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河南安阳的一个小镇,隐秘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数年在一个大院,数量庞大,有东南西北的年轻人前仆后继驻留过那里,也有泼洒青春的懵懂和挥舞狂刀的激情充斥过那里,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有人调侃说,那是一段傻逼过的曾经,却是自己再也回不去的青春;也有人感触说,曾经我们傻逼一样地坚持着,盼望早一点离开,真要分别时,却像孩子一样哭得像傻逼!这个地方就是54857,一个联动我们青春动脉的代码,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再高,始终都逃不出她如母亲般的视线。</h3> <h3> 部队诞生于抗战年代,解放后正式编制入54集团军,无数来自东南西北的热血青年,带着"保家卫国洒热血,和平年代献青春"的信念,远离家乡和亲人,一路北上,浩浩荡荡、前仆后继奔赴这个满是烟尘、发展滞缓的中原小镇—水冶。</h3> <h3> 54857是162师装甲团的代称。部队大院基本由数字和文字命名:一营二连、二营五连、三营八连、步兵连、警侦连~~~还附带着一个响亮的名称:基层建设先进连、技术优胜连、拥政爱民模范连、一等功臣连、特别能战斗连、铁骑尖刀连~~~这是一个个封闭却五脏俱全的小社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坦克五连新建营区-</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装甲步兵连新建营区-</b></h3> <h3> 我们青春的故事也从那里开启~~~</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天南地北的聚集,只为一首响彻军营的歌</b></h1> <h3> 部队是一个小社会,里面除了火葬场以外基本啥子都有:营房、家属院、培训中心、活动中心、服务中心、食堂、电影院、卫生队、警卫队、加油站、服务社、养猪场、训练场、理发店、通讯室~~~在这里基本可以解决一切生活需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部队营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干部家属楼-</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活动中心-</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原坦克分队食堂-</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阅兵训练场-</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灯光蓝球场-</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卫生队综合楼-</b></h3> <h3> 那时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6点,营区大喇叭就开始叫响起床号,伴着一阵阵冲破晨霭的口号声,军营的一天就从早操开始了!整齐的步伐、震天的口号成为几千人早操时的约定习俗。偶尔遇到打着背包、散着铺盖的落队新兵,老兵们也只是相视一笑,或许在他们内心深处,同样也有过这样散落的青春!</h3> <h3> 早操后的第一工作是洗簌叠被。老兵们不慌不忙整理着"豆腐块",新兵们却心急火燎且惊猝仓惶地叠压着被褥。对于新兵来说,夹板、砖头、铁丝、木凳一定是"豆腐块"成型的必备工具,为了让"豆腐块"更容易成型,更有甚者偷偷把被褥打湿蜷缩一夜,也要为叠出有轮有廓的"豆腐块"而自诩一次!</h3> <h3> 饭前唱歌是每天的规定动作。那时唱歌纯粹叫喊歌,浑厚且高亢,聚集腹腔到胸腔的中气破口而出,《加强战备、准备打仗》、《团结就是力量》总是在午间此起彼伏。这个场景和旋律,甚至可以在十多年后的夜梦中回播。</h3> <h3> 科目训练是兵们定期的工作内容。新兵入伍时,立正稍息一个月、跑步训练一个月、砌土拍梗一个月。有踢正步拍肿脚板的、有站军姿站着晕倒的、有喊口令撕破嗓子的、有五公里长跑被拖回的、有四百米障碍跳坑就不见冒头的、有铁凳齐放时戳破脚跟的、有紧急集合把胶鞋穿反的、有做俯卧撑累得跨不上床的、有一顿不就咸菜吃下三十二个军用馒头的~~</h3> <h3> 那时候,战斗部队都住在水泥营房中,每一栋只有一个厕所,憋得再慌也要礼让老兵,自己却在门外跺腿。整个大院就一个大澡堂定期开放,那是一个冒着热气的大池子,老兵先泡先洗,新兵根据口令下饺子般鱼贯进入,你帮我搓背,我帮你抹皂,那种单纯的互往和赤溜溜的坦诚相待,让几十年后独处自家洗澡间的兵们,想想嘴角都会流露出一种诡秘的笑意!</h3> <h3> 每到吃饭时间,每个营房感觉都开始集体飘香,什么二连的烂肉炒白菜、五连的土豆烧鸡、七连的豆腐包子、九连的猪肉蒸面~~~各种香味在空气中交织,无孔不入,刺激得兵们口水直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修理连翻新食堂-</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实行分餐制的部队伙食-</b></h3> <h3> 那时候的战友与战友,老乡与老乡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阶级兄弟,操着彪着天南地北的"山寨版"普通话,笑着闹着喊着叫着,河南话、山东话、广东话、东北话、陕西话、四川话,在交织中听起更有韵味,甚至成就了许多人普通话的启蒙之路。</h3> <h3> 那时的新兵岁月,就是一个放下自尊、磨灭底线而努力蜕变的过程。那时的新兵,最大愿望就是睡一个没有紧急集合的安稳觉,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一场可以忘情打盹、回头还不会挨批的电影~~~但恰恰是这三个月的磨砺,才完成从社会青年到部队军人的转变,而三年的军绿生涯总结起来就是:早操、唱歌、训练、学习、吃饭、站哨、睡觉,其中穿插了看新闻联播、串门、打勾鸡、看电影、节日聚餐等娱乐项目和实弹演习,简单而难忘,孤单并快乐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军营的兵,都有一个染缸出来的青春</b></h1> <h3> 那时的兵们,都只有18岁左右的年龄,心中都怀揣着一颗年轻的心。虽然物质条件有限,没有IPAD没有手机,没有社会上那些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但耍的方式很多。</h3> <h3> 一支"散花"烟轮换着吸就可以聊一段人生;一场"勾鸡"扑克就可以让班长满脸纸条还只能捂嘴小笑;一封家书可以却能让人在梦中笑出声来;一张对象的照片恨不得让每个战友都看完~~~那时候对什么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等明星都不太感冒,谈论最多的还是什么史泰龙、体操冠军、徐洪刚、军事频道女主播,连同探家时偶然邂逅的那个某某某~~~</h3> <h3> 那时候,物质条件匮乏,军人服务社便成为兵们最爱光顾的地方。金钟、散花、红旗渠、金芒果等香烟成为柜台热销品种;古井贡、双沟、绵竹、四特等白酒,依然撼动不了"琥珀"啤酒的畅销地位。每每发津贴后,服务社便门庭若市,川流不息。让兵们激动不已的是又新添什么什么烟酒品种,津津乐道是又迎来哪个哪个随队军嫂,甚至专程奔赴服务社偷瞄一下军嫂尊容而兴奋不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昔日的服务中心已变为军人服务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昔日的军人服务社已改建成四百米障碍场-</b></h3> <h3> 兵们的字典里从没有"眼泪"这个词,当地方上同龄的伙伴都沉浸在合家团圆之时,兵们却在偏远的弹药库站岗放哨,在荒芜的靶场演习练兵,他们没有因为训练时磨伤膝头、碰肿脑袋、戳破血泡流过一滴眼泪,却会手捧家书,在楼顶偷偷哭得像一个刚断奶的孩子~~~甚至多年后,偶尔翻起那些泛黄的家书,字里行间都会戳中自己那段因为青春记忆,而最不争气的泪点~~~</h3> <h3> 那时候,部队如同染缸,让兵们发生太多的质变。山东秦窖演习、林县红旗渠打靶、许家沟集训、汤阴光缆施工、跨省徒步急行军 ~~~每一处,都留下青春血和汗;每一点,都印染蜕变的痕与迹。这是我们的子兵们,真正用自己赤足带伤的脚板,在青春宣纸上写出的那足以凛然一世的威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每一个营区,都有一个代表着幸福的符号</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首先是美食-</b></h3> <h3> 部队没有大鱼大肉,却汇集了天南地北的美食。除传统烹饪菜品外,热蒸面、冷皮冻、豆腐粉条包子、白菜回锅肉、烂肉炖粉条、杂菜热烩面、胡辣汤,以及那永远都吃不完的大白菜炖系列肉~~~在子弟兵的手中轮换着花样变换着口味。</h3> <h3> 特别想念营区门口老董家的牛肉饺子,皮薄肉多,鲜汁横流,一囗咬下去简直堪比美妙如诗的初恋!对于每月只有35元津贴的兵们来说,体验一下他家饺子的美味,简直是一种海天般奢华盛宴!如今却物逝人非,只剩下一墙斑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其次是礼堂-</b></h3> <h3> 部队除了每晚7点的新闻联播外,很少接触其它新鲜事物。礼堂作为一个文化传送点,充分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每周或半月,电影就成为一种可期可盼的节目 。《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霓虹下的哨兵》、《红河谷》、《弹道无痕》、《大阅兵》、《冲出亚马逊》、《血战台儿庄》~~~那是没有插播广告的纯天然电影。那种热血澎湃场景和翘首企盼的心情,仿若已赶过了时下特效横世的3D电影!<br /></h3> <h3> 每到春节或建军节,部队文工团、地方慰问团就陆续在礼堂登台表演,那是兵们最快乐和激情的日子!没有明星演唱会绚丽的灯光、没有LED屏幕背景的渲染,一对快板、一段三句半、一首军旅歌曲、一个军旅类小品,定能让兵们把手掌拍红拍痛。但凡有女兵上台演出,大伙们更是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双手不约而同举过胸前,就如明日就要执行死刑的囚徒,不忍错过临刑前人生那一幕幕美好的画面!</h3><h3> 老班长最初的一句话似乎应证了这种状态:咱部队,连耗子都是公的,连母猪都可以看出双眼皮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最后是与生俱来的荣誉感-</b></h3> <h3> 军人可以没钱,但不能没有荣誉,那种对荣誉的向往是入伍后与生俱来的。拼命干个优秀士兵、争取当上班长、早日加入共产党、三年后立个功考个学提个干,俨然成为子弟兵们恒定不变的奋斗公式!</h3> <h3> 今天看来,当时那种无法抑制和扼杀的荣誉需求感,也是时代的映射。在那个身处同一起跑线的兵们,有无金钱、有无背景、身世有多么显赫都是然并卵,荣誉和军衔是区别等级高低的硬通标准,话说回来也算是离家几年对家乡父老的一个诚恳的交代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不是怀旧,我们只时要记得</b></h1> <h3> 在时代的变迁和军队的改革中 ,部队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营区改造、部队换防、团队整编、番号更迭,曾经的54857这个数字,已经不复存在,从此成为一群群离队后的兵们不断追寻的记忆。</h3> <h3> 曾经惊天震地的军歌已经消失了声息,曾经熙熙攘攘的营房也人去楼空,无人修饰的杂草在很多角落肆意生长,只有那一棵棵孤独的老树,悄悄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营房大院存在过的很多痕迹正在被时间慢慢吞噬,仿佛也在被时代渐渐的遗忘。<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部队后大门-</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家属楼到卫兵队的大道-</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空置的原坦克分队营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机关大楼-</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战备库-</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重新修缮后的礼堂-</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坦克保养间-</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五公里越野道-</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换代的步战车-</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待整修的装备-</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实弹靶场和坦克训练坡道-</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坦克冼车场-</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营区外流向阜城蒋村的潺潺溪流-</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林县靶场营区大门-</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林县靶场营区内景-</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林县靶场坦克实弹基地-</b></h3> <h3> 曾经很多留队的老战友换防河北邢台,建设和职守新的营区;曾经很多留队的老兵们也退伍转业,回到地方打拼自己的事业;曾经如兄长般的修理连赵宗刚老班长,也干满7级士官后退休离队,为30年军旅生涯划了最后的句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百名好班长、修理连30年老班长赵宗刚(前排中)-</b></h3> <h3> 想必很多54857的子弟兵们,也同样在部队度过太多太多难忘的时光和岁月,也同样播洒太多太多热血与青春 ,他们也许一度埋怨部队的偏远与孤独,曾无比憧憬地方的花花世界。而如今,当再次想起那里的人那里的事,却只剩下深深的怀恋和无尽的唏嘘~~~</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不悔梦归处 只恨太匆匆</b></h1> <h3> "我们曾经一起训练,也曾经一起摸爬滚打;我们一起翻山越岭,也曾经 一夜行军百里;我们曾经一起喝醉,也曾经一起谈天说地;我们曾经梦想当将军,也曾经宣誓向雷锋学习"~~~</h3> <h3> 每逢81建军节或目睹老兵退伍,我们的心中不由得泛起阵阵涟漪,唏嘘不已!亲爱的战友,如果时间可以让你忘记,那些该记住的人、该记住的事,那我们,逝去的青春又有什么意义?!</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原54857部队川籍战友水冶忆旧行</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8 于成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