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游历了德国和瑞士,写了点杂记感慨了下。</h3><h3> 朋友问我怎么没去看古堡,其实看了只是没敢写。一是因为不懂建筑,二是不懂历史,没做过任何功课,三是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来写,怕唐突了他们。</h3><h3> 德国有全世界最多的古堡,瑞士也不在少数,感觉一点不写真对不住他们!</h3><h3> </h3><h3><br></h3> <h3> 在慕尼黑的圣彼得堡教堂俯瞰玛丽恩广场上的新市政厅,这座前后修建了40多年的建筑是我见过的最为繁复瑰丽的哥特式代表作。</h3><div> 当他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只能用“倒吸一口冷气”来形容,怎会有如此让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div><div> 岁月让它有了深深浅浅的斑驳的痕迹,却让它更有韵味。垂直的线条让它显得庄重,壁龛立有君王、圣徒和神话英雄的塑像。</div><div>(原谅我的见识浅陋,有人说科隆的大教堂才叫气势磅礴,以后有机会得去看看)。↓</div> <h3> 欧洲最雄伟的建筑不是教堂就是古堡。</h3><h3> 也只有实力雄厚的家族、教会才建的起如此恢宏的建筑。</h3><h3> 这些古建筑承载着设计者的灵感,建造者的心血,家族的荣衰,政治的血腥,宗教的虔诚……</h3><h3> </h3> <h3> 苏黎世大教堂,听说《翻译官》在此取景。可是苏黎世语言学院并没有法语系。</h3><h3> 这座罗马式的建筑在宗教改革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h3><h3><br></h3> <h3> 进入教堂,并非礼拜天,人很少,还有若干个如我们一样猎奇的人。</h3><h3> 上浅下深的色调让人生不起轻浮之心,只能老老实实跪倒在上帝的脚下。</h3><h3><br></h3> <h3>教堂内的彩画玻璃是瑞士现代艺术大师贾科梅蒂的杰作。彩玻为这肃穆之地添了迷幻的色彩,人间的温情。</h3> <h3>卢塞恩的霍夫教堂。肃静而庄严,我们进去时只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跪着默默祈祷,穹顶之上图案精美。</h3> <h3>宗教人物雕塑登峰造极。</h3> <h3> 说到古堡,就不得不看德国的新天鹅堡。</h3><h3> 雨天的新天鹅堡。犹如未曾施粉的佳人,虽美却没有让人惊艳的感觉。</h3> <h3> 晴天却是如此明艳动人。</h3><h3> 路德维希二世——这位巴伐利亚的年轻国王没有治世之才,却有艺术天分,他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之心全部倾注在了这座梦幻古堡之上。</h3><h3> 这城堡是年轻国王梦的世界,是他浪漫和童话色彩性格的体现,也是他逃避现实的无奈。</h3> <h3> 由路德维希二世想到了中国的宋徽宗。我觉得从痴心于艺术的角度而言某种程度上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h3> <h3>只可惜预订不到参观里面的票,只能外观。</h3> <h3>西墉古堡,坐落在日内瓦湖畔。</h3><h3><br></h3> <h3>空灵的湖水与沉郁的古堡相映成趣↓</h3> <h3> 文人面对古堡总能发出众多的感慨,记得余秋雨就曾专门写过这座古堡。</h3><h3> 可惜我这粗人啥也发不出来。</h3><h3> </h3><h3> </h3><h3> </h3> <h3> 进去溜达了一圈,实在不喜欢。</h3><div> 楼梯逼仄陡峭,难以想象那时的贵妇如何拖着繁复的裙子在这期间行走。每个房间狭窄幽暗,石砌的墙和地估计到了冬天还分外寒冷。</div><div> 尤其是那厕所,以最简单的方式(一大块木板,中间两个圆洞)架在古堡某个房间之中,下面就是几十米的类似烟道的墙体联通湖面。想着大冬天冷风倒灌而上,人在上面坐着,画面太美……</div><div> 请原谅我的矫情,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曾经。可是耐不住我想象力丰富,直接联想到去雪乡时的野厕,想到那就想狂笑😂。</div> <h3> 遥想当年,主人走在围廊之上巡视自己的城堡的感觉应该很棒。</h3> <h3>这座古堡后来成了关押囚犯之地,越加让人觉得不喜。</h3> <h3>想像一下,昏暗的大厅里关押的囚犯面对那一湖广袤的绿水时是多么的绝望。</h3> <h3> 在我眼里它就是一古堡。</h3><div> 在历史的潮流中默默固守着曾经的辉煌,迎来一拨又一拨前来猎奇却又啥也不懂的游客走马观花。</div><div> 它是寂寞孤独的。它只属于历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