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次南美之行的第一站是秘鲁首都利马。利马地处太平洋东岸,是世界上著名的“无雨之都”,一年四季没有雷鸣电闪,没有疾风暴雨,年降雨量仅有10-15毫米。在利马很少有下水道,民居大都是土坯房,有些住房居然没有房顶。当地人也从来不需要雨伞、雨衣。利马的武器广场(Plaza de Armas)又叫中心广场,是利马的精神文化中心,最古老的部分是广场中央的铜制喷泉,建于17世纪。</h3><div><br></div> <h3>利马总统府每天会定时举行换岗仪式,一支军乐队会身着盛装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回首地演奏许多首乐曲,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看。</h3> <h3>利马总统府前站岗的师哥,给他拍照时还面带几分羞涩。</h3> <h3>秘鲁是南美洲华人最多的国家,在利马甚至也有一条唐人街。这里的中餐馆都有一个统一的牌子"CHIFA",和粤语中的吃饭发音相似。1849年10月,即鸦片战争发生后的第九年,第一批“契约华工”共75人背井离乡,乘丹麦船“费德里科·吉耶尔莫号”,经过120天的艰难航行,终于抵达了秘鲁的卡亚俄港,从此便拉开了华人移民秘鲁的序幕。此后的25年间,大约有10万名华人漂洋过海来到秘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现在华人在秘鲁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上至部长会议主席(即总理)、政府部长、国会议员,下至公司总裁、餐馆老板、小商小贩和打工族,还有教授、工程师、律师、医生等都有华人, 华人已进入秘鲁社会各个领域,并且事业有成,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受人尊重。</h3> <h3>利马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上空飞翔的鸽子。弗朗西斯科修道院与中央广场一街之隔,是古城保护区中颇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利马众多教堂中最负盛名的一座祈神和修行的场所。修道院自1774年建成至今,在经历了数次大地震后,大殿内的穹顶和壁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有些尚在修复中,有些却已成为碎渣永远无法复原。所幸的是修道院中最珍贵的两样宝物在大地震中幸免于难,其中之一是位于二楼的图书馆,馆内存有25000本中世纪藏书和字画。</h3> <h3>另外修道院还有一样镇馆之宝是它的地下墓穴,与其他墓穴不同的是,墓穴的四壁和走道全部是由7万多具人骨堆砌而成。这些被岁月的尘沙风干的骨头井然有序地排列着,骨节归于骨节,骷髅叠于骷髅,别有一种奇特的视觉感。在墓穴的中央大厅,还有一座直径差不多有三米长的圆形墓地,以骷髅和人骨构成一组形似太阳的几何图案,仿佛是一种符号,或是一种寓意。这其中是否蕴含着“地下天堂”的意思呢?沿着幽暗而狭长的通道,踮着脚尖、轻踩着几百年前的人骨缓慢前行,这多少需要一点点勇气。除了听导游解说,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大声说话,在这里是不允许拍照的,唯恐惊动了在此长眠了几百年的魂灵。</h3> <h3>在利马大教堂正赶上一场宗教庆典仪式。和羞涩的阿兵哥相比,秘鲁的女青年在镜头前倒显的落落大方。</h3> <h3>庆典仪式中有些人头戴面具载歌载舞,我看了忽然想起了藏戏,二者还真有七八分相似。</h3> <h3>秘鲁少年,师师哒!</h3> <h3>色彩艳丽颇具秘鲁特色的帽子,喜欢的话买上一顶,拍照时戴着也挺好看的。</h3> <h3>这里往东一望无际的大海就是浩瀚的太平洋。</h3> <h3>秘鲁的百香果出乎意料的好吃,没有什么酸味,不需要加蜜就可直接吃。味道清甜清甜的,我一连吃了五六个,有点停不下来的节奏。</h3> <h3>南美有3000多种土豆和58种玉米。在秘鲁的街头经常看到一种煮熟的玉米,不同寻常的是颗粒有我们普通玉米粒的三四倍大。吃起来口感糯糯的,是相当不错的小吃。</h3> <h3>秘鲁的餐前小点——烤玉米粒,这个就像是国内打发时光的瓜子花生,真心好吃很对我的味口,结果吃多了第二天上火喉咙有点痛。</h3> <h3>库斯科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古城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海拔3410米的东安第斯山脉丰饶的山谷中。这里气候宜人,崇山峻岭和葱郁的林木围绕在城市的四周。因而又有“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的美称,库斯科意为世界的中心。1983年,库斯科古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h3><div><br></div><div><br></div> <h3>11世纪印加帝国初期,皇帝曼科卡巴克主持兴建了这座城市。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征服之后,在辽阔的印加帝国时代达到它的顶峰,库斯科发展成为帝国的首都和神圣的城市,是印加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中心。这里的武器广场是我见过的南美城市里最漂亮的一个,整个广场恢弘大气,配上天空中的高原蓝,令人心旷神怡。是个发呆的好地方。</h3> <h3>当地贩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的秘鲁妇女。</h3> <h3>库斯科的建筑既有印加帝国的痕迹,又有西班牙的风格。武器广场 的边上是库斯科大教堂,大教堂顶端的福音钟楼悬挂着一口130吨重的大钟,据说是南美大陆最大的钟,钟声能传到40千米之外。大教堂里的藏品“最后的晚餐”世界闻名。这可不是达芬奇的原画,是画家Marcos Zapata的模仿创意之作,这幅画里耶稣和他门徒面前的餐桌上摆的竟是印加人的美味佳肴——烤豚鼠!</h3> <h3>库斯科太阳神庙。</h3> <h3>打扮成印加帝国皇帝模样和游客合影的街头艺人。</h3> <h3>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秘鲁少女,陪她一起奔跑的是萌萌的小羊驼。</h3> <h3>如同雪山融化的冰雪般清澈纯洁的眼神,仿佛冬日的阳光般暧暖的笑脸,这一凝固的瞬间足以感动我心!</h3> <h3>在库斯科Hatunrumiyoc街两旁保存着印加时代的古墙。 整座古墙由一块块切割平整的大石如同拼图一样堆叠起来。墙上石块虽然形状大小不一,但近乎完美的接合令人惊叹不已。印加人的石工技术如此高明,连现代的建筑工匠都自叹不如。正是这个原因,西班牙侵略者在拆除原有建筑修建有殖民特色的新库斯科城时保留了印加人原有的地基。</h3> <h3>而今库斯科古城里数量众多的狭窄的石板街道在印加泥瓦建筑的两个城墙间蜿蜒盘伸,就像石头走廊一样。</h3> <h3>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古城库斯科的夜晚,岁月打磨过的石板路上泛着闪烁的灯光。每每走在这古城的小巷,我都有一种身处丽江的错觉。</h3> <h3>库斯科当地餐馆内正在演唱的乐队,节奏鲜明快乐,富有动感!</h3> <h3>在秘鲁的高原城市,随处可见的是这种免费取用的古柯叶。刚在库斯科下飞机的时候就在机场出口里摆了一些任游客取用,这可是制造毒品可卡因的原料啊!不过没有提取之前都是无害的,直接嚼食或者泡水饮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高反和疲劳。要知道库斯科的海拔有3700米,比我们的拉萨还高出200米!</h3> <h3>在菜单上点这道菜时,从英文的意思上看是烤乳猪,看着菜单拼命咽口水。结果端上来就是这么让人惊叹的一道菜。它龇着两颗大大的门牙叼着根红辣椒,满心的期待顿时化为乌有,立马就有人崩溃放弃了。这就是传说中秘鲁的国菜——烤豚鼠,被我们误打误撞地点了上来。本着绝不浪费的原则,我还是吃了不少。其实它烤的松松脆脆的,吃起来口感还是不错滴。非要说味道的话,我觉得有点像猪肉和羊肉的混合体。你想尝一口吗?</h3> <h3>这个饮料是秘鲁的一种特色饮料——Chichamorada。它是由紫玉米、果汁和一些香料制成的,是一种相当清凉的饮料。喝起来口感相当不错,这是我在秘鲁最常喝的一种饮料。相反传的神乎其神打败可口可乐的印加可乐就没那么好喝,我只尝了一次就没再喝过。</h3><div><br></div><div><br></div> <h3>这些身着民族服饰的妇女是安第斯山脉中的原住民,如今走出深山,主要靠出售自己制作的羊驼毛纺织品勤俭为生。</h3> <h3>从库斯科到温泉镇的路上,都是这样壮美的高原风光。蓝天、白云、雪山还有高原山悠闲自在的羊驼,青藏高原所拥有的美丽在这里仿佛被复刻。</h3> <h3>高原山居民的房子都是这般矮小,一开始我甚至怀疑自己的眼睛,这真是用来住人的吗?后来我问过当地人才知道,建的矮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暧,以抵挡安第斯高原漫漫长夜的寒冷。</h3> <h3>莫雷(Moray)梯田是圣谷地区的一处考古遗址,海拔3500米,在maras镇西侧外围。遗址的主体部分是几组同心圆形状的凹陷梯田,最大的一处有30米深。这些梯田用途还不清楚,因为同心圆造成的光照、风向效果,导致梯田高层和低层之间气候差异很大,温度差异可以在最高和最低层相差15摄氏度,所以这里很可能是印加人的农业实验站,而且这里也发现了复杂的灌溉系统。</h3> <h3>在秘鲁的旅游纪念品当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我们称之为"草泥马"的羊驼了。几乎每个旅游商店都有它萌萌的所在,让人爱不释手。</h3> <h3>马拉斯盐田坐落于马拉斯的神圣山谷,距离库斯科大约40公里,由数百个蒸发池构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00年至900年的查纳帕塔文化(Chanapata)时期。两千年来,盐田从未停止过运转,源源不断地为秘鲁以及整个南美的人们输送着最优质的岩盐。马拉斯盐田和我见过西藏盐井的盐田非常相似,甚至连品种都一样。有普通的食用盐,用以治病的药盐还有顶级的桃花盐。</h3> <h3>在盐田的边上,我看到一位正在用演奏排箫的乐手,推销他自己录制的CD。我轻哼了一下《老鹰之歌》的旋律,就是这篇美篇的配乐,说我很喜欢听这首脍炙人口的南美乐曲。结果他用低音中音高音的三种排箫为我吹奏了三遍《老鹰之歌》,现场的效果真心的好听,让我听的如醉如痴!</h3> <h3>欧雁台地处圣谷的要塞位置,周围是群山环绕,是天然的军事防御工事。西班牙人进入印加领土后,当时的印加王曼科退守欧雁台,并成立临时首都。1537年,印加人还在“欧雁台之役”打败了西班牙人的进攻。</h3> <h3>从欧雁台通往温泉镇的火车很贴心,为了让游客更好地观赏沿途的美景,火车的车顶也是用玻璃做的。行驶期间列车上的男女乘务员还会客串一次模特来个火车T台秀,同时也推销一下当地的毛纺织品。</h3> <h3>一大早起来,还是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长队才坐上了去往马丘比丘的穿梭巴士。清晨的马丘比丘,还是云雾缭绕,不见真容。</h3> <h3>马丘比丘(Machu Picchu ),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中为“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由于独特的位置、地理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在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h3><div><br></div><div><br></div> <h3>在等待云开雾散的时间里,和这些放养的羊驼逗一逗玩一玩,是打发时间的好方法。</h3> <h3>经过三个小时的耐心等待,马丘比丘逐渐掀起了神秘的面纱,把这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展现在我们眼前。</h3> <h3>数百年前,连接马丘比丘与库斯科的,只有群山间一条狭窄的印加古道。而今,当游客乘坐旅游列车到达这里时,会感受到强烈的震撼:面前的马丘比丘,似乎随时都可能从狭窄的山脊滑下万丈深渊,而正是在这陡峭的、荒无人烟的山脊上,印加人建起了自己的城市。作家余秋雨曾说:“废墟不会阻碍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人们对马丘比丘这片废墟的向往,不仅因其隐秘而逝去的光华,更因这座古城记载着印加人无与伦比的智慧。</h3><div><br></div><div><br></div> <h3>马丘比丘的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的: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以及美妙的接缝技巧,墙上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h3> <h3>整个遗迹由约140个建筑物组成,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这里还建有超过100处阶梯——每个通常由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凿成。还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间由穿凿石头制成的沟渠和下水道联系,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统。至今还没有人明白印加文明是如何能将重达20吨的巨石搬上马丘比丘的山顶。</h3><div><br></div><div><br></div> <h3>考古学家判断,马丘比丘是印加王帕查库提于15世纪中后期建造的,面积9万平方米。城中宫殿、神庙、街道和水利设施等一应俱全。因被遗忘在高山丛林中数百年,至今一切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1532年,数百名西班牙人攻入印加帝国,利用和印加王谈判的机会处决了他。之后,西班牙人开始在那里殖民统治和疯狂掠夺。也许正因为马丘比丘地势险要,才没被西班牙军队找到,逃过一劫。直到1911年,美国探险家宾汉姆在寻找民间传说中“消失的印加城市”时,因走错路偶然在荒山蔓草间发现了这个古文明的最后驿站。</h3> <h3>说起西班牙殖民者对南美的侵略,真是血泪斑斑,馨竹难书。当时不光是财富上的掠夺,西班牙殖民者还把当地有文化的人士几乎屠杀殆尽。这造成的文明传承上的伤害我认为远大于财富资源上的掠夺。可以说,一种文明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的血脉就这么被无情的斩断了。现在秘鲁除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会说一些英文外,平时使用的语言不是本国的,而是西班牙语。所以现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对一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包括我们中国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我是极为反感。想想你们祖先作的孽,然道你们心里没有愧疚吗?别以为打个领带穿上西装就是绅士了,如果你们祖先是凶狠狡诈的豺狼,现在时而吠吠的你们充其量不过是一群狼狗而己。唉,说多了。虽然年纪上有点黄了,忍不住有时还会愤青一下。</h3> <h3>再见了,马丘比丘。你的壮美,我的赞美!</h3> <h3>早上从库斯科出发前往的的喀喀湖,秘鲁乡村的晨雾如梦如幻,高原上的田园风光也是美不胜收!</h3> <h3>这样的五彩山似曾相识,在新疆甘肃也有类似的地貌。</h3> <h3>途中路过一家首饰店,这款首饰是用当地特有的矿石打制的,在样式上融入了印加图饰的风格。</h3> <h3>红色的甲壳虫和黄色基调的高原很是相配。</h3> <h3>在高原上自然放养的羊驼群。</h3> <h3>这是秘鲁乡村妇女们的标准打扮,背上的行囊能装不少东西。</h3> <h3>黄昏时分,一位秘鲁农妇赶着羊驼在回家的路上。</h3> <h3>茅檐低小,檐下羊驼跑。</h3> <h3>这是从库斯科到普诺的路上经过的一个高原湖泊,湖水湛蓝清澈。</h3> <h3>青春飞翔,拥抱蓝天!</h3> <h3>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被称为“高原明珠”。湖面海拔高达3821米,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可达280米。</h3> <h3>的的喀喀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湖光山色,风景十分秀丽。湖中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在印加时代被视为圣地,至今仍保存有昔日的寺庙、宫殿残迹。的的喀喀湖区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印第安人一向把的的喀喀湖奉为“圣湖”。</h3> <h3>乌鲁斯人(Uros)的漂浮岛是的的喀喀湖上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乌鲁斯人是印第安阿依马拉族的一支。作为一个小部落,他们为了避开印加等帝国的侵略而逃到了湖中。他们择“芦”而居,吃芦笋,用芦苇根造出巨大的浮岛,在岛上用芦苇造房子,造船,造一切生活必需品。他们知足常乐,在漂浮岛不大一方天地里,他们将苇草制物的手艺口口相授,世世代代生活下去。今天,仍有数百人居住在这些漂流岛上。最大一个的漂流岛上还有学校,邮局和商店。</h3> <h3>晚上我们坐了半小时的船,就住在漂浮岛上的特色酒店。这里的夜晚完全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灯光污染。凉风徐来,水波不兴。我躺在苇草上抬头仰望,深遂的天空里繁星点点、银河高悬。因为没带三角架,这张照片是把相机放在脚上用脚固定住盲拍的。</h3> <h3>在浮岛上吃过晚餐,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开了,岛上的女主人建议一个国家给大家演唱一首歌。这是国际尬歌的节奏啊,自然要全力以赴为国争光!呵呵,但是老外不知道我们有一个《全民K歌》的神器吗?我和女儿决定献上一首《大海啊故乡》,这歌我俩加一起在《全民K歌》上那可是有6S的实力。一曲完毕果然掌声如雷。其实我是还想来上一首《爱拼才会嬴》,演唱时再配上谜之微笑,保证迷的老外不要不要的!😃😃😃</h3> <h3>这色彩艳丽的草船曾在国内的综艺节目《花样姐姐》里出现过,船头的动物不是龙也不是猫,而是叫做PUMA的美洲豹。</h3> <h3>浮岛上的居民出售一些织品和苇草编织的精美草船,价格很厚道。</h3> <h3>这样如同蓝宝石般的色彩完全没有P图过,秘鲁高原上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湖畔悠闲吃着草的牛儿,让我恍惚间又回到了西藏。</h3> <h3>从普诺到科尔卡峡谷的路上,居然拍到了火烈鸟。可惜没带拍鸟的镜头,距离上还是有点远。我回放给当地为人淳朴的司机看,他也称赞这张照片很有罗曼蒂克的味道。</h3> <h3>这种充满灵气的野生动物叫Vicuna,它是野生驼形动物中个头最小的一种。大约80%生活在秘鲁的高原上。另外在高原上以放养方式生活着的小驼羊的羊绒非常珍贵,取小驼羊的羊绒是不用杀生的。简单而言这些羊绒是用手慢慢给耙出来。这羊绒可断断不能修剪,因为没法修,它完全藏在羊毛里面。每只也就能扒拉出来一盎司多,现在的价格好像以原料卖给一些奢侈品厂家每盎司也在千元美金左右,当然也就不难想象做出来的成品价格有多昂贵。我在专卖店见过一条薄薄的围巾,售价己达两千多美金,令人咋舌!</h3><div><br></div> <h3>从普诺到科尔卡峡谷的路途上,能看到许多座活火山和死火山。其中最活跃的一座活火山每天都有几次喷发,但是时间并不固定。原先的行程安排里也没有观赏的计划。当我在车上看到一座山峰上有一股冲天而起的烟柱时,不确定地问司机是否火山喷发,司机很肯定地点了点头。那时心里还是挺激动的,因为在中国这么大的土地上你是根本看不到火山喷发的。</h3> <h3>这个垭口的高度有4900米,前方有一字排开的许多座火山,最高的有6000多米。图中的火山刚刚开始这一次的喷发,你可以看到喷发的烟柱只有一点点高。</h3> <h3>火山喷发在天空中形成了原子弹爆炸后一样的蘑菇云。</h3> <h3>每次火山喷发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约半小时后,喷发形成的蘑菇云渐渐散去。</h3> <h3>科尔卡大峡谷是一个横穿安第斯山的峡谷,大概距离秘鲁阿雷基帕城市4小时,四周是安第斯山高原和雪山。此峡谷全长90千米,有3400米的深度。到科尔卡峡谷的路穿上会经过SALINAS和AGUADA BLANCA自然保护区,美丽的旷野生活着南美驼羊和多种安第斯山动物。</h3> <h3>但全世界各地人们来到这里,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观赏生活在这里的一种世界上最大的猛禽——安第斯神鹰。成年神鹰的体重有15公斤左右,翼展能达到3米多。这种神鹰一生只有一个伴侣,当其中一只死去时,另一只神鹰会从高空俯冲撞到岩壁上殉情而亡,今人感慨唏嘘不已!</h3> <h3>一开始在观看神鹰时,可能时间尚早气温较低并未形成神鹰飞翔时所需要的上升气流,并未见其踪影。后来见到接近谷底的地方有几只鹰在盘旋,因为离的远看起来只有麻雀大小。和资料中介绍的相差甚远,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连我这样经常拍鸟的人都有些沉不住气了。忽然,一只神鹰亳无征兆地就从人群前几米远的地方滑翔而过,那感觉就是一架小型飞机从面前呼啸而过。于是现场顿时充满了各国各种语言的惊叹声!</h3> <h3>傲视众生,睥睨一切!神鹰在手,天下我有!😁😁😁</h3> <h3>在岩石上休息的一对安第斯神鹰。</h3> <h3>这座位于阿雷基帕市中心的圣卡塔莉娜修道院始建于16世纪,是一位富裕的寡妇创办的,她从富有的西班牙家庭中挑选修女,修女们以享乐主义在修道院了生活长达3个世纪。修道院本身就地取材,选用附近misti火山两千多年前喷发时产生的火山岩建造,占据了一整条街,被雄伟的高墙保护着。是一座集历史与文艺于一身的修道院。<br></h3> <h3>大家猜猜看图中的房间在修道院里有什么重要用途?</h3> <h3>青灯魅影,神光乍现。</h3> <h3>圣卡塔莉娜修道院之所以出名,我想是因为不同于其他修道院所采用的艳丽色彩。正是因为这大胆的色彩运用,才显出这座修道院独特的魅力。我在参观修道院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了一部美国经典影片——《修女也疯狂》。😃😃😃</h3> <h3>秘鲁是这样一个国家,她并不发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许多民众还在为温饱问题辛勤劳作。但是在这个国家我走过的大大小小无论繁华或是冷清的城镇里,我从未见过一个乞丐,单就这点而言就值得令人钦佩。我在秘鲁高原感受到的淳朴民风和自然原始的风光,是这个有点神秘的国度里真正吸引人的所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