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善良不是用来辜负的

香山红叶

<h3><b>  最近刚看了小说《呼啸山庄》,感觉是农夫和蛇的故事。书中描写山庄老主人收养弃儿希斯克利夫,因受老主人儿子的侮辱和恋爱因地位差异而不顺,外出衣锦还乡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b></h3> <h3><b>  这个故事讲了“以德报怨”。论语中有处理此事的方法。《论语·宪问》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文翻译为: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孔子主张对于怨恨,要用正直的心,用真诚心去感化他。对于别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拿别人的善良而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杭州纵火案保姆每月工资7500元,说要买房子,问主人家借了10万元钱。她还偷窃了小孩的手镯和一块价值二三十万的手表。主人是善良的没有换来她的好好服务而是将一家三口烧死于火中,她的残忍行为令人发指,人性何在?所以我们的善良要有一个度,不能一味地纵容,是小事就叫他引以为戒、下不为例,如果是大事只能用法律的手段来制裁,因为不以方圆不成规矩。《呼啸山庄》最后希斯克利夫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人看到了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人可以试错但不能触犯法律,不能因为你的为所欲为让他人为你买单,必须为自己的恶劣行为负责。</b></h3> <h3><b>  与恶相对的是善,善良是做人的根本,你可以不漂亮,也可以没有气质,甚至可以没有知识,但人必须选择善良。作家梁晓声关于什么是文化的回答概括为四句话: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的我们喜欢一个人是始于才华,陷于颜值,发于欢畅,忠于人品的,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体现在人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中,例如出行时不抢红绿灯遵守交通规则,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不随地丢垃圾,去餐馆吃饭不要对服务员大呼小叫等。这些小事我们都能做到,这就是善良的举止。孔子的弟子,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子骞用他的善良感化了继母。所以别人的善良不能辜负,要用别人的善良洗自己的心灵,做个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人,唯有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少了尔虞我诈,世间才会充满爱。</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