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此视频为1994年焦化春节团拜会实况录像】</h3> <h3>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些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这是普希金诗里说的,我再补充一句:一切都是过往,一切都必将会成为往事。我们生活中何尝不是呢?在焦化的那些“往事”则时常在我脑子里浮现,仿佛就在眼前,温馨的往昔都会留存在记忆中。回不去的时光,抹不去的往事,总有些动人情怀让人留恋与思念,时光如炬,岁月如梭,相信唯有我们的爱和影像以及记忆是永恒的!</h3> <h3><b> 【 “粗中有细”的焦化人】</b></h3><h3> 在一些部门和兄弟分厂、车间员工的眼里,焦化人因工作的原因,似乎与“粗犷”划等号,其实焦化人很多方面表现都是非常细腻的,比如焦化厂当年有自己的花房,养花、培育都有自己的一套。同时因为有自己的食堂,烹饪水平在全厂更是数得着的,参加全厂青年技术大比武烹饪单项赛从来不落空,亦不乏拿过一些大奖。再比如音乐方面,焦化能独立组成一个乐队,以王文慧等为代表的音乐爱好者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开展文艺汇演并参与和帮助总厂演出活动,唱歌、主持方面就有我一同参加工作的代士宇、罗明华,分厂基层的刘育红,炼焦车间苏桦、刘德云也都能上台来几段流行的或京剧片段,孙影至今也是“全民K歌”段位高手。备煤车间王振昌的象棋在全厂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熟悉的焦化工会大黄在全厂围棋界更是大名鼎鼎,以致被市体委收之名下。不仅如此,曾经在总厂工会负责摄影和形象化宣传的周晓春、时利文、张淮武、周锋等全部来自于焦化……</h3> <p class="ql-block"> 【揭秘一下焦化的“双职工”】</p><p class="ql-block">(注:我在《回眸那“焦化”时光》一文里曾经写了焦化的“双职工”,当时考虑多了就对下面一段作了删剪,现在看来有必要恢复事实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离开焦化至今己有20多年时间过去了,打开记忆的闸门,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当年在焦化起码有两百多名员工被贴上了“双职工”的“标签”,他们有的是参加工作后成为了“双职工”,也有之后又调至焦化成为了“双职工”,甚至还有一家两代的“双职工”同在焦化工作,但是也有陆续调出的。几十年过来了,其中有个别的“双职工”据说因各自原因“分”开了。我认识和比较熟悉的焦化“双职工”如今'“揭秘”一下:(不完全统计)</p> <p class="ql-block"> 赵玲 何明、徐扣源 肖霞、韩松 程昕 、章冠中 郭玉英、方庆凯 姜晓萍 、任经礼 柴娴礼、王献好 宮长霞 、王基太 马金荣 、朱振友夫妇 、李明 朱桂莲、宋宪生 潘景焕 、沈殿池 孙尚英、胡献民 李焕英 、柴斌 唐国荣、周国培 方晓芹、李军 王 进 、吴成祥 王凤珍 、丁沛浩 李 慧、何晓鹏 宫明华、王树新 张素红 、叶龙 亚 萍、杨素怀 高 梅 、倪培勇 林赛凤 、王振安 盛绍云、魏国平 石连娣、叶振邦 陈军、王铁群 米万玲、李健伯 唐 玲、韩伟明 黄慧敏、代多全 沈 萍、刘 群 汤 萍、 顾 龙 姜亚萍、章榕 朱传兰、 徐庆 张爱芳、张国春 陶怀珠、 戴智明 甄 丽、苏传好 谢桂珍、王卫东 刘显芝、任其跃 郭秀兰 、许良友 郭继翠、吴 敏 周琪兰、陈道文 秦爱丽、王其凤 班素英、李传林 刘 燕、丁国兵 张永梅、严林 姚 茜、刘黎阳 周东霞、 路传行 殷 玫 、王家亮 李 莲、王占山 王道益、丁 旭 何 芳、 杨淮军 宫 萍 、黄宏斌 营常娟、程 凯 谢 鸣、夏玉斌 黄丽农、</p> <p class="ql-block">宋宇穆 王静、武建伟 郑瑞、潘毅 徐永萍、张家忠 李红、陈瑞刚 程郁旻、樊传桥 耿晓梅、樊传和 周梅、刘家才 刘莉、孔晋 罗咏梅、王忠 胡 凤、陈广田 徐玲玲、杨胜怀 王芝英、刘根华 施金兰、冯祖辉 陈永红、程晋龙 程自勤、陆其武 朱玲云、李鲁安 高志英、胡 明 岳红、陶新吾 邵 军、张青跃 胡 霞、陶 胜 姜家红、李治安 单国玲、顾 斌 崔秀丽、赵祥国 吴春妹、曹晓宝 梅成萍、尤德安 李慧君、王世春 方 玲、易 敏 姚 秀、周庆祝 邵继红、许可军 沈爱玲、吴乐 王 丽、吴化忠 伍 俊、张宏伟 赵贵凤、束长峰 李 红、樊玉柱 朱传英、杨守宣 李红梅、孙春德 尹良芝、程 斌 韩成萍、赵 斌 徐玉玲、宫德群 沈 玲、陈国龙 朱俊霞、张崇彦 万银珍、唐 谊 陈 伟、周仲儒 储俊华、周 奎 唐 蓉、孟迎霞夫妇、陈国保 唐守芝、张贵成 刘仁芳、王庆勇夫妇、陈俊龙、周玉影、孙训夫妇等</p> <p class="ql-block"> 【令人钦佩的焦化“集体观”】 </p><p class="ql-block"> 焦化人的集体观念和意识是很让人敬重的,仅举两件事例:一是我至今保存的笔记本记录着1989年10月28日下午,炼焦车间热调工段刘杭见、刘彩祥在焦炉地下室交换机女工更衣室内发现两个小偷正在撬柜子,当他们看到小偷正在行窃时没有退后,而是勇敢上前进行制止,俩名员工当场擒获了其中一名窃贼,并立即把他扭送到了厂保卫科,刘杭见、刘彩祥受到了车间每人20元的奖励。</p> <h3> 二是原一回收老师傅朱善炳1991年元月底曾经报给我的(当时我兼任焦化宣传报道組长)这样一篇内容经过:当年元月29日凌晨,当天还下着小雨,厂房外一片漆黑,一回收933工段班长孙庆文与工友张宏伟、王振国三位同志正在进行巡檢,在操作室外,他们突然发现在由西向东的马路上有5个人打着手电筒正慌慌张张抬着一件很沉重的金属备件在奔跑中。这些可疑的行动立即引起了他们的高度警觉,他们三人迅速意识到,可能是这伙人在偷运盗窃的备件物资。</h3> <h3> 在如此紧急关头之际,他们想的就是工厂的财产都是国家的,绝不能让国家的财产受到损失,他们三人面对窃贼五人毫不惧怕,果断决定向他们追击,并边追边喊:“抓小偷,把东西放下!”。窃贼见有人追来,也不知有几个人,赶紧放下偷盗的备件,慌不择路地翻墙逃跑了。孙庆文等三位工友到现场查看,一捆全新的直径18毫米的电缆线放在地上,足有50公斤重。于是他们当即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报告,并作了善后处理,避免了工厂财产受到损失,分厂、车间对他们的英勇之举给予以了表彰和奖励。</h3> <p class="ql-block"> 【 除夕夜的鏖战 】</p><p class="ql-block"> 焦化人吃苦精神同样令人敬佩,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新闻稿《除夕夜的鏖战 》至今还保存着报纸刊登原件,内容是: </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凌晨12时,淮化第15届“新春杯”生产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隆冬的夜,白天还没融化完的雪又被冻住了,此时,刚过完年三十的一轮班焦炉工人们为了打好“新春杯”这一仗正在紧张的捣固、装煤、推焦……</p> <h3> 凌晨3时,焦化厂焦炉4#大车10余吨重的大杆进入#41炭化室在推第5孔焦时,突然遇到“卡壳”,大杆纹丝不动,经查是推焦装煤电机已经烧坏,形势十分严峻。焦炉不仅面临着停产的状态,同时直接影响到“新春杯”运动会的稳产高产。当班的一轮班班长张玉槐立即向车间领导和分厂调度室汇报。时任炼焦车间副主任吴凡和分厂调度室吴志忠等人迅速赶赴生产现场察看,并及时联系起重工、钳工投入检修。起重工房新奇与钳工倪平、樊宗胜等人发扬焦化工人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用手拉葫芦一点一点的移动。</h3> <h3> 分厂时任机动科科长孙志坤也在现场进行指挥,炼焦车间值班人员孙宝庆、马永祥始终在现场忙里忙外。电仪车间值班电工钱琦、周军积极投入到电机的修复工作中,大家抢时间、争速度,拆除的拆除、检修的检修;通过连续几个小时的战斗,至清晨5时10分终于把大杆拉出。机械站吊车司机 吴茂淮接到吊装电机的任务后,凌晨4时多便从生活区步行来到焦炉现场,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检修中,机修电瓶车司机吴国亮也积极协助做好检修电机的拉运工作。</h3> <h3> 早晨7时20分,在全体参战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推焦装煤电机全部处理完毕,9时5分,焦炉全面恢复生产。鏖战在除夕夜里的焦化工人们谱写了新年新的篇章,受到了总厂“新春杯”运动会裁判团领导的高度赞扬。<br></h3><div> (该篇新闻曾刊登在1996年3月1日《淮南化工报》一版)</div> <h3> 【工作中的“老黃牛”】</h3><div> 我虽然在焦化工作的时间只有将近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宣传部门,但我依然关注着焦化厂的动态。长期以来,焦化厂涌现出了许多“老黄牛”一样的干部与员工,他们对工作競競业业。我印象深刻地就有刘永言、关大端、张震国、郑华、程自芳、宋美群、王家海等。我20多年前写过几篇焦化人物报道,其中就有张震国、卢纯华等,其中我与家庆曾经采访撰写的一篇通讯报道《设备“神医”卢纯华》的报纸原件至今我仍保存着。老卢现在也己70多岁了,他的一生中的黄金岁月里都在跟设备打交道。几十年来经他安装调试和检修过的各种设备起码有上千台,使许多设备重新起死回生。我很钦佩他对人生的态度,他与病魔抗争多年后又喜欢上了书画艺术,并多年笔耕不辍,写了两大本长篇自传体书籍己出版。</div><div> 下面是那篇通讯报道的原文:</div> <p class="ql-block"> 设备“神医”卢纯华</p><p class="ql-block"> 在淮南化工总厂焦化厂生产现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位50岁左右的同志围着那些大大小小的设备细心查看,凝神倾听,用手比划着什么,他就是淮南化工总厂焦化厂副厂长、工程师卢纯华。</p><p class="ql-block"> 30多年来,老卢先后对厂里的一些重大设备动过大手术,使不少设备起死回生。因此,职工们都称他是设备“神医”。在老卢的眼里,每一台设备都是有生命的。耸立在焦化厂备煤车间贮煤场上的两台大型联合卸煤机,由于设计安装时存在的问题,投产初期一直不能正常使用,不仅影响了生产,而且有时因延误卸煤时间而被铁路部门罚款。当时身为车间主任的他,看到国家几十万元的设备不能发挥效益时,心里焦急万分。经过苦苦思索,他把搬迁改造联合卸煤机的方案呈报到总厂厂长手里。一些人对此议论纷纷:一个基层的车间能承担这样大的工程吗?老卢信心十足,他带领一班人马,苦战了4个月,便把重达55吨的卸煤机拆除了下来,通过改造和安装,使卸煤机的卸煤速度由原来的90分钟卸一车煤减少到8分钟。</p> <h3> 老卢每当看到设备发生故障、损坏时,心里总不是滋味。焦化厂二期焦炉消火车轨道投产2年来,经常发生断轨,烧坏车上电机等事故,大修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老卢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现场的烟熏火燎他不顾,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检测、试验,终于找到了出故障的原因,他大胆地推翻原设计方案,提出采用镶嵌法固定道轨的方案。在施工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确保焦炉正常生产的同时,通过6个月的紧张施工,200多米长的消火轨道改造工程胜利完工,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原设计要求。</h3> <h3> 老卢心系设备,从未因自己年龄的增大和职务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的初衷,凡是有设备的地方无不留下他的足迹。焦炉的推焦装煤大车是焦炉生产的核心设备,重达1250吨,生产中经常出现故障,开开停停,直接威胁着焦炉的生产。老卢不嫌麻烦,来回反复地爬上爬下穿梭于设备之中,很快查出了大车的“病症”,老卢会同有关技术人员反复研究,以确定“手术”的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去年8月份大修开始,老卢天天奔忙于检修现场,通过近一个星期连天加夜的安装、调试,“手术”成功了。职工们看到老卢一项又一项技改项目的成功,深有感触地说:卢工搞技改,不为名,不为利,不怕担风险,解决了许多生产上的老大难问题,我们的企业需要这样的设备“神医”。</h3><div> (刊登于1993年1月11日《淮南日报》二版)</div> <h3>《永不凝结的追求》是我20多年前写的焦化厂副厂长张震国通讯报道,原文如下:</h3><div> 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焦化厂副厂长张震国同志是一位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在进厂的25年中,他把自己的青春默默地奉献给了焦化事业,为焦化的生产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曾与他共事多年的同志告诉我,张震国同志在工作中所表现的作风,几乎凝聚着焦化人全部优良传统的思想精华,他的模范事迹在工人们中间至今被传为佳话。</div><div> 张震国是1968年底从大学分配来厂的,那时焦炉正在建设之中,风华正茂的他进厂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深入一线与职工们朝夕相处,相敬如宾,从不摆大学生架子。1970年11月25日对淮化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全国独一无二的单煤侧装捣固式现代化大型焦炉在焦化诞生了。此时的张震国激动不己,他看到庞大的炉体横亘东西,焦炉周围厂房纵横,塔罐林立,高大巍峨的烟囱飘出缕缕轻烟,他暗自发誓要干出一番成绩来,当时的领导看他年轻能干,让他担任了焦炉调火班副班长,成为了一线生产骨干。</div> <h3> 张震国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并且有永不凝结的追求,他每天总是早来迟归,尤其当时正处在“动乱年代”,他敢于排除干扰,坚持不懈抓生产,主动深入生产一线,最艰苦的地方带头上。那时,焦炉因设计的指导思想问题,加上片面地強调节约,因陋就简地建立了一期焦炉和简易的回收装置,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施工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焦炉投产后,再加上管理不善,致使1972年焦炉的生产能力只达到设计能力的一半。</h3><h3> 身为一名搞化工的大学生,张震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尽管焦炉面临着种种困难,他积极地和大家奋力拼搏,在担任调火班副班长期间,从锹挖、钎撬、筐背、肩扛等创业中的各项艰难困苦中,无不倾注了张震国同志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张震国不仅带领班组人员积极搞好焦炉生产,同时他还踴跃参加设备挖潜革新改造工作。他在一期焦炉投产后的几年中,与厂里技术人员一起同甘共苦,密切协作,先后完成了焦炉荒煤气回收及焦炉多项技术的改造项目,为一期焦炉的安全生产和化产回收工作提供了保证作用。</h3> <h3> 张震国素以能吃苦著称,记得闻名全厂的一期焦炉“三次大会战”中,(74年、76年、86年)为了抑制一期焦炉炉体状况的恶化,从而延长焦炉使用寿命,在那个阶段他废寝忘食,几乎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会战”中。那时他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可他始终与工人师傅们一起奋战在艰苦的焦炉现场,不论酷暑严冬,他总是没日没夜地干,虽然焦炉现场烟薰火燎,机侧和地下室温度高60摄氏度,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张震国经常是第一个冲在前面,有几次在工作中他因劳累过度出现中暑现象,大家劝他休息几天,他硬是不肯。有一次,他在医院里正吊着盐水,这边刚吊完还没等护士来,他就迅速拨掉针头,又立即来到了厂里,他爱人看到后流着眼泪伤心地向他说:“你这么傻干,图个啥?”他说:“厂里生产搞不好,我看到难过呀!”就这样,张震国像“老黄牛”一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埋头工作。人们为他那“吃苦耐劳,以厂为家”的精神深受感动,无不伸出大姆指钦佩他是一个能吃苦的实干家。</h3> <h3> 让镜头对到1987年6月12日,这天在淮化基本建设史册上,是一排用金字镌刻的大字,淮化二期焦炉顺利推出第一孔合格焦碳,这天下午六时,虽然天空骤然降雨,但聚集在焦炉工地上数百名员工群情激昂,当炼焦工人熟练的操纵着崭新的机车将一炉炉通红的焦炭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整个工地掌声雷动,但此时为二期焦炉付出心血的张震国没有满足,他考虑着环保工作的任重道远。</h3><h3> 投产后经常可以看到他爬上爬下,并经常在炉顶上琢磨,不断了解情况与相关技术人员商讨消烟净化车改造方案,通过辛勤耕耘,消烟净化车改造方案不仅初见成效,而且得到了大连生产厂家的青睐,并专门派人来焦化取经。对此市电台也予以报道。二期焦炉全面投产后,小精苯工程亦摆上了议事日程,张震国又常常出现在小精苯的现场工地上,他每天在那里,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h3> <h3> 特别是在大修中,他既要负责分管的生产,又要负责大修方案,现场中总能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对大修开、停车及重点检修项目,他都亲历亲为逐一检查校对。他经常叮嘱身边的管理人员抓进度不可忽视安全和质量,一次凌晨2点了,张震国大修己劳累一天到家刚休息不久,便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总调来电:450#泵房出水时发现水中夹带有异味,请焦化协同查找原因……张震国人在家,心却系着厂里,他想如果原因不查出来,不仅直接影响白天水系统停车检修,而且还将影响全厂大修进度,他放下电话不容迟疑地立即骑车直奔厂里,马不停蹄迅速组织人员对所有水系统管线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最后把检查结果及时上报给总调后,东方己泛鱼肚白。张震国顾不上吃一口早饭,简单搽了一下脸上的汗水,又投入到了检修现场。<br></h3> <h3> 为了加快小精苯工程的开车,尽快增加效益,他不顾“苯、萘、焦油”等气味的长时间刺激,几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那段期间因工作过度劳累,他又一次被送进了医院。在大脑处在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状态下,他嘴角不停念叨着厂里的生产,并仍关心着小精苯的改造工作。</h3><h3> 由于工作需要,近几年来张震国先后担任了车间副主任、主任、焦化厂副厂长领导岗位,职务的变化,年龄的增长没有改变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张震国就是这样一位不知疲倦、埋头忘我的“工作狂”,他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在职工中间处处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几年来,他多次被总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同时多次在总厂年度大修中立功和受到嘉奖,1991年他还获得了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h3> <h3> 【 糖糕里包“明矾”】</h3><h3> 记得自己最初在焦化工作上遇到的可笑事情就是“ 糖糕里包明矾”:</h3><h3> 每个人一生中都离不开吃,很感谢有幸参加工作时在食堂锻炼了两年多,使我这个当初不会做饭的毛头小子切起土豆丝来,己达到比火柴棒还要细的水平,呵呵,如果考级取得“三级厨师”职称应该没有问题,并使我烹饪技艺受益终生。这也使我想起了有趣的往事。那是1985年的一个夏日里,我当时还在焦化食堂工作,凡是值夜班的人员在负责夜餐供应的同时,还要负责第二天早餐的准备。那天我忙了一晚上,等到没有人来就餐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忙了一身汗再洗个澡就两点多了。洗好澡一时半会还睡不着,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迷糊着了。</h3> <h3> 等到早晨醒来再看看表就慌了神,赶紧准备早餐糖糕面的制作,烧好开水然后进行烫面,再慌里慌张准备白糖,包好、过油、起锅。等到第一位工人来就餐时,压根就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好在那位买糖糕的职工比较熟悉,他说你这糖糕怎么不对味,我一尝才意识到:糖糕里竟然被误参了明矾,可见当时有多“晕”。没办法只能多卖馍馍和油炸狮子头应对前来就餐的员工,凡要购买糖糕的,我只好说卖完了,以致于最后我自己买菜票进行“赔付”。还有可笑的是一次烘面包过程中,因为自己粗心忘记烘烤炉内还有一盘沒有拿,等到发现时再拿出来时己成炭化状……如今回想起来,30年前共事的那些老师傅、老同事宛如眼前:申树成、邱志明、潘志安、梁全安、盛绍云、李恒树、李和昌、陆云鹏、葛东方、郑孝光、徐素华、林赛凤、李翠萍、李守钦、刘家保、孙本玉、张山跃、陈广田、潘景奎、刘明金、许良友、孙玉华、姚海英、张开华……</h3> <h3> 【特色鲜明的“黑板报”】</h3><h3> 焦化厂黑板报特色鲜明,分厂办公楼下那”一排溜”几大块非常显眼,每周几乎更新一期,我参与的1986年、1987年记录在案的有近50期,这还不包括基层各车间的黑板报。陆续参与人员:柴斌、王献好、黄志强、邵正君、李建伯、曹辉、顾幼翔、蔡兆华、江楠、王至臻、吴敏、刘黎阳等,那时候总厂还经常举办黑板报比赛,有记录的1986年5月焦化厂在总厂主办的30多个单位参加的黑板报竞赛中荣获第一名。黑板报内容由于贴近基层,受到了广大员工的欢迎。</h3> <h3>【1987年举办的首届焦化邮展时我设计的纪念封】</h3> <h3> 黑板报内容涉及面广泛生产经营、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等均有涉猎,如1985年“关于病假与工资的新规定宣传”、“食堂举办拼盘比赛活动”、“欢送王海舟参军”、“创文明休息室动态”等;1986年“炼焦车间再次突破日产煤气每小时5400立方的开门红最新记录”、“分厂月评十佳表彰”、“宣传单身宿舍调整方案”分厂月评十佳表彰”、“宣传单身宿舍调整方案”分厂月评十佳表彰”、“宣传单身宿舍调整方案”、“介绍黄山旅游知识”、“介绍黄山风景”、“黄山旅游首批人员返厂”、“八名老工人光荣退休,分厂组织欢送”、“对87名新学员进行考试”、“分厂举办摄影书画展”;1987年“食堂举办第二期烹饪知识讲座”、“焦化厂周东霞、刘波、刘清海参加总厂电视安全知识竞赛荣获团体第一名”、“焦化厂团总支关于青年职工享受恋爱假的规定(暂行)”、“市委书记来焦化为二期焦炉烘炉点火”、“焦化机关团支部与总厂五支部举办青年舞会”、“职工住宅分配方法及有关规定”等内容尤其吸引职工驻足观看。</h3> <h3> 【 摆一摆焦化的“多工种”】</h3><h3> 焦化的工种涉及面广泛,除单位性质的不同和差异,一些化工、检修等工种几乎涵盖总厂各方面。分厂技术方面有总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调度员、安全员,甚至有专职绘图员、统计员、材料员、采购员、销售员、保卫员、保管员、打字员以及专职女工委员等;分厂和车间设置有专职设备员、安全员、工艺员、办事员(部分工段有专职办事员)、材料员、库管员;工人技术职称设置有工人技师,化工操作有主操、副操,各车间工种牵涉更加广泛。</h3> <h3> 如炼焦就有炉顶工、捣固机工、炉门工、交换机工、煤气工、消火车、拦焦车司机、推焦装煤大车、消烟净化车司机(兼)、热调工、保炉维修工等;回收车间就有鼓风机、脱酚、硫铵、纯苯、粗苯、小精苯、黄血盐、硫回收、生化处理以及分析工、包装工等之分,备煤就有皮带机工、卸煤机工、桥吊与铲车司机、中控等;检修和电仪更有钳工、起重工、电工、电气焊工、铆工、车床工、铣床工、刨床工、管工、仪表工等;分厂曾经还有专门的木工、园林绿化、清洁工、浴池工、小车和电瓶车司机、炊事员以及档案管理员等。由于各工种交叉作业,许多人员经常是身兼多职,尤其在大修中一些单位与个人打破工种界限,工作不分内外演绎出了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h3> <h3>【文/图 曹辉】</h3><div><br></div><div>《回眸那“焦化”时光》</div><div>www.meipian.cn/bnhlai1?v=4.1.1</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