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之旅第一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中山陵 雨花台 为纪念革命抗战胜利72周年 实验小学504班

杨杨

<h3>在来南京之前,我对她的印象不是六朝古都的洗净铅华,也不是孙中山总理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是在发生在南京这片土地上的一段人间悲剧,苦难历史。踏进纪念馆的瞬间,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当你看到雕塑广场的这尊仰天悲泣的母亲,看着她的无助,怎不叫人心碎。记住她们的苦难和无声的呐喊,是我们民族的责任和希望所在!</h3> <h3>我们带着悲愤的心情继续前行,迎面而来是一组组逃难的雕像。十三岁的少年背着被炸死的奶奶,逃难!逃难!逃难!壮年男子不离不弃地携着八十岁的老母,“赶快逃离这恶魔的血腥”!一位不愿受日军凌辱的女性,她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最震撼我们的是这位母亲离世前挣扎着给孩子喂了最后一口奶,寒冷的冬天,奶水,血水,泪水将母子两紧紧地冻结在一起。我无法想象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场景,此时我的心情只能用悲愤来形容!</h3> <h3>这面墙叫“哭墙”,众多遇难者们没有尸体,没有坟墓,“哭墙”已经成为不少遗属们祭奠亲人的唯一所在。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完这69.5米长的“哭墙”。我们将通过这种方式悼念逝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展望未来!</h3> <h3>万人坑遗址,为了尊重亡者我们没有在里面拍照,让逝者安息吧!累累白骨将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活生生地展现给人们的眼前,这是日军滥杀无辜的铁证!</h3> <h3>可以宽恕,但不能忘却!</h3> <h3>在纪念馆里</h3><h3>每一张照片</h3><h3>每一个文字</h3><div>每一段视频</div><div>都展示着80年前</div><div>古城南京的苦难遭遇</div> <h3>我们是幸运的,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盛世的中国。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要珍爱,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当下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传播真相,从而避免让不幸再次降临。</h3> <h3>去往中山陵的路上,窗外的梧桐树上总是一致有序的分叉,有的两个叉,有的三个叉,司机叔叔告诉我们两个叉表示国共两党,三个叉表示孙中山总理的“三民主义”,这使我大吃一惊,原来身边每一处景都有它自己的含义。</h3> <h3>南京的城标---貔貅,据说南京的亡魂太多,阴气太重,所以用了貔貅来辟邪,当然貔貅也是个招财的神兽。</h3> <h3>我们很幸运遇到了这个驾驶员伯伯,他认真仔细地跟我们讲解了廖仲恺何香凝的事迹,我们受益匪浅,了解到了许多历史。</h3> <h3>我们身后两根柱子之间刻着“博爱”两字,这是孙中山先生最爱的两个字,并以“博爱”二字为自己终身倡导的信条。</h3> <h3>大雨依然无法浇退人们对中山先生的热忱,眼前连绵不断的台阶映入我们眼帘,来之前驾驶员伯伯已经跟我们说了392个阶梯代表当时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代表革命道路一路坎坷,当你登到顶再往下看时只见平台不见台阶,他代表着伟人的视野多么的开阔!心中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h3> <h3>雨花台之行,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青春热血甚至宝贵生命的英雄致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h3> <h3>南京之行让我触动很大,我想妈妈带我来这里是给我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今天的幸福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富强昌盛贡献力量,不再让悲剧重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