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滬自駕遊(18)長江入海口——上海吳淞砲台灣國家濕地森林公園遊記

独立黄昏

<h3>上海的五月,風和日麗,正是遊山玩水的好時光。就在我們打算去什麼地方遊玩的時候,忽然發現“上海旅遊指南”上的寶山吳淞砲台灣景點,便提議就去吳淞口吧,可以賞景,可以懷古,於是我們說走就走,在汽車導航的指引下來到了“上海吳淞砲台灣國家濕地公園”。</h3><h3>吳淞砲台灣國家濕地森林公園是上海市最大的濕地森林公園,具備森林濕地兩大特色景觀。砲台灣在寶山區東部長江與黃浦江、東海三水相汇的濱江灘塗地,背山面水,東濒長江、黃浦江,西倚砲台山,沿江的岸線長達1974.13米,其西南角是著名的吳淞口,是扼守長江、黃浦江的重要軍事基地,清朝時借此地形建造水師砲台,所以得名為砲台灣。</h3><h3>砲台灣公園總面積為53.46公頃,是一片天然“綠肺”,綿延2公里長的濱江濕地灘塗是砲台灣濕地森林公園的精髓。進門看到公園狹長的示意圖,能感覺到從前這裡是沿江的一片海灘,也可能因為潮濕很少有居民或者漁民居住,當初極目遠望應該是一片灘塗,棲息著野鴨、水鳥。長期以來當地政府利用它有著抗擊外族侵略的歷史,逐漸規劃修建成了今天的公園。進門不遠處有浮雕、石刻,刻的是一個火車頭。它告訴我們清朝末期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由此地始發開往上海閘北老北站。如今鐵路沒了,連老北站也沒了蹤影。</h3> <h3>走上公園主幹道,兩邊風景美不勝收,各式花卉夾雜在野生植物間,迎面撲來的花香,濃郁醇厚,看著美景,我們也不失時機的拍照。路邊還有一叢叢丈把高的野草和搖曳的蘆葦,長長的毛茸茸的蘆葦花似乎告訴遊客現在正是遊覽的好季節,趕快到大自然中來吧!</h3><h3>不一會我們來到了公園最主要的景點——吳淞砲台軍事廣場,據說這裡原來叫楊家嘴,吳淞砲台灣,因沿江構築砲台而得名。作為昔日的軍事要塞,曾經硝煙彌漫。這裡是鴉片戰爭(1842)、“一.二八”淞滬抗戰(1932)、“八.一三”淞滬抗戰(1937)、解放上海吳淞戰役(1949)的著名戰場。這難忘的風雲故地,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苦難與新生,謳歌了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傳統,傳承了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寫下了一首首壯麗的英雄詩篇。</h3><h3>廣場最突出的是以清代吳淞砲台古炮為中心的一些實物,古炮長243cm,炮口外徑37cm,內徑18cm,總重3000公斤,鏽跡斑斑的古炮筒上還刻著字,順治三年的。這古炮是中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的鐵證!依稀可以感受昔日的軍事要塞是何等威武莊嚴。古炮周圍還有各個時期繳獲的火炮、防空炮。通過古炮正前方在水流淌過的浮雕中,我體會到了源源不斷,前仆後繼的民族精神!砲台灣如今已經成為重要的海防要塞。砲台灣公園承載軍事文化歷史,與公園附近的海軍上海博覽館、淞滬抗戰紀念館、寶山烈士陵園、上海解放紀念館等景點,構成了一條完整的上海軍事文化紅色之旅。</h3><h3>和軍事廣場的肅穆感不同,我們來到濱江濕地的三水交汇處。微風輕撫,浮雲淡薄。沿著木棧道漫步,極目遠眺,海天一色。不遠處,長江水滾滾,“啪、啪、啪”,有韻律地拍打著沙石堤岸,蘆葦蕩肆意蔓延著。吳淞砲台灣濕地森林公園的地理位置是獨一無二的,長江與黃浦江在此汇流入東海,享有“黃金水道,三水交汇”的美譽。到過各地大小無數的濕地公園,濕地景觀已不新鮮,但吳淞砲台灣濕地森林公園依然能帶給我們驚喜,因這60萬平方米的原生態濕地有絕佳的觀景位置——直抵長江與黃浦江的匯流處,遠眺日出日落,近看船來船往,江風拂面,三水交匯的美景一覽無余。</h3><h3>“你們看到遠處白色的燈塔沒有?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啦!”一位當地的老者遙指吳淞口北導堤頂端,一座白色圓柱形的燈塔若隱若現,這是由荷蘭人在102年前建造的吳淞口航道航標塔,塔高20.1米,燈高17.4米,射程可達13海里,順著燈塔方向一路看去,隄岸輪廓漸漸清晰,而這個航標塔則清晰展示了黃浦江和長江的分界線。長江和黃浦江在這裡匯流,然後流入前面的東海相會,所以這裡是上海可以欣賞到這三水交匯的唯一地點。今天的天氣格外好,藍天白雲,在上海很難看到這樣晴好的天氣。站在這裡往不遠處望去,長興島盡收眼底,一排排大吊車像鋼鐵巨人聳立著,水面上來來往往的大海輪絡繹不絕,一派繁忙的景象,使得這個茫茫的海域不再空曠,讓長江之水真正的成為一種“浩瀚”。再往遠處眺望,直接看到崇明島,且視野清晰。看著三水交匯的壯闊美景,我自然想起了八十年代初,我們乘海輪從青島到上海,就是由吳淞口進入黃浦江直達上海市區十六鋪碼頭的情景。黃浦江是上海的地標河流,流經上海市區,將上海分成浦西和浦東。黃浦江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在上海市區中心外白渡橋接納吳淞江(蘇州河)後在吳淞口注入長江,是長江匯入東海之前的最後一條支流。極目遠望那寬廣遼闊的水天相接之景,不由聯想到一句古詩:“長江淡淡吞天去,甲子隨波日日流。”“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h3><h3>公園修的木棧道直抵長江口,我們站在濕地的觀景平台上,與長江水可謂“親密接觸”,濤濤江水仿佛就在腳下,呼號著光陰的故事。濕地也被譽為“大地之腎”,在這片充滿生機的濕地上,養育著豐富的水生植物和灘塗小動物,引來了眾多水鳥在此棲息覓食,也是候鳥南來北往停留的最佳驛站。漫步木棧道上,濕地綿延,近看水草依依,群鳥嬉戲,使人愉悅神怡,遠眺海天一色讓人如癡如醉,浩瀚的江水與天際相連,仿佛這裡就是天的盡頭。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對天地的博大,山水的空靈,自然的神奇等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們要想在變幻莫測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就必須適應一切虛虛實實的變化,把個人的愛恨情愁融入變化無窮的濤濤歷史長河中,使自己這朵小小的水晶浪花隨大海波濤共同起伏,騰流,浸潤萬里江山,才能做到永不枯竭。靜靜坐在觀景平台的休閒靠椅上,環顧四周,沿岸一片片神秘的蘆葦像一根根細微的經脈伸入到浩渺的長江口,散落開去。這裡可是當年淞滬戰役中勇士們用來掩身制敵的好地方呢,和平年代的今天它不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也成了各種候鳥的棲息地了。立身走近護欄,遠處可見江中一座極像飛碟的建築,停泊著幾艘十幾層樓高的巨大郵輪,那是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是上海三個國際郵輪碼頭之一,這裡可以靠泊世界最大郵輪。</h3><h3>時近正午,和煦的陽光斑斑駁駁地撒下無數個金色的喜悅于江面,把江水連同遊輪、船隻、小鳥、遊客,還有靜靜的濕地塗上了一層濃郁的金黃。此時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吳淞口,離開了海濱濕地,離開了砲台灣,其實不捨的是那份回歸大自然後的欣喜與安然。</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