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俯视的老人》原作:贝瑞·伊丽莎白 英国,</font><font color="#167efb">学生张一彬再创造。</font>)</h3><h3><br></h3><h3>一、写外貌不用“有”<br></h3><div><br></div><div>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不太会写作的孩子写人的外貌,是用“有”和“一”来串联五官的。<br></div><div><br></div><div>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文句顺了很多:“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的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div><div><br></div><div>这段外貌描写仍有“程式化”的嫌疑,但读起来确实舒服多了。</div> <h3>二、写说不出现“说”</h3><div><br></div><div>写“说”怎样才能不出现“说”?换“道”,换“喊”,换“叮嘱”,这只是一种方法。</div><div><br></div><div>可以比较以下三句话。</div><div>1.张三说:“……”;</div><div>2.张三无可奈何地说:“……”;</div><div>3.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div><div>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不要小看这个技巧,很多人不清楚这个写作的“秘密”。通过一定的训练,还可以从中学会细节描写。</div> <h3>三、写想不出现“想”</h3><div><br></div><div>知道要在文中描写心理活动,当然是作文进步的一个表现。但很多人一写心理就会跳出这样的句子:“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div><div><br></div><div>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div><div><br></div><div>但是,其实,“我心想”三个字有时可以去掉:“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融入到文章的叙述中,照样读得通,并且更简洁了。当然,为了出点效果,可以在心理描写里适当加点感叹词。</div> <h3>四、就是不用成语</h3><div><br></div><div>作文为什么写不长?很多时候都是成语惹的祸!</div><div><br></div><div>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文章的个性就没了,文章的真情实感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div><div><br></div><div>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div><div><br></div><div>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或许可以解决作文写不长写不具体的难题。</div> <h3>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h3><div><br></div><div>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div><div><br></div><div>观察学生习作,你会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div> <h3>六、环境里面有“真”“情”<br></h3><div><br></div><div>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div><div><br></div><div>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学生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div> <h3>七、要动词连着动词</h3><div><br></div><div>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词连着动词——学会连续使用动词。</div><div><br></div><div>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写运动“动词”却很少。“要动词连着动词”就是你要千方百计在前后多加几个动词。</div><div><br></div><div>例如:“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div> <h3>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br></h3><div><br></div><div>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div><div><br></div><div>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div><div><br></div><div>怎么变成三百字呢?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div><div><br></div><div>我们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更多的文字吗?</div> <h3>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br></h3><div><br></div><div>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div><div><br></div><div>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div> <h3>十、字数“三四五”<br></h3><div><br></div><div>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div><div><br></div><div>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div><div><br></div><div>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要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很多。</div><div><br></div><div>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div><div><br></div><div>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三个阶段:一、平淡:无话可讲;二、华丽:大量使用“优美词语”;三、平淡:回归自然质朴的语言。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二个阶段,但是也有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教实用的作文技巧就是针对这部分孩子。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第二阶段的孩子,老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丰富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div><div>(转自蒋军晶《给作文困难户的10个技巧》,有删改。)</div><div>(图片来源于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