少地带穿梭。那天离开阆中后,一下子进入三千多万人口的山城重庆,我有点像大乡里进城,找不着北了。于是重庆一日,我没有随大家去磁器口喝茶看变脸,也没逛解放碑的大商场,只进了重庆大学、重庆美术馆和重庆书城。晚上想看看洪崖洞周边美景,无奈人太多,照张相都被路人抢了镜头;一转眼,同伴一个都不见了。</h3> <h3>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8月16日中午,几位回桂林的美女要在贵阳北站换乘高铁回家,小伙伴们依依不舍。</h3> <h3>晚餐,豪爽又重情义的南丹妹子方和鹿盛情款待,小伙伴们更不想走了,我负责帮拍各种组合留影。你看,篱的娃成了方的干儿子,母子深情对视,拥抱了一次又一次,还不忍惜别。</h3> <h3>我们仨都在中学教书,但学科不同。她们都是妹妹,方小6岁,篱小5岁。</h3> <h3>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大鱼兄弟被一群姐姐拉来当道具,他也憨憨地配合照了张相。😄😄</h3> <h3>我一直认同,人生就是一段旅途。这次短短的川西甘南之行,走的全是我没到过的地方,看的全是合我心意的美景,交到的是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感悟到的是人生的真谛,收获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我,词穷了,一个“心满意足”岂能代表我的心情?</h3><h3>这次川西甘南之行,还让我对“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人有些时候,真的需要独处,它能让你什么都不想,也能让你把一些问题想个透彻明白。</h3><h3>这次川西甘南之行,看了山,看了水。让我想起佛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我相信,自己正朝第三重境界走去。正如学长所言,能这么走,好!看到浮云,才真的知道它不是浮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