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当下,走向远方 ——2017年乐东县高中校长、教务主任、学科组长赴上海高考综合改革高级研修班

红裙子

<h3>美丽上海</h3> <h3>  8月14日,乐东县教育局携奥鹏教育办事处合作组织全县高中学校校长、教学教研骨干教师及县培训管理者42人来到上海这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国际大都市访学研修。此次行程参观考察了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建青实验学校和川沙中学,学习了这三所学校全国新高考改革的宝贵经验及做法:课程管理、选课走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生涯规划等,三所学校各具特色。</h3> <h3>  邢福忠副局长对本次研修班成员提出要求:一是通过学习提升自我能力,培养学习意识;二是遵守学习纪侓;三是培训活动应严以侓己。</h3> <h3>  我们的第一站是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是上海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素有金牌学校之称,是经教育部批准有高中理科实验班办学资格的全国四所中学之一。2016年乐东县政府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合作创办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简称华二乐东黄流中学),这是一所全寄宿制县重点中学。今天到了华师大二中倍感亲切!有种回家的感觉! </h3> <h3>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以“N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闻名国内教育界。</h3> <h3>  孟校长对我们这帮海南远道而来的家人表示欢迎,并向我们介绍了上海高考改革的几大变化,孟校长说新高考改革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很大的考验,而改革最大的落脚点在人的身上,高考改革重点体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体现了大学招生的自主性和学生选择的多项性,但是改革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华师大二附中追寻的是三点:1.教育改革不忘初心:教育育人的本质不变,2.为适应高考改革,学校的资源会不断更新。3.关注学生的选择与学生高中三年的综合素质状况。新高考改革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目前上海均采取了“3+3”的高考改革模式。语数外及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六门学科中选择三个进入高考的办法。每科满分70分,在40分基础上划分了11个级别。高一结束考合格考三门,计算机,地理,生物。高二合格考科目有政治,历史,物理,化学,时间一小时。高三6月份6~8日语数外合格考,语文注重知识的积累及传统文化的考查。数学难度降低,区分度在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英语变化最大,一年两考,人机对话,所以老师要注重做好三年教学上的调整,考查学生在英语运用中的能力,第一次考比第二次考容易。孟校长还说本次高考改革对一个新办的民办高中或次重点高中来说是个再好不过的机遇,他们可以利用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善变的思维观念以本次高考改革为契机,让分层走班教学成为新的教学常态;让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将之具体化,使核心素养落地;让新的生涯指导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导师制成为其它学校所不能相比的亮点。华师大二中面对高考改革,他们的做法是课程建设实行三期制;全学科育人,保证学科均衡发展,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队伍建设;教研跟上,实行三年规划,分析优势与不足。最后孟校长又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面对新高考改革,我们要1.把政策研究好。2. 把改革方向研究好。 3.把对策研究好。她衷心希望,她的这些建议能让我们面对新高考改革时更有方向,让我们因地制宜,因人制宜!</h3> <h3>  经验交流后,孟校长带领我们实地考察校园。 </h3> <h3>  第二站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西郊,周边连接虹桥、古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上海市最早的幼、小、中 “十六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也是首批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h3> <h3>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参观校园和建青实验学校特色班的手球训练。</h3> <h3>  潘校长精致的PPT让我们对新高考改革的理解更加清晰明了。建青实验学校根据“以我为主”、“坚持自己”的选课走班理念,确定了科目选择的几个要素:优势、兴趣、专业、时机。其次,根据“给了权利,需要纠结和时间准备”的理念,加强了生涯规划教育,明确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及途径。第三,组织了多次问卷调查、选课分析和生涯规划讲座。第四,重新调整了资源支持保障安排,例如足量教室、教材资源、人力资源等。最后形成三年统筹计划和年级教学安排及学校、教师、学生三类课程表。听完报告让我们对潘校长以及她的整个团队肃然起敬。有这么强大这么精细化的管理,建青实验中学没有理由不好!</h3> <h3>  报告会后,潘校长耐心地帮我们解答许多疑问,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宝贵的经验。 </h3> <h3> 第三站上海市川沙中学,上海市川沙中学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发展至今已经历75个春秋,始终以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以及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而著称。全校150多名教师中,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近50人;特、高级教师和硕士毕业的教师近90人,其中,有40多位教师是来自复旦、交大、同济、上外、华师大的硕士研究生,近一半教师已修完硕士生课程;获得过区级及以上各类荣誉称号的超过一半;多名教师获得市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市园丁奖、市魅力教师、市金爱心教师等荣誉称号。</h3> <h3>  川沙中学现任校长陈忠新校长为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劳动模范,陈校长先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及就新高考改革政策下学校的应对策略做了的经验介绍。</h3><h3> 陈校长强调面对新高考改革,我们首先1.要转变观念。指挥棒变了,我们何去何从?2.选课走班。怎么选,怎么走?新高考更强调学生个性,给学生更多按兴趣选择考试科目的余地,这就使得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涯教育,而不能只盯着几门学科、几个分数,学生也可以、也敢于放手发展自己的特长,其育人的“风向标”意义是十分显现的。3.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这些年仅从知名高校川沙中学就招进了40多名硕士以上学历的新教师。说到底,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这样的改变也是新高考带来的积极连锁效应。</h3> <h3>  陆建华老师,川沙中学教学处副主任。陆老师是学校刚刚带完高三的一位有经验老师,陆老师分别从选课,策略,质量把控评价及各类不同层次学生的管理方法这几个方面向我们做了三年来高考改革的实践经验介绍并提出一些宝贵的实施建议。 </h3><h3><br></h3> <h3>  邢福忠副局长会后代表发言,邢副局长首先对所到访学校表示感谢,各位校长毫不吝啬向我们支招,让我们很是感动,邢副局长还由衷感慨:1.校长对高考改革政策的研读与理解很透彻。2.执行力强,敬业精神可嘉。3.专家型的校长,虽工作繁忙,但是都带着课题研究当校长。4.管理型的校长,学校校园虽不大但是布局整洁合理。5.他们的办学理念,教材开发,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都值得我们学习,虽然差距很大,但是我们看到了差距,明白我们努力的方向,那就要加大步伐。回去后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新高考改革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当下,走向远方! </h3> <h3>  两天里,去了三所学校,听了三场报告,有先进的教改理念,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方法,三所学校各具特色。他们经过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h3><div> 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是一条河,我们得摸着石头过河。要走,还要想着走,更要思考着、借鉴着走。希望借着这股改革东风走出一个美好的教育路。</div>